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试题语文 一、重温线上学习(21 分) 1.“汉字偏旁探源”活动中,老师在钉钉群“家校本”发布了任务单,请你完成。 “汉字偏旁探源”任务单 偏旁 汉字 成语/名句 (1)_______ 人迹~至 罗 (3)_______ (2)_______ 学而不思则~ ◎我的发现:通过“汉字”栏的篆文字形,我明白了“ ”“ ”“ ”是 汉字“(4)____”作偏旁时的不同形式。 【答案】 (1). 罕 (2). 天罗地网(门可罗雀、星罗棋布等) (3). 罔 (4). 网 【解析】 【详解】(1)根据后面的成语“人迹~至”可知这个字是“罕”。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 僻的地方。 (2)含有“罗”字的成语有:星罗棋布、门可罗雀、包罗万象、自投罗网、天罗地网、万象森罗、罗钳吉网、 星罗云布、罗织罪名等。 (3) 根据后面的名句“学而不思则~”可知这个字是“罔”。学而不思则罔: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而无所得。 (4)根据“汉字”一项中的三个汉字的篆文字形可知,这三个字的偏旁都是一个“网”字。 2.在撰写题为《迎难而上 共克时艰》的演讲稿时,小瓯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内容。他将整理的材料发 到钉钉群,请你参与交流。 (1)根据积累,帮他补全古诗文名句。 序号 主题词 古诗文名句 出处 ① 刚毅 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② 坚忍 刑天舞干戚,__________。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③ 自信 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④ 乐观 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⑤ 自强 __________,不尤人。 《论语·宪问》 ⑥ 坚贞 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威武 不能屈。 《〈孟子)二章》 (2)读了材料,有同学指出有一处主题词与名句不匹配。这处是( )(填序号) (3)以下文字是小瓯演讲稿的结语,请用李白《行路难(其一)》或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帮他补 全。 同学们,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我们学习、生活的节奏,但我们始终要相信科学的力量,坚定信心,迎难而 上。古诗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我们终能战胜病毒,重返校园! 【答案】 (1). 松柏有本性 (2). 猛志固常在 (3). 会当凌绝顶 (4). 浊酒一杯家万里 (5). 不怨天 (6). 贫贱不能移 (7). ④ (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 或: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详解】(1)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凌、浊、怨、贱。 (2)第四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守边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与主题词“乐观”无关。 (3) 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沧、复。 3.读完《儒林外史》后,小瓯在钉钉群留言,请你回复。 ◎留言一:《儒林外史》写完儒林士人的故事后,却以四位市井奇人压轴。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1)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参考阅读笔记,帮他解惑。 《儒林外史》阅读笔记 回目 人物 第 1 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 第 2-54 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 儒林士人 周进、严监生、 匡超人、杜慎卿…… 第 55-56 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 市井奇人 季遐年、王太、 盖宽、荆元 ◎留言二:我还想读一本塑造病态读书人群像的讽刺小说,小伙伴们有推荐吗? (2)下列作品中,你认为最适合推荐的是( ) A.《世说新语》 B.《镜花缘》 C.《围城》 D.《格列佛游记》 【答案】(1)小说主体部分通过展现功名利禄对周进、匡超人等读书人灵魂的毒害,批判了荒谬举制度。 在他们之后,作者以四位各怀才艺、淡泊名利的市井奇人作为压轴人物,与儒林鲜明对比,寄托了作者对 理想社会的追求。这组人物与楔子中品行高洁的王冕呼应,更加突显了作者的这一追求。(2)C 【解析】 【详解】(1)周进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是个腐儒的典型,在中举之前很 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周进所受的种种屈辱做铺垫,揭示了其久不得志的心境,醉心功名而功 名无望。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 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 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 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 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作者借这两个人表 达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充分揭露了它对知识分子的腐蚀和摧残。 结尾出现四大奇人,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在小说结尾,吴敬梓对士人形象做了新的探索——“市井四奇 人”。季遐年写字、王太卖火筒、盖宽开茶馆、荆元做裁缝,但他们又分别精通琴棋书画,过着“又不贪 人富贵,又不伺候人颜色,天不收,地不管”的快活日子。他们经济上自食其力,精神上任性自由、清醒 独立;生活于市井但隐逸于琴棋书画;既不受名利束缚,又能追求个性的解放和伸张。他们全是没有任何 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头百姓。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 林和官场形成鲜明对照。通过对比来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而且这组人物与楔子中品行高洁的王 冕呼应,更加突显了作者的这一追求。 (2)A.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与“病态读书人群像的讽刺小说”不符; B. 《镜花缘》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 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 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与“病态读书人群像的讽 刺小说”不符; C.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 史”。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 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 的人想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与“病态读书人群像的讽刺小说”相符; D.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作品以里梅尔·格列佛 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与“病 态读书人群像的讽刺小说”不符; 故选 C。 二、品味画里人生(19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子规①的画 [日]夏目漱石 (1)我只有一张子规的画。为了纪念亡友,我长时间地把它放在袋子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时简直 忘记它的所在。近来忽然记起,觉得这样放,若是有个搬迁挪移之事,稍一不慎,便不知会散失在什么地 方。所以想立刻把它送到裱糊店里,裱一裱悬挂起来。抽出包装纸袋,掸去灰尘,打开一看,画还是按原 来的样子,潮乎乎地叠作四折,放在那儿。在我的记忆中,袋子里除了画以外,什么都没有。可是,竟还 从中发现了子规的几封信。我从中选出最后那封和另一封不知年月的短信。在两封信中间夹上那张画,把 三者归拢到一块儿拿去裱褙。 (2)画,是插在小花瓶中的关东菊。构图是极其简单的。旁边还加了注释:“把它看作行将枯萎的吧。 画得不好,须知乃病中所为。如觉得我是在撒谎,你就支着胳膊肘画画试试吧。” (3)从这个注释来看,他自己并不觉得他的作品很好。子规在画好这幅画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东京了。 他是给这幅画题了一首短诗寄来熊本的: 瓶生关东菊,菊花行将萎。 君今在火国②”,不知何日归。 (4)此画挂在墙壁上,看上去实在令人感到寂寥。花、茎、叶和玻璃瓶,仅仅使用了三种颜色。开花 的枝上,只有两个花蕾,数一数叶子,才不过寥寥八九片。这孤寂的花草,笼罩在一片白色里,再加上周 围是用冷蓝色画绢裱褙的,无论怎样看,也让你觉得心里冷冰冰的吃不消。 (5)看来,子规为画这幅简单的花草,是不惜巨大努力的。仅仅三枝花,至少费了五六个小时。画得 极其仔细,一丝不苟。费这么大的劲儿,不仅病中需要极大的耐心,即使以他那作俳句、和歌时挥洒自如 的性情来讲,也是个明显的矛盾。盖因他学画画之初,从不折③等人那里听到画画必先写生的道理,他便在 这一花一草上加以实践。不知他在画画方面,是忘记了使用他的俳句上已经熟练了的方法呢,还是缺乏这 方面的本领。 (6)由关东菊所代表的子规的画,既朴拙又认真。在文笔上,凭才力他是可以一气呵成的。可是一接 触到画具,却忽然变得呆滞僵硬起来,笔锋畏畏缩缩,踟蹰不前。想到这里,我不禁微笑了。当虚子看到 这幅画时,他曾表扬说,正冈的画,这不是画得很好吗?我却不以为然。这画画得是那么单调而平凡,且 又付出了那么多的时间和劳动;凭正冈的头脑和才气,干这心余力绌而又用不着干的工作,从而泛溢着他 那掩抑不住的朴拙。一幅循规蹈矩的画,却有其朴实稳重之妙,古拙而苍劲,严肃而认真。这正象征着其 为人之刚耿和愚直。如果说子规的画虽拙犹美,使人钦羡不厌,也许其奥秘就在于此吧。然而,毕竟由于 他腕下缺乏挥洒自如之巧,手中无运笔传神之妙;不能下笔点睛,迅即勾画出幽香雅境来,因此不得不舍 弃捷径,而苦心孤诣地搞他的涂抹主义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拙”字,对他来说,是怎么也难免的。 (7)子规作为人,又作为文学家,在他的身上,很难发现“拙”的痕迹。在我和他交往多年的任何时 候,从未..记得他曾有过因“拙”而被人讥笑的先例。甚至..连一瞬间都没有过。在他死后即将十年的今天, 从他特地为我画的一束关东菊中,确实..感受到了他“拙”相。其结果,既令我哑然失笑,又教我感怀无量....。 对我来说,这之中充满无限兴味值得琢磨。只是这画却是异常冷落孤寂,凄寒袭人。如有可能,真想让子 规为补偿这一冷落孤寂,把这一“拙”劲儿,发挥得更雄浑些。 (选自《笑与泪——外国散文名篇精品赏析》,有删改) 【注释】①子规:即正冈子规(1867—1902),俳人、歌人,是作者在第一高等学校念书时的同学,也是他 的俳句老师。②火国:熊本的雅称。③不折:人名。与下文的虚子,同为作者与子规的友人。 4. 下列关于子规画作“关东菊”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此画构图简单,但颜色有些繁杂。 B. 此画虽单调平凡,却流畅自然。 C. 此画朴拙认真,但缺少美感。 D. 此画虽画简单花草,却也遵循画理。 5. 文章最后一段先写“我”记忆中子规的“不拙”,再写现在感受到他的“拙”。这样写对情感表达有何 作用?结合加点词,联系全文,加以阐述。 6. 子规为何特地画了“关东菊”并寄送给“我”?阅读全文,加以分析。 7. 如果傳雷读过此文,你认为他会推荐给傅聪吗?结合阅读本文和《傅雷家书》的体会进行阐述。 【答案】4. D 5. 结合加点词,具体分析“不拙”与“拙”的关系,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得出这样写 的作用。示例:作者通过“从未”“甚至”强调“我”记忆中的子规没有一点的“拙”,接着用“确实” 一词强调了“我”现在真切感受到子规的“拙”,这样更能凸显“我”对子规认知的反差,说明“我”以 前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而子规在病中特地画“关东菊”并寄送给“我”,这引发“我”明白了这 一切后的“感怀无量”。这里既有“我”明白时的惊讶、愧疚,又有对他人品如画品的感动、敬佩,更充 满了对他无限的思念。可见,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强化“我”的认知错位,从而为最后情感水到渠成的自然 抒发铺垫。 6. 子规特地画“关东菊”并寄送给“我”,是希望“我”这个朋友能懂他的处境和心境。他在将枯萎的关 东菊来象征自己病中的状态,又通过注释和短诗传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和对“我”的思念,从而流露出对 我们之间挚友关系的珍惜之情。 7. 示例 1:我认为会。文中的子规于病中画“关东菊”,画的虽是一幅简单的花草,却极其仔细耐心,舍 弃捷径,苦心孤诣地涂抹,表现出一种为艺术的认真态度。《傅雷家书》中傅雷提到傅聪弹肖邦作品时风格 常变,指出他在艺术方面不容易“牢固执着”的事实,并提醒对新感受的东西要仔细认真地分析。由此看 来,子规为艺术的态度符合傅雷的标准。因此我认为他会将此文推荐给傅聪阅读。示例 2:我认为不会。本 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画作读懂子规为艺术、为人方面的“拙”,抒发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带着 丰富的个人情感体验。《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一封封信,情感真挚,但关于为艺术、为人方面的教 导是严肃而理性的。夏目漱石对子规为人为艺术的主观认知和傅雷的理性思考不太相同,因此,我认为傅 雷不会将此文推荐给傅聪。 【解析】 【4 题详解】 A.(4)段“此画挂在墙壁上,看上去实在令人感到寂寥。花、茎、叶和玻璃瓶,仅仅使用了三种颜色”, 可知“但颜色有些繁杂”不符合文意; B.(6)段“可是一接触到画具,却忽然变得呆滞僵硬起来,笔锋畏畏缩缩,踟蹰不前”,可知“却流畅自 然”不符合文意; C.(6)段“一幅循规蹈矩的画,却有其朴实稳重之妙,古拙而苍劲,严肃而认真。这正象征着其为人之刚 耿和愚直。如果说子规的画虽拙犹美,使人钦羡不厌,也许其奥秘就在于此吧”,由这段话可知子规的画 并不缺少美感。“但缺少美感”不符合文意; D.(5)段“盖因他学画画之初,从不折等人那里听到画画必先写生的道理,他便在这一花一草上加以实践”, 可知这幅画是遵循画理的,符合文意;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情感。通读文章,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词语分析。“从未”“甚至”两个词连用,强 调了作为人,又作为文学家的子规,在他的身上很难发现“拙”的痕迹。“确实”肯定了从他特地为“我” 画的一束关东菊中感受到的他的“拙”相。“感怀无量”是“我”在前后对子规认识的鲜明对比中,明白 了以前自己并没有真正懂这位朋友,不懂他孤独的心境。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强化自己认知的错位,表达自 己的惊讶、愧疚和对他人品如画品的感动、敬佩。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2)段“旁边还加了注释:‘把它看作行将枯萎的吧。画得不好,须知乃病中所为。 如觉得我是在撒谎,你就支着胳膊肘画画试试吧。’”从画中的注释可知,这幅画是子规在病中所画。“把 它看作行将枯萎的吧”,其实是暗指自己,将枯萎的关东菊来象征病中的自己。子规通过注释和短诗传达 了自己孤独的心境。他把这幅画寄给“我”,是希望“我”这个朋友能懂他的处境和心境。这幅画也表达 了他对我们之间友谊的珍视及病中对“我”的想念。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判断傳雷读过此文是否会推荐给傅聪,要看此文是否符合傅雷 对傅聪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标准。 会:《傅雷家书》中,傅聪是一名钢琴家,从事艺术。傅雷多次在给傅聪的信中与傅聪交流音乐方面的内容, 多次提到莫扎特,交流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情感的关系。傅雷也曾提到傅聪弹肖邦作品时风格常变,指出 他在艺术方面不容易“牢固执着”的事实。由这些可知,傅雷善于结合人物和事例对儿子进行教育。本文 中,子规病中画“关东菊”,极其仔细耐心,舍弃捷径,苦心孤诣地涂抹,表现出一种为艺术的认真态度。 这极符合傅雷对艺术的标准,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判断傅雷会讲此文推荐给傅聪。 不会:《傅雷家书》,傅雷写给儿子的信中,关于为艺术、为人方面的教导是严肃而理性的。本文是一篇回 忆性散文,带着丰富的个人情感体验。夏目漱石对子规为人为艺术的主观认知和傅雷的理性思考不太相同。 从整篇文章来看,将此文推荐给傅聪的可能性不大。 三、追踪科考热点(25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重测珠峰“身高”,这些看点别错过! 一、2020 珠峰高程测量已进入登顶测量阶段,一图聚焦重测珠峰背后的硬核看点。 二、五问珠峰重测 Q1:珠峰高程测量测什么? 2020 珠峰高程测量的核心是精确测定珠峰高度。 Q2:为何要给珠峰再测身高? 随着各项技术突飞猛进,更精准的测量成为目标。珠峰高程的精确测定,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 统一的混乱局面,为世界地球科学研究做出贡献,其社会效益和科学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Q3:为何一定要人登顶测量? 专家表示,测绘队员不可以坐直升机登顶。珠峰顶上的地方非常小,飞机是不能降落的。另外,飞机 的螺旋引起的风有可能引发冰雪的崩塌。 珠峰峰顶气流不稳定、多大风、气温低,测量型无人机目前还无法在峰顶飞行,目前也尚无机器人顶 峰作业经历。 Q4:卫星遥感影像可以完成测量吗? 专家表示,卫星遥感影像目前主要用于地表的监测,测的只是雪面的高度。它测量的精准度在高程方 向是 1—2 米,而人工测量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所以没有人工到峰顶上去,它就没有雪深的测量,这样 也不能作为一个很准确的结果来发布。 05:珠峰高程重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除了反映地质活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为制定整体环境政策提供参考外,地球上最高的一座山 的“身高”变化,或许也能满足人类共同的好奇心。 三、细数珠峰高程测量中的“黑科技” 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够。 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用于珠峰测高 这是国产北斗系统在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首次应用。登顶测量时,顶峰的 GNSS 接收机将依托北斗系 统和珠峰地区以及外围的 GNSS 监测网联机同步观测,同时还可监测相关地区的地壳运动。 国产设备全面担纲本次测量任务 雪深雷达、天顶仪、重力仪、峰顶觇标、用于三角交会测量的超长距离测距仪等均为国产仪器。我国 最新的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成果也将应用于此次测量。 重力测量“上天” 此次测量将运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提升测量精度,即把一系列复杂的测量系统装在飞机上,使飞机 能在空中进行连续测量,相当于把重力测量仪带上了天。重力测量即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值,可以 对高程测量结果进行有效改正。这是首次在北坡开展航空重力测量,填补了珠峰地区航空重力测量的空白。 注:2020 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 60 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 45 周年。 (来源:5 月 14 日新华网,有删改) 8. 依据时间曲线,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1966 年至今,我国历次珠峰测绘、科考都测得峰顶冰雪厚度。 B. 与历次测量相比,2020 珠峰重测运用了更多的国产高科技设备。 C. 2020 年我国首次运用雪深雷达设备测量珠峰峰顶冰雪高度。 D. 在 2020 珠峰重测中,人工测绘已被现代测量技术取代。 9. “黑科技”是本次珠峰测量的一大看点。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借助下面一组问题,简要解释什么是“黑科技”。 (2)这组问题对你理解“什么是黑科技”有怎样的帮助?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10. 关注重复出现的词语能帮你读懂编者的意图。结合材料,联系下面“词云图”中圈画的关键词,推究 编者意图。 说明:词云图中字体越大,表示该词语在材料中出现的次数越多。 11. 新华社珠峰重测直播节目中提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小学生小越看后产生疑惑: 汪洋大海是怎么变成世界屋脊的?依据下面四幅图,按要求写一段话,帮他解惑。 【写作要求】①语言得体,条理清晰;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 字左右;④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答案】8. B 9. (1)“黑科技”是指像北斗系统、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等,能在应用中解决高难度问题 的创新设备和先进技术。(2)借助问题,我先找到材料中的“黑科技”具体指北斗系统、航空重力测量技 术等;然后从“首次应用”“ 一系列复杂的测量系统”“重力测量仪带上了天”等内容,明确“黑科技” 的特点是设备尖端、技术复杂,而且是创新应用;通过问题我明白了它们的作用是确保在极端环境下精确 测定珠峰高度。我通过这组问题一步一步理清思路,最后将三个问题整合起来思考,就可以解释什么是“黑 科技”。 10. 从词云图中“珠峰”“重测”两个词看出,编者聚焦珠峰重测“看点”,意在引导读者从多次开展珠 峰高程测量的背后,感受我国测绘工作者不断探索、拼搏奋斗的精神;“精确”一词,结合材料可知本次 测量和历次测量,都是测绘人员对测量精度的不断追求,体现了他们求真的态度;还有“首次”“国产” 等词的多次强调,有意引导读者关注国产设备,去体会重测背后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发展。 11. 示例:在很久以前,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是分离的,青藏高原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但由于大陆漂移, 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慢慢靠近,然后发生碰撞。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在碰撞中相互挤压,使版块交界处大 幅度向上抬升。在长年累月的挤压之下,过去的汪洋大海就变成了现在的世界屋脊。 【解析】 【8 题详解】 A.根据“中国 6 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图”可知:1966 和 1968 年“未测量峰顶冰雪厚度”。1992 年和 1998 年“均未对外公布珠峰‘身高’(即未测得峰顶冰雪厚度)”。2005 年,我国使用意大利雪深雷达设备, “首次在珠峰高程测量中尝试测量峰顶冰雪高度”,故选项 A 是错误的; C.2005 年,我国“使用意大利雪深雷达设备,首次在珠峰高程测量中尝试测量峰顶冰雪高度”,故选项 C 是错误的; D.因为“测量型无人机目前还无法在峰顶飞行,目前也尚无机器人顶峰作业经历”“卫星遥感影像目前主 要用于地表的监测,测的只是雪面的高度”“没有人工到峰顶上去,它就没有雪深的测量”“不能作为一 个很准确的结果来发布”,所以即使现代测量技术已经高度发展,仍不能取代人工测绘。故选项 D 是错误 的; 故选 B。 【9 题详解】 (1)考查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通常采用“A 是……的 B”的形式,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在 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到一个大的概念中去。借助提示问题,从材料中找出“国产北斗系统”“国产 设备”(包括“雪深雷达、天顶仪、重力仪”等),“航空重力测量技术”,解决问题 1:“黑科技”有哪 些?从材料中找出“首次应用”“全面担纲务”“我国最新”“一系列复杂的”,解决问题 2:它们有什么 共同特点?从材料中找出“同步观测”“监测相关地区的地壳运动”“连续测量”“进行有效改正”等, 解决问题 3:它们发挥什么作用?归纳概括即可。 (2)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条理性。这组问题其实就是下定义时对被定义概念的思考:它是什么,它有什么 特点,它起什么作用。三个问题针对“黑科技”作了具体化思考引导。借助问题,首先确定“A 是……B” 中的 B,“黑科技”相关内容在第三块阅读材料,从三个小标题下找出“黑科技(A)”具体指的北斗系统、 雪深雷达、天顶仪、重力仪、峰顶觇标、超长距离测距仪、测绘基准体系、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等,注意: 每个小标题下都要有归纳,同一个小标题内的可以省略部分;然后从“首次”“最新”“国产”“系 统”“体系”等词,归纳出“黑科技”的特点是:国内创新、运用复杂、设备尖端等;通过问题,联系全 篇内容,它们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在只能进行人工登顶测量的条件下,尽量发挥科技的力量,通过确定峰顶 冰雪厚度,精确测定珠峰高度。这组问题由什么到怎么,一步一步理清思路,引导筛选整合了“黑科技” 的相关资料。 【10 题详解】 考查读图能力。要仔细审读题旨,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 审读。由表注“词云图中字体越大,表示该词语在材料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可知材料中“珠峰”“精 确”“首次”“重测”“国产”五词是材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是内容重点,也是编者的意向表现词。 编者突出“精确”与“首次”,是这次写文的目的:这是珠峰高度精确测量的首次,也是众多“国产”技 术设备组合测量的首次,表现了编者意在宣扬中国测绘能力的发展,宣扬中国科技实力的发展,赞美测绘 工作者的精益求精。“重测”是对多次测量的一个总结,引导读者关注中国一直以来,在珠峰高度确定上 做过的不懈努力,测绘工作者一次又一次测量,2020 年用上了“国产”黑科技,表现的是我国测绘工作者 广开思路、不断探索、拼搏奋斗的精神。 【11 题详解】 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抓住图中的人、事、物、字等所有信息, 整体感知画面内容。描述画面内容时,要展开想象,使用合理的说明顺序,用简洁的语言客观地描述。观 察四幅图,可以看出:印度板块、亚欧板块原本不接壤,亚欧板块基本平坦(水为主),两块板块底部有箭 头相对的白色箭号,表示互相靠近,其后,两大板块越来越近,最后连到一起,相接处隆起越来越多,表 示相互碰撞挤压抬升,最后一幅图中,抬升部分标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表示青藏高原与 喜马拉雅山脉出现。再联系初中地理所学“大陆漂移假说”,据此整理即可。要注意字数限制。 四、探究古典意象(20 分) 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 [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①。然蕉曷②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 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③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④而成声,声 与耳又能相入也。迨⑤若匝匝㴙㴙⑥,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⑦,如珠倾,如 马骧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 [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摩:击 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㴙㴙(zé):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 ⑧骧:奔驰。 ◎材料二 夜雨有作 [宋]张嵲 睡足秋堂夜雨声, 天涯此夕叹飘零。 空阶滴沥肠堪断, 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 ◎材料三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 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 ◆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12.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承.雨有声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__________ (2)声假.雨也 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 __________ (3)则蕉亦默默静植.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爱莲说》) __________ (4)以伺.雨 查阅词典法:①窥探,探望;②等待,守候; ③服侍,照料。(《古代汉语词典》) __________ 填序 13. 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4. 《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15. 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16.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17. 概述你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 【答案】12. (1). 接受,承受 (2). 借,凭借 (3). 竖立 (4). ② 13. 蕉叶大而空,承接雨的时候发出声音。或:蕉叶为静态,雨为动态,动静相碰撞而有声。或:雨有大 有小,有疏有密,不同的雨落在蕉叶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14. 画线句用一组叠音拟声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雨落蕉叶上或疾或徐、或疏或密等特点;通过僧人诵经、 骏马奔驰等比喻来描摹雨打蕉叶的声音,极富新意,有通感之趣。运用排比句式,读来节奏分明,极富音 乐的律动感,让人联想到雨中芭蕉摇曳生姿的美感。 15. 通过“天涯”“叹”等词读出了诗人的飘零孤寂,从“雨打芭蕉”声比空阶滴沥的雨声让人听着更断 肠,进一步感受到了他的愁思深重。 16. 雨打芭蕉有独特的声音美,启人遐想;雨打芭蕉动静相能,让人有所得于动静之机;雨打芭蕉之声让 人闻而生思,借此舒怀,寄托幽微之情思;芭蕉尤宜于雨中观赏,“听蕉”是一种有韵味、雅致免俗的生 活方式,所以深受喜欢。 17. 雨打芭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景象,能触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体现了人们对清新雅致生活的追求, 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是一个极富美感和韵味的古典意象。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归纳整理多种方式进行理解识记。 承:字源推测法。会意字。甲骨文, 上部像一个跪坐的人,下部像两只手,表示双手向上,托住一个人。 本义是捧着、举起、承受。 假: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意思是狐狸凭借仰仗老虎的威风。假,凭借、仰仗的意思。参考可知,“声 假雨也”的“假”,也是“凭借、仰仗”的意思。 植: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的“植”,竖立。迁移到课外,“则蕉亦默默静植”的“植”也是“竖立” 的意思。 伺:查阅词典法。《古代汉语词典》中“伺”字的释义有三项,结合上下文,②“等待,守候”比较恰当, “以伺雨”意思是来等待雨。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概括为“蕉叶大而空,雨点落上的时候发出声 音”。2.“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概括为“雨有大有小,有疏有密,不同的雨落在蕉叶上,发出 不同的声音”。3.“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概括为“蕉叶为静态,雨为动态,动静相碰撞 而有声”。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句子所表现的声音美。 词语:“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 ”,运用一组叠音拟声词,摹拟雨打芭蕉的声响,生 动传神地表现了雨落蕉叶上或疾或徐、或疏或密等特点。 修辞方法:“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僧人诵经、珍珠倾 泻等比喻来描摹雨打蕉叶的声音,形象而富有新意;四个比喻句构成排比,使语言富有气势。短句,读起 来节奏明快,极富音乐的律动感,更能表现雨打芭蕉声音的疾徐、疏密之美。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这首诗写诗人在秋季雨夜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感叹自己的飘零孤寂,抒发自己的深重 愁思。“天涯此夕叹飘零”,“天涯”“叹”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肠堪断”,“空阶滴沥“的 雨声让诗人的心情悲伤到了极点,一个“更”字表明“雨打芭蕉”的声音让人更加悲伤,表现了诗人此时 的深重愁思。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听蕉记》中“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概括为“雨 打芭蕉有独特的声音美,启人遐想”;“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概括为“雨 打芭蕉动静相能,让人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蕉林书屋图小序》中“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 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概括为“芭蕉尤宜于雨中观赏,‘听蕉’是一种有韵味、雅致免俗的生活方式”; “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概括为“雨打芭蕉之声让人闻而生思,借此舒怀”。因此深受古人喜 欢。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雨打芭蕉”是一种自然景象,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意象,出现在各种文学、书画 及音乐作品中。文人墨客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雨打芭蕉”的景象中,变幻出千般妙韵、万种心曲, 或空灵、或悲戚、或欢快,创作出了无数动人的诗篇,体现了人们对清新雅致生活的追求。 【点睛】《听蕉记》参考译文:芭蕉,叶子大而空,承接雨点时会有声响,因雨点的快慢疏密而发出不同的 声响,不会有差误。但蕉叶何尝有声,它是借助雨点才发出声音的。雨点不落在蕉叶上,那么芭蕉也只是 默默地静静地栽种在那里;蕉叶不空,雨点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蕉叶与雨点本来就是相互起作用的。蕉 叶是静的,雨点是动的,动的雨点与静的蕉叶相碰撞而发出声响。声响又是能够进入耳朵的。及至耳朵接 受了雨打芭蕉之声,人们用“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来摹拟这种声响,觉得 它像僧人在佛堂诵经,像打鱼人驱鱼的木棒在敲响,如珍珠倾泻,如骏马奔腾,至于将听到的声音想象成 什么,那又属于听者的佳妙了。 长洲人胡日之将芭蕉种在庭院来等着下雨,以“听蕉”为别号,这样看来他对动与静的机理有所领悟了吧? 《闲情偶寄》节选参考译文:房子周围只要有些空地,就应该种芭蕉。芭蕉能让人有情趣而且不落俗套, 跟竹子的功效一样。 《蕉林书屋图小序》参考译文:芭蕉这种植物,在风和日丽、天气微阴、月色皎洁时观看皆适宜,更让人 喜欢的是芭蕉叶上听雨声。尤其有韵味的是在下雨时,雨滴敲击台阶,声音互相回应,孤独的旅人听到这 声音,产生了思念之情,伤感的人听到这声音,借此舒怀。 五、探寻笔记世界(60 分) 18.根据要求作文。 笔记: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的记录。有摘抄、批注、写提要、写心得、做思维导图等方式。 写作对象 写作目的 文本类型 参考角度 任务一 班级同学 分享 叙事类 做笔记的经历和感悟/用笔记、 读笔记的发现…… 任务二 不愿做笔记的某同学 说服 书信 笔记的重要性/做笔记的乐 趣/对笔记的辩证思考…… 任务三 刚进入初中的弟弟 提供信息 说明类 如何做笔记/如何用笔记/做笔 记的误区…… 【写作提示】 ①围绕“笔记”这一话题,选择一个任务。 ②明确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依据文本类型,可借助“参考角度”栏进行构思,也可另选角度。 ③“任务一”也可以选择文学创作。 【写作要求】 ①自拟题目;②符合文体特征;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 600 字 【答案】范文 读书莫忘做笔记 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 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加深印象,积累知识。 《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生活习性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在法布尔的笔下,这 些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虫也表现出它们独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门人充当着大门板和守门人的角色, 同类来了就让开,异类来了就赶跑它;迷宫蛛的网像一个迷宫,昆虫掉进去就“走”不出来了;蝈蝈儿看起 来好像是食素的,其实它们是一群“伪素食者”……这些小生灵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活灵活现,像人一样 有了灵性,会唱歌,会跳舞,有欢喜,有悲哀。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几句描写遂蜂“守门人”的话还记忆犹新:“也许三个月以前,那时它还很年 轻的时候,它曾经为了自己和后代们在这里单枪匹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一直到现在才得 以休息。不,它仍然没有停下劳动,它还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卫着这个家。它已经不能再做母亲了,可是 它依然能够为家人守卫大门,抵挡不速之客。”看完这几句话以后,我被遂蜂“守门人”那对家里人深沉 的母爱所震撼了。在它年轻的时候,它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 来守卫这个家。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的许多母亲不也是如此吗?她们为了自己的儿女而操碎了心,在 儿女长大后虽然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帮忙的了,可是心中却仍然装满了沉甸甸的母爱,想要再做点什么。 我再将书中的内容与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一对比,才发现,原来昆虫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有很多 相似之处。为何我以前就没发现这一点,而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却发现了?后来我才知道,法布尔将一生 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虫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发现了昆虫的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因为《昆虫记》在科学 和文学上都很有地位,因此被称为“昆虫的史诗”。为何法布尔能够坚持一生都致力于昆虫研究呢?因为 它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 《昆虫记》让我了解了昆虫,更让我了解了生命;《昆虫记》虽然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却蕴含了作者对 生命的无比尊重,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 【解析】 【详解】此文是一篇话题作文。此文围绕的话题是“笔记”,什么是“笔记”:是用笔所做的记录;一种 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一般有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两种。这里所说的就 是读书笔记。 任务一是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做笔记的经历和感悟和用笔记、读笔记的发现,选择自己一次读了哪本书, 读文章后书中的哪些文段、句子,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 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读书要做到:眼到、 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 记。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 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写成记叙文比较好写作。 任务二是用书信体的形式,对于不愿做笔记的某同学,从笔记的重要性、做笔记的乐趣、对笔记的辩证思 考……来劝解。要做好笔记,养成作笔记的习惯。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 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不管读书是为长见 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 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 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 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任务三是为了给刚进入初中的弟弟一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介绍做笔记这种学习方法,从如何做笔记、如 何用笔记、做笔记的误区……用说明文的形式来做介绍。误区一:读书笔记就是边读边记。边读边记的方 法不仅耗时太多,而且很可能妨碍理解。误区二:读书笔记就是大量摘抄。少量的摘抄还是可以的,有时 也是必要的。我们的原则是,只有那些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东西,让我们在摘抄过程中感到欢喜的东西, 才值得我们去摘抄。跟摘抄相比,我们自己的想法、观点甚至疑问,才是读书笔记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 分。 阅读过程中:①遇到重要的、有趣的、有疑问的等的内容就记录下来,以备份查阅。②做好读书批注。也 就是记录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感受或感悟,比如你对某一句话、某一观点的理解、联想、灵感等方面,都要 及时的记录下来。阅读完之后以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来整理书籍,主要是书本的重要内容提炼, 也包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知识框架,特别是思维导图形式的笔记,有一个好处就是方 便添加新内容,当我在后期的学习或阅读中有相关的新知识点、新体会,都可以加进去,促进知识的衔接, 方便掌握和运用。 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 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 的问题。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写作,都要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