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梅兰芳蓄须》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梅兰芳蓄须》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 ‎1.知识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宁、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的爱国之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抓住人物和事件之间的联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情感目标:‎ ‎(1)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1.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2.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录音。师:刚才我们听的是什么戏曲?有知道的吗?(京剧)‎ ‎2.观图片,猜人物。师:猜猜他是谁?你对他了解多少?‎ 教师简介:梅兰芳是个男的,可他演的都是女的,京剧里叫花旦。(出示梅兰芳艺术形象及唱腔)‎ ‎3.学生自读梅兰芳简介。(课件)‎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用标注的方法划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难读的句子。‎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3.同桌对读,相互检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4.检测学习效果。‎ 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纠缠 邀请 被迫 忍受 骚扰 拒绝 签订 妄想 宁可 安宁 要求 要是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思考:文章主要讲了梅兰芳的一件什么事?结合题目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文章主要讲了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侵略者演出而蓄须明志的事情。‎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梅兰芳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2.分小组讨论交流,在全班汇报。‎ ‎3.老师提示:在思考过程中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用笔标记起来。最好用课文中的词语总结,也可把握住梅兰芳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骚扰,辗转的几个地点来说。‎ ‎4.师生共同探讨提出的两个问题:‎ ‎(1)回答第一个问题,指名回答。‎ 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侵略者演出,所以蓄须明志。‎ ‎(2)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1937年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藏身租界。‎ ‎1938年底梅兰芳避居香港,不再登台演出,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1942年香港沦陷,日本司令官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蓄须明志。‎ 后来,回到上海,梅兰芳长期不演出,没有了经济来源,靠卖房子维持生活。一次,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侵略军的庆祝会上演出,打了伤寒针,自伤身体。‎ 五、品读课文,感悟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做批注:他经历的这些危险和困难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找出相关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2.学生交流讨论。‎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1)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命,视演出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2)他宁可卖房度日,也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演出。‎ ‎(3)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我当然更不去了。”‎ ‎(4)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出的决心。‎ ‎(5)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我们体会到了梅兰芳先生将艺术让位于民族尊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六、情感升华,激情总结。‎ 小结:一代大师梅兰芳受到人们的爱戴不仅缘于他优美的嗓音,精湛的技艺,更是他因为那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他将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永远的偶像。我们在一首称赞梅先生的小诗中结束这节课:‎ 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七、作业。‎ 将梅兰芳的故事讲给父母听听,收集其他故事。‎ 梅兰芳蓄须 拒演——爱国抗日 蓄须——拒绝登台 自伤——用心良苦 剃须——为国献艺爱国情怀 民族气节 当我拿到《梅兰芳》这篇课文时,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这样一篇文章应该让学生学会和得到些什么。怎样在一节课中完成教学目标呢?为了让学生能更快的接受这个人物以及这个人物身上的故事,我设计了如下思路:介绍梅兰芳本人;介绍背景资料;找出他经历的危险和困难;升华主题,感悟梅兰芳的民族精神。‎ 除此之外,我还做了充足的准备,我精心制作了PPT课件,让学生在欣赏一张张精美的梅兰芳演出照中,体会到梅兰芳大师的才艺高超。这样一位技艺精湛的大师是怎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呢?我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本交替出现,给学生直观的印象,降低理解难度。‎ 在第三个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并做好批注,启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的体会,也对学生的表述情况进行恰当的点评、归纳和提升。这一环节主要是注重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还有感悟能力。‎ 但是,课堂上缺少有效的师生对话,比如学生朗读课文后,缺少有效的多角度的敞开式的对话,评价单一,缺少生生评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