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实验班地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以下省区全部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A.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 B. 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 C. 新疆、西藏、云南、甘肃 D. 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 ‎2. 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A.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 农业基础薄弱 C. 水土流失严重 D. 自然资源不足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远西部地带主要包括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故答案选B项。‎ ‎【2题详解】‎ 抓住关键词“经济原因”,西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故答案选A。‎ 北京和深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对比较为明显的两个城市,下表是有关两城市城市化的统计数据表(城市化率等于暂住人口和户籍非农人口之和与总人口的比值)。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材料所示时段,北京和深圳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A. 城市人口增长都以户籍非农人口为主 B. 深圳城市化速度远快于北京 C. 城市化水平北京始终高于深圳 D. 深圳城市人口超过北京 ‎4. 材料所示时段,深圳城市化异于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 腹地的大小 B. 城市建设规模 C. 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式 D. 工业化基础 ‎【答案】3. B 4.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北京与深圳的城市化的差异。‎ ‎【3题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城市人口增长北京以户籍非农人口为主,深圳以暂住人口为主,故A项错;城市人口是暂住人口和户籍非农人口之和,因此深圳城市人口远小于北京,D项错;利用题给出的城市化率的计算方法可计算出深圳和北京的1980年和1999年的城市化率,见下表:‎ ‎ ‎ ‎1980年城市化率 ‎1999年城市化率 北京 ‎58%‎ ‎72%‎ 深圳 ‎24%‎ ‎94%‎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深圳城市化速度远快于北京,北京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较慢,故B项正确,C项错误。‎ ‎【4题详解】‎ 深圳城市化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有大量外资注入,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吸引了内陆地区大批的人口涌入。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题。‎ ‎5. 宁夏是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图中Q地区的荒漠化主要表现为 A. 土地沙化 B. 土壤次生盐碱化 C. 水土流失 D. 土地石漠化 ‎6. 与Q地比较,R地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B.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过度开垦 D. 没有山脉对西北寒冷的风沙阻挡 ‎7. R地治沙措施中,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 B. 能截留水分,降低沙层含水量 C. 遮挡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 D. 方格定位,便于栽树整齐 ‎【答案】5. B 6. A 7. A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图中Q地位于宁夏平原,引黄河发展灌溉农业,被誉为骞外江南,因此Q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灌溉不当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B正确。‎ ‎【6题详解】‎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河流下游断流和土地的次生盐碱化,R地不是农垦区和河流下游,因此荒漠化的原因不可能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垦,B、C错。山脉对西北寒冷风沙阻挡对荒漠化没有影响,D错。从图中可以看出,R地为干旱区,土地的植物产出极为有限,过度樵采会导致土地的荒漠化,A正确。‎ ‎【7题详解】‎ R地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B区域的降水量小于400mm B. 图中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源 C. 图中弱水流域河流在春季有时出现洪水暴涨 D. 舟曲受到台风的侵袭 ‎9. 弱水河流量日益减少,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人口激增,用水量剧增 C. 降水量减少 D. 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增加 ‎【答案】8. C 9.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缺水原因及其分析。(1)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祁连山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受山地冰雪融水的影响,弱水春季可能出现汛情。(2)流域水量减少一般从自然原因、社会原因两方面分析。‎ ‎【8题详解】‎ 图中B区域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于400mm;图中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热量;图中弱水流域河流在春季有大量冰雪融水,有时出现洪水暴涨;台风影响东南沿海底气,舟曲不可能受到台风的侵袭。‎ ‎【9题详解】‎ 弱水河流量日益减少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自然原因是指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等原因;社会原因是因为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导致河流水量减少。弱水河流域近年没有出现人口激增现象。‎ 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回答下列问题。‎ ‎10. 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  )‎ A. ①——第30天 B. ②——第75天 C. ③——第100天 D. ④——第130天 ‎11. 如果用遥感技术来监测火灾,可以(  )‎ A. 用来预测引起火灾的原因 B. 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 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 及时探知火灾地点和范围 ‎【答案】10. A 11. D ‎【解析】‎ 题目通过不同波段对不同地物的反射率差异,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和图表判读能力。‎ ‎【10题详解】‎ 因为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由图分析,甲、乙两类地物对波段1的反射率,在①②③④四个时期中,是在①时期相差最大,同理对波段2的反射率也是在①时期相差最大,故而在①-第30天时区分两类植物最合适.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1题详解】‎ 因为用遥感技术来监测火灾是及时快速发现着火点,因着火点的辐射较其它事物强;遥感技术不能预测火灾的原因、着火点和后果,这些只能通过GIS系统分析获得,故D项正确。‎ 读某种森林生态系统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关该森林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都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B. 当地的河流夏季水量丰富,冬季干枯 C. 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D. 生物种类繁多,但人口稀少 ‎13. 下列开发方式中,有助于该种生态系统保护性开发的是(  )‎ ‎①生态旅游;②建实木家具厂,生产高档家具;③建自然保护区;④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结合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4. 目前,对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的生产方式为(  )‎ A. 迁移农业 B. 滥捕滥杀动物 C. 机械化开垦 D. 旅游商品生产 ‎【答案】12. D 13. B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据景观图可知,树木高大稠密,图示生态系统为热带雨林,生物种类繁多,但人口稀少,并不都分布在赤道地区,A错误,D正确;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河流不会干枯,B错误;该区域对外交通不便,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目前热带雨林植被面临危机,尤其是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遭破坏严重,应保护性开发,发展生态旅游、建自然保护区、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结合均可以实现保护性开发,①③④‎ 正确;而建实木家具厂,生产高档家具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②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热带雨林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故选A。‎ 读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甲地区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①西气东输 ②西电东送 ③南水北调 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6. 甲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②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③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④大力发展公路运输,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地区是山西省,山西省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能源问题,而南水北调是向华北地区输送水,与山西省煤炭工业关系不大。故选B。‎ ‎【16题详解】‎ 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山西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故选A。‎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7. 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 A. 全球变暖 B. 臭氧空洞 C. 土地生产力丧失 D. 砍伐树林 ‎18. 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荒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 C. 过渡垦殖 D.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9. 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的核心是( )‎ A. 禁止一切资源的开采 B. 突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部移民 C. 消除贫困 D. 加大科研力度,增加某地区降水量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考查荒漠化的危害、产生原因及防治核心。‎ ‎【17题详解】‎ 荒漠化是由于一切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故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 ‎【18题详解】‎ 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区。当地主要生产活动是放牧,过度放牧能造成呼伦贝尔草原等大面积的草地被破坏,形成荒漠化。故选B。‎ ‎【19题详解】‎ 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过度耕作、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及落后的灌溉方式等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造成荒漠化,因此防治荒漠化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边发展经济边治理荒漠化。帮助当地人们发展替代产业项目,停止采用现行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故选C。‎ 有色金属矿物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下图所示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品质优、埋藏浅、分布广泛。该国大量出口铜矿石,开采铜矿需要用大量水来控制粉尘。铜矿经济给本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很多问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该国铜矿资源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 A. 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 B. 岩浆侵入接近地表 C. 地势高,沉积土层薄 D. 火山喷发作用强烈 ‎21. 与B区相比,A区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地形 B. 水资源 C. 技术 D. 交通 ‎22. 出口铜矿石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扩大就业 ②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③减少环境治理的费用 ④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0. B 21. B 22.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和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0题详解】‎ 由图可判断该国为智利,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容易侵入到地表下方,在其冷却的过程中形成大量的铜矿资源。因此该国铜矿资源丰富且埋藏浅。故选B。‎ ‎【2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在开采铜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来控制粉尘,所以水资源是开采铜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由图可知, B地受西风控制全年降水较多,A处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控制,和B相比河流少,水资源相对贫乏。故A去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故选B.‎ ‎【22题详解】‎ 出口铜矿石并没有延长企业的产业链,没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就业的影响小,①错;铁矿石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低,所以经济效益较差,②正确;铜矿石的加工生产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出口铜矿石可避免在加工过程中污染,所以减少了环境治理的费用,③正确;铜矿石属于低附加值的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并未向第三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无较大影响,④错。故选C。‎ 下图为山东半岛略图,山东海阳核电厂距烟台市93千米,距青岛市107千米。2015年11月14日,海阳核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已全部送电成功,标志着海阳核电站送出工程竣工投运。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 在海阳市建设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③核能资源丰富 ④核能开发资金与技术有保障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4. 开发利用核能资源主要优点是(  )‎ A. 技术先进 B. 投资成本低廉 C. 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D. 清洁,为山东半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答案】23. C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核能发电站的布局与人口和劳动力无关,山东省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核能发电对于资源需求量不大,核能开发依赖资金和技术较高,故选C。‎ ‎24题详解】‎ 开发核能需要较高的技术,投资成本较高,清洁能源,可以为山东半岛提供充足的能源的同时,为山东半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故选D。‎ 下图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图中M地是水草丰富的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20世纪初期以前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专门化,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 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25. 历史上开发M地区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  )‎ ‎①水土流失严重 ‎ ‎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 ‎③夏季土壤盐碱化严重 ‎ ‎④土壤板结与酸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6. 胡佛水坝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有关胡佛水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 B. 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 C. 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 D. 水坝只有发电功能,防洪、航运、供水功能不明显 ‎【答案】25. B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由图分析,M地位于河流上游,降水集中,过度开发M 地区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①②对。当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时,盐分向下运动,有利于淋盐,不会导致土壤盐渍化,③错。美国农业推广大机械且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壤中化肥农药有残余,会导致土壤板结,④对。据此选B。‎ ‎【26题详解】‎ 胡佛大坝位于美国西部高原山地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A对。海拔高,生物量小,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B对。图中显示该区域山高谷深,交通不便,C对。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水坝建设除了具有发电功能外,还可以调节径流,起到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D错。据此选D。‎ ‎【点睛】1、水能资源丰歉的评价:‎ ‎(1)河流落差的大小,落差大的河段水能丰富;(2)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径流量大的河流水能丰富。‎ ‎2、水能开发条件评价:‎ 水能是否丰富;坝址的条件(例如地质条件);淹没范围和移民数量;附近的交通条件;电力市场大小;除发电以外其他的效益(灌溉、航运、养殖等)。建设水电站的有利条件一般从水能、地形条件、能源需求、经济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分析。‎ 下图为“东北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与图中大面积沼泽形成无关的原因是( )‎ A. 冬季寒冷漫长,蒸发弱 B. 土质黏重,地表水下渗少 C. 夏秋多雨,排水不畅 D.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28. 图示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 )‎ A. 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单元完整 B. ‎ 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需求 C. 开发较早,人口密度较高 D.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较薄 ‎【答案】27. D 28. A ‎【解析】‎ 沼泽形成与区域降水量、蒸发量、排水、下渗条件有关。有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单元完整,便于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纬度高,热量不足,仅满足一年一熟。‎ ‎【27题详解】‎ 沼泽形成与区域降水量、蒸发量、排水、下渗条件有关。冬季寒冷漫长,蒸发弱;土质黏重,地表水下渗少;夏秋多雨,排水不畅都与沼泽形成有关,A、B、C有关。区域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与沼泽形成无关,D无关,选D。‎ ‎28题详解】‎ 图示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有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单元完整,便于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A对。热量只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求,B错。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C错。土层较薄不是有利条件,D错。‎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地区,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9. 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B. 太阳能资源丰富 C. 煤炭资源丰富 D. 水能资源丰富 ‎30. 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 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 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 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答案】29. D 30. A ‎【解析】‎ ‎【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调运能力。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 ‎)电力资源(水能资源)要从河流流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2)明确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就减少了,这样就更有利于黄河中下游径流量的调节,黄河下游断流天数也会减少。‎ ‎【29题详解】‎ 川、渝地区河流水量大,地处河流的上游,且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川渝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D对。当地的煤碳等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且川渝地区阴雨天气多,太阳能资源也并不丰富,四川天然气资源丰富,但与其电力丰富没有关系,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30题详解】‎ 该方案实施后,减少了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更有利于黄河中下游径流量的调节,A对。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主要是中游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故B可排除;不会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也不会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C排除;由于是输电,不会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D排除。‎ ‎【点睛】要解决黄河断流问题,重点在于解决枯水季节来水少用水多的矛盾,其原则有四:‎ 一是增加来水量;‎ 二是减少用水量;‎ 三是调整用水时间;‎ 四强化水体质量保护。‎ 二、综合题 (共3小题,共40分) ‎ ‎31.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其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读该国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甲地地下水丰富且盐度高的原因。‎ ‎(2)近年来,该国丙地区磷酸盐工业快速发展,简述其发展的不利条件。‎ ‎(3)图中乙海域东侧降水稍多,试分析其原因。‎ ‎(4)预测乙海域面积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1)甲处四周高,中部低,河流向心状 汇入该区域并下渗,因而地下水丰富;该地四周河流均发源于硝酸盐分布区,地表径流将硝酸盐带至该地,加上该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下水盐度高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7月(夏季)受西南风的影响,西南风越过红海带来水汽,受东侧沿岸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 (4)扩大 红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随着板块继续张裂,海水涌入,面积扩大 ‎【解析】‎ ‎(1)根据等高线数值,甲地四周高,中部低,河流向心状汇入该区域并下渗,因而地下水丰富。图中甲地四周河流均发源于硝酸盐分布区,地表径流将硝酸盐带至该地。结合经纬度,甲处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下水盐度高。 ‎ ‎(2)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丙地区位于图示北部,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 ‎(3)图中乙海域是红海,7月是夏季,受西南风的影响,西南风越过红海带来水汽,受东侧沿岸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所以降水较多。西侧是背风坡,降水少。‎ ‎(4)红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随着板块继续张裂,海水涌入,乙海域的面积扩大。‎ ‎32.‎ 珠江流域是我国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西江上游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而集中,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近年来珠江口由于经常遭受咸潮的影响,水资源危机加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指除水电外,可以发展的其它产业)。‎ ‎(3)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影响。‎ ‎【答案】(1)径流大,落差大 (2)旅游、航运、渔业、冶矿业 (3)缓解珠三角地区用电紧张;改善珠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产业升级);提高珠三角地区的防洪抗灾能力 ‎【解析】‎ ‎(1)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应从落差大、水量大角度分析。‎ ‎(2)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可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和治理经验,流域的综合开发包括发电、航运、养殖、旅游、防洪等。‎ ‎(3)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可以缓解珠三角地区用电紧张;改善珠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珠三角地区的防洪抗灾能力。‎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甘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下图所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风沙活动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后来采取了下图的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据调查发现,图中这片位于宁夏平原南端的绿洲部分地区退化严重。‎ 材料二:草方格沙障是用大量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施工时,先在沙丘上划好施工方格网线,再将修剪均匀整齐的麦草或稻草等材料横放在方格线上,用工具从中部插下约15厘米,并使草的两端翘起,露出地面的高度约20~25厘米;再用工具拥沙埋掩草方格沙障的根基部。每隔几年,草方格要进行维护或者重新铺设。该工程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推测部分绿洲退化的可能原因。‎ ‎(2)简析草方格沙障能够防沙、治沙的原因。‎ ‎(3)鉴于草方格沙障优良的治沙功能,有人建议可在西北大规模发展,你是否支持,并说明理由。‎ ‎【答案】(1)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过度开垦导致植被被破坏,土地沙化;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蒸发加剧,土壤变干、退化;绿洲西部紧邻腾格里沙漠,风沙侵蚀严重。‎ ‎(2)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少风沙对沙丘表面的吹蚀。植物秸秆还能够使土壤保持水分,利于固沙植物成活。‎ ‎(3)支持。理由:草方格沙障的原料为作物秸秆以及芦苇等,来源丰富;原料绿色环保,工程对环境负面影响小;标本兼治,工程固沙、治沙的效果良好。‎ 反对。理由:大规模建设草方格沙障会消耗过多的秸秆等材料,成本高;施工过程较复杂,劳动力需求量多;沙障维持时间较短,需不断进行更新及维护,难度较大。(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宁夏平原南端的绿洲部分地区退化为背景,考查荒漠化及其治理。‎ ‎【详解】(1‎ ‎)据图可知,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过度开垦导致植被被破坏,土地沙化;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蒸发加剧,土壤变干、退化;绿洲西部紧邻腾格里沙漠,风沙侵蚀严重。因此绿洲面积缩小。‎ ‎(2)据材料二并结合图可知,草方格沙障是用大量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说明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少风沙对沙丘表面的吹蚀;同时植物秸秆还能够使土壤保持水分,利于固沙植物成活。‎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表达不同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支持从有利的方面来说,反对从不利的方面来说。支持:草方格沙障的原料为作物秸秆以及芦苇等,来源丰富;同时原料来自农业和自然界,绿色环保,工程对环境负面影响小;标本兼治,工程固沙、治沙的效果良好,因此可以在西北大规模发展。反对:大规模建设草方格沙障会消耗过多的秸秆等材料,成本高;先在沙丘上划好施工方格网线,再将修剪均匀整齐的麦草或稻草等材料横放在方格线上,用工具从中部插下约15厘米,并使草的两端翘起,露出地面的高度约20~25厘米;再用工具拥沙埋掩草方格沙障的根基部,施工过程较复杂,劳动力需求量多;每隔几年,草方格要进行维护或者重新铺设,沙障维持时间较短,需不断进行更新及维护,难度较大。‎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