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要让“课前预习”的习惯成自然
语文论文之要让“课前预习”的习惯成自然 埃德加·富尔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要从烟海般的读物以及瞬息万变的信息之中,迅速获取和运用所需信息,继承和发展前人科研成果,关键之一就是要“会学习”。而培养“会学习”的能力,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从积极意义来说,课堂“教学”正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正是基于这一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各单元前就有“单元提示”,课文后有“思考和练习”。这些“单元提示”“思考和练习”明确告诉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它的设置,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活动,主动质疑,大胆发现,智力个性和非智力个性受到了保护,得到了发展,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认真抓好学生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先行一步”,做到有准备地听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预习的要求不仅在于熟悉教材的内容,更重要的在于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发现问题。经过这样的预习,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预习可以扫除听课中的“拦路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除障碍。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预习后带着自己的问题上课,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自然会好。 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水平。听课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做课堂笔记。如果不经过预习,就会盲目地抄老师的板书,往往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哪些内容教材上有而不必记,哪些内容是书上没有的或是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而必须详细地去记。由于忙着抄板书,便没有精力动脑筋去上课和了解问题。经过预习,记笔记就有的放矢。 预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提高,阅读的速度会加快,思维变得敏捷,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就会提高。 有的学生会去预习,但不得要领,往往只是草草地浏览一遍,没有见到什么效果,因而不能见效。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预习的目的、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造成的。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我作了这样几个步骤:一、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简要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得正确,流利。二、通读课文。用笔画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等。借助字典或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理解。三、再读课文。根据课后思考题,边读边想。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四、细读课文。根据每组导读中的单元训练重点和读写例话中的内容进行详细阅读课文。做到预习中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五、勇于质疑。在以上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在书中画出或记下来。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听讲。如还不懂,可以通过质疑来解决。 认真抓好学生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先行一步”,做到有准备地听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搞好语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积极有效地适当辅导、点拨,对学生迅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获取预习方法,提高预习能力有着重大影响。预习做得好,会使课堂上的学习更有目的,学习效果更好,长期坚持,自然会逐渐提高阅读能力。此外教师应经常检查预习效果,指导学生作好预习笔记,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只有让学生“课前预习” 的习惯成自然,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得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