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4

单元能力提升 答卷投影 规范审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规 范 审 题 (1)由信息 1 可知,该区域 为云贵高原,地表崎岖, 水土流失严重,石灰岩裸 露。 (2)由信息 2 可知,此为长 江 中 下 游 及 南 方 丘 陵 一 带,水旱灾害严重。 (3)由信息 3 可知,此为黄 淮 地 区 , 主 要 问 题 是 旱 涝、盐碱、风沙。 (4)由信息 4 判断出此区域 跨 东 北 、 华 北 和 西 北 地 区,进而联系到该区域的 生 态 保 护 工 程 ——“ 三 北”防护林。 (5)由信息 5 可知,该区域 为横断山区,其原始森林 多区域多角度对比分析 面 积 较 大 , 具 有 涵 养 水 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规 范 答 题 批阅 1:第(1)题,能够分 析出水土流失,但不能进 一步总结出由此产生的石 漠化问题。批阅 2:第(2) 题,能够从社会经济方面 进行分析,但忽视了自然 条件方面。批阅 3:第(3) 题,要注意森林的生态功 能在不同的地区,其功能 是不同的。 答案 (1)土壤侵蚀。 石漠化 (或土壤贫瘠)。 (2)B 区域更严重。 原因:地 表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 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 产力高。 (3)D 区域:防风固沙、保护农 田。E 区域:涵养水源、保护 水土。 温 馨 提 示 不同的地区面临的环境问 题由于其自然环境的差异 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而 不同,这也使森林在不同 的地区表现的生态功能也 不同。在分析区域面临的 环境问题及森林的生态功 能时,要因地而异,不可 一概而论。 题组一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1.(2011·浙江文综)图 1 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 2 为图 1 中Ⅰ—Ⅱ 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 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 43 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 发 挥 了 重 要 作 用 。 其 径 流 量 较 为 丰 富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 为 沙 尘 暴 的 源 地 之 一 。 造 成 这 一 结 果 的 人 为 因 素 主 要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3.(2009·广东地理)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 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800~1 600mm 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 料,回答(1)~(5)题。 资料一 见图甲。 资料二 见图乙。 资料三 见图丙。 (1) 长 江 上 游 流 域 的 优 势 自 然 资 源 有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 在地形坡度 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 例________。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多选 题,填选项字母)。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题组二 区域资源、能源开发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2010·四川文综)下图是 2004 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 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 4~5 题。 4.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5.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6.(2010·山东文综)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 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 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 工业区 A 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 1 为沪宁杭工业 区 B 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 表 1 指 标 年份 GDP(亿 元) (当年价 格) 第二产业 产值占 GDP 的比重 (%) 实际利用 外资额 (亿美元) 出口额 (亿美元) 1978 24 15.5 0.0 0.0 1992 58.5 48.3 1.3 1.2 2000 200.8 59.4 7.1 20.3 2008 1 500.6 65.3 16.1 386.8 (1)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下表内容。 工业区 区位条件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自然资源 ①__________ 水资源、土地资 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 路、航空等运输 方式多样,方便 快捷 内河航运、陆 路、航空、和 ②______等运输 方式齐全,方便 快捷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③__________ 劳动力丰富,成 本较低 (2)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 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3)B 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 范例。据图和表 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题组三 资源跨区域调配 7.(2009·重庆文综)图 1 和图 2 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 图,图 2 中饼图是 C 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 是两个水资源调 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图 2 A、B 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单位:℃) 城 市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A - 3. 5 - 1. 3 4. 9 13 .1 18 .8 23 .5 25 .9 25 .9 21 .4 14 .8 5. 5 - 1. 0 B 7. 2 9. 5 11. 3 14 .2 18 .2 22 .7 26 .7 26 .7 23 .6 18 .5 11. 2 7. 3 (1)与 A 相比,B 的气温有何特点? (2)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 (3)甲区域是玉米和________(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乙区域是以生产 ________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 (4)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 不同的有利条件。 (5)根据图 2 分析 C 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 (2009·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 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 8~9 题。 8.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 A.Ⅰ B.Ⅱ C.Ⅲ D.Ⅳ 9.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规律解读 1.从考查内容上看:多侧重典型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 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以及资源跨 区域调配的评价分析。 2.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区域图、示意图、等值线图、柱状图和表 格等形式呈现信息资料,充分体现了以图表信息为载体的“观图 知地求理”的图表分析方法和人地相关分析方法的考查与运用。 3.从能力考查上看:选择题侧重于考查图表信息的判断推理能力, 综合题强调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对资源调配 工程的分析论证能力。 考向预测 1.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仍是高频考点, 如我国生态功能区规划、山西能源基地经济转型、资源枯竭型城 市经济转型等热点都会在高考中得以体现与展示。 2.从试题立意看,命题将更加充分体现“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 持续发展”的地理观点,突出强调所选区域的典型性(不考区域 的具体事实,而是地理事实背后的地理原理、观点)。 3.从考查视角及答题策略分析,要高度关注:结合区域特征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答案切忌空泛笼统;根据图表信息归纳概括答案要 点,避免凭空想象,离题万里。 答案 真题精选 1.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 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2.(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 度樵采(植被破坏) (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 条件好。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3.(1)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2)旱地 增大 (3)BCD (4)自然因素: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 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治理对策: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 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 结构。 4.C 5.D 6.(1)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②海洋运输;③劳动力素质较 高。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 境。 (3)工业发展迅速;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受大城市的辐射 带动,交通便捷。 7.(1)年均温高;年较差小。 (2)共同点: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不同点:图 1 调 入区春季升温快,蒸发强烈;春季降水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图 2 调入区夏季降水少;地处背风坡,加剧干旱。 (3)小麦 水果 (4) 甲区域 乙区域 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更 大 工业高度发 达 劳动力条 件 劳动力丰富 劳动力素质 高 (5)①靠近能源、原材料基地;②工业协作条件好;③科技力量雄 厚;④海运发达。 8.C 9.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