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讲义—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一轮讲义—12

‎ ‎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清单】‎ ‎1.概括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重点知识: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重点知识: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重点知识:京剧的特点。‎ ‎4.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重点知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梳理】‎ 一.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类别 成 就 ‎ 地位、作用、影响 四大 发明 造纸术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 适应于远洋航海,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印刷术 促进了思想文化传播 火药 为资产阶级战胜骑士提供了武器 数学 ‎《九章算术》‎ 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算筹 珠算法 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 天文 历法 ‎《石氏星表》‎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浑仪、简仪 世界上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 ‎《授时历》‎ 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早了300年 农学 ‎《汜胜之书》‎ 古代成就卓著的农书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最系统的农书 ‎《农书》‎ 古代成就卓著的农书 ‎《农政全书》‎ 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医学 ‎《黄帝内经》‎ 中医学奠基之作 ‎《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 ‎《本草纲目》‎ 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二.辉煌灿烂的文学 ‎ (一)《诗经》‎ ‎ 1.文学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取材范围及构成:西周至春秋;风、雅、颂。‎ ‎3.特点:(1)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2)现实主义风格。‎ ‎ (二)楚辞 ‎1.时代及创造者:战国、屈原。‎ ‎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3.代表作:《离骚》。‎ ‎(三)汉赋 11‎ ‎ ‎ 时代 特点 人物 代表作 西汉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司马相如 ‎《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 清新自然 张衡 ‎《二京赋》‎ ‎(四)唐诗 ‎ 时期 人物 特点 初唐 王勃 ‎“初唐四杰”之一 陈子昂 强烈反映社会现实 盛唐 高适 边塞诗 岑参 边塞诗 孟浩然 山水诗 王维 山水诗 李白 诗仙、浪漫主义 杜甫 诗圣、现实主义 中唐 白居易 讽喻诗 ‎(五)宋词 ‎ 产生背景 时期 人物 特点 代表作 商业的发展、市民生活的需要 北宋 柳永 婉约派 ‎《雨霖铃》‎ 苏轼 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两宋之交 李清照 婉约派 ‎(略)‎ 南宋 辛弃疾 豪放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六)元曲 ‎ 1.构成:散曲和元杂剧。‎ ‎2.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人物:关汉卿及其《窦娥冤》、马致远及其《秋思》。‎ ‎(七)明清小说 ‎1背景: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城市经济发展适应市民生活需要。‎ ‎2特点:数量多、题材多、表现手法丰富。‎ ‎3代表作:‎ 书 名 作 者 成书时间 价 值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反映古人的谋略智慧,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11‎ ‎ ‎ 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的精神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清朝 借谈鬼狐,描绘世情百态,写得出神入化,寓意深刻,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杰作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朝 以反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为中心,把醉心功明利禄的人刻画得入木三分,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丰碑 ‎《红楼梦》‎ 曹雪芹著前80回,高鹗续后40回 清朝 以对封建末世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把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起源自图画。‎ ‎2形成演变:图画文字、商朝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趋势: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有繁到简。‎ ‎4发展脉络:魏晋以前自发阶段,魏晋开始自觉阶段。‎ ‎5基本特征:‎ 类别 特 征 代表人物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实用价值高 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 线条流畅、笔画简约、审美价值高 张旭、怀素、王羲之 行书 既具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王羲之、苏轼、文徵明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时期 特点 代表人物及成就 远古时代 起源 ‎《鹳鱼石斧图》‎ 战国 走向成熟 ‎《人物龙凤图》‎ 秦汉 写意传神 魏晋 以形写神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 山水画、人物画 ‎《游春图》《步辇图》‎ 两宋时期 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 ‎《墨梅图》‎ ‎(三)京剧的出现 ‎ 1形成与发展:徽汉合流,走向成熟。‎ ‎2特点: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锣等打 击乐器伴奏;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京剧的 表演艺术,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 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3影响: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要点透析】‎ 11‎ ‎ ‎ ‎1.明清时期中国没有产生自然科学的原因 ‎(1)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严重地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自然科学的束缚愈来愈严重;‎ ‎(3)重文轻武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是中国自然科学走向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5)自然科学的自身结构缺陷制约着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2.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特点及原因(16世纪前)‎ ‎(1)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一度被称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 除四大发明之外,还有众多世界之最,例如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的记数法,这本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再如,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纵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西方的亚里斯多德就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造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同时,这些科技成就与农业及其人与自然的和谐密切关联,发达的应用数学、天文测量及其系统的农学都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而发达的中医学及其中药学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正与儒家的“天行有常”“天人合一”契合。‎ ‎(2)原因: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②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封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④教育事业的发达,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⑤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大都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流频繁;⑥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3.古代文学形式的特点 ‎(1)汉赋:西汉的赋,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到了东汉,赋的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克服了西汉的赋文辞铺张、内容空泛的弊病,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 ‎(2)唐诗:高度繁荣,诗人辈出,风格多样,成就巨大,受社会生活影响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3)宋词:词句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适合配乐演唱。‎ ‎(4)元曲:元散曲庄谐杂出,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5)明清小说:小说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明清小说,不仅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而且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明清小说充分显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 ‎4.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1)中国画在魏晋之后,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注写意的文人画。(2)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在表现形式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3)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5.中国绘画发展的特点 11‎ ‎ ‎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3)从绘画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4)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6.山水画与风俗画的区别 性质不同:山水画带有政治色彩,如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的《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反映隋唐社会政治大统一。风俗画带有经济色彩,如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自北宋起,绘画作品成为一种商品。‎ ‎【真题再现】‎ ‎1.(09年全国卷文综)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 ‎【答案】A ‎【解析】本题结合南北朝文化特点考查学生对唐文化特征的识记、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西晋短暂统一后,我国历史进入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文化非常繁荣,但南北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对后来唐文化的高度繁荣产生了深渊影响。初唐书法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主要受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影响。B项体现北朝刚健雄厚,排除;C、D项体现唐朝的繁荣,排除。正确选项为A。‎ ‎2.(09年上海卷)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甲骨文、圣书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A.两河流域      B.中国 C.地中海东岸    D.埃及 ‎【答案】B ‎【解析】 考生必须把题干中提供的四种文字符号,与图片中包含的文字符号进行仔细的比对,找出共性。‎ ‎3.(09年安徽文综)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 11‎ ‎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大约出现在唐朝,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张择端是北宋画家,郑板桥是清朝画家。由此可知,只有吴道子符合题意。‎ ‎4.(09年浙江文综)隶书是我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 ‎ A. 源于殷商时期的甲古文和金文 ‎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答案】A ‎【解析】题干关键词是“隶书”。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据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秦朝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他写的《秦始皇廿六年诏铭》用的是小篆体,B项错误。C项指的是草书。正书是指楷书,D项不符合题意。‎ ‎5.(09年浙江文综)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十分繁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耕作技术大体经理了从“刀耕火种”.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答案】C ‎【解析】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 ‎6.(09年广东历史)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 ‎【答案】C ‎【解析】 A.《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著作,B.甲骨卜辞主要是反映商朝时期问卜事宜,D.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地区的诗歌。 C. 《诗经》是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汇编,其中《风》主要是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 ‎7.(09年广东文基卷)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 ‎ 11‎ ‎ ‎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秦朝官文”和图片字体。信息告诉考生秦朝官文字体是小篆。D项符合题意。‎ ‎8.(09年海南历史)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 ——《汉书·地理志下》材料二:(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 敦厐,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 ——《隋书·地理志下》‎ 材料三: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 ——编摘自《太平御览》‎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 ‎(2)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 ‎ ‎【答案】(1)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些地方甚至超过北方。‎ ‎(2)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思想家范缜(任选其中二项)。‎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南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认知水平。抓住材料信息“渔猎”“信巫鬼”“商贾并凑”“道教隆洽”“平陈之后,硕学通儒”。第一问回答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化;第二问注意列举的史实具有典型性。‎ ‎【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达繁荣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繁荣。明清之际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科技文化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2.宋词、元散曲和唐诗是相同的文字表现形式。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唱歌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更受市民欢迎。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它是在宋、金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4.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属于诗歌的范畴;元杂剧是一种戏曲,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5.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 ‎6.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7.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仅有明清的长篇小说,还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等。‎ 二.方法点拨:‎ 11‎ ‎ ‎ ‎1.复习本讲要注意纵向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明确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如古代文学发展历程及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与变革的时代,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书法爱国情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进入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4)唐朝的繁荣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5)唐朝以来,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发育,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曲走向繁荣。‎ ‎2.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如宋代,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治上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科技上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科技发明;文学上兴盛词、话本;艺术上有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有苏轼的行书等。‎ ‎3.分析某一时期文化发展、繁荣因素的模式。(1)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2)政治因素:分析当时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3)经济因素:分析当时经济是否发展繁荣;(4)文化政策因素:分析当时的统治者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5)文化交往因素:分析当时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是否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6)人民群众因素:分析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作用。‎ ‎4.应注意全面认识同一历史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的特征,理解彼此的相互关系。对宋元、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与科技落伍的概括及其理解是本讲的重点和难点。‎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09北京崇文区文综)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 ③造成了西方近代工业的兴起 ④促进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9山东威海一中)贾思勰,生活在北魏时期的山东青州人,他用了11年时间撰写了著名的农书 A.《农桑辑要》 B.《农政全书》 C.《氾胜之书》 D.《齐民要术》‎ ‎3.(09湖南岳阳市一中)某同学准备搞一个中国古代江南经济发展史的研究性课题,他想了解15世纪中期我国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应查阅 A.《考工记》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4.(09山东威海一中)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拟组织“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展览”。下列图片与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简仪同类陈列最合适的是 ‎5.(09山东师大附中)2008年10月20日,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济南开幕,它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京剧艺术盛会。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 C.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南方一些剧种传人北京后融合而成 11‎ ‎ ‎ ‎6.(0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夏小正》 D.《汜胜之书》‎ ‎7.(09江苏启东中学)推动中国古代文学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政策的调整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主流思想的演变 ‎8.(09山东济宁市一中)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儿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一段佳话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 ‎ A.相同的心理素质 B.共同的文化传统 C.相同的经济基础 D.共同的生活习俗 ‎9.(09山东郓城实验中学)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二、非选择题 ‎10.(09江西八校文综)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元素以各种形式登台亮相,为世人瞩目。其中“汉字”作为一个重要元素格外引人注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形意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惟一流传至今的形意文字,推估可追溯至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东亚多国语言使用。‎ 由于表意文字特性,让汉字可以跨语言使用,曾长期成为东亚地区交流惟一文字。今可略分为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两个系统。前者用于中国大陆,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华人社区,后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另外,日本及韩国皆有其公布之官订汉字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有消息称,2008年后联合国采用的中文一律是简体中文。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之作为惟一的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映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是一种进步的观点占绝大多数。‎ 材料三 上个世纪初,确实有持“汉字落后论”的人提出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拉丁化)的主张,甚至极端地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将中国学术的不发达,经济的不发达都归罪于汉字。‎ 材料四 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丰富的文明记录。这些记录中不仅包括了汉语民族的,同时也包括周边民族的,匈奴、突厥、蒙古、党项等民族。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许多文明成果都是因为汉字才得以留存。‎ ‎ 汉字不仅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工具,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为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提供了对比、认知、借鉴,甚至是自我修正的对象。汉字所承载的一些基本理念,例如“民胞物与”“仁”“理”等等,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的可能。‎ 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2)汉语排名语言实力第二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简体中文是一种进步”。‎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上个世纪初全面否定汉字的观点。(5分)‎ 11‎ ‎ ‎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 ‎1.B ‎【解析】②项的原因与欧洲文艺复兴有关,③项的原因与英国工业革命有关。‎ ‎2.D ‎ ‎3.D ‎ ‎【解析】选项中的农书只有B、D项,而B项是5世纪反映黄河流的农业生产的书籍。‎ ‎4.B ‎ ‎5.D ‎ ‎6.B ‎ ‎7.C ‎【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反映。‎ ‎8.B ‎ ‎9.C ‎10.(1)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变的特点:由繁到简,保留形意文字的特点。(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开放与对外交流的发展;孔子学院等文化机构的推广。理解:汉字的简化符合汉字历史发展的规律。书写简便适于现代生活的需要。简体字的使用符合国际化的要求。简体字的使用有一定的时期,范围也超出中国大陆,已形成既定影响。(3)辛亥革命后,军阀统治黑暗,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掀起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文化,希望把西方文化作为革新社会的武器,具有进步性。但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过于偏激,也不能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指明真正的出路。(4)①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一的人提供交流的工具。②保存中国各民族甚至周边国家丰富的文明记录。③承载的中华文明为全世界华人提供文化认同感的物质形式。④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历史上形成东亚文化圈。⑤‎ 11‎ ‎ ‎ 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⑥承载的中国文化的一些理念,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某种选择。‎ ‎【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五种“马”字字体的归属类体,注意信息“繁简之争”等。回答第(2)问要从经济和文化角度分析其原因。回答第(3)问要抓住“上个世纪初”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它告诉考生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回答第(4)问时,不要偏离材料信息,切忌太笼统。‎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 · w.w.w.k.s.5.u.c.o.m ‎ www.ks5u.com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