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品读想象”方法实践课 《26灰椋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语文“品读想象”方法实践课 《26灰椋鸟》

‎“品读想象”方法实践课 《26灰椋鸟》‎ ‎(第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读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在朗读中想象画面,背诵三至五自然段。‎ ‎2.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具体生动的,体会分号的用法,感悟比喻、拟人及反问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3.体会作者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赞美,感受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在朗读中想象画面,背诵三至五自然段。‎ 难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具体生动的,体会分号的用法,感悟比喻、拟人及反问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学生:搜集有关灰椋鸟的资料和同学交流。‎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搜集有关徐秀娟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灰椋鸟(图) 你觉得灰椋鸟好看么?课文中怎样描述?(“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2.作者看了灰椋鸟归林的电视录象后,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看,让我们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瞧一瞧吧!但是,要想把它们归林的画面看得真真切切,同学们还得带三样宝物:第一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让你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感受归林壮观,想象画面。‎ 过渡:我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的归来。请同学们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如何写灰椋鸟归林的,把关键词语圈出来,一边读一边用心想象画面。‎ ‎1.学生自读课文,品读灰椋鸟归林的壮观。‎ ‎2.组织汇报交流。 ‎ ‎(1)理解“陆续”的意思及“投入”一词的准确性。‎ 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 ‎(①“一小群一小群”就是陆续。②刺槐林对于灰椋鸟是家,是乐园所以作者用“投入”一词很准确。)‎ ‎(2)理解“排空而至”感受壮观。‎ 出示: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①哪些词写出了壮观的场面?(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数百米长,巨大,一批一批,浩浩荡荡)‎ ‎②理解“排空而至”(指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写出了大部队归林的壮观气势。)观看课件感受排空而至的景象。‎ ‎③指导朗读 是呀,这哪里还是一只只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小精灵组成的队伍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大部队排空而至的情景,一边读,一边想象它的画面。 ‎ ‎(3)感受和谐自由,想象说话。‎ 这是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画面,你还听到了什么呢?(引读: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又像……;后到……边读边点击“好像……又像……”)‎ 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在林中,你就是其中一只灰椋鸟,此时此刻,你向你的同伴倾诉哪些见闻和收获,你会怎样呼唤和应和自己的同伴和儿女?让你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吧!(学生想象交流“收获和见闻”。)‎ ‎3.体会分号的用法。‎ ‎(上句写先回来的鸟的画面,下一句写后到的鸟的画面,两个画面是并列关系,所以用分号。)‎ ‎4.学习写作顺序,尝试熟读成诵。‎ ‎(1)浏览第四自然段,圈出表示顺序的词语如“一开始”,体会作者按照时间先后组织材料的表达顺序。‎ ‎(2)按照作者的表达顺序,师生合作朗读第4自然段,尝试背诵。‎ 师引背:一开始——……没有几分钟——……有的——……有的——……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 ‎(3)这样一幅欢乐的景象,这样一个壮观的场面,这是一幅什么图?(归林图)‎ ‎(三)体会入林喧闹热烈,想象画面。‎ 过渡: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此刻,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自学第五自然段,对照课文插图,找出你喜欢的写鸟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然后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并加上旁注。‎ ‎1.看——姿态美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这几句话把灰椋鸟写的很美,在晚霞的映照下作者还用了拟人和比喻,感觉和真的一样。此时作者已经深深爱上了灰椋鸟,所以灰椋鸟在她的眼中成了翩翩起舞的少女。)‎ ‎2.听——声音壮观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1)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指的是什么?(灰椋鸟的叫声。)‎ ‎(2)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灰椋鸟的叫声成了什么?‎ ‎ (成了一个交响乐团在演奏。)‎ 刚刚排空而至的鸟儿,此时全都聚集在了林中,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叫(百鸟争鸣)‎ 这么多的鸟一齐鸣叫,所以似 如 。‎ ‎(3)教师小结:三个比喻词都不一样,分别是“似”、“如”、“成了”,避免了用词重复。这样行文不仅准确生动,而且使语句富有音律、节奏之美。‎ ‎3.想象说话。‎ 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同学们,如果你看到这一场面,你会怎么说?‎ ‎(学情预设:这场面真壮观!在夕阳的余晖斜照下,灰椋鸟的羽毛格外的美丽。这么美丽可爱的灰椋鸟,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这片美丽的树林永远成为灰椋鸟的天堂。)‎ ‎4.总结写法,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了喧闹而又热烈的闹林图,抒发了感情,我们被这一幅图感染了。浏览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灰椋鸟闹林的?‎ ‎(先写作者所看到的,再写听到的,最后写自己的感想,想象并用上了恰当的比喻句。)‎ ‎(2)灰椋鸟在这里自由自在,它们的身上蓬勃的活力深深地感染着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把你的欢呼,把你的赞叹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熟读成诵。)‎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回顾全文,梳理情感。‎ ‎1.读反问句,体会情感。‎ ‎(1)出示:在回家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 ‎(2)读句子思考: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反问句表达感情更强烈。正是因为园林工人为鸟儿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它们才得以快乐地生活着。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赞美。也是对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欣慰。)‎ ‎2.比较近义词 “观察”“观赏”的不同,体会情感的变化。‎ ‎(1)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2)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作者最开始的“观察”到最后的“观赏”,你觉得作者对灰椋鸟的情感上有什么变化?‎ ‎(学情预设:观察是“仔细查看”;观赏是“观看欣赏”。作者原本是带着一颗期待的心去看灰椋鸟的,现在却是带着一颗赞叹的心回来的,所以用观赏。)‎ ‎(五)介绍作者,升华主题。 ‎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徐秀娟,她出身养鹤世家,从小喜爱鸟,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丹顶鹤,她在夜色笼罩的茫茫沼泽地上四处寻找,不小心陷入泥潭,献出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艺术家被她的事迹感染了,创作了一首动人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去看一看,听一听吧。(播放课件) ‎ ‎2.面对徐秀娟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爱鸟护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并落实到行动上。)‎ ‎(六)课外实践,拓展阅读。 ‎ ‎1.搜集资料做一张爱鸟小报。‎ ‎2.阅读巴金的《鸟的天堂》。‎ 六、板书设计 ‎26灰椋鸟 归林图 场面壮观 爱鸟护鸟 ‎ 闹林图 喧闹热烈 植树造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