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 ‎1.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 A. 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 理论体系并不完善 C. 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 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仁”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一直引领统治思想,故A错误;儒家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B错误;儒家思想具有具体的内涵并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C错误;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说明“仁”是指具体的行为规范,D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儒家思想·孔子“仁”学说 ‎【名师点睛】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的思想;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仁政”“德治”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时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和争霸的需要。所以,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 32 - / 32‎ ‎2.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派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哉?以不相爱生。”为此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 既以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C.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 D.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天下之害”的原因是由于“国之与国之相攻”“ 不相爱”。因此可以推断是墨子,符合墨子的观点是B项,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因此C正确。AD为儒家思想故排除,C项为道家思想,故排除。‎ ‎3. 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C. 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答案】B - 32 - / 32‎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儒学既吸收了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又吸收了道家《老子》的宇宙观,即当时儒学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自身正确但也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强调继承而是强调融合其它家的学说,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4.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 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据此可知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 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 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 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太学是传授儒学的地方,也是儒生入仕的重要途径。材料中数据的变化体现的是太学生人数的增加,说明入仕的儒生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儒生入仕人数的增加,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进入太学学习儒学的积极性。故答案为C。A项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不对,汉朝时,中央集权还在不断发展当中;BD项符合史实,但不是太学人数增加的原因,人们进入太学的目的是做官。‎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 ‎5.‎ - 32 - / 32‎ ‎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 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 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 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D.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答案】D ‎【解析】程朱理学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材料中程朱理学反对超出维持人的正当欲求和礼仪规范的“人欲”,主张人应具有顺应“天理”的欲求和行为。可见“存天理,灭人欲”突出了“天理”与“人欲”的对立统一,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故选D。A、C两项所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材料并未否定人的自然欲求,故B项错误。‎ 点睛: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这句名言:“存天理,灭人欲”,被很多人记住并断章取义地误解误读,斥为不讲人性、扼杀人性之说。从此题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评价历史现象时,要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 ‎6. 对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择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这说明了心学 A. 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B. 强调人的历史贵任和使命感 C. 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D. 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答案】C - 32 - / 3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材料的主旨也是强调心学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基础的是儒家思想而非仅仅心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心学不涉及人的历史贵任和使命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是明清的时期的黄宗羲等人的思想而非心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 ‎7. “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这反映出明末思想家李贽 A. 宣扬男女平等 B. 批判愚昧和迷信 C. 挑战封建礼教 D. 反对封建专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徒失佳偶,空负良缘”可知是指李贽支持自由恋爱,反对封建礼教,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8.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32 - / 32‎ 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起到了早期思想启蒙的作用,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和实践有一定的影响,A选项“走向近代化的先声”就是这种作用的表现,故A选项正确;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仍然占主流地位,故B选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故C选项错误;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发展,但不是新理学思想体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学生需要明确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在性质上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发展,而不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时,也要认识到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影响。‎ ‎9.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民间广为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A.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 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C. 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 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答案】C - 32 - / 3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传统社会价值体系问题。材料不是反映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的问题,不能选A,也不是反映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以及大一统国家的问题,不能选B、D,而只是在强调“天地君亲师”这个社会价值观念、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被认可、逐渐被确立的一个过程,故本题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确立 ‎10. “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一演变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达到最为深刻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演变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B. 主张提倡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 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D. 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 ‎【答案】A ‎【解析】“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 “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可知是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对神的怀疑和否定,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是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典型表现,故A正确;B是启蒙运动时期康德的思想,排除;C与材料无关;D是文艺复兴的思想,排除。‎ ‎11.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他强调这一命题的主要目的是 - 32 - / 32‎ A. 阐释智者学派的主张 B. 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 C. 普及人文哲学知识 D. 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其背景是针对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领袖滥用职权等而提出的,实质是希望重新树立社会道德价值观,人人需要有知,答案为B。A项错误,是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背景下产生的;C项与道德无关;D项错误,苏格拉底并不反对直接民主。‎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蒙昧中的觉醒·苏格拉底思想 ‎12. 15世纪,意人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 A. 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 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 C. 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 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的信息“不要藐视财富......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体现了作者提倡追求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的主张,属于人文主义思想,故排除C.D两项,选择A项;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神也和人一样”不符,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13.‎ - 32 - / 32‎ ‎ 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答案】D ‎【解析】宗教改革中的宗教斗争只是表面现象,反封建才是宗教改革的本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宗教斗争只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教改革不是反君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革命也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理解宗教改革说到底就是宗教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14. 罗马帝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原则与下列哪个人物的主张比较吻合 A. 伏尔泰 B. 卢梭 C. 孟德斯鸠 D. 梭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 32 - / 32‎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时,实际和衣服主人就已经形成一个契约,即衣服主人支付一定数量的劳动报酬,而洗衣人将衣服干净完好地交给衣服主人。该案例中的洗衣人之所以要受到惩罚,显然是因为他的失职导致无法履行契约。洗衣人要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显然体现了契约之上的原则。伏尔泰的主张主要是自由平等,排除A;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其思想和《论告示》相近,故选B;孟德斯鸠 主张三权分立,排除C;索伦的贡献主要是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排除D。故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 卢梭 ‎【名师点睛】启蒙运动的重要学说 ①“天赋人权”学说:人生而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权利。②“社会契约论”:认为人类在很早的时候,为了公共利益而签订契约,将权力授予少数人,委托他们来管理国家。③“人民主权”学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④三权分立学说:国家权力应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以实现权利的制约与平衡。⑤法制学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5.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 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B.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获得解放 C. 促进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 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答案】B - 32 - / 32‎ ‎【解析】试题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革命都具有反封建的作用,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不具备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作用,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不具备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作用,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不具备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作用,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影响 ‎16. 有学者认为:“西方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基督信仰和王权政治。对西方的传统文化而言,16世纪开始兴起的自然科学是新文化,17世纪发端的民主政治也是新文化。它形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西欧国家”。据此理解新文化 A. 继承古代西方哲学思想并发展为新的民族精神 B. 是人类理性进步的必然结果,不分地域与民族 C. 从本质上看它是人文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神权的胜利 D. 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事件而形成的社会价值取向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A项表述错误,不是全面反映题中信息,17世纪发端的民主政治不是对封建神权的胜利而是对封建专制的胜利,C错;D的“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事件”叙述错误;从“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西欧国家”,再结合所学知识,科学、法制、民主都是理性的表现,所以B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影响 ‎17. 佣书业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政府、私人、书商、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六朝,至唐宋时期丧失存在的基础。该行业的命运说明 A. 政府政策影响文化行业发展 B. 技术进步影响行业兴衰 - 32 - / 32‎ C. 经济发展引起低收入者失业 D. 文化氛围导致佣书业消亡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冲击了“佣书业”而使其“丧失存在的基础”,体现了科技进步与否和佣书业衰兴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材料信息都不能体现,AC两项均排除;佣书业的兴衰与文化氛围没有直接关系,D项排除。‎ ‎18. 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个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 A. 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 B. 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C. 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浩 D. 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 ‎【答案】B - 32 - / 3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信息理解能力。理学产生于宋朝,而材料中的案例在唐朝,不可能体现理学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太医令,因为皇帝病状,擅自加了三味药,这是治病的需要,最后判绞刑,可见医学的发展受制于专制制度,故B项正确。“辨证施治”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灵活采取医治方法,材料中的太医令是辨证施治,但是被判绞刑了,说明当时的中医临床并非严格遵循辨证施治,故C项错误。“君臣佐使”这四个字,都是采用封建秩序下的名分,不是来自自然界,所以不能证明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 ‎(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为近代科学的重要因素。‎ ‎19.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 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 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 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答案】D - 32 - / 32‎ ‎【解析】根据题意,宋朝出现了贵族文化和市井文化并存,A只涉及到贵族文化,不全面,排除A;市井文化不属于古典文化,故B项错误;题目中只是交代两种文化并存,并未提到市井文化冲击贵族文化,故C项错误;宋朝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市井文化兴盛,与贵族文化并存,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 ‎20. 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A. 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 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 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 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所强调的“忠义”正式当时社会所倡导的,也就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出这类小说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B选项错误,“忠义”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这类“忠义”人物的出现并不能代表宣扬宋明理学;D选项错在材料与民主思想无关,与民主思想对立的是专制思想。‎ ‎21.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扬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扬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答案】D - 32 - / 3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三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壁画具有不同的内容,体现出壁画的时代性特征,故D项正确。A项不全面;根据材料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材料体现的都是壁画这种艺术形式,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艺术内容·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名师点睛】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战国时期的一些帛画已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秦汉时期,绘画门类已很丰富,魏晋时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后世的国画艺术的发展,隋唐以前,人物工笔画占主导地位,隋唐时代,山水画逐渐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绘画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中国画又称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作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纸、砚、绢素以及矿物颜料。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又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22. 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 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 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 32 - / 32‎ C. 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 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此题考查京剧的形成过程。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与其他剧种交流渗透,并吸收了其他杂曲的特点。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因此D符合题意 ‎23. 托马斯·库思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认为:“思想和科学的进步是由新范式代替旧范式所构成的,当旧的范式变得日益不能解释新的或新发现的事实时,能用更加令人满意是方法来说明那些史实的范式就取代了它。”下列对应不能支持该论断的是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明克的量子理论 B.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 C. 牛顿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A - 32 - / 3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当旧的范式……就取代了它”可知新范式要能够解释旧范式不能解释的新事实。相对论研究的是宏观领域,量子论研究的是微观领域,两者不存在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并且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量子理论,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要早,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达尔文的进化论发展了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万有引力定律发展了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影响 ‎【名师点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发展的原因:‎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推动。‎ ‎(2)思想: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推动推动。‎ ‎(3)根本:生产力的发展。‎ ‎(4)主观: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以及总结前人成果。‎ ‎(5)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推动。‎ ‎24.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 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 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答案】C - 32 - / 3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主要是指牛顿力学体系内容中确立的理性思维模式对欧洲的影响,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题干中是对整个欧洲的影响,不是单指对法国影响,排除A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时间和牛顿力学体系形成时间不符合,排除BD项。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经典力学的影响 ‎25.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 马丁·路德推动宗教改革,主张与“上帝直接对话”‎ B.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了生物“神创说”‎ 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否定绝对的时空观 ‎【答案】B ‎...........................‎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时间,需要学生把握好人物事件的时间,但不一定掌握具体如A是16世纪C为17世纪D在达尔文之后等也可解题。还可以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等。‎ ‎26.‎ - 32 - / 32‎ ‎ 1907年,德国将军弗里希说:“战争是具有头等重要性的生物必需,是人类生活中不能省却的一个定期性因素,假如没有战争,这将会排除种族的所有进步,并进而使所有真正的文明消亡。”这种观点 A. 说明了战争对人类进化的科学作用 B. 片面地运用进化论解读人类社会进程 C. 有力挑战了天主教宣扬的封建神学 D. 体现出法西斯所宣扬的民族主义观念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战争可以促进种族的进步,这是将生物进化论引入人类社会,片面地运用进化论解读人类社会进程。故答案为B项。A项本身错误,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的观点不是法西斯宣扬的,从时间信息“1907年”可以排除D项。‎ 点睛:将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的理论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的哲学基础,成为西方殖民者为殖民掠夺政策辩解的理由。本题考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7. 1784年瓦特(英国)改良的蒸汽机和1870年格拉姆(比利时)制造发电机,分别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关于这两项科技成果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该技术的应用都引起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B. 都因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发明 C. 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 D. 都产生于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A - 32 - / 32‎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瓦特改良型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手工工场生产逐渐变为大机器生产,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这均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A正确;因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发明,只符合发电机,排除B;C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瓦特改良型蒸汽机”出现的时间“1784年”不符,排除;19世纪70年代,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应为英国,与题目中的人物“格拉姆”的国籍比利时不符,排除D。所以选A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瓦特、格拉姆 ‎28. 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 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 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反映了互联网 A. 受众面广,渗透性强 B. 保存信息的力量强 C. 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 D. 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粉丝的数量决定信息传播的范围,体现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保存信息和时效性问题,排除BC;受众选择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排除D。故选A。‎ ‎29.‎ - 32 - / 32‎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进步思想是 A. 经世致用 B. 师夷长技 C. 中体西用 D. 托古改制 ‎【答案】C ‎30. 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其影响深远,他在当时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使人民意识到封建顽固思想的强大 B. 使人民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脆弱 C. 使人民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 使人民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答案】C ‎【解析】略 ‎31. “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为此“他们”‎ A. 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 B. 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 C. 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 D. 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 ‎【答案】B - 32 - / 3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不同于之前对制度的改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核心就是宣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推崇民主与科学,所以本题选择B。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给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者以深刻的认识,因此他们主张从思想领域改造中国;C选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推崇西方,否定传统文化;D选项错误,人民民主辛亥革命已经提出。‎ ‎32. 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 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 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不符合史实;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应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应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故C项正确。所以答案选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共3题,52分)‎ ‎33.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32 - / 32‎ 材料一 ‎ 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 - 32 - / 32‎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并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2)“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什么?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答案】(1)孔子:仁、礼和中庸.苏格拉底:理性,美德即知识.‎ 相通的地方: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 ‎(2)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3)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 - 32 - / 32‎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提到,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分别是孔子:仁、礼和中庸。苏格拉底:理性,美德即知识。两者相通的地方是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2)本题材料提到,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至于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学生需结合知识作答: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3)本题材料提到,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有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至于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学生需结合知识概括: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特点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32 - / 32‎ 表1 钟表的演变 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1 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阐述:①钟表最早的功能就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 ‎②从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 ‎③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 综上所述:钟表的演变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的结果,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 32 - / 32‎ 示例2(陕西省西安铁一中肖先成)‎ ‎ 论题:钟表的科技含量与价值。‎ 信息一:古代日晷。阐述:在中世纪,科技不发达,钟表制作比较原始,钟表的主要价值就是计时。‎ 信息二:近代怀表。阐述: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钟表的精确度提高,既体现计时价值,又有家庭装饰的意义。‎ 信息三:20世纪初手表。阐述:现代,科技飞速进步,钟表制作精密,微型化,可以随身携带,成为个性饰品,受到时尚青年男女的追捧。‎ 信息四: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步,钟的种类和作用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同时,应用领域向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方向大大拓展。‎ ‎【解析】【答案参考】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钟表最早的功能就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 - 32 - / 32‎ 首先根据材料中的“伽利略”、“原子物理技术”、“信息技术”,可以看到科技进步对钟表功能多样化的影响,然后联系有关史实来说明(如答案参考)。也可从“社会生活的需要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的角度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如材料反映的“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等信息说明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天文学;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现代物理学的成就·原子物理学;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 - 32 - / 32‎ ‎【名师点睛】观点评述题通常是给出材料或观点,选择一种观点或对某一观点从某一角度进行论证,属于开放型问答题。解答观点类历史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观点要明确。提炼观点也好,选择观点也好,判断观点也好,评价观点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第二要多角度有逻辑地论证。可以按对内、对外、主要、次要、材料、教材等顺序;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也可以从事物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无论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思维的过程。第三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不管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具体的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第四语言表达要通顺准确、注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本题作为开放性试题更能反映其特点,论题根据材料提炼,没有事先设定。根据材料信息,本题提炼的信息有:科技成果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钟表功能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确定科技成果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的论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科技成果对钟表功能变化的作用以及联系所学,从科技革命对钟表功能的影响来论证。确定钟表功能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的,可以从表格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对钟表功能提出的多样化的要求来论证。也可综合以上内容,从上述两个方面提出论题并进行论证。‎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培根说:造纸与印别术、火药、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任何占星术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都更大。‎ 伏尔秦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官吏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采用。1891年法国制定了文官考试制度,德国也试行文官考试制度……中国历史悠久的监察制度也被18世纪的欧洲人认为是应该仿效的制度。‎ ‎16世纪以后陆续来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的《四书》、《五经》带回欧洲并译成拉丁文字,使欧洲人可以直接接触中国的哲学伦理思想。伏尔秦对比欧洲中世纪宗教仇视异端的残酷性,称颂孔子对伦理道德的宣扬,欣赏中国对各种宗教的宽容。莱布尼茨(1646~1716)由于对德意志分裂割据、战乱不止极端厌恶,向往中国的“大一统”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 - 32 - / 32‎ 在中国,对science 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 “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 音译作“塞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三 ‎ 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 ‎【答案】(1)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中国的科举制度、监察制度被欧洲效仿;中国的哲学伦理思想使欧洲思想家向往宗教宽容和国家统一。‎ - 32 - / 32‎ ‎(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 ‎(3)“中学西传”原因:中国古代文明(科技文化)具有世界领先地位;西方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积极吸取东方优秀文明成果。‎ ‎“西学东渐”原因:16 世纪以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到19 世纪上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中国落后于西方;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以寻求救国救民道路。‎ - 32 - / 32‎ ‎【解析】由“造纸与印别术、火药、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任何占星术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都更大”可以概括出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由“伏尔秦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官吏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采用。1891年法国制定了文官考试制度,德国也试行文官考试制度……中国历史悠久的监察制度也被18世纪的欧洲人认为是应该仿效的制度”可以概括出中国的科举制度、监察制度被欧洲效仿;由“16世纪以后陆续来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的《四书》、《五经》带回欧洲并译成拉丁文字,使欧洲人可以直接接触中国的哲学伦理思想。伏尔秦对比欧洲中世纪宗教仇视异端的残酷性,称颂孔子对伦理道德的宣扬,欣赏中国对各种宗教的宽容。莱布尼茨(1646~1716)由于对德意志分裂割据、战乱不止极端厌恶,向往中国的“大一统”的秩序。”可以概括出中国的哲学伦理思想使欧洲思想家向往宗教宽容和国家统一。‎ ‎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和层级经历了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甲午战失败后,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形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倡导科学、民主,促进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兴起。‎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学西传”原因主要从中国古代文明具有世界领先地位;西方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积极吸取东方优秀文明成果方面回答。而“西学东渐”原因可以从16世纪以后西方科技领先,中国落后于西方;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以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回答。‎ - 32 - / 3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