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近年地理高考中常见答题覆盖面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近年地理高考中常见答题覆盖面小的 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近年文综试卷的总体特征及考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错误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解题漏洞;应对措施;高考地理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全国地理高考试卷的对比研究,结合我校学生的得分实际,以及模拟考试中学生的常见问题,经过比对研究发现,地理高考中我校学生的答题,存在答题覆盖面不够的问题。 比如区位因素应当包括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 自然区位因素: 1:气候(光照,水分,水热组合,气温,年日较差````) 2:降水(大气降水,地下径流,高山冰雪融水···) 3:植被(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能力) 4:土壤(土壤肥力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人文区位因素:1.市场, 2.交通, 3.政策,4.农业生产技术 5.工业基础6.劳动力, 7.地价水平; 例子:如分析上海市的区位因素。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夏热冬冷,降水丰富,光照充足,水热组合好,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便利,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工业基础雄厚,劳动力丰富,但地价高,住房紧张。 然而,学生回答常见错误类型如下: 首先是初级层面的构架覆盖面不够,只回答自然条件,或只回答社会经济条件。 其次是二级层面项目覆盖面不够。比如自然条件回答不全自然地理环境的五个要素,社会经济条件的回答也是缺三落四。 再者是覆盖面过大,即不够精准的为题。也就是常说的多答。 最后是重复覆盖,即答了好多内容,却只是一个方面。 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对措施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复习的精准性训练 地理的高考复习由于涉及区域地理、高中自然和人文地理及选修教材的教学与复习,内容多,能力要求高,所以制订一份合理周详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让教师的教学做到有条不紊,使学生的学习能心中有底。 一般来讲,高三第一学期(九月至次年二月)主要进行初中世界地理、中国区域地理、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其高二、高三选修教材五大板块的教学与复习。该阶段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着眼学科三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复习整理,初步建构起主干知识的网络体系。而在不同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须以高中必修内容为主,兼顾初中内容;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当进行跨学科的综合。中国、世界区域地理的复习,关键要求学生能依据经纬网、轮廓形状、山河分布大势等判别出不同的区域,了解区域的总体特征。所以在平时的区域地理复习中,须把握住重要经纬线通过的地区,图文结合,掌握区域总体特征,养成多看地图的习惯,逐步构建起中国、世界的“心理地图”。同时要善于发现、挖掘初中区域地理与高中自然、人文地理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去分析、阐释某一国家或某一区域内所存在的或具普遍性的、或是较特殊的地理事实。 由于测试卷中多以“专题式背景材料”为切入口,大跨度、多角度地设置多个问题,着力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重组、整合能力。所以在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可有选择性地进行热点、重点区域的小专题复习,构成“区域+专题”的复习模式,即在识记区域的山河分布大势及主要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选择设置一个或几个小专题的复习。如《青藏地区 》的复习,由于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独特,相邻地区可综合性强,可设置四个小专题将其作为重点、热点区域进行复习:①三江源自然保护区②印巴冲突③青藏铁路④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高线图的判读。这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间,新、老教材间的联系,也有利于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某一地区、某一地理事物有一整体的把握。 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复习,主要是把握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形成学科知识体系,着眼于学科内的综合。而自然地理的复习应本着“为了解决问题而去掌握知识”来开展,如地球大气的复习,不是先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再去解决一些问题,而是给出问题,怎样去解决,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来开展复习,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地球上的水,可以问题作为切入口作如下设计: a中东局势为何紧张(原因之一是水的问题); b该地区为什么缺水? c中东地区国家如以色列应发展何种类型的农业? d我国什么地区也在闹水荒?e究竟何为水荒? 通过这一知识链开展教学与复习。而人文地理的复习可以与热点、区域、专题结合在一起开展复习,如高三选修教材可以与中国地理的复习穿插进行,以中国区域地理知识为基础,以案例为形式,以谋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这样开展教学收益将更大,效果会更明显。 三月至五月初,即高三第二学期的前半段,主要进行专题复习,这一阶段侧重的是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网络体系的完善。开展专题复习其目的旨在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结构,实现自然与人文;自然与区域;人文与区域之间实现知识的重组与创新,拓宽思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专题的设置一般有如下几种选材: 一是涉及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内容(等值线图的判读); 二是涉及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过程的内容; 三是涉及人文地理、区域开发和整治的内容(黄土高原); 四是和地理热点相关的内容(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比如可以选取如下专题进行复习:地球、地图知识,等值线的判读与运用,天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自然灾害,区位选择,人口与文化,旅游与交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世界区域与世界热点地区,解题指导等专题。 在专题复习中,应以材料为背景,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为目的,以综合为形式去设计各种问题,通过分析命题意图与解题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专题复习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去收集整理热点资料,由教师去挖掘设计问题,也可由学生自行去编制综合试题,这样不仅有助于思路的拓宽,视野的开阔,同时也使学生对近年来所发生的大事、要事心中有个底。通过正确引导使学生能运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去分析评价社会上、生活中所发生的或存在的一些地理事象,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达成学以致用这一教学原则。 五月份,回归课本,查漏补缺。这一阶段关键在于能使学生心平气和地坐下来,重新回顾、审视、整理一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同时结合学科间综合试题的分析与一些模拟试题的练习,通过精讲精练,一方面起到查漏补缺之功效,另一方面学生此时必须确立起应有的解题方法、思路与技巧。 2.地理技能与地理素养的强化训练 文综试卷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高考可以这么说,已不再是难度的竞争,而是学习素质和思维品质的竞争,是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竞争,它要考查的是考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要考查出考生在今后的学习潜能。考生只有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注意积累,在掌握各学科最基本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的习惯,才能获得好成绩。所以对教师来说,应讲清基本概念,讲透基本原理;对学生来说,要弄清基本概念,尤其是学会地理术语的运用,弄透基本原理,只有夯实基础,才有可能做到灵活运用。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文综测试内容并未脱离开高中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单学科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或是在提供新情境的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只有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训练,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有可能逐步培养其综合能力,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实现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交融和综合,所以复习的首要目标,就是夯实“三基”,构筑起综合的基石。在地理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及时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引导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功底。同时要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合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已掌握的研究方法、已形成的地理观念去阐释、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或现实的某种地理现象,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对读图识图、理解归纳、综合评价及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上多下功夫。 3.读图能力是必备“驾驶资格”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以地图和各类地理图表为信息的载体,这是地理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方面之一。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地图,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要教会学生学会用地图语言归纳分析各种图形信息,识记、理解、运用地理知识,要重视图图、图表、图文之间的相互转化。比如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可结合空白轮廓图,边学边记边忆,使头脑中逐渐形成一张有形地图,做到心中有图,同时学会将气候、地形、资源、工农业、人口及交通城市等要素在图中的叠加,构成一张立体知识网。以区域图为背景的试题,主要是依据全球主要点、经纬线来推断大致位置,以轮廓形状、题中隐含条件来辅助区域的具体判定,根据所学的区域总体特征及各要素的相关性来进行正确的解答。 而地球运动相关的图形(太阳光照图等),关键是要寻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如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或与经纬线的关系,往往就是时间计算问题的切入点;又如日期问题就是找出两条日期分界线,即两条特殊经线。在解这类题目,通常采用线段式来辅助解题为宜;而有关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及其相关问题,最好借助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略图来辅助解答。 又如等值线图的解读,包括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年降水量线图、年太阳辐射量线图、人口密度分布图等,一般的读图步骤如下: 一看清题目,明确其主题; 二思考影响该等值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找极值,理顺等值线的分布及递变规律; 四可通过添加辅助线来判别、分别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异及原因。 而坐标系图形的解读步骤是:一读图名,明确该图主题;二读图例,全面获取信息;三读坐标,分清各坐标所表达的主要对象或因素;四读整体特征或变化趋势;五选取代表性的点(往往是一些转折点)用数学方法读取数据;六将读出的坐标值转换成所含的地理意义而后进行分析判断。至于数据、表格类型的题目,关键是要读懂表格中所列数据的大小,理清各组数据中的因果关系。所以说,在地理高考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读图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4.语言规范,表达有层次 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提供一定量的训练卷,所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学生必须适量地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主要针对自身的薄弱之处,可以有选择性地做题,这不仅可以消除薄弱环节,也可以及时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审题的技能,强化答题的技巧,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等等。而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复习指导和学法指导,尤其是后期的强化训练过程中,更应指导学生如何去答题,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要把审题方法,解题的步骤,答题的技巧教给学生。 比如审题时,须明白每句(段)话的含义,揣摩命题人的意图,确定它所要考查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抛开复杂的表象,找到答题的思路,最后一定要回到平时的解题方法,同时要养成边审题,边写出你所读出的已知条件。解题时,则须挖掘题干、题目中的显性、隐性条件,理清思路,明确解题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如题型为“当……时”,你就直接在题目旁注出是什么时;如“试从……角度分析其原因(有利条件)”,只需把握住所提示的角度,尽可能全面地去思考其原因、条件,类似于造句这种形式。同时,养成打草稿、画草图来辅助解题的习惯,多想想老师平时讲的方法,找到突破口,注意题目的连贯性,出题方式有时对答题思路具有指导性。而在答主观题时,应了解答案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课本型,例如针对某一地理事实,进行成因的分析,只需追根溯源,理清因果关系,运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进行答题即可。如03全国卷“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分析及其对渡海作战的影响”等试题。二是材料型,要学会“看菜吃饭”、“看图说话”或是“说文解字”,充分利用所给材料,灵活拓展,沉着应答,如04春季卷中“由桉树的引进分析自然条件与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的解答就源于材料之中。根据答案的格式一般也有两大类,一是因果式,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学会“因为……,所以……”的答题格式;二是罗列式,将答案用数码一点一点列出,或罗列,或分析,答案尽可能全面,要点须明确、精炼,切忌因果不清、前后矛盾,力争将失误控制在最低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