-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高考高三语文模拟月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作文导写范文
2018高三年级模拟(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详解、作文解析导写及例文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②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③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克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④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它在扩大信息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 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B.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C.“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微文化透露出这个时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确面对,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斑头雁 聂鑫森 去年秋,楚雁飞应聘当了寒云湖专职的护鸟员。 楚雁飞真没想到日子这样难熬。四周荒无人烟,给养靠队部用车从外地运来,常常吃不上蔬菜。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燃着一炉煤火,还让人冷得直打哆嗦。 楚雁飞真没想到工作这么单调。每天吃过早饭,他跟着五十岁的班长吴远征,来到湖边伪装好的监测室,对斑头雁等各种水鸟进行动态追踪,不时地作记录,看得眼睛发涩,站得双脚发麻。 楚雁飞没想到自己会在寒云湖过春节。班长当护鸟员三十年了,他的家在本省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每年春节回去探一次亲,队部派一个人临时顶替,可今年实在抽调不出人手来。 “小楚,你赶快整理行装,回老家去过年,你的爸爸妈妈望眼欲穿哩!” 楚雁飞摇摇头,说:“吴班长,我也想留下来和你作伴!” 春节过去了,春天阳气不断上升,南去的大雁,一群一群回家了。没想到“倒春寒”说来就来了,一夜北风紧、雪花狂,到处银妆素裹。 天刚蒙蒙亮,吴远征就叫醒了楚雁飞:“小楚,昨天我们观察到湖边草丛里,有好多只斑头雁在孵化鸟蛋,温度这样低,别冻坏了它们。我们去湖边看看!” 楚雁飞痛苦地从梦中走出来。雪还在零星地下着,看不到一只飞翔的水鸟。他们蹑手蹑脚来到湖边,察看一个一个斑头雁的窠巢。雌雁一动不动地在抱卵,任凭身上的雪花积了一层又一层。公雁也守在旁边,像忠诚的警卫员。楚雁飞看见吴远征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五周后,小雁叽叽喳喳来到人世。楚雁飞站在高清摄像头前,观察当上妈妈的斑头雁,领着小雁初次下水。公雁在低空飞翔、盘旋,护卫着它们,嘎嘎地欢叫着。 楚雁飞看了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他搓了搓手,说:“吴班长,我们该睡了。”吴远征支楞着耳朵,不作声。过了一会,说:“湖边有盗贼。我听到了他们的脚步声,是两个人。” “盗贼?他们来这里盗什么?” “盗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的翅羽还没长好,正栖息在窠巢里,每到这时候,有胆大的盗贼就来张网盗捕,然后卖给饭店酒楼。” 楚雁飞说:“我跟您一起去!这些王八蛋!” “我一个人去就行了!小楚,你得守着这小砖房,守住这部直通队部值班室的电话。”吴远征板起一张脸,拿了一支手电,取出一把短柄猎刀,匆匆扑进夜色里去了。楚雁飞把所有的电灯都打开,又搬出一捆硬木柴架到门外的空坪里,浇上汽油,点燃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一个跌跌撞撞的人影从窗外飘过去,接着是敲门声:“小楚……是我。” 楚雁飞打开门,借着灯光,他看见吴远征的额头上沁出鲜红的血。“吴班长,您受伤了?” “被他们挥舞的网杆打了一下,不要紧。我刚才警告他们:赶快离开,偷捕水鸟是犯法,想被抓进去吃牢饭吗?我手上的刀,也不是吃素的,想试试吗?” “他们吓住了?” “他们也带了刀,雪亮雪亮的。我忽然发现小砖房那边闪射的火光,便说:你们以为我是一个人好对付,睁开狗眼看看,我的同事在身后呢,我只要一声喊,他们立马就赶过来了!”楚雁飞扶住他,喉头有些哽咽,说:“吴班长,快进屋,我给你的伤口上药、包扎。” …… 鸟世界在楚雁飞的眼里,变得越来越奇瑰和壮美。每晚回到小砖房,先和吴远征一起做饭、烧水、打扫卫生,然后,在昏暗的电灯光下,写他的《水鸟观察日记》。他决定了,要留下来,和班长一起,守护着斑头雁。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前四段连用三个“没想到”,既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工作的单调与辛苦,也从侧面表现了坚守边地的国家护鸟员美好的品质。 B.小说没有直接描述班长与捕猎斑头雁的盗贼打斗的过程,而是由吴班长自己口述,再现打斗场景,这样显得真实可信,有现场感。 C.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刻画人物,如吴班长看到斑头雁护儿留下泪水,突出其硬汉子柔情的一面,使班长这一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D.小说用简练而朴实的语言,叙写了寒云湖的候鸟斑头雁和两位专职护鸟员之间的故事,感人肺腑,同时引发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思考。 5.小说以楚雁飞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何好处?(5分) 6.小说以“斑头雁”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 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C.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 ) A.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B.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三则材料进行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 ②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 ③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④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 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架、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都分给了自己的族人,虽然一些家用器物流散各地,但他都不再索回。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2)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凤栖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①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登临: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荆州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上片首句写“衰柳”“ 苔满地”,词人面对此等萧瑟冷落的景色,不禁想起三千里外的故国。“三千里”极言家乡之遥,其中寓有较浓重的哀愁情绪。 B. 古代路边,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憩,也是饯送亲友之所。“短亭依旧残阳里”中的“依旧”一语,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 C. 下片“紫蟹黄柑真解事”属于借景抒情,与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思莼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D. 词的末尾两句表面上再说王粲之事,实际上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结句发出人不如雁的感慨,所表达的情思越来越深厚。 E. 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上片以写景起,以写景结,下片结语更是一幅寥廓悠远的秋水雁飞图,将词人的感情表达得深沉绵渺,悠悠不尽。 15.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5分) (1)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 , ”告诉世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强化了蜀地政治形势的险恶,向友人表明此地不可久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劝友人早日离开是非之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两位来自台湾的艺术家虽有着不同的绘画形式与绘画风格,但都力透纸背地展现了强烈的当代性艺术。 ②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给人如坐春风的感觉。 ③中医可以坚持自己的理论,但不能搞欺骗,不能夸大疗效,甚至杜撰出子虚乌有的东西。 ④山东省高院二审认定“辱母杀人案”于欢构成故意伤害罪,因其行为具有防卫性质,罪不容诛,将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5年。 ⑤天津红桥区的“老顽童”体操队员们虽然平均年龄65岁,在舞台上却能将“卧鱼”“蝎子倒立”等高难度动作挥洒自如,引得观众阵阵叫好。 ⑥针对韩国总统文在寅有意进一步扩增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新华社批评文在寅政府在 “萨德”问题上反复无常,首鼠两端。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 B.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南京1937”真正成为人类记忆的一部分。 C.G20峰会,首先要考虑采取措施确保全球经济治理更加高效,促进国际贸易投资,完善包容关联紧密的经济部署以及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乡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已写好放您桌面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B.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在这次助学捐款活动中,我率先垂范,为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捐助了三百元。 C.虽然这次考差了,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迎头赶上来,如果你有需要,作为你的同桌,我一定不吝赐教。 D.各位尊敬的家长,衷心希望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此次家长会,我们班全体师生期待你们的惠临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作为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高端应用,① ?现实中,医生已经感受到来自手术机器人的压力。不过,现在说手术机器人将完全取代医生还为时尚早。手术机器人虽然更灵活、更精准,但是还不能完成所有外科手术。另外,② 。首先是普及中的费用关。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会多花上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其次是患者心理关。如果推广普及机器人来做手术,③ ,“机器人会不会乱挥刀?”“万一程序被黑客入侵怎么办?”更重要的是,现在手术机器人仍需医生操作,因为真正给患者安全感的还是操作机器的医生。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 “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 ③ 四、 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对于中国人而言,很多人认为,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与当下奋斗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B 曲解文意。原文是“对于‘大’的迷恋导致了现代问题的出现”,并非“大”这一特征导致的;不是“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而是我们发现了其美好。 2.D偷换概念。D项表述内容主语应该是“微技术”,而非“微文化”。 3.C 原文“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这里将或然变为必然。 4.(3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与D级。 B (没有再现打斗场景;打斗场景采用口述,有亲历性,所以有现场感,但口述有叙述者个人的情感,所以真实性有待考究。) 5. (5分)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次要人物叙事视角作用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级。 ①楚雁飞是目击者、见证人,使故事更显真实可信;②楚雁飞的所见所闻所感,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紧凑;③便于直接展现楚雁飞心路历程,丰富了小说人物形象;④以楚雁飞的视角叙述吴班长的故事,使主要人物责任感强、英勇无畏的形象更完整客观;⑤加强了作品表现主题的力度。楚雁飞的成长预示着护鸟后继有人,突显主旨。(每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6.(6分)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能力,能力级F级。 ①斑头雁是小说的线索。小说情节主要围绕两位护鸟员保护濒危鸟类尤其是斑头雁展开。②斑头雁的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如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翅羽没长好,才有盗贼捕猎,才有吴班长挺身护雁。③斑头雁有象征意义。斑头雁育儿的过程是班长呵护小楚成长的写照,也是人类生命传承的象征。④揭示主旨。对斑头雁的守护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呼吁更多人关爱保护濒危鸟类,敬畏生命。 7.A(B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C项“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D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BD(A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E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9.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 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 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10.B 11.C(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例:“士”的死称为不禄) 12.A(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项“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应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担任奉朝请的是崔慰祖。张冠李戴) 13.(1)萧遥光喜欢下棋,多次召崔慰祖来对弈。崔慰祖总是推辞说下得不好(或棋艺差),不是初一、十五就不来拜见。(关键词语“数”“辄”“拙”“朔望”各1分,句意1分) (2)(崔慰祖)年轻时和侍中江祀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等到江祀显贵了,常来问候他,但崔慰祖不去他那里。(关键词语“少”“款交”“贵”“候”各1分,句意1分) 14. AD。 【解析】B项,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错,由下片的“劝我归欤未”可知,此时词人并未归去,“依旧”应是暗示词人仍在羁旅之中。C项,“借景抒情”错。“紫蟹黄柑真解事”一句,词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在某一物上,应属于移情于物。E项,“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表述不准确,除了情景相生外,词人还善于用典,使词义更加蕴藉、含蓄。 15. ①写离开故国三千里之远,西风劝归,表达了思念家乡,不能归去的悲痛之情。 ②写自己南去北来,人已老去,表达了羁旅漂泊、年华逝去的悲伤之情。 ③借用王粲登楼作赋的典故,以王粲自况,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苦之情。(三个要点,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6. (1)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 17. A【解析】 ①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形容文章深刻有力。此处用来形容“绘画”,不合语境。 ②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符合语境。 ③子虚乌有,虚构的或不真实的事情。符合语境。 ④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此处指“情有可原,不宜重罚”,不合语境。 ⑤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动作潇洒自如。 ⑥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符合语境。 18.B【解析】A项搭配不当,“加大”与“趣味性”不搭配,可将“加大”改为“增强”;C项成分残缺,“处理”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后加“问题";D项另起炉灶导致结构混乱,将最后一句改为“要求城乡封闭的内部道路逐步对外开放” 19. D(A.拜读,敬辞,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B.“率先垂范”,指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敬辞,用于对方;C.不吝赐教,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20. ①手术机器人会不会有朝一日取代医生呢 ②手术机器人要普及还需要跨过两道关 ③还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每空2分) 【解析】第一处注意问句,“取代医生”;第二处注意关键词“普及”、“两道关”;第三处注意上下文,扣“患者难以接受”或者“心怀担忧”。 21.答案示例: 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③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 【解析】三个判断都是存在条件不够充分的问题,“具备工匠精神”“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也不是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的首要条件。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对于中国人而言,很多人认为,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与当下奋斗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关键词的解读: 本题与2017年课标1卷作文类型保持一致。材料围绕奋斗的关键词提供了传统与当下的两种不同的理解。 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 背景强调的是出身,不同的出身,奋斗的方式与意义也有所区别; 学历,往往指的就是文凭,学历的高低、学校的档次也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历程与方式; 资源,强调的是在奋斗过程中所能调动的资源,有好的资源,往往也就意味着事半功倍; 机遇,在传统观念下,好的机遇是成功的一半,可以大大缩短奋斗的时间; 经验,指的是已有的方式与做法。 综合而言,传统奋斗的方式与效果往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制约,而令奋斗的意义与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导致了某些不公,影响了个人奋斗的积极性与自我改变的可能。这是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所反映的实质,考生对此须有清醒的认识。 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知识,与学历不同,强调的是学识,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 创新,不拘一格,另辟蹊径,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体现着奋斗的活力与思维; 实干,强调脚踏实地,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身体力行; 个性,与众不同的个人特性,保持个性、承认个性,让奋斗多了更多的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理想,涉及奋斗的目的与意义,理想不同,奋斗的价值也不同。 综合而言,传统意义的奋斗与外部因素关系密切,而当下(新时代)更强调奋斗的多样性、公平性,时代的改变,赋予了奋斗更多的意义与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意识,有实干精神,彰显自身的个性特点,那么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通过奋斗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奋斗也有境界高低,这与理想有关。 因此,考生在选择关键词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价值导向,对传统与当下奋斗的关键词的实质要有准确认识,不能鼓吹传统的客观因素而贬低当下的奋斗意义与价值,这涉及到价值观问题; 二是要注意对比,题干“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所谓变化,也就意味着考生要从传统和当下的关键词中找到对比点,思考变化背后所涉及的奋斗的方式与意义的不同理解,以及如何看待奋斗的方式与意义的改变。 三是所选择的关键词要形成有机关联,例如由重视学历到强调知识,由重视经验到提倡创新,由重视背景、资源、机遇到强调实干精神,同时,我们应该为了什么而奋斗,这涉及到理想价值问题。考生在选取关键词后,要注意形成有机的联系,而不能毫无关联。 小结:关键词、关键句的作文是2017年高考作文类型,此类型作文要写好首先是解读关键词句的意思,其次才可能结合关键词的内涵准确立意。而要真正理解关键词的内涵最好能结合关键词句产生的背景,以及材料中给这些关键词附加的限定来理解,如关键句的作者、创作背景,关键词产生的背景。忌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二、关于命题“要求部分”的理解及学生存在的问题: ⑴选择关键词的问题: 1. 不交叉选择:只选“传统”或“当下”一方面。要知道不交叉选择就没有奋斗的前后“变化”,何谈对此变化的认识? 2.随意调整每个关键词对应的时代,比如把传统意义上的机遇作为当下的关键词,混淆了时代特征和区别。比如忽视关键词的时代限制,直接写实干等等关键词。 3.要求选2-3个,1个或4个不能,全选也不能,改或者换关键词等等都绝对不能,会成为作文硬伤。 ⑵所选关键词要体现“变化”,即关联性。 观点关联性可表现为:相反性,非此即彼型,不要背景,要实干、创新; 相承性,要此更要彼,要机遇,更要实干。要经验,更要创新实干; 互补性,既要此,也要彼,既要机遇,也要实干。 ⑶中心是奋斗,且是“个人奋斗”: 行文过程中要求紧扣中心词“奋斗”,而且“个人奋斗”在语意中要有体现。尤其是材料中设计对象驱动: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 存在问题是论述中举例谈各个国家层面的创新是不合个人奋斗的内容要求的。 还有就是撇开奋斗孤立的谈创新、实干、理想等等的重要性。 ⑷必谈“时代”: 材料点明是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关键词也是由传统到当下,所以不谈时代变化,不涉及时代背景的分析就极难展现从传统到当下奋斗的变化。比如直接抛开时代谈机遇、实干等等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既不符合要求,也缺少结合时代谈奋斗的针对性。当然如果考生能看到时代与个人奋斗相辅相成的关系就更好: 看到时代背景对每个人奋斗的影响与重要意义,尤其是看到时代的进步,看到越来越公平公正的时代才可以为每个人的潜能设定越来越多的可能性等等这一切时代背景对个人奋斗的重要性就是思想的深刻了;反过来还能看到个人奋斗也应体现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就是高格局,深立意了。 (5)关于素材: 1.素材太过陈旧,可以说是严重缺乏素材,尤其是贴合新时代特征的人和事没有积累,对新时代有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一无所知,作文是完全的闭门造车。遇到这样的作文命题几乎是听天由命,还未下笔就被“时代”淘汰!要知道我们的高考命题现在是越来越重视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命题也不回避社会的热点! 2.举例不注意事例与时代特征的对应关系,比如新时代的创新举事例却是孙中山、詹天佑,甚至商鞅、王安石变法。当下的关键词,古老的事例! 【网文下载】1号文 腹有诗书,脚踏实地 “粗缯大布裹天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新时代,即使我们没有家世显赫的背景,我们依然可以凭借日积月累的知识与实干,开拓一片天地,奋斗出别样的精彩。 传统奋斗,人们认为离不开背景,俗话说“要赢在起跑线上”,有背景的人拥有别人无法享受的资源,有背景的人可以依靠父母轻松的获得优越的生活和岗位。不可否认,他们当中很多人也在奋斗才可以取得成功,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含着金钥匙出生,活在当下,唯有以知识充实自己,以实干拼搏前进,方为奋斗之道。 在没有背景支撑的条件下,知识与实干是我们建造人生大厦的垒石,不断奋斗,亦可筑起坚固顽强的高楼。董卿并非生于忧厚之家,而近一年来她在《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上的主持令人称赞,她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儒雅,这便是由知识浸润出来的内涵与气质,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结果。 当下奋斗,不是靠拼背景来换取成功,而是知识的博奕(弈)与行动。马云没有高学历的背景,依旧可以靠自学和无数昼夜的汗水拼搏成就人生。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出身平凡,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参加天眼的建设,在艰苦条件下,南仁东凭借他的知识宝库与实际行动,二十多年的实地考察,不辞辛苦,建成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当代的中国人而言,背景已不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知识与实干才是助力青年年走向成功的关键。 奋斗的关键词随时代变化,我们也应跟随时代的脚步做出改变。正如诗人余秀华在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中所谈到的:“ 人们把我看做一个农妇,但当他们读到我的诗,我用知识告诉他们,人忠于现在,做好每天的工作,明天失去生命也不太遗憾。”残疾的外表下余秀华并没有因自己的身世背景而自卑,他以自己的才华,奋斗出数十万读者的奇迹。 知识让我们的精神得到丰富,没有知识就像离开大海的鱼,得不到滋润;实干让我们的理想变成现实,高晓松在节目中说:“仰望星空可以有,但不能想得太远忘了实际行动。”在新时代,无需背景,知识在左,实干在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点评】58分,这篇作文题目化用名言,又暗扣关键词。开篇引用苏轼《和董传留别》的名句自然而然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全文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背景”“知识”“实干”展开论述,充分论证了“即使我们没有家世显赫的背景,我们依然可以凭借日积月累的知识与实干,开拓一片天地,奋斗出别样的精彩”这一观点。逻辑严密,段落层次清晰。特别是文中的引用和事例典型而又贴近现实生活,有很强的说服力。语言有文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亮点份呈。(谢永方) 2号文 何为奋斗之正道 身处在这个大数据发达,变化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里,许多年轻人不再虚无地追求“诗与远方”,也不再沉浸于鸡汤炖梦与泛滥的成功学海洋,反开始思考起了努力的方向与奋斗的目标。那么,何为奋斗之正道呢? 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这里所说的“铜”、“史”、“人”大概都指的是“经验”。在奋斗的道路上,经验必不可少,它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可仅仅有了经验,并不足以抵达成功的彼岸,那么,“知识”无疑就是奋斗的法宝了。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号召,更时刻提醒我们“创新”在新时代奋斗路上的重要性。因此,何为奋斗之正道?大概是结合经验,辅以知识,最后加以创新。这样,奋斗才更为有方向,有价值。 古往今来,无论是传统奋斗还是当下奋斗,“经验”和“知识”都抵御得住时代的流沙淘洗。前有孙国栋等大国工匠在借鉴苏联航空的经验下,辅以新时代的科研知识,方使太空之巅有了北斗卫星的闪耀;而后有李万君等新时代青年接过科研使命的火炬,加以当代的最新科技知识,方使高铁实现了在亚吉铁路乃至全球的高速跨越。如此看来,传统奋斗中的“经验”是奋斗路上必不可少的试金石,而当下奋斗的“知识”则是在“经验”基础上的锦上添花!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主流。中国提出了“大众创新”的号召,树立“中国智造2020”的远大目标,而德国、美国也十分强调创新在个人奋斗、社会奋斗,甚至是国家奋斗过程中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无独有偶,“创新” 的重要性同样在个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试想,如果乔布斯没有“极简主义”的创新,那么他的奋斗会如此成功吗?如果电商巨头马云没有“网购”的创新,他能通过无尽的奋斗而实现目标吗? 答案不言而喻。诚然,无论是从传统奋斗关键词还是当下奋斗关键词来看,都符合时代的价值观,也为人们指引了奋斗的方向。而新时代出现的变化,无疑是一种进步和升华,而传统奋斗的方向也有其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积极总结出融会贯通的奋斗正道。 何为奋斗之正道?结合经验,辅以知识,最后加以创新,此为奋斗之正道。 【点评】57分,本文审题精准,从传统与当下奋斗的十个关键词中选择了“经验”、“知识”、“创新”三个关键词,并形成了有机关联,并将其三者的关联明确揭示——结合经验,辅以知识,最后加以创新,此为奋斗之正道。结构上,开篇提出问题——何为奋斗之正道呢?然后结合所选三个关键词略作分析,回应所提问题,并明确本文观点。接着三四两个自然段,围绕“经验”、“知识”以及“创新”展开具体论述,两个论论点紧扣中心论点展开,所举例子典型且有说服力。在具体论述的基础上,将传统与当下关键词进行辩证综合,最后回应开篇问题,重申观点。结构严谨,训练有素。语言表达较为流畅,有锤炼语言的意识。稍微不足之处:个别语句表达尚需斟酌。(谢植宣) 3号文 背景诚可贵,创新实干价更高 (标题即主论点,能紧扣“背景”“创新”“实干”三个关键词,清晰,醒目。递进句式的选用,使题目具有形式上和音韵上的美感。这样的题目在具体写文章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扣住材料,易论且易出彩。) 党十九大的洪钟仍在耳边,新时代的我们都在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过去的奋斗人们有些偏重背景,这无可厚非,而现今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将奋斗更倾向创新与实干,这是伟大目标实现的重要迈步。(运用“过去的”与“而现今”巧用对比,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能概括材料、抓住关键词、明确任务。) 诚然,背景固然重要,家庭背景可稍减轻我们在起点的负担,让我们更自信地去奋斗,社会背景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平台,让我们发挥所长。但仅有背景是不够的,奋斗途中还需创新和实干加成,不然在偌大的社会舞台上只会如一个跳梁小丑般引人发笑。(紧扣材料、抓住关键词,先通过“诚然”一词说出别人的观点,再综合运用“但仅有”、“不然”、“只会”几个关联词亮明自己的观点,巧妙地回应了标题。) 创新是一个社会持续发展的源泉。(过渡有点生硬,文脉句若能紧扣“关键词“或“中心词”,文章语意更妙,文脉更畅。)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创新这“活水”的迸发,将死气沉沉,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必将一步步走向衰亡。当下青年人的奋斗往往与“创新”挂钩,众多“创客” 实验室,(选用事例新颖,贴切)聚集了各地全新的有创造力的思想,创客风潮一时席卷全球,团体头脑风暴,使社会不断迸发活力。 有了思想的奠基,就必须有实干将其变为现实,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一切思想的奋斗也付诸东流。实干兴邦,处于新时代奋斗青年的我们又怎能离了“实干”这一关键词,一切的创新都需要落实才有意义,才能发挥它的价值作用,如果歼—20设计师只满足于图纸,又怎会有成列战机划出新时代的航线?如果港珠澳大桥只存活于“声称”中,没有众多工人的齐力疏通,排水掘泥,何来最长跨海大桥的叹为观止?(假设论证选例新颖、贴切,排例的运用让论据更具说服力。)实干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品质,我们一代代炎黄子孙身体里流淌的就是这种努力拼搏,(、)脚踏实地的热血。“撸起袖子加油干”主席予我们的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为我们的奋斗注入了强心针。 创新与实干并不是割裂的,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若再有家庭和和社会背景助推,当下奋斗的人民(们)走向新征程时必将更有底气,每一步都走得器宇轩昂。 (“创新与实干”再到“再有家庭和和社会背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做到有理有据。) 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伟大的百年目标,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奋斗的观念也许有些许变化,但为了社会美好而奋斗的心是不变的。让我们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用创新,用实干共同演绎精彩的奋斗人生。(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深化论点,把论证推向高潮。) 【点评】56分,本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文脉顺畅,题目出彩。假设论证选例新颖、贴切,排例句式整齐以及时新素材的典型性均给文章增添了不少亮点。文章的第二段和倒数第二段更是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但第二段的过渡句的使用略显生硬。(熊洁) 4号文 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中,究竟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两种观点争论不下,其中“时势造英雄”一方居多。人们多数认为,缺乏必要的环境、背景,英雄缺少一纸文凭,便难以大施报(抱)负,成就一番事业。 事实似乎如此,前段时间微信热文《对不起,我不是北大本科的》、《我奋斗了18年,还是不能和你坐下喝咖啡》在网上疯狂热传,人们对文中谈及到的学历、背景讳莫如深。其实,以学历背景定前途这种看似正确的旧认知实质变相是一种出身论,这种观念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企业明确只招收“211、985、海归”标签的大学生,人们普遍对高学历、有背景的人另眼相看…… 而非985、211的工薪家庭出身的普通学生只好无奈摇摇头,陷入又一轮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且不论香饽饽名牌大学生含金量几何,单单是学历背景差异下的出身论便让就业民生问题频发,区域、城乡资源流动性变差,甚至进一步导致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拉大,越来越多的人怨天自艾,无限恶性循环。 而可喜的是,当下奋斗人民早已转变观念,“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了当今人们所倡导的新常态。 实干是撸袖奋斗的出路。《菜根谭》有言:“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然不知鸟语花香(原文: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心也(原文:彼自尘甘其心尔)。”怨天自暴自弃的消极行为不可取,努力实干,脚踏实地,方能为成功铺好道路。正如前段时间十(8+1)大的盛大召开下,“实干”是习强调要求的,美好社会需要我们用心构筑,而《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国工匠精神内蕴含的沉心打造、奋勇拼搏的内核正与我们所倡导的实干相契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然而实干不是蛮干,而是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去干。诸如《战狼》《深夜食堂》等节目虽然在谋篇布局中有所差错,但其用心做好电影也正走撸袖实干的典例。他们中的演员或是默默无名、或是平淡无奇,但起出色的表演无疑是对反驳出身论的最好诠释。 学历、背景不能决定成败,但撸起袖子加油实干的奋斗精神却能在人类社会上熠熠生辉,成就奋斗事业! 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点评】49分,这篇作文由“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之争引出传统奋斗的关键词“学历”“背景”,再由否定这种奋斗关键词提出当下奋斗的关键词“实干”,论证层次清楚。标题“撸起袖子加油干”,既点了“实干”关键词,又照应了当下社会的热点词。《菜根谭》名言的引用也贴切有力,虽有些许出入,但尚可理解。但本文论证过程中典型事例不足,第二段谈了当下大量重视学历背景的现象,与观点自相矛盾。属于二类作文。(谢永方) 5号文 实干创新乃大势所趋 以前,我们认为“背景”是奋斗的助力器,而现在时代在变迁,也改变了原有的思维定式,现在,我认为“创新”和“实干”才是奋斗的代言人。 没有背景,意味着无权无势无财。纵览古今,先有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表面说是德才者优先,实际上官位被权势之人垄断,有门第背景者优先;现有贪污腐朽行为,买卖官职,明码标价,就连最简单的就医过程也被告知“提前”挂号者优先。这样的背景出身主义,实质上是社会价值观的病态,肯定了出身背景,否定了个人主动能动性,是对社会公平的一种亵渎。 幸亏,今日的社会已经步上了正确的轨道,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奋斗的标签已经变为了“创新”与“实干”。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内涵,也是时代发展呼唤的零件,而实干则是实现创新的方式,没有实干,就像纸上谈兵,不能真正用实践检验出创新理念的可行性。实干就是像习说的,实打实,脚踏实地,作出一番让人民满意的成绩。我们朗朗上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推崇的“工匠精神”“女排精神”,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民族精神高度凝练的体现,更是强调实干的大国风度。 创新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创新思维在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打造“中国高铁”,研发中国完全自主的飞机,运行中国“辽宁舰”“蛟龙号”,当这些创新都得以实践时,创新就是有价值的,当这些都贴上“中国自主”标签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开始了它的使命,因此对国家而言,创新和实干都是时代的最强音,拉动发展的助力剂,对个人而言,创新和实干是他们赢得公平,是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手段。 相比原有的传统奋斗,背景优先在这样时代大背景下显得更加无力,它所依靠的仅仅是先辈留下的物质资源,而不是他们拼搏实干的精神,它的存在实际上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的戏谑,是一种消费资源的寄生虫行为,不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甚者或是一种倒退。而当今的“实干创新”的奋斗理念则将个人的主动创造性与社会客观条件紧密联系,强调的是个人的奋斗,这样彰显了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助力社会进步。 无论是什么奋斗因素,都离不开社会的公平公正的氛围,是社会的自我净化完善的过程。创新和实干将成为时代奋斗的领头羊,这是大势所趋,不容置疑的。 【点评】48分,本文明确落实了两项写作任务:一是明确地表达了对传统与现代奋斗方式变的看法,即于过去重“背景”不同,如今“创新”和“实干”是奋斗的代言人;二是恰当地选择了关键词,用比较的方式使之形成了有机的关联。作者思考深入,有极好的思辨能力。对“背景出身主义”的论述,从现象到本质再到危害,笔力雄健;第5自然段采用对比手法,将“背景”与“实干创新”进行深入比较,论证清晰,说服力强。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文章第3-5自然段对“奋斗”这一命题核心回应不够,特别是第4、5两自然段基本没有联系“奋斗”来论述;二是文章标题与全文中心不太吻合,建议在标题中加入“奋斗”这一要素。(张敏波) 6号文 轻学历而奋斗,携创新以遨游 早些年“金学历带来金饭碗”的说法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远去,而“创新思维”“创客”“自主创新”等关键词的热度却逐年上升。在我看来,学历固然有一定分量,但唯有创新才能打开自身价值实现的新方向,然空有“创新”之想亦万万不可,创新需与实干结合,方能有“佳话”,作为新时代的一分子,我们应“轻学历而奋斗,携创新以遨游”,但也需“抱实干”方能“长终”。 一纸好学历确实能成为一块敲门砖,却也仅仅只能成为敲门砖罢了。真正的奋斗路程中,学历的作用似“蜉蝣于天地”之渺,路途艰苦遥远,若想通向成功,创新与实干是必不可少的助力剂。拥有着“金学历”确实较一般人有优势,但固(切)不可因一纸学历而自大自负,自恃清高往往吃到苦果。当今招聘市场上,许多名校毕业生仗着“金学历”不肯实干,工作苦了累了,亦(抑)或工资不够高都拒绝聘书,一心之(只)想找一个工资高出力少的活计。然而这在人才济济的招聘市场上是不可能的,最后甚至可能自食苦果,找不到工作。清华大学一毕业生并未急于企业,而是用“创新买绿色土猪”的思维与做一名“卖猪肉的屠夫”,然而他勤恳有实干,还不断提出创新的点子,现今身家过亿,引发热议。这就是一个“轻学历携创新而抱实干”的成功案例呀。 学历不好的年轻人亦不能自甘堕落,拥有创新的方法与实干之决心一样能够走向成功。马云三次高考,最终只读了所不知名示范院校,但他并未放弃对前路之期冀,有机结合了实干与创新,最终缔造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在他的漫漫创业长路上,不可谓不多限(险)阻艰难、讥讽嘲笑,但埋头苦干,结合创新的他最终用成功证明了自己。 时代选择了创新与实干,人们的眼界亦在不断变化。现今的中国需“独立自主创新”之自强,现今的社会需“勤恳努力实干”之不懈。不必着重与(于)学历之高低,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创新实干型”人才,方可在时代的选择中脱颖而出,在眼界的变幻中“屹立不倒”。实干是基础的土壤,创新则是肥料,二者缺一不可。若是两者具备,那么就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了罢。 不论学历使你“鹤立鸡群”还是让你“泯然众人”,轻之、抛之,结合创新的思想,“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点评】47分,本文选取了“学历”、“创新”、“实干”三个关键词来阐述现代年轻人应该有的奋斗方式,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本文的语言表达很有个性,能够化用所学名句来表达观点和阐述理由,让人耳目一新,然而这种个性化的表达也激发了读者深入探究的兴趣。细究之后发现“轻学历而奋斗,携创新以遨游”“‘抱实干’方能‘长终’”等说法不够精确,需要作者进一步阐释。追求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值得鼓励,追求语言表达的精确性更值得重视。另外文章对“学历”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没有关注到“学历”是传统奋斗的关键词。(张敏波) 7号文 凭己力实干创新,书大国复兴理想 传统思想里,奋斗被贴上“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 的标签,是因为在那一个一穷二白的年代,谋求个人抑或是国家发展,都总会与这些东西挂钩,社会发展缺乏内在驱动力。但今天,中华民族不断崛起,国家发展也已经来到转型升级、实现跨越的关键阶段,新时代对新一代的年轻人提出新的要求,个人的奋斗由此也应展露新颜。以梦为马,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理想,以实干助发展,以创新谋未来。 民族的复兴与发展,需要播下理想的种子。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兴叹“中国之积弱至今极矣”,至其逝去,终了其生未见中华民族之崛起。作为改革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毕生夙愿不过是见中华民族之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来到决胜阶段,我们所要做的,首先便是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扎根于心中。唯有坚定了奋斗的理想,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才能把奋斗的脚步走稳、走踏实。 理想的萌芽,少不了实干的浇灌。回首追逐理想的征途,少不了的是大国工匠们的实干,少不了的是青年人们的实干。正是实干,让大国工匠打通了“最险的天堑”“最艰的隧道”,架起一座座通向光明未来的桥梁,青藏铁路上列车飞驰,中国高铁在亚龙铁路和拢,青年组织“黑土麦田”的实干家国事业……一个个都是实干兴邦的最好诠释。面对与中国社会发展新形势,空谈误国,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便是奋力游向光明美好未来的划桨人,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让中国驶向复兴理想的彼岸。 创新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驱动力,实干之上,也需创新为理想添一份力,当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坐在“复兴号”的平稳舒适车厢内,在340km/h的速度下“乘奔御风”,我们或许会忆起邓小平爷爷在改革开放初期坐在日本新干线上,感受到催人跑的力量而暗下的决心。如今的奋斗,更多的是创新能力的比拼,而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正正是一股巨大的创新力量。当“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经济”成为外国青年最想带回家的四大发明时,我们除了自豪之外,更多的应是投身时代创新,为社会发展助力,为伟大复兴理想助力。 年轻人,新时代的年轻人啊!我们已处在变革与追求的时代洪流之中。唯有以己力实干创新,方能书大国复兴理想! 【点评】46分,本文本可以成为一篇比较出色的议论文。文章标题对偶句式的运用使标题具有形式上和音韵上的美感,且能扣关键词。开篇概括材料,运用对比手法直接开门见山,提炼中心论点。下设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证,论证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紧凑。事例丰富,论据典型,引用恰当。但遗憾的是文章标题虽有关键词,但并没有交叉选关键词。所以也就无法完成“请从传统与当下奋斗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这一任务的驱动。而且第二段也并不能用来帮助你实现“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的目的,更不能用于帮助你实现“从传统与当下奋斗,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使之形成有机关联”的任务。(熊洁) 8号文 心怀创新,脚踏实地 时过境迁,许多事物在这几十年间早已翻天覆地。奋斗的内涵也是如此。个人奋斗,从过去的依靠背景,依靠机遇,到现在通过个人创新以及踏实实干,其本质也有了新的提升。人们的奋斗从过去借助外物到如今依靠自身,表明人的素质已得到很大提升。人的思维更加开阔,对整个社会发展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旧时代,因为自身的不足与贫穷,人们很难仅通过自己来实现奋斗。无论是过去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还是近代社会,人们的奋斗似乎都建立在背景上。背景是农民,奋斗的便是土地上的人生;背景是大官、显赫世家,奋斗的便是官场的人生。传统奋斗中,背景是个重要因素,于是乎,多少人想结交官家贵族以求自己有合适的平台为之奋斗?背景,是旧时代奋斗的前提,也是当时社会繁荣与否的反映,不可避免,却可以发展。 如今,在“工匠精神”、“万众创新”的潮流下,背景便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前几年李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最近的十九大中,“创新”一词似乎成了奋斗的代名词。人们在这场“创新大潮”中,斗志高昂。他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奋斗于众多新兴的企业之中,实干,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一颗敢于忍耐、脚踏实地的心。上至火箭“胖五”与航空母舰“辽宁号”,下至汽车手机登生产流水线,无数人坚定实干,奋斗于精细之中。他们全都值得被称作“大国工匠”。无论是创新还是实干,都是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避免背景的影响来给人们带来奋斗的动力,它们理应是当下奋斗的代名词。 过去依靠的机遇,现今凭借的创新,看似不相干,但两者本质上都是让自己获得机会以实现奋斗。改革开放中,许多人赶上机遇,下海经商,奋斗之后的他们便是如今社会富豪的代表;而创新,则是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而无需等待社会上某个机遇。这是人们个人能力的提升,也是社会新旧发展的反映。 奋斗关键词的变化,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启示。时代在不断变化,奋斗的内涵也会不断改变,我们应顺应历史潮流,坚定新的奋斗目标,努力提升自我,积极奋斗,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心怀创新,脚踏实地,是我们当今应践行的奋斗准则。 【点评】45分,本文内容上能选取关键词谈奋斗内涵的变化,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但观点不集中,不鲜明。全文未围绕中心论点(即标题)行文,显得松散。第2段写到背景,第3段写到创新和实干,他们有何有机关联呢?未作论述。第4段写出了机遇和创新的关联。关键词的选取上,文章选取了四个关键词,不符合文题要求。本文表达上语言比较通顺,平实朴素,层次清楚。但有不少语病句,逻辑不严谨。譬如第2段,“背景,……也是当时社会繁荣与否的反映,不可避免,却可以发展”,令人费解。第4段,“而创新,则是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而无需等待社会上某个机遇”,明显的为鸟造笼,说法绝对。本文有自己的看法,基本完成了文题任务,但缺乏深厚度,观点松散。语言平实,无出彩之处。(罗新生) 9号文 今日之奋斗与昨日之奋斗 传统奋斗关键词的改变反映的是新代需求的改变。从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到如今的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无一不在体现时代、社会的进步与公平的发展。接下来我将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选的第一个关键词:背景。在旧时代中背景是很重要的一环,例如南晋的九品中正制就是以家世作为一个标准选材,当时的寒门子弟想要进入朝庭做官,难!但如今已然不同,无数的草根“逆袭”告诉了我们,背景已不是限制你奋斗的一环了。无论是草根“阿宝”的大山之音亦或是“草帽姐”的农村音乐都让体现了这个新时代对“背景”要求的改变。“无论你来自何方,只要你有实干,你就能出彩。”周立波在《出彩中国人》如是说。 于是乎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关键词:实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努力。”实干是一个人的本质,像是南郭先生那样没有实干就只会滥竽充数的人注定是不会长远的。有一位老师傅每天一个人起早摸黑的探索最终破解了失传四千多年的黑陶工艺,震惊了业界,他就是马新友老人。假使马新友每天好高骛远,没有实干,难道他还能破解黑陶的工艺吗?无论是什么年代,实干都是一个人奋斗的体现,只是在新时代下尤为突出罢了。实干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有能力难道还怕不能发光? 最后一点我想是关于理想的。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更好的年代,我们有更高的起点,更好的平台。我们应当志存高远。奋斗不能缺失理想,没有理想的奋斗只是无头苍蝇到处乱撞罢了。我们应当将自己投身于这个伟大的时代,用自己的理想与奋斗去实现国家的理想。习曾经说过:“每个人的梦加在一起就是中国梦。”新时代下理想对于奋斗更为重要! 尽管关键词变了,但奋斗的本质是不会改变,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奋斗精神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奋斗的标签而已。让我们共同奋斗,用自己的奋斗成就中国梦的实现! 【点评】42分,本文为典型的病文。首先,读题不细,审题不准,虽从传统与当下的关键词中选择了三个,但就本文立意及行文而言,三者没有形成有机关联,而是相对独立,有所割裂。结构上,貌似清晰,但无层次感可言。同时,以病句题所涉人物为例,虽未抄袭,但也显不足。(谢植宣) 10号文 奋斗的三大关键 现在正中国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最好的机会。仍而现实发展与超越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坚持,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努力与奋斗构造祖国美好的明天,实现自己的人生的价值。正如张定浩所说:“人之为人最光耀的时刻,是在于他处于某一极限时,却永远作出奋力向上的姿式”。而我认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奋斗的三大关键是理想,创新与实干。 理想是奋斗的前提。 人活一世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或大或小,或贵或贱。理想就像在黑暗中航行的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到达自己梦想的国度。如果没有理想就如行死走肉一般。所以做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一定要拥有自己的理想。就像陈欧在大学毕业后便决定要创办全国第一家高品质的化妆品网电商,其实在当时这个理想看起来是挺天方夜谭的,但他并没有应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理想就是如此,每个人都有权利去拥有自己的理想。 创新是奋斗的根本。 习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复兴的源泉”。而国家在近几年也大力坚持大学生创业和创新事物的发展。所以身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拥有创新精神在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许多传统落后的技术产业都被新兴技术与行业所取代,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如果我们依然用别人的昨天来书写自己的明天,那么等待我们的将会是被淘汰的下场。 实干是奋斗的基础 如果拥有了理想和创新精神,那么接下来就是最漫长也是最艰苦的一步,那就是付诸行动。《楞严经》中有一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饱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不能想着一步登天。就如新中国的发展一样,要一步一步的探索,才能把每一步走好。 习曾说“社会永远都是属于年轻人的”。所以一个社会的发展是需要依靠年轻人,而身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想有理想,有创新精神并且肯实干。 【点评】36分,本文为典型的病文。审题存在较大问题,一是无视材料中“请从传统与当下关键词中选择”的要求,仅从当下奋斗关键词中选择;二是所选取的三个关键词缺乏有机关联。论述也存在不足,所举事例泛泛而谈,欠具体,不典型,分析也不够充分,蜻蜓点水,虽有引用名言警句的意识,但因审题存在较大失误,导致得分较低。(谢植宣) 【参考译文】 崔慰祖,字悦宗,是清河郡东武城人。父亲崔庆绪,永明年间担任梁州刺史。崔慰祖脱去布衣做官担任奉朝请。父亲亡故后他不再吃盐,母亲说:“你既没有兄弟,也没有子女。遇大丧不灭孝的本性,只是不应进食美味佳肴罢了,怎能断绝吃盐呢?我现在也不吃盐了。”崔慰祖不得已而听从了母亲的劝告。崔慰祖的父亲在梁州的资产家财有千万,他都散发给同宗的族人。家具器物都用漆写上“日”字,这种有“日”字的器具,流散到远近各地。崔慰祖整理了父亲有关的租借文书凭证,对族侄崔纮说:“那些人有了钱,自然会将借去的归还我;他们如果没有,我说什么呢?”于是便将人们的租借字据全都烧掉。 崔慰祖爱好学习,收藏书籍达到万卷。邻居中有爱学习的青年都相随着来向他借书,每天借书达到几十卷,崔慰祖都亲自取出给他们,从来没有推托过。崔慰祖担任始安王萧遥光的抚军刑狱,兼记室。萧遥光喜欢下棋,多次召崔慰祖来对弈。崔慰祖总是推辞说下得不好,不是初一、十五就不来拜见。建武年间,诏令各地举荐才士,崔慰祖的堂兄崔慧景推荐崔慰祖和平原郡刘孝标同为饱学之士。齐明帝想让他管理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地方,以测试他的才能,崔慰祖推辞不就职。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曾在吏部省中聚集很多宾客好友,每人都向崔慰祖询问十几件地理方面不熟悉的事,崔慰祖口吃,语言不华美,但回答得有根有据具体而且精准,满座宾客都称赞而且心服口服。谢朓赞叹说:“假如班固、司马迁再生,也不能超过他。” 崔慰祖出卖自己的住宅,要价四十五万,买的人说:“能否减点价?”崔慰祖说:“确实不同于韩伯休,怎么容许有两种价格?”买的人又说:“你只管标价四十六万,一万钱是送给你的。”崔慰祖说:“这难道是我的心愿吗?”崔慰祖年轻时和侍中江祀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等到江祀显贵了,常来问候他,但崔慰祖不去他那里。崔慰祖和丹阳县丞刘沨一向要好,萧遥光占据东府造反时,崔慰祖正在城内。在城池还没有被攻下的一天,刘沨对崔慰祖说:“你家中有老母亲,应当赶快出城去。”于是命守门人放他出去,崔慰祖(出城后)就去朝廷自首,被囚禁在尚方,病死。 崔慰祖著有《海岱志》,记载了从太公时起到西晋时止的人物,写到四十卷,完成了一半。临死时,写信给堂弟崔纬说:“常想再注释司马迁、班固两人的历史著作,已搜集到《史记》、《汉书》遗漏未载的二百多件事,放在橱柜竹箱中,你可以整理好写出来,以保存它的大意。《海岱志》确实不够完善详细,你可抄写几本,交给护军各位从事每人一本,也给朋友任防、徐寅、刘洋、裴揆等,让后世的人知道我稍微有些清高的事业。”又嘱咐让棺材直接靠近黄土,不必用砖砌,不要摆设灵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