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14综合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阶段性测试题十四(必修二 综合评估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3·冠县)中国古代有谚语说:“千年田,八百主。”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 2.(2013·嘉兴一模)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 【答案】A 【解析】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这导致了大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的下降,A项正确。 3.(2013·安徽模拟)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答案】A 【解析】盐铁官营可以抑制富商大贾在材料中有所体现,富商大贾操纵物价,依仗财力兼并农民的土地,这都会影响社会稳定,有的富商大贾还与地方王侯勾结,威胁中央集权。故盐铁官营的作用不仅在于政府和富商争利,还具有稳定政局的作用。 4.(2013·德州)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B.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C.文化复古主义潮流泛滥 D.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的主题是“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指士大夫追求休闲的生活情趣,说明该时期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5.(2013·深圳)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 ) A.我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当时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英国 C.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 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C 【解析】我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属于手工业品,其生产方式远远落后于已是机器大工业的英国,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不能得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结论,排除D项;“紫花布”风靡英国,体现了C项所述。 6.(2013·云南师大附中)阅读表1、表2(都出自《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其所反映的共同趋势是鸦片战争后,( ) 表1 年份 1840年 1860年 1970年 出口总量(万吨) 1.90 5.51 10.00 表2 时间 茶叶(万磅) 生丝(包)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均 5000/年均 1845年 8010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A.中国外贸顺差逐渐扩大 B.中国几乎只依附于世界市场 C.中国成为世界茶叶和生丝头号出口国 D.中国农副产品商品化、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情况。材料中无法体现商品出口总额高于商品进口总额,故A项不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中只反映出茶叶和生丝大量出口,并未反映中国是头号出口国,故C项不正确。 7.(2013·安徽江南十校)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近代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B.中国人自古以来勇于接受挑战 C.中国人在被动中抛弃儒家思想 D.中国已在近代融合到世界中去 【答案】D 【解析】材料并没有说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事实上也没有成为世界强国,也没有说抛弃儒家思想,只是说“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从中可以得出D项。B项错在“自古以来”。 8.(2013·日照)在历史学习中,常会遇到“历史资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 B.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 C.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实施“新政” 【答案】C 【解析】史料是研究历史的资料,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是研究历史的依据;史观是在历史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的认识。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属于史观的是C项。 9.(2013·日照)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和船坞。以你的理解,这些最初的工厂大多从事( ) A.冶金采矿业 B.纺织服装业 C.农产品加工 D.机械制造业 【答案】C 【解析】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开始在华设置一些小的工厂。由于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以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作为侵略的主要方式,在华就地加工原材料极大地提高掠夺的效率。 10.(2013·珠海)道光以后四川省开始大量种植鸦片,鸦片的种植和贸易成为近代四川商业性农业的主要方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现象体现了( ) A.外部市场对商品生产结构的调节作用 B.清政府中央集权的逐步削弱 C.四川农民“唯利是图”的经济意识 D.近代农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因素 【答案】A 【解析】道光以后,鸦片贸易逐渐合法化,这刺激了四川省对鸦片的大量种植,A项符合题意;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不符合经济学的角度,排除两项;没有雇佣关系这一特征不能体现出近代农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因素,排除D项。 11.(2013·江苏南师附中)陈旭麓先生说:“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庚申之变”后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 ) ①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 ②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由于1860年发生的火烧圆明园、皇帝出逃、京师被占,卖国条约签订等等实乃中国人“闻所未闻之惨剧”,而不忍直称的中国士人即以“庚申之变”来代称1860年这一系列事件。正式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是民国初期,不属于“庚申之变”后20年,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12.(2013·贵州四校联考)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 C.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 D.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和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时间是19世纪末,所以A项排除;D项小农经济破产无体现;材料主要阐述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洋布深入人们生活,说明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国人消费能力是否提高材料不能体现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 13.(2013·黄山)据对1863~1885年间开设的32家民族资本企业的创办人政治身份的不完全统计,其中候补道2人,候补知府、候补知县、候补同知、候补通判4人,候补郎中1人。(节选自《论清代纳绢制度与清朝灭亡》)上述情况可以说明(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势力阻碍 B.迫于形势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清政府积极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清政府积极吸收民族资本家巩固封建统治 【答案】A 【解析】清末民族资本家经营新式企业困难重重,外遭外国资本的排斥,内受本国各级封建衙门的干扰、刁难、勒索,各种捐税的摊派使中小企业难以应付。为了改变自己的身份便于同官场打交道和求得减免各种厘税的优惠,他们中多数人纳资捐官。这体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势力阻碍,故选A项。 14.(2013·佛山)据史料记载上海1935年至1937年设置的机器厂就达387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其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进行国家资本主义改造 C.二战的推动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D 【解析】1935年至1937年属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这一时期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5.(2013·潍坊)1930年《内政年鉴》的调査:山东、山西、河南缠足之风依然很盛,……江苏、浙江、广东缠足风俗基本上已经消失。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传统观念影响深远 B.国民革命推动了风俗变革 C.社会风俗深受地区开放程度的影响 D.沿海地区严令禁止缠足 【答案】D 【解析】 禁足令不仅仅限于沿海地区,造成题中所述差异是各地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及传统习惯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16.(2013·汕头一模)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崇尚红色而忌讳白色,但是晚清民初以后“通都大邑之女子,无不穿一套缟素(白色)衣裳矣。”这种变化主要受( ) A.经济水平的影响 B.民族危亡的影响 C.民族工业的影响 D.西洋风尚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晚清民初以后,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材料是其中表现之一。 17.(2013·黄山)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结果 死亡的平均年龄 对上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业地区的国家福利制度、措施比工业地区完善 B.农业地区的医疗水平比工业地区先进 C.有助于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D.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产、生活 【答案】C 【解析】1843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工业地区人口的死亡年龄偏低,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人们的恶劣处境,故选C项;福利制度实施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A项;B、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8.(2013·德州)“□□□□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处最合适的应是( ) 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A 【解析】考点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材料“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可知该政策为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麦德维杰夫的《让历史来审判》中提及到:“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成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苏联的国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C.领导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苏联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苏联斯大林体制的理解。从材料可知其所反映的现象是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而这种崇拜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在其领导下苏联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苏联的民主法治建设仍然滞后。故选D项。 20.(2013·汕头一模)下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 ) 询问笔录 问:你的鸡蛋是买来卖的吗? 答:我喂有两个鸡生产的,只有10个…… 问:你带鸡蛋进城市沿街出售对不对? 答:我来卖鸡蛋是错误的,应该卖给国家,今后的东 西完全卖给国家,改正错误。 处理意见:教育后,鸡蛋收购。 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 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 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严厉禁止市场行为,这体现了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 21.(2013·龙岩)罗伯特·舍武德认为“资本主义经过罗斯福的手术,资本主义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对材料中“新的生命”理解正确的是(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B.改变了美国民主政治体制 C.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D.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答案】C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干预的成功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22.(2013·扬州)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一“制度”的出台说明( ) 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 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 C.赫鲁晓夫依然迷信斯大林的经济体制 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 【答案】C 【解析】赫鲁晓夫强调编制计划的作用,这说明赫鲁晓夫依然迷信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C项。 23.(2013·滨州)“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基于这种认识,新中国领导集体实行( ) A.新经济政策 B.人民公社化 C.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可以看出是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24.(2013·东北三省三校一模)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其中,从“英国金融”发展到“美国金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二战后,英国实力大为削弱 B.美国控制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C.二战后,美国实力大为增强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从“英国金融”发展到“美国金融”的标志是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国实力的增强。 25.何伟文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也不得不竭尽全力……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最可能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家组织职能的理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稳住货币欧元,与此相关的国际组织是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4分,29题12分,共计50分) 26.(12分)(2013·江苏南师附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史记·齐太公世家》 材料二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境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具备,国之危也。民以此为教者,其国必削。 ——《商君书·农战》 材料三 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在1433年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中国的皇帝的确能发布一道道对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欧洲绝无这样的皇帝……西北欧的商人也与中国的商人完全不同……(他们的)这种权力和声望保证了任何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法令是不可能实施的……欧洲对外国产品有真实的需要和强烈的需求,而中国完全不是如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世界第一,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1820年,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1870年仍是英国的1.8倍,且大于英法的总和,直到1890年美国才超越中国夺得全球第一。但清朝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低,农业产品如茶叶、粮食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大。1890年,中国现代制造业仅占GDP的0.1%,加上现代运输业和商业也仅占0.5%,武器严重依赖进口。 ——安格斯《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五 1998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88.8%,出口额达1615.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5.7倍,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57.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13.9%;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17.5%。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增长13.1%。 ——数据中国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材料反映的经济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皇帝的一纸命令”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2分) (3)据材料四指出近代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从经济模式和政治统治的角度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四、五,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答案】(1)工商并举、重农抑商。(2分) (2)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以及近代西方的侵略。(2分) (3)总题:19世纪中后期中国经济总量很大,但综合国力很弱。(2分) 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日益腐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2分) (4)变化: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以农产品和手工制品为主,变为现在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出口的工业品中,高新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2分) 原因:改革开放的实施,现代科技的发展,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2分) 27.(12分)(2013·佛山改)茶叶是中国一种重要经济作物,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徽祁门县:“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十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祁之茗。”四川蒙顶茶区,“竟栽茅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中国茶叶生产的特点。(2分) 材料二 19世纪部分年份中国茶叶出口统计表 材料三 九江茶叶出口统计表 1872~1881 1882~1891 出口量(单位:担) 2425535 2685022 出口值(单位:海关两) 77486405 56358418 (2)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4分) 材料四 1952年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访问中国,毛主席送中国最好的茶——大红袍4两给他。毛主席还对赫说:大红袍茶每年只产8两,我已送你“半壁江山”了。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背景?(2分)20世纪50年代我国如何改变材料四的状况?(2分) 【答案】(1)特点:商品化,专业化,区域化。(任两点得2分) (2)现象:近代中国茶叶出口量不断增长;广州在茶叶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中国出口茶的价格日益下降。(任两点得2分) 影响: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4分) (3)时代背景:冷战格局下,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任两点得2分) 改变措施: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进行三大改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拓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2分) 28.(14分)(2013·德州)消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折射出时代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 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3分) 材料三 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实际上,最为简单的莫过于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尼尔·弗格森《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三中“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4分) 材料四 1978~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近5番,增长了30.5倍,年均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6.4%,比1949~1978年的年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 ——2009国家统计局报告 (4)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哪些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农民消费支出的迅速增加?(3分) 【答案】(1)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2分) 原因:小农经济,物资匮乏(或生产力水平低)。(2分) (2)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并逐步完善,社会秩序稳定;殖民扩张的开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廉价产品。(3分) (3)原因: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冷战”的持续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影响。(4分) (4)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 【解析】第(1)问主张要从材料概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及战争的大背景出发;第(2)问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结合时代背景从经济发展——物质条件、制度保障、思想解放等方面作答;第(3)问一是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一是考查冷战的时代背景;第(4)问考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农民消费的支出增加,意味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29.(12分)(2013·昆明一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过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并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1)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4分) (2)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欧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4分) (3)欧洲文明的传播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弊端。环境污染、贫富差距、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单纯写观点不写史实得3分。写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如能源危机、欧盟内部矛盾、恐怖主义活动等亦可给分。)(4分) 【解析】评分标准一等12~11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10~6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5~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