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卓越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PDF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卓越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PDF版)

卓越联盟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 一 历 史 试 题 考试范围:必修二专题一至二 说明: 1. 本试卷分为第 Ⅰ 卷 (选 择 题)和 第 Ⅱ 卷 (非 选 择 题)两 部 分,共 100 分.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 Ⅰ 卷 (选择题共 48 分) 一 . 选择题:(每小题 1ư5 分,共 48 分) 1. 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ƺƺ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了当时 A.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B. 租佃关系迅速发展 C. 大土地所有制开始出现 D.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 下表为汉唐时期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这可以佐证唐代 地 区时 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云南 汉代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唐代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A. 治理黄河仍然处于首要地位     B. 政府治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C. 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D. 长江流域经济地位迅速提高 3. 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 但取消了对奴婢的授田.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 政府掌握土地的减少 B. 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C. 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D. 妇女社会地位的下降 4. 明朝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洪 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曾令户部移文天下,要百姓种植桑枣,每百户种植枣 桑秧苗二亩,违者谪戍边.这些政策 A. 推动了家庭手工业兴起 B. 导致粮食生产的衰落 C.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5. 下表为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据此可知,影响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时间 公 元 前 202 年 (西 汉 建 立) 公 元 前 109 年 (西 汉 时 期) 220—280 年 (三国时期) 312 年 (西 晋) 740 年(唐开 元 二 十 八 年) 人口数 估 计 2000 万人 5959 万人 767 万人(三 国相加) 1616 万人 4844 万人 A. 统治者的经济措施 B. 政府的人口政策 C. 国家的政治稳定 D. 农民负担的轻重 6. 西汉御史指出盐铁官营的目的, “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 利,以排富商大贾,ƺƺ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 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盐铁官营 A. 具有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 免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 D. 唯一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7.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 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 趋势.这一趋势 A. 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活跃 C. 实现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8. 唐朝时,“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草市”.到元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 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对象.这一变化表明 A. 政府行政组织设置向基层延伸   B. 元代草市税收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 C.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草市合法化   D. 草市成为元代最主要的商业场所 9.19 世纪欧洲的丝织技术已是世界一流,其生产的丝绸仍然大量采用龙凤、 花鸟等图案,并注明 “中国制造”.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 中国各项技术领先当时欧洲 B. 中国制造垄断当时国际市场 C. 中国丝绸产品受到欧洲欢迎 D. 欧洲文艺复兴方兴未艾 10. 商代青铜冶炼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 主要用于 A. 经济生产    B. 祭祀活动    C. 艺术审美    D. 日常交往 11.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 “某地区”应该是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手工工场工人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 明末苏杭地区 B. 唐代关中地区 C. 宋代太湖地区 D. 汉代江南地区 12.“国家 之 六 工,曰 土 工、金 工、石 工、木 工、兽 工、草 工,典 制 六 材.” «礼记»中这段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手工业中的哪种形态 A. 田庄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民营手工业 13.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 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 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 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这些地方 反而成了粮食输入区.这一变化反映了 A. 长途贩运贸易的发达   B.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C. 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  D. 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15.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 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井田制的瓦解 C. 冶铁技术的进步 D. 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 16.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 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 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 “优商” “恤 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 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 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 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17.«丝路山水地图»在戊戌年 (2018 年)春晚惊艳亮相,据考证此图绘制于 明朝中后期,地理范围从中国嘉峪关到天方城 (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这 幅地图的出现以实物证明了在西方地图进入中国之前,中国对世界地理特 别是对于丝绸之路沿线已有清晰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对研究丝绸之路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② 表明明朝地图学已经比较发达   ③ 表明明代官方已经放弃了海禁政策  ④ 展示了明代较为丰富的世界地理 知识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但是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 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主要原因是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B. 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C.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19.1888 年,两 广 总 督 张 之 洞 在 广 州 筹 设 官 办 织 布 局,从 英 国 购 置 机 器. 1889 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奏请并获得清政府许可后,织布官局得 以迁往武昌.这表明 A. 地方官僚主导洋务运动 B. 民族工业对外依赖性 C. 人为因素影响工业布局 D. 洋务企业分布于全国各地 20.1862 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台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1866 年, 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并在三年后仿洋商企业用车床生产,由一 个手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ƺƺ材料表明 A. 机器工业成为经济结构变化的标志 B. 近代中国机器工业完全取代了手工作坊 C. 小农经济已不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D.“实业救国”思潮蓬勃兴起 21. 煤油,在 19 世纪 60 年代只有极少量为 供应外国侨民需用而输入中国. 1878 年的输入量是 1570 万公升,1891-1893 年平均每年煤油输入量已增 加到 1 亿 7 千 6 百余万公升.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逐步发生了改变  ②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中国蓬勃开展  ③ 中国社会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2. 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 (单位:万关两).据图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867 年 1873 年 1894 年 可知这一时期 A. 上海逐渐成为国内的商贸中心 B.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D. 上海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 23. 下表反映了 20 世纪初中国民办厂矿发展的情况.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民办厂矿数量 民办厂矿占全国厂矿资本比例 1900 年 121 家 40% 1911 年 277 家 60% A. 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速度加快 B. 帝国主义忙于欧战,民族资本面临有利的国际环境 C. 清政府政策推动民资经济的发展 D. 资本主义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  )页 6 共(页 3 第   题试史历一高                       )页 6 共(页 2 第   题试史历一高                     )页  6 共(页  1 第   题试史历一高 24. 英国的麦加利银行于 1858 年设分行于上海,汇丰银行在 1865 年设上海分 行.它们的初期业务除了适应外国在华商人汇兑方面的需要外,还进行商 业投机,对中国商人和清政府进行高利贷款,在中国发行钞票.许多中国 商人的旧式钱庄成为外国银行的附庸.这表明 A.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B. 资本输出成为侵华主要手段 C. 中国金融领域的近代化开启 D. 英国控制了上海的经济命脉 25. 李鸿章在 «示文儿»一信中说: “年来国事日非ƺƺ受人凌辱之原因,莫 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 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对材料理解不正确 的是 A. 李鸿章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B. 洋务运动有其合理之处 C. 体现了洋务派追求富强的愿望 D.“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 26. 江苏川沙的女工本来纺织土布,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 销.很多女工迁至上海,进洋纱厂、洋布局做工.这说明 A. 在外商企业刺激下民族工业兴起 B. 妇女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 C. 自然经济受外国经济侵略而逐步解体 D. 近代工业发展促使妇女地位降低 27.1843 年至 1855 年,中国出口的茶由 1300 万斤增加到 8400 万斤,丝的出 口由 1000 多包增加到 5600 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 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现象表明 A. 自然经济受外国经济侵略而逐步解体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C. 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D. 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 28. 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 (单位:万两),据该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A.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 晚清财政的主要来源基本保持稳定 C.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侧重工商业 D. 中国一直延续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29. 下表为 1912—1920 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对该表认识正确的 是 行业 项目 1912 年 1920 年 年平均增长率(%) 棉纱 面纱产量指数 100ư0 422ư4 17ư4 面粉 面粉产量指数 100ư0 516ư9 22ư8 卷烟 资本额 137ư8 1680ư4 36ư7 A. 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 B. 深受国内外众多有利因素的影响 C. 受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 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 30. 民族工业家迁川工厂联合会理事长胡厥文曾感言:抗战期间,迁川工厂三 百余家.胜利后,政府放弃不管,现各厂因经济困难,只迁回一小部分 ƺƺ留川工厂则多变卖机器维持,精疲力竭,情况至惨.留川工厂的困境 主要来自 A. 封建地主阶级压制 B. 官僚资本主义排挤 C. 内战战火熊熊不息 D. 民族企业失去信心 31. 下图为 1920 年与 1936 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 总额中的所占比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日益衰落 B. 民族资本不再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32. 据 «南方人物周刊»记载:1935 年,国民政府对中国银行强行增持官股 至 50%,把这家金融机构收归 “国营”.中国银行的前身为大清的户部银 行,后来又是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自其创办之始,就写明 “官商各占股 份 50%”,只是从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大部分股权落在了银行和商 股手里.对此分析正确的是,1935 年金融机构的调整 A. 纠正了清末以来中央集权遭破坏的状况 B.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 实属官僚资本大肆掠夺民间资本的典型 D. 不利于民国经济的发展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 . 非选择题:(共 52 分) 33.(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 秦始皇兼并天下后,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形状的货币.汉武帝时,收回 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 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 “通宝”相称.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纸币并行,禁金银交易,但铜钱与纸币不便于流通, 因此江南商贾 “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 ( 1522 年), “钞久不 行, 钱大已壅”,朝廷遂 “弛用银之禁”.甚至到万历九年 ( 1581 年),“一条鞭法” 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至元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 (12 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13 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在 19 世纪,中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 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中国社会还经历 了由于人口增长、农业生产力进步缓慢、官员腐败和国家财政收入下降所带 来的内政虚弱.因此, 19 世纪 60 年代,国家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 欧美国家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而带来的统治危机.但 是,帝国的统治者没有能力最终使改革成功. ———摘编自 (美)杰里Ű本特利 «新全球史» 围绕材料,结合晚清时期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 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35.(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3 年 10 月 18 日,状元出身的南通大实业家张謇抵达北京,就任工商、 农林两部总长,并对此两个政 府机构进行改革.他一到 任就告诫两部人员: “农林、工商部者,为人民生利也.”他将农林、工商两部合并,改称农商部, 把原来两部所设的 8 个司,改设为农林、工商、渔牧 3 个司,所用人员共计 142 人,仅为原来农林、工商两部人员总数的 35% 左右.同时,增加的专职 技术官员占官员总数的 35% 以上.张謇又增设和完善了一系列的部属专职机 构,主要有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和驻美赛会监督处 (保证中国优质产品顺利参 展巴拿马赛会),矿务监督署,棉、糖、林、牧试验场,工业品化验处,商品 陈列所,权度委员会 (改进度量衡). ———摘自虞和平 «张謇与民国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张謇机构改革的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机构改革的作用.(6 分)  )页 6 共(页 6 第   题试史历一高                       )页 6 共(页 5 第   题试史历一高                     )页  6 共(页  4 第   题试史历一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