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湖北省黄冈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教师版含解析)
2020 年秋季黄冈市部分普通高中协作体 12 月份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0 年 12 月 14 日下午 14:30—17:00 试卷满分:150 分 一、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就开始在自然美的环境下努力追求自身的美,并不断从实践中扩展美的范畴。 中国古代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已经开始对美进行探讨。殷商之后,社会所倡导的是中和为美,所谓“八音 克谐”“神人以和”,是见于记载最早的“和为美”的珍贵资料。到了春秋末期,美的内容从“中和”转 为“以善为美”。这种对美的认识从形式美转为内容的美。以善为美的内容,与孔子和儒学思想关系至密。 孔子将人的行为美和思想美统一起来,强调“先王之道斯为美”“里仁为美”“君子成人之美”等。对于 审美的评价,孔子则主张“中庸原则”。如孔子评《关雎》时所说的“乐 而不淫,哀而不伤”这种以善为 美、提倡中庸的思想影响了春秋末期及其后两千余年的历史。需要提到的是清代古文家姚鼎的观点,姚鼎 根据古代阴阳刚柔对立的观点提出了“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概念,其对近代乃至现代的美论都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西方,最早对美探讨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艺术家。柏拉图就认为美的本质在于理式, 而亚里士多德则把美的一般形式规定为秩序、均称与明确。18 世纪英国美学家荷迎兹提出蛇形线条是最美 的线条的观点,认为在优美的形体上,蛇形线最多,直线最少,并认为直线只是长度不同而缺乏装饰性。 从以上中外人士对美的认识上看,美包涵了民族、文化、习惯等众多的社会因素。但从总体上看,都力求 使之和谐。因此人类的审美观始终是围绕着和谐发挥的。 审美教育一词源于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在该书中,席勒全面提出了审美教育的学说,他把审美教 育的概念提高到人性和谐发展的高度,并把审美教育与社会团结、和谐与政治自由联系起来,赋予审美教 育以深刻的社会内涵。我国审美教育思想源于孔子的仁学观。孔子将人的行为美与思想美统一起来,是美 育思想的萌芽。近代审美教育理论在中国的确立得力于王国维和蔡元培。他们在美学和教育学的双重研究 中发现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把美育放在了一个特殊的地位上,确立了我国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审美 教育随着历史的发展也有其一定的时代性。总体上讲,审美教育就是向受教育者施加审美影响,陶冶其性 情和心灵塑造美的人格。现代审美教育结合了时代发展的特色,着重培养个体进步的审美观。以求达到个 体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因此审美教育的任务可以确定为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审美鉴赏力以及审美创造 力。 (摘编自郭墨浪《浅谈审美和审美教育》) 材料二: 互联网给美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比如它带来的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实和革新着美育理念;它 营造的虚拟环境改变着美育氛围和组织形式;它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和艺术手段,催生出全新的文艺作品和 文艺现象、文化活动和文化群落,更丰富了美育的手段和资源。简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整个美育生态 正经历着深刻重构。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进一步让生活空间与美育空间相互渗透融合,这对美育整体形 态产生重要影响。打开手机,连上网络,千里之外的博物馆、艺术馆乃至名山大川近在咫尺,百年之前的 图像、声响复现于当下;恢弘巨制的艺术杰作细部之精微一览无余;藏于深宫大院的珍品走入寻常百姓 “屏”,日常景象之美的内涵得到专业解读;静止的美术、书法、雕塑流动起来,流动的戏剧、舞蹈、影 视却可定格细赏。这不但突破传统美育的空间隔阂、技术限制和观念束缚,而且提升 人们接受美的陶冶时 间、频次和黏性。 随着美育格局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开拓,美育所给予人的,除了情感陶冶、品位塑造外,还有人类意 识、天下关怀以及对文明多样性的尊重、欣赏与接纳。借助互联网构造的“万有相通”世界,美育超越个 人甚至国家,进入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悟与思考,致力于为人类面临的普遍情感冲突和心灵危机提供 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时代美育生态的重构,为我们把“大美育”的设想变为现实提供可能,并 将最终导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之境。 (摘编自胡一峰《构建互联网时代美育新格局》) 材料三: 一般认为,审美活动中接受者所接受的,除了文本本身的符号意义之外,创作者的道德情操、人格修 养、艺术品味等也会自然而然的借由文本得到隐性传达,所以,艺术家被寄予的文化期望值是高于普通民 众的,艺术家的文化身份被认为是精英性的,艺术家的创作目的在于“高雅”和“经典”,艺术的本质是 “唯审美”的,目的是超越“日常性”,以此传递给人们超验性的精神体验。但是,网络时代赋予了每个 人表达的权利,人们的表达途径和言说方式日益多元、日益便宜,之于艺术创作活动而言,只要愿意,每 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至少能成为一个文本意义的建构者,这种转变对艺术活动的冲击十分巨 大,艺术家精英性的文化身份急速退却,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边界愈发模糊,审美活动由“纯审美”和 “唯审美”变成了“泛审美”和“日常审美”,与之前艺术创作追求 经典和高雅相比,审美活动变得日趋 世俗与庸常。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规范,美学的精神性和超验性被削平,艺术作品模铸思想、规范行为的伦 理规约也遭受了失效。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越是追求高雅,越 显得曲高和寡,在“审美泛化”的语境中,越 发显得“异常”。 (摘编自张爱坤《网络艺术的审美伦理问题研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商时代的记载的“八音克谐”“神人以和”,是最早的“和为美”的珍贵资料。 B. 孔子主张以“中庸原则”来评价审美,并形成了“以善为美”的审美内容,影响了春秋末期及其后两千 余年的历史。 C. 中外美学家对美的认识都包涵了民族、文化、习惯等众多的社会因素,总体上都追求和谐之美。 D. 现代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审美鉴赏力以及审美创造力,追求个体和社会进步的和谐统 一。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的第二段主要阐述了审美教育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并指出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鉴赏力以及审美创造力。 B. 材料二提到的美育的理想之境包含“创造美、欣赏美、包容美”等能力要求,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实现 “大同美”。 C. 材料三指出,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利,表达途径也越来越丰富,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 D. 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互联网对人类美育产生的影响,两则材料的观点是相反相成的。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村口张妈将她和小孙女的日常生活片段上传至网上,积累了 2 万多粉丝。 B. 学生们通过老师的电脑“云参观”国外的名胜古迹。 C. 多数短视频平台只要绑定手机号即可注册成功,拥有账号,上传视频。 D. 小美经常以直播的方式展示她的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 4. 请简要概述材料二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 5. 材料三指出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存在什么问题?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核心举措是什 么? 【答案】1. D 2. C 3. B 4. 递进结构。①第一段由互联网给美育带来的变化,引出“互联网时代,整个美育的生态正经历着深刻的 重构”的观点。②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证了互联网时代的美育突破了传统美育的空间隔阂、技术限制和观念 束缚,提升了人们接受美的陶冶时间、频次和黏性。③第三段进一步指出互联网时代美育生态重构的深刻 意义:为实现“大美育”和美育的理想之境提供了可能。 5. 问题:网络时代创作门槛较低,导致艺术审美活动变得日趋世俗与庸常,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活动产生 了巨大冲击。最核心的举措: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提升民众的审美素养。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 项,“殷商时代”错误。材料一,“殷商之后,社会所倡导的是中和为美,所谓‘八音克谐’‘神人以 和’,是见于记载最早的‘和为美’的珍贵资料”,所以,原文是“殷商以后”,而选项说成是“殷商时 代”。 B 项,“孔子……并形成了‘以善为美’的审美内容”错误。材料一,“以善为美的内容,与孔子和儒学 思想关系至密”,可见原文只是说与孔子和和儒学思想关系至密,并没有说是孔子形成的。 C 项,“中外美学家”错,张冠李戴。材料一,“从以上中外人士对美的认识上看,美包涵了民族、文化、 习惯等众多的社会因素。但从总体上看,都力求使之和谐”,可见,原文说的是“以上中外人士”,并不 是“中外美学家”。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 项,“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错,说法太绝对。材料三“网络时代赋予了每个人表达的权利,人们的 表达途径和言说方式日益多元、日益便宜,之于艺术创作活动而言,只要愿意,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艺 术家’”。所以,原文说的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而选项说成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 家”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三的中心论点为:网络时代创作门槛较低,导致审美活动变得日趋世俗与庸常,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 产生了巨大冲击。 B 项,该项与材料二相关,“参观外国的名胜古迹”可论证材料二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 及,进一步让生活空间与美育空间相互渗透融合”“突破传统美育的空间隔阂、技术限制和观念束缚”的 观点。 而 A 项只是“日常生活”,C 项只要绑定手机人人都可以制作短视频,D 项只是一个小学生的作品。这些都 不能作为论据。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和概述材料二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的能力。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时,要关注每一节的首尾句。 材料二一共三节,第一节,根据“互联网给美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在互联网时代,整 个美育生态 正经历着深刻重构”可知,第一段由互联网给美育带来的变化,引出“互联网时代,整个美育的生态正经 历着深刻的重构”的观点。 第二节,根据首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进一步让生活空间与美育空间相互渗透融合” 和末句“这不但突破传统美育的空间隔阂、技术限制和观念束缚,而且提升人们接受美的陶冶时间、频次 和黏性”分析,该节通过举例论证了互联网时代的美育突破了传统美育的空间隔阂、技术限制和观念束缚, 提升了人们接受美的陶冶时间、频次和黏性。 第三节,根据首句“随着美育格局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开拓,美育所给予人的,除了情感陶冶、品位塑造 外,还有人类意识、天下关怀以及对文明多样性的尊重、欣赏与接纳”“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时代美 育生态的重构,为我们把‘大美育’的设想变为现实提供可能,并将最终导向……的理想之境”可知,第 三段进一步指出互联网时代美育生态重构的深刻意义:为实现“大美育”和美育的理想之境提供了可能。 根据以上的论证思路的分析,首先提出“互联网时代,整个美育的生态正经历着深刻的重构”的观点,然 后论证互联网时代的美育突破了传统美育的空间隔阂、技术限制和观念束缚,提升了人们接受美的陶冶时 间、频次和黏性,最后指出互联网时代美育生态重构的深刻意义。由此可知,材料二采用的是递进结构。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道题是两个小问题,答题区间在材料三,先根据有效答题区间筛选出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存在的问题, 然后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核心举措。 (1)先分析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存在的问题 “网络时代赋予了每个人表达的权利,人们的表达途径和言说方式日益多元、日益便宜,之于艺术创作活 动而言,只要愿意,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至少能成为一个文本意义的建构者,这种转变对 艺术活动的冲击十分巨大,艺术家精英性的文化身份急速退却,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边界愈发模糊,…… 与之前艺术创作追求经典和高雅相比,审美活动变得日趋世俗与庸常”概括为:网络时代创作门槛较低, 导致艺术审美活动变得日趋世俗与庸常,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活动产生了巨大冲击。 (2)然后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核心举措 材料中既然说网络时代赋予了每个人表达的权利,关乎每个人的利益,那么,解决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存 在的问题就要求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合力,共同提升民众的审美素养,这才是最核心的举措。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敲 门 秦兴江 咚咚咚,办公室的门很清晰地响了三下。 “请进——”他从思索的专注中回过神,大声应道。可等了好一会,却没人进来。最近,他经常在冥 思中听见有人敲他的门。有好几次,越是在他精神高度集中思考问题时,这种敲门的声音越是急促。他记 得自己没上锁,这是怎么回事呢?起身去拉开门看,门外并没有人。 “刚才有人找我么?”他打电话问隔壁的李秘书。 “没有啊,周书记!今天是周末,不会有人找的,您好好歇一会吧。”李秘书说。 “明明有人敲门的啊!”他自言自语,回到桌前又陷入了沉思。 自从半年前升任 L 市市委书记后,虽然担子更重,但他从内心里却感觉轻松了许多。当然,这是跟他 以前相比。他来 L 市六年了,干了两届市长,从老市区改造到新市区规划,他让 L 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横穿市区的那条宽 200 米的河流上以前只有一道桥连通两岸,他在三年内就在上中下游变出三座宽阔 的大桥;沿河两岸以前破烂不堪,荒草丛生,现在修筑了高标准的滨河大道,堪与高速公路媲美……一系 列举措,打造了一个全新的 L 市,很快拉动了全市商业、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等。当然,大发展必然也会 带来很多新问题,比如最敏感的就是城管和房屋拆迁,以及各种各样的上访事件……那一年,经常有上访 群众围堵市政府院门,门口的警卫人员也经常和群众发生冲突,那种情景令大家都非常头疼。后来,他果 断提出整改意见,把原来封闭式的院墙推倒重建,改为透明式的矮花墙,不设大门,同时撤销门口的警卫 人员,让大家自由进出。 凡是来反映问题的上访人员,不拦不堵,所反映的问题不论找到哪个部门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给予答 复、处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的办公室门经常就会被人敲响。说实话,那段时间他特别烦为什么会有 那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不知从什么时候,敲门声却又渐渐的少了。 敲门声没了,他反倒不习惯了。就像现在,除了整天忙着开会、视察,有时闲下来的瞬间,他就会突 然感觉焦躁不安。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感觉,而且往往在他陷入思考的时候,就会突然听到有 人敲响他的门。 咚咚咚,的确有人敲门,他答应着却没人进来! 这是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困扰着他,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他突然想,这是否预示着什么?难道自己 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他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睛。 下午,他让秘书和司机统统回家休息,自己步行走到了大街上。因为是星期天,大街上人流如潮,广 场上有人唱歌有人跳舞,其乐融融。从振兴路到光明路……路过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超市……走到一条 小街的拐角处,从“兰州拉面馆”飘出的香味直往他的鼻孔里钻。这时他才感觉累了,也饿了,原来转着 转着不知不觉太阳下山了。 “大碗,还是小碗?”拉面师傅热情地招呼他。 “大碗吧!”他随口应着,随便找了个凳子坐下。 很长时间没吃拉面了。一番狼吞虎咽,吃完摸出钱夹,才发现没带现金,只有几张各种各样的卡。他 当时就有点为难。 “不好意思啊,没带钱,能刷卡么?”他扬扬几乎空空的钱包。 “算了!看你穿得忒体面就是兜里没有钱,肯定是个模范丈夫——算我请客了!”拉面师傅笑哈哈地 说。 “我回去让人给你送过来,要算上利息。”他也爽朗地笑。 “嗨,不就是一碗面嘛!”拉面师傅挥挥手。 外面街灯全亮了,好美的夜景啊。他有多长时间没到街上走一走了?一碗拉面就把肚子撑得饱饱的。 他想继续散散步,好好看看自己打造的这个城市。可想起还有很长一段路才能走回家,他打电话对媳妇说: “今晚有人请客呢——还夸我肯定是模范丈夫!呵呵,你高兴吧?” 说着,前面到了一个居民小区。他回头看了看那个拉面馆,意味深长地笑了,别人不来敲我的门我可 以去敲别人的门啊!他这样想着,拐进小区,轻轻地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门……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写到周书记听到清晰的敲门声,打开门却不见有人找他,连秘书也确认没人找他,说明他产生 了幻听。 B. 周书记到 L 市干了两届市长,他改变工作作风,及时处理问题,实施一系列举措,使得 L 市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 C. 周书记深得 L 市老百姓的爱戴。老百姓怕打扰到他休息,渐渐不来上访了,拉面馆的师傅也免费请他吃 面。 D. 拉面师傅是一个热情、慷慨、幽默的人,他的大方其实也反映了 L 市部分老百姓尚可的生活状态,侧面 烘托了周书记治市有功。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周书记出现幻听开篇,设置了悬念,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 “很长时间没有吃拉面了”“他有多长时间没到街上走一走了”,这些语句也在暗示周书记很久没有深 入民间与老百姓接触了。 C. 小说以“他这样想着,拐进小区,轻轻地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门……”结尾,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D. 小说采用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叙述,从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肖像上着力刻画周书记的形象, 使得该人物形象丰满鲜活。 8. 周书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9. “敲门”意味着什么?“别人不来敲我的门我可以去敲别人的门呀”这一转变反映的是怎样的工作态 度?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6. C 7. D 8. ①勤政亲民,恪尽职守。②办事果断,敢于创新。③善于反思,长于变通。 9. “敲门”意味着沟通。这一转变反映了党员干部走到群众中去,主动关心民生疾苦,主动为人民服务的 工作态度。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C 项,“老百姓怕打扰到他休息,渐渐不来上访了,拉面馆的师傅也免费请他吃面”错。老百姓不来上访 是因为政府切实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没什么可上访的;原文拉面师傅说“算了!看你穿得忒体面就是兜里 没有钱,肯定是个模范丈夫——算我请客了”,由此可知,拉面师傅并不知道他是周书记。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D 项,“从……肖像上着力刻画周书记的形象”错。纵观全文,对周书记的形象刻画没有采用肖像描写。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勤政亲民,恪尽职守。“干了两届市长,从老市区改造到新市区规划,他让 L 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系列举措,打造了一个全新的 L 市,很快拉动了全市商业、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等”,周书记当了两届 的 L 市市长,让 L 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动了全市各方面大发展;积极解决老百姓反映的各种问题。 办事果断,敢于创新。“后来,他果断提出整改意见,把原来封闭式的院墙推倒重建,改为透明式的矮花 墙,不设大门,同时撤销门口的警卫人员,让大家自由进出”“凡是来反映问题的上访人员,不拦不堵, 所反映的问题不论找到哪个部门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给予答复、处理”,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尽快处理各 种敏感的社会问题和上访事件。他果断推倒了市政府的院墙,改为透明的矮花墙,不设大门、撤销门口警 卫,不拦不堵,并要求所有政府部门积极解决问题。 善于反思,长于变通。“下午,他让秘书和司机统统回家休息,自己步行走到了大街上”“别人不来敲我 的门我可以去敲别人的门啊!他这样想着,拐进小区,轻轻地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门……”,当他对敲门声 产生幻听时,他立即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在反思中他找出了问题所在,并迅速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式, 主动去敲老百姓家的门。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能力。 “敲门”,表面意思是叩门,用手敲打别人家的门。本文中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原文说“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的办公室门经常就会被人敲响。说实话,那段时间他特别烦为什么会有那 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由此可知,周书记原来是被动的等着老百姓来敲他的门;“别人不来敲我的门我 可以去敲别人的门啊!他这样想着,拐进小区,轻轻地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门”,现在转变为他主动去敲老 百姓家的门。说明周书记从开辟畅通的百姓进言通道,到主动走入百姓家去体察民情,反映了周书记作为 政府官员极强的责任心。这一转变反映了党员干部走到群众中去,主动关心民生疾苦,主动为人民服务的 工作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治,字本道,忻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行人,迁吏科给事中。寇屡盗边,边臣多匿不奏;小 胜,文臣辄冒军功。治请临阵斩获,第录将士功;文臣及镇帅不亲搏战者止赐赉。从之。隆庆元年,偕御. 史..王好问核内府岁费。中官崔敏请止之,为给事中张宪臣所劾。得旨:“诏书所载者,自嘉靖四十一年 始,听治等详核。不载者,已之。”治等力争,不许。事竣,劾中官赵廷玉、马尹干没罪,诏下司礼监按 问。寻上疏陈事:“定宗庙...之礼以隆圣孝。献皇虽贵为天子父,未尝南面临天下;虽亲为武宗叔,然尝 北面事武宗。今乃与祖宗诸帝并列设位于武宗右揆诸古典终为未协臣以为献皇祔[注]会太庙不免递迁若专 祀世庙则亿世不改 乞敕廷臣博议,务求至当。”又曰:“谨燕居之礼以澄化源。人主深居禁掖,左右便佞 窥伺百出,或以燕饮声乐,或以游戏骑射。近则损敝精神,疾病所由生;久则妨累政事,危乱所由起。比 者人言籍籍,谓陛下燕闲举动,有非所宜者。臣窃为陛下虑之。”并请勤朝 政、亲辅弼。疏入,报闻。进 吏科都给事中。劾蓟辽总督都御史刘焘、南京督储都御史曾于拱不职,于拱遂罢。山西及蓟镇并被寇,治 以罪兵部尚书郭乾、侍郎迟凤翔,偕同官欧阳一敬等劾之。诏罢乾,贬凤翔三秩..视事。部议恤光禄少卿 马从谦。帝不许,治疏争。帝谓从谦所犯,比子骂父律,终不允。治又请追谥何瑭,雪夏言罪,且言大理 卿朱廷立、詹瀚共锻成夏言狱,宜追夺其官。咸报可。明年,左右有言南海之胜者,帝将往幸。治率同官 谏阻,皆不听。至则荒莽沮湿,帝甚悔之。治寻擢太仆少卿,改大理,进太仆卿。忧归,卒。 (节选自《明史•王治传》) [注]祔 :fù,指古代帝王在宗庙内将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合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乃与祖宗诸帝并列/设位于武宗/右揆诸古典/终为未协/臣以为献皇祔会太庙/不免递迁/若专祀世庙/ 则亿世不改/ B. 今乃与祖宗诸帝并列/设位于武宗右/揆诸古典/终为未协/臣以为献皇祔会/太庙不免递迁/若专祀/世庙 则亿世不改/ C. 今乃与祖宗诸帝并列/设位于武宗/右揆诸古典/终为未协/臣以为献皇祔会/太庙不免递迁/若专祀/世庙 则亿世不改/ D. 今乃与祖宗诸帝并列/设位于武宗右/揆诸古典/终为未协/臣以为献皇祔会太庙/不免递迁/若专祀世庙/ 则亿世不改/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称进士。明、清时期,举人经殿 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 “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春秋、战国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 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 “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也可作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帝王的宗庙制是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D. “秩”本指官吏的俸禄,后引申为官吏的品级第次。本文中的“秩”为其引申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治赏罚分明,促成军功制度改革。他担任吏科给事中时,敌寇骚扰,边防大臣大都隐瞒不报,稍获小 胜,文官就冒领军功,王治请求按照战绩记功,改变了过去的一贯做法。 B. 王治正直无私,执法给力。他与御史王好问一道核实内府年度开支问题,虽遇宦官阻挠,皇上也不允许 彻底查办,但他仍然据理力争。 C. 王治注重礼制,敢于劝谏,不畏权贵。他提出宗庙礼仪问题,还告诫皇上慎行退朝以后的礼仪,防止左 右奸佞之人窥伺时机讨好怂恿皇上宴饮声乐游戏骑射,以免损耗精神,妨害政事,滋生危害祸乱。 D. 王治谋事周细,有远见。他与同僚劝阻皇帝去左右近臣妄称的南海胜地,皇帝不听,结果到达目的地却 发现是荒凉苍莽之地,皇帝非常懊悔,王治因此事得到提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竣,劾中官赵廷玉、马尹干没罪,诏下司礼监按问。 (2)治又请追谥何瑭,雪夏言罪,且言大理卿朱廷立、詹瀚共锻成夏言狱,宜追夺其官。 14. 王治上疏支持抚恤光禄少卿马从谦,皇帝同意吗?为什么? 【答案】10. D 11. A 12. D 13. (1)事情办完后,弹劾宦官赵廷玉、马尹干侵吞国家财物的罪行,诏令司礼监查究审问。 (2)王治又奏请追封何瑭谥号,为夏言昭雪平反,并且申诉说大理寺卿朱廷立、詹瀚共同罗织罪名制造了夏 言的冤案,应该追夺他们的官职。 14. 皇帝不同意抚恤。因为皇帝说马从谦所犯罪行,如同儿子辱骂父亲,大逆不道,所以最终不同意抚恤。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设位于武宗右”中,“武宗右”做“于”的宾语,意思是位置安排在武宗右边,排除 AC;“若专祀世庙” 中,“世庙” 表示“专祀”地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句子翻译为:现在却与各祖宗先帝并列,位置 安排在武宗右边,从古代典章制度推断,终究没有与此相符的。我认为献皇附祭于太庙,未免有僭越之嫌。 如果专门在世庙中祭祀,就永世不作更改。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 项,“举人经殿试后”错。应是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举人应考会试并通过成为贡 士,才能参加殿试。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 项,“王治因此事……”强加因果。原文只说“明年,左右有言南海之胜者,帝将往幸。治率同官谏阻, 皆不听。至则荒莽沮湿,帝甚悔之”“治寻擢太仆少卿,改大理,进太仆卿”,两者之间无直接因果联系。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竣”,完工;“没罪”,侵吞国家财物的罪行;“按问”,查究审问。 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追谥”,追封谥号;“雪”,名词意动,为……昭雪;“狱”,案件。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原文说“部议恤光禄少卿马从谦。帝不许,治疏争。帝谓从谦所犯,比子骂父律,终不允”,意思是“朝 廷有关部门商议抚恤光禄少卿马从谦。皇帝不同意,王治上疏争辩。皇帝说马从谦所犯罪行,如同儿子辱 骂父亲,最终不同意抚恤”。所以皇帝不同意抚恤。因为皇帝说马从谦所犯罪行,如同儿子辱骂父亲,大 逆不道。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 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 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 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 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 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 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王治,字本道,是忻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考取进士。授职为行人,升任吏科给事中。敌寇屡次骚扰边 关,边防大臣大都隐瞒不奏报;稍获小胜,文官就冒领军功。王治请求按照临阵斩寇俘敌数量,按等差记 录将士们的功勋;文官和镇中主帅不亲身参战搏击的只赏赐不记功。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隆庆元年,王 治与御史王好问一道核实内府年度开支。宦官崔敏请求终止此事,被给事中张宪臣弹劾。获圣旨:“诏书 所记载的,从嘉靖四十一年开始,听从王治等人详细核查。诏书没有提及的,予以终止。”王治等人极力 争辩,没有得到同意。事情办完后,弹劾宦官赵廷玉、马尹干侵吞国家财物的罪行,诏令司礼监负责查问。 不久王治上疏陈述事情:“确定宗庙的礼仪以便彰显圣上的孝道。献皇虽然贵为天子的父亲,却没有登基 做皇帝;虽然亲为武宗的叔叔,但曾经尊奉武宗。现在却与各祖宗先帝并列,位置安排在武宗右边,从古 代典章制度推断,终究没有与此相符的。我认为献皇附祭于太庙,未免有僭越之嫌。如果专门在世庙中祭 祀,就永世不作更改,请求皇帝下令朝廷大臣广作评议,务必要使此事办得妥当。”又说:“谨慎退朝之 后生活的礼仪,以澄清教化之源。皇帝深居禁宫,左右奸佞之人就会窥伺时机百般讨好,或者用宴饮声乐 引诱您,或者用游戏骑射吸引您。近处看损耗精神,因此滋生疾病;长久看就妨害政事,因此滋生危害与 祸乱。近来众人议论纷纷,称陛下宴饮消闲的举动,并非帝王所适宜的。我私下里替陛下忧虑。”同时请 求皇帝勤于朝政、亲近辅佐者。奏疏呈入宫中,皇帝答复知道了。王治升迁为吏科都给事中。弹劾蓟辽总 督都御史刘焘、南京督储都御史曾于拱不称职,曾于拱于是被罢免官职。山西与蓟镇同时受敌寇侵扰,王 治归罪于兵部尚书郭乾、侍郎迟凤翔,与同官欧阳一敬等人弹劾他们。皇帝下诏书罢免了郭乾,将迟凤翔 贬职为三秩视事。朝廷有关部门商议抚恤光禄少卿马从谦。皇帝不同意,王治上疏争辩。皇帝说马从谦所 犯罪行,如同儿子辱骂父亲,最终不同意抚恤。王治又奏请追封何瑭谥号,为夏言昭雪平反,并且申诉说 大理寺卿朱廷立、詹瀚共同罗织罪名制造了夏言的冤案,应该追夺他们的官职。皇帝都答复同意。第二年, 左右大臣中有人称南海为胜景之地,皇帝即将前往。王治率领同僚劝阻,皇帝全都不听。到了目的地眼见 一片低湿荒凉苍莽之地,皇帝非常懊悔。王治不久被提升为太仆少卿,改任大理寺,晋升太仆卿。奔父母 丧事归乡,直至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直接破题,点明情境,羁旅思乡之情如怒涛排壑,劈空而来。“凝情自悄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 中抒情主人公神情态度的最好写照:静对寒灯,专注幽独,黯然伤神,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写到极致。 B. 颔联是首联“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由室内的寒灯写到室外的雁叫。由灯及人,显然用意在人不在物。 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嫠妇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C. 颈联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由于路途遥远,“家 书”要到“隔年”才能抵达。虚写梦回故乡,家书难达,家书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 D. 尾联描绘了一幅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一叶钓舟泊于家门外的画面。此处一个“烟月”可以 触发不同的旅人思妇产生不同的意象联想,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16.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技巧来表现诗人的羁旅怀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 羁旅之人深愁难眠,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②虚实结合,想象奇特。颈联虚写乡愁令人 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实写的是远离故乡, 书信难达。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 以实衬虚的表达了羁旅中的思乡之情。③乐景反衬哀情。尾联想象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可如此优美的家 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 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以乐景反衬哀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 入家乡优美的 风景之中。④对比。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 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⑤视听结合。孤灯清寒, 孤雁哀鸣,视听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 项,“虚写梦回故乡,家书难达”错误,“家书难达”是实写。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颔联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的鸣叫使羁旅之人深愁难眠,视听结合,细 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 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 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而这一切又 都由于“家书到隔年”的实际情况。作为诗歌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转句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 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的特点读来回肠荡气。尾联“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以设想之词,勾勒家 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沧江烟霭,云霞 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 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 型。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 的苦闷抑郁。 (2)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诗人遭受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上位者 的昏聩糊涂。 【答案】 (1). 停杯投箸不能食 (2). 拔剑四顾心茫然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潦倒新停浊酒 杯 (5). 怨灵修之浩荡兮 (6). 终不察夫民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箸、剑、繁、潦、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朔风吹响悠扬的长笛,秋色就离咱们远去了。光阴绵甜而轻柔,带着岁月的祝福和问候,带着思念 与温馨的味道,也带来了临沧的冬天。冬季的临沧似一位卸妆丽人,表演虽落幕,但气韵犹存。冬天的树 是写在临沧大地上的一首抒情诗,既粗犷豪放,又婉约细腻。 很多的树,如松、柏、茶和许许多多长在山野里不知名的阔叶树,一年四季都身着绿衣。少数的树, 像桃、梨、柿、核桃、木棉,在萧瑟秋风中落尽了叶,只剩下饱经风雨的树干,顶着一身的刀枪剑戟。那 些落叶树,从第一片秋叶落时起,就开始唱起了大地的赞歌。树叶奔向大地的怀抱,重新化作泥土,没有 留恋不舍,带着凤凰涅槃般的慷慨。树落叶,把冬的韵味演绎得豪壮苍凉。落光了叶子的树,仿佛① , 准备迎战一场又一场的雨雪风霜。 那些常青树虽不落叶,但从秋天开始就放缓了生长的步伐,入冬后生长近乎停歇。若你留心细看,枝 头的芽苞干瘪,收缩,长满鳞片和麟毛,叶尖干枯,叶面绿中泛黄,吐露着静默和衰老的讯息。生活在临 沧的人,能从树叶里感觉季节的变换,读懂冬天的韵味:冬季是一场考验,与树、与人都是,② ,才 能与温暖相拥。 18. 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比喻 排比 借代 拟人 B. 比喻 拟人 排比 通感 C. 拟人 通感 排比 夸张 D. 排比 比拟 夸张 比喻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很多的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少数的树落尽了叶子,只剩光秃秃的枝 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答案】18. B 19. ①原文一一列举了临沧的各种树木,如数家珍,暗含作者对临沧的熟悉与喜爱,改句 没有举例列举,是平淡的概述。②原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动词“顶”和数量词“一身”, 赋予树木人的情态,把落光了叶子的枝干比作“刀枪剑戟”,与下文的“准备迎战一场又一场的雨雪风霜” 相照应。改句无修辞,也缺乏照应关系。 20. ①一个个枕戈待旦的士兵②只有禁住了寒冬的风刀霜剑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 没有夸张和借代修辞,排除 ACD。 “冬季的临沧似一位卸妆丽人,表演虽落幕,但气韵犹存”,比喻修辞。 “树叶奔向大地的怀抱,重新化作泥土,没有留恋不舍”,拟人修辞。 “光阴绵甜而轻柔”,通感修辞,沟通了味觉和触觉。 “少数的树,像桃、梨、柿、核桃、木棉”,排比修辞。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不同句式表达效果的理解能力。 原句为:很多的树,如松、柏、茶和许许多多长在山野里不知名的阔叶树,一年四季都身着绿衣。少数的 树,像桃、梨、柿、核桃、木棉,在萧瑟秋风中落尽了叶,只剩下饱经风雨的树干,顶着一身的刀枪剑戟。 改句为:很多的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少数的树落尽了叶子,只剩光秃秃的枝干。 比较原句和改句的不同有: ①表达上看,原句表述具体,属于详写内容,使用排比、列举、拟人、比喻等各种修辞方法,遣词造句富 有表现力,比如“萧瑟”“身着”“顶着”“饱经风雨”“刀枪剑戟”等彰显文采和表达功力,整体上看 改句描写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给人印象深刻,富有感染力。改句表述宏观概括,表述笼统粗略,没有 修辞手段,语气平淡,叙述简单,用词浅显常见,效果一般。 ②结构上看,前后语境中表达上都极尽描写方法,比喻(绿衣、刀枪剑戟)、拟人(身着)、排比(像桃、梨、 柿、核桃、木棉)等修辞信手拈来,文学色彩浓厚,原句综合多种修辞,语言风格上契合前后文。而改句平 铺直叙与上下文表达上不能紧密融合,显得生硬、敷衍、潦草。 ③情感上看,文段极尽描写手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临沧的喜爱和赞美,改句缺乏感情色彩,不能突 出中心。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能力。 第一空用在“仿佛”后面,判断横线处是喻体内容,本体为“落光了叶子的树”,喻体内容可参考前语境 “顶着一身的刀枪剑戟”和后语境“准备迎战一场又一场的雨雪风霜”,确定答案为“一个个枕戈待旦的 士兵”或“一个个严阵以待的战士”。 第二空根据上文“读懂冬天的韵味”“冬季是一场考验,与树、与人都是”“与温暖相拥”确定内容为正 能量、哲理启迪方面,还要运用拟人修辞,才能照应“温暖相拥”,最后再根据后语境“才能”确定必须 有关联词“只有”,据以上分析确定答案为“只有禁住了寒冬的风刀霜剑”或者“只有耐得住寒冬侵袭”。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020 年 11 月 28 日,①“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②中共中央总 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致以热烈的祝贺。③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奋斗者” 号的海试成功及研制,④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⑤体现了我国在海 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⑥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⑦你们严谨科学的 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⑧发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⑨ 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 【答案】序号 ③ 修改为“奋斗者号”的研制及海试的成功 序号 ④ 修改为 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序号 ⑦ 修改为 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 序号 ⑧ 修改为 发扬(或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段修改的能力。 ③句,“‘奋斗者’号的海试成功及研制”语序不当,应改为“奋斗者号”的研制及海试的成功; ④句,缺少与“能力”相搭配的谓语动词,应改为“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 和研究的能力”; ⑦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前缺少介词,应改为“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 勇气”; ⑧句,“发挥……精神”搭配不当,应改为“发扬(或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 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 国家航天局消息,12 月 1 日 23 时 11 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 像图。 12 月 1 日 22 时 57 分,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从距离月面 15 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 7500 牛变推力发动机开机,逐步将探测器相对月球纵向速度从约 1.7 公里/秒降为零。期间,探测器进行快 速姿态调整,逐渐接近月表;此后进行障碍自动检测,选定着陆点后,开始避障下降和缓速垂直下降,平 稳着陆在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着陆过程中,着陆器配置的降落相机拍摄了着陆区 域影像图。 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将正式开 始持续约 2 天的月面工作,采集月球样品。 【答案】嫦娥五号探测器实施动力下降并成功着陆,将在预选区域开展月面采样工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本题要求将所给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作答时,考生要找出新闻主体对象,事件,影响或结果,一般 还要找出新闻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通读新闻报道给出的文字“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预选着陆 区”“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等,不难发现新闻主体对象是“嫦娥五号探测器”。依据 “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从距离月面 15 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以及“平稳着陆在位于 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成功着陆后”,可知新闻事件是嫦娥五号探测器实施动力下降 并成功着陆。依据“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预选着陆区”与“将正式开始持续约 2 天的月面工作, 采集月球样品”,可知探测器着陆后“将在预选区域开展月面采样工作”。将以上分析进行整合,得出答 案:嫦娥五号探测器实施动力下降并成功着陆,将在预选区域开展月面采样工作。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推进,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方式,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便捷化。但数字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形成了“数字鸿沟”,给 一部分老年人和其他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带来了技术困难。行走不便的 94 岁老奶奶被家人抬着,在银行 窗口刷脸验证激活自己名下的社保卡;一老人独自冒雨交医保,却被工作人员拒收现金,要在手机上支 付……此类新闻屡屡进入我们的视线,让人唏嘘不已。由于部分老年人受身体条件、经济状况、对科技创 新认知等主观因素所限,不能与智能化服务匹配同步,因而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 务带来的便利。 针对以上现象,你有哪些思考?请以复兴中学学生的身份,联系生活实际,以“帮助老年人跨越 ‘数字鸿 沟’”为主题,向全社会写一封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注意格式,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数字时代,与您同行 ——智慧助老行动倡议书 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员工: 大家好!为解决老年人扫码难、就医难、购物难、办事难的问题,现发出《数字时代,与您同行—— 智慧助老行动倡议书》,倡议政府部门、行业窗口、志愿组织、智能产业、基层社区、家庭成员、老年朋友、 全体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老年朋友迈过“数字鸿沟”,共迎共创共享美好数字生活。 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应用快速崛起,人们的衣、食、住、行,被一部方寸大小的智能手机便捷、 高效安排。而因为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让老年人扫码难、就医难、购物难、办事难……帮 助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需要社会通力合作。对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政府部门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倡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老年友好理念纳入和谐宜居之都建设规 划;加快制定法律法规,保护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技术中的合法权益;优化电子政务服务应用,保障老年人 基本公共服务需要。 行业窗口优化服务,绿色通行。车站、机场、公园、银行、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提供必要的信息 引导和人工帮扶;建立“无码绿色通道”,采取替代措施;保留现金支付及线下办理渠道,改善“面对面” 服务。 志愿组织积极参与,智能帮扶。开展老年人信息化培训志愿活动,做好数字化“扫盲”,以更多的人 文关怀和善意,体恤助力老年人融入智慧生活;组织闲置手机捐赠活动,让爱心通过手机传递给有需要的 贫困老人。 智能产业创新研发,智能适老。积极参与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开发符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大屏幕、 大音量手机和大字体、简易化的操作系统;主动开展互联网适老化改造,提供“关怀模式”“长辈模式” 的服务应用。 基层社区聚焦需求,邻里互助。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高频需求,组织、引导和便利各类社会力量进 社区,解决老年人无法获得线上服务的困难;增进邻里和谐,多去看看身边的高龄、空巢、独居老年人, 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 家庭成员寓教于乐,孝心相随。昨天父母为我们的成长倾注了深情厚爱,今天让我们耐心地带他们网 络冲浪;教爸爸妈妈玩个小游戏,让父母和智能世界愉快相处;给不在身边的爷爷奶奶发发照片、连连视 频,让他们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老年朋友积极融入,终身学习。老年人经历了岁月洗礼,积累了丰富经验,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 有快乐。如今有社会的支持协助,定能轻松跨越数字门槛,愿老年朋友青松不老、古枫吐艳,继续为首都 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全体市民孝老爱亲,共创美好。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尊重老年人在“快时代”背景下保留“慢 速度”的权利,就是尊重未来的我们。在数字时代的新征程上,让我们打破“数字鸿沟”,与老年人共迎 共创共享美好数字生活。 复兴中学一学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题目解读:本题由两部分组成,一为话题材料,二为写作任务。首先解读材料,明确话题 中心:数字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老年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 便利,甚至遭受令人唏嘘的经历。然后解读写做任务:主题的限制——必须围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 鸿沟’”来写;写作格式的限制——倡议书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且落款为“复兴 中学生”。在写作中需联系生活实际,融入个人的认识与思考,提出可行的建议与举措,不可泛泛而谈。 供参考的措施:国家立法保障老年人权益;政府加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列为老年教育的重点内容, 通过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积极融入智慧 社会;社会各类教育机构积极研发针对老年人全媒体课程体系及 app 软件,通过老年大学(学校)、养老服 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老年人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学 校加强有关“尊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家庭成员应对老年人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和耐心,帮助老年人融 入数字化生活 …… 【立意】科技发展不应将老年人排斥在外;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也是尽孝道;让老人感到“幸福” 才是真正的社会进步。 【素材】1.一是保留传统的纸质凭证。比如不会扫码或不方便扫码的老年人,可由社区、医院提供纸质证 明,车站、文体场馆保留车票、门票等传统的纸质凭证,扩大身份证件、社保卡、老年卡、医保电子凭证 等证件通用范围。二是专设老年人服务通道。主要是设立无健康码通道,以及各类生活服务优化老年人绿 色通道等。三是保留人工服务。让窗口服务、电话专线、引导人员能够更好帮助老年人,一些场所要保留 传统办事方式,比如消费场所要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社保、民政、电信缴费等也要保留线下办理渠道。 2.值“数字鸿沟”,是政治话题,政治就是众人之事;《摆谱人》公众号是技术号,摆谱人今天写“数字鸿 沟”,算是涉足政治技术学。先来看看数字鸿沟的定义,这可不是摆谱人原创的,摆谱人只是科普一下; 鸿沟,是中国的祖先发明挖掘的,位于古代荥阳成皋一带,今河南省郑州荥阳,鸿沟的别名也叫“楚河汉 界”,就是中国象棋的棋盘上中间那条河头。数字鸿沟也称为信息鸿沟,意思是由于有了数字技术,产生 了一条鸿沟,使两边的人了解使用数字技术能力不同,获得的利益就不均等。摆谱人的职业参与了挖掘这 条鸿沟,算是“原罪人”,但也一直在做缩小鸿沟的工作,写本文也是在“赎罪”,在《摆谱人》公众号 呼吁、努力进行填小(填平是不可能的)数字鸿沟的实践工作。 3.老年人遇到的数字鸿沟,很大一部分是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或者是智能手机上的应用问题,政府有关 部门已经开展相关工作。举个例子:内蒙古赤峰举办离退休干部 5G、智能手机应用科普讲座。内蒙古赤峰 市委老干部局举办了离退休干部“5G、智能手机应用科普讲座”。离退休干部和老年大学学员等 150 余人 聆听讲座。从全球电信发展史、5G 的作用与意义、中国在 5G 领域的优势与挑战,5G 世界的奥妙与前景等 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智能手机使用技巧和常用 APP 使用常识等做了专题辅导,并为老同志 们进行了现场答疑和操作演示,手把手地帮助老同志进行操作演练。老同志们不仅详细了解了 5G 最新知识, 还提高了手机扫码支付、手机 APP 的使用能力,可以较为轻松地使用智能手机出门办事。老人家也要不断 转变思维观念,主动适应 5G 新技术应用对生活和感知带来的变化,做与时俱进的时代老人。老年大学不单 只是练书法学跳舞讲养生,还要聚焦老同志安全使用智能手机开设相关课程,填平数字鸿沟,为老年人提 供更加贴心的服务,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共享社会便利。 【结构】标题切合题意,《数字时代,与您同行——智慧助老行动倡议书》。一二段是提出倡议的原因,“为 解决老年人扫码难、就医难、购物难、办事难的问题”。以下几段是具体措施,“政府部门统筹推进,精 准施策”“行业窗口优化服务,绿色通行”“志愿组织积极参与,智能帮扶”“智能产业创新研发,智能 适老”“基层社区聚焦需求,邻里互助”“家庭成员寓教于乐,孝心相随”“老年朋友积极融入,终身学 习”。最后是美好愿景,“全体市民孝老爱亲,共创美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