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5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湘教地理初中全套地理中考复习提纲超级汇编分七八年级共册
湘教版地理2012届初中全套地理中考复习提纲超级汇编 (一)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地理与日常生活 1.为什么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①光照强 ②干旱 ③昼夜温差大 二、地理与生产建设 1.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2.全球三大问题:资源紧张、人口膨胀、环境污染。 三、地理与风土人情 1. ①荷兰的风车 ②西班牙斗牛 2.阿拉伯人的服装:男子的传统打扮是身着长袍,头戴头巾。头巾、长袍可以挡住风沙对身体的袭击,宽松的长袍能反射阳光,又能很好的透气。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1.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图例和②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③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 一般的地图, 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现形式:a.数字式 b.文字式 c.线段式: ☆性质:分母小,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 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粗略。 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第二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㈠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半径[6378]比极半径[6357]约长21千米) ㈡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①“盖天说”②“浑天说” 3、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三、纬线和经线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㈠纬线特点:①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②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③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㈡纬度:0°—90°; 0°纬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0°纬线(赤道)也是南北半球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㈢低中高纬的划分:⑴ 0°~30°为低纬度地区;⑵ 30°~60°为中纬度地区; ⑶ 60°~90°为高纬度地区。 2、经线 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㈠经线特点:①所有经线一样长;②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③经线是一个半圆。 ㈡经度:0°—180° 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㈢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口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已知地点为东京,拿该度数与160°相比,小为东,大为西: 已知地点为西京,拿该度数与20°相比 ,小为东,大为西。 四、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0 度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不等 (南北对称两条相等) 东西方向 赤道 第二节 世界海陆的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①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北冰洋被北美洲、欧洲、亚洲包围;②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南极洲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包围。 二三、 七大洲四大洋 1.陆地分类:①面积广大的叫大陆 ②面积较小的叫岛屿 2.㈠①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②四大洋:太平洋(最大 最深 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型)、印度洋、北冰洋(最小 最浅 水最凉)。 ㈡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②最大的大洲:亚洲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③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④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3.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 4.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运河 项目 两侧的大洲 沟通的海洋 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 南美洲 大西洋 太平洋 苏伊士运河 亚洲 非洲 大西洋 印度洋 6.洲界:①亚欧两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③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1.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2.基本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3. 地形特点: ㈠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①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②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 ㈡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不同是③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而③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㈢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4. 两大山系:①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纵贯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州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 ②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组成。 二、海底地形 1. 海底地形: ①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②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③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④洋盆 ⑤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三、地形图的判读 1.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2.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黄色或紫色表示高原或山地。 3. 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4. ㈠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 ㈡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㈢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5.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 ↑ ↖ 等高线向低处凸 向高处凸 多条等高线重合 第四节 海陆的变迁 1.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二、大陆漂移假说 1. [德国]魏格纳1912年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①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②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四、火山与地震 1. ㈠地震: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引起地面的震动。 ㈡火山喷发:炽热的岩浆沿地壳裂缝冲出地表。 ㈢火山:由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 2. 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3.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一、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 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怎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时期。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2.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3. ㈠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㈡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增长较快。 ㈠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4. 公式 ㈡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㈢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 1.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某区域的人口数÷该区域的面积 2. 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 ①亚洲东部 ②亚洲南部 ③欧洲西部 ④北美洲、南美洲的东部 3. 人口稀疏地区: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1. ㈠人口增长过快: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的难以解决。 ①大气污染,环境恶化 ②水资源紧张③乱砍滥伐 ④过度捕捞 ⑤乱采乱挖 ⑥交通拥挤 ⑦海洋污染 ㈡人口增长过慢:①劳动力短缺 ②人口老龄化 ③国防兵源不足 2. 发展中国家发展较快时,通常会有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市。 (原因:城里好找工作,教育、医疗条件也好……) 导致城市出现的问题:①交通拥挤 ②住房紧张 ③工业污染 ④噪声干扰 ⑤供水不足 ⑥犯罪率上升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1. 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的人群。 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 人种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分布地区 鼻梁高 ① 白色人种 白色或浅棕色 波状 嘴唇薄 多 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北部 ②亚洲的西部和南部 ③大洋洲 黑色人种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少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黄色人种 黄色或黄棕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亚洲东部 (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爱斯基摩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1. 非洲黑人头发卷曲,在头上形成一个隔热层; 北欧人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有利于御寒。 2. 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一、 世界的语言 1. 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 2.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3.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4. 巴西和一些岛国讲葡萄牙语。 二、 世界的宗教 1.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 ↖ 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 教徒称为穆斯林(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宗教 起源时间 起源地 经典 建筑 流传地区 基督教 公元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 《圣经》 教堂 欧洲 南、北美洲 大洋洲 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 沙特阿拉伯 《古兰经》 清真寺 非洲北部 亚洲西部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金刚经》 寺庙 亚洲东部 2. ㈠犹太教和基督教也是重要的宗教。 ㈡佛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第三节 世界的聚落 一、 聚落的形态 1.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㈠主要形式:①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②乡村: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村庄,规模较大的居民点叫集镇。 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 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民居建筑:㈠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较小。 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㈡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的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3.㈠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㈡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4.在支流与干流的汇合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原因:这里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的集散。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一二、天气 气候 1. ㈠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㈡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三、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1. 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域区。 白色程度越浓,降雨往往就越大。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0 ~50 优 50 ~100 良 100 ~200 轻微污染 200以上 重度污染 第二节 气温与降水 一、 气温 1. 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2.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3.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 ①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高) 2. ㈠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㈡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3. ①最炎热的大陆:非洲 ②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 ③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 4. ㈠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 ㈡等温线在北半球比较弯曲,在南半球比较平直。 ㈢①1月份等温线:陆地上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 ②7月份等温线:陆地上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三、主要降水类型 1. 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㈢雾、露不是降水。 2.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1. 主要降水类型: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 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③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四、世界降水的分布 1.世界降水的分布: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中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③中纬度地区陆地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2.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 ㈠气候现象的主要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 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地势 ④洋流 ⑤人类活动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2.夏天太阳高度角大,冬天太阳高度角小。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的运动包括自传运动和公转运动。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公转轨道 地理意义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为一天 (24小时) 昼夜更替 地方时差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椭圆 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2. ㈠气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㈡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㈢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㈢中纬度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四季更替。 ☆3.二分二至表格: 名称 日期 太阳直射 北半球季节 月份 春分 月日 赤道 (0°纬线) 春季 3、4、5月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23.5°N) 夏季 6、7、8月 秋分 9月23日 赤道 (0°) 秋季 9、10、11月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23.5°S) 冬季 12、1、2月 4.五带: ㈠标准: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㈡特点:①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㈢范围: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 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1. ㈠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㈡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晚。 原因: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㈢沿海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 内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 四、地形地势与气候 1. ㈠地势每增高100密,气温约下降0.6℃。 ㈡.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人类活动与气候 1.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2.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这是热岛效应。 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迎风坡多雨,因为暖温气流被迫抬升时,气温降低,饱和空气,易形成降雨;背风坡少雨,因为空气沿山坡下沉,气温升高,水气蒸发,不容易形成降雨。) 2.㈠①世界三大热带雨林气候区:亚马孙平原(最大)、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②热带草原气候:最大的非洲草原。 ㈡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表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分布 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终年高温, 热带草原气候 一年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终年高温, 一年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西岸 终年高温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中国东南部 美国东南部 巴西东南部 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夏季高温少雨 冬季低温多雨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和东北部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欧大陆 北美洲 冬冷夏热 降水集中在夏季 寒带 冰原气候 格陵兰岛和其他北极地区岛屿 终年寒冷干燥 苔原气候 亚欧大陆北冰洋沿岸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 高山高原气候 中低温度的高山高原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候要素垂直变化明显 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一、不同类型的国家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 ㈠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 ㈡人口居前六位的国家 国家 面积(万千米²) 俄罗斯 1707 加拿大 997 中国 约960 美国 937 巴西 854 澳大利亚 768 国家 人口(亿人) 中国 13.28 印度 9.98 美国 2.76 印度尼西亚 2.09 巴西 1.68 巴基斯坦 1.52 . △梵蒂冈领土面积仅0.44平方 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3. 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 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 ㈠ 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㈡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1. ㈠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 分布: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北半球,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㈡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 分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品种单一,建设资金不足,生产效率不高,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些国家还处于非常贫困的状态。 2. ㈠“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㈡①“南北差距”:国际上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说成“南北差距”。 ②“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于政治、经济等方明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 ③“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3.发达国家以20%的人口,占世界78%的财富。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第二节 国际合作 一、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 1.当代世界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导致这些矛盾与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2. ①国际恐怖主义猖獗 ②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争端 二、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1. 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爆炸、资源危机、环境污染。 三、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1.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 第三节 重要的国际组织 1.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每年的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2. 国际组织 名称 地位 总部 负责人 联合国 UN 是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美国 纽约 秘书长 ①1945.10.24成立 ②每年10.24为联合国日 ③基本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④联合国职能职责:(课本P95) ⑤联重点关注的问题(P96) ⑥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 中英美法俄 ⑦安理会的主要职能: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世界贸易组织WTO 是最重要的全球性经济贸易组织。 瑞士 日内瓦 总干事 ①宗旨: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 ②主要职能:(课本P96) ③部长会议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 ④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奥委会) 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组织 瑞士 洛桑 主席 ①精神: 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②理想: 和平、友谊、进步 ③口号: 更快、更高、更强 红十字会 瑞士 日内瓦 ①以人道主义为宗旨 ②主要任务(课本P97) ②标志:白底红十四标志 3.其他国际组织: 名称 简称 总部 欧洲联盟 EU 欧盟 比利时布鲁塞尔 石油输出国组织 (欧佩克) OPEC 奥地利维也纳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 亚太经合组织 秘书处设在新加坡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认识大洲 1.㈠.人口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 ㈡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2.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其次是伊泰普水电站)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 3)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 世界最大的岛屿国家---印度尼西亚 4)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6600千米) :第二长河---亚马孙河 第三长河---长江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 5)世界面积最大的洲: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 6)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 7)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欧洲(平均海拔约300米)。 8)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面积约1.8亿平方公里)。 9)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300万平方公里)。 10)世界最大的岛:格陵兰岛(217万平方公里)。 11)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或南洋群岛20000多个)。 12)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13)世界最大的内海:地中海(250万平方公里)。 14)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内陆湖,最大的湖泊:里海(37万多平方公里)。 15)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82400平方公里)。 16)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1620米)。 17)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密歇根、休伦、伊利、安大略) 18)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 19)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000公里)。 20)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600万平方公里)。 21)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 22)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23)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长6000公里)。 24)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亚马孙河 25)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 26)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 26)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27)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28)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29)世界最长内流河---伏尔加河 30)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 31)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莱茵河 32)世界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刚果河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 亚洲: 1.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㈠海陆位置: 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㈡地形特点: ①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极洲外,海拔最高的洲;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 (此外,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㈢气候特点: ①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复杂多样,但没有海洋性气候 ②季风性气候显著③大陆性特征明显 ㈣河流特征: ①许多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②内流区面积广大 河流 流向 注入海洋 特征 长江 自西向东 太平洋 长度、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黄河 自西向东 太平洋 长度5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湄公河 自西北向东南 太平洋 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鄂毕河 叶尼塞河 勒拿河 自南向北 北冰洋 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冰期较长 恒河 自西向东 印度洋 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印度、孟加拉国 印度河 自北向南 印度洋 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巴基斯坦 △亚洲的湖泊: ①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②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③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④巴尔喀什湖—— 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㈤ 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中国属于东亚) ㈥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平原) ☆2.不同地点的时间换算 ㈠Ⅰ0°经线经过的地方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就是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 Ⅱ每个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 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 Ⅲ各区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本时区的统一时间,即本区的“区时” Ⅳ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Ⅴ大致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口诀: ▲ 东东西(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减一天; 西西东(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加一天。 ㈡我国采用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3.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奥伊米亚康是北半球的“寒级”。 4.亚洲大陆内部形成大面积沙漠气候的原因: 亚洲大陆内部局海洋太远,温和湿润的水汽难以深入大陆内部。 5☆.㈠亚洲季风性气候显著的原因: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内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差异大。 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 ㈡亚洲的夏季风分别来自湿热的太平洋和印度洋。 6.亚洲的经济发展差异:在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 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二、欧洲: 1.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人口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㈠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濒地中海和黑海。 ㈡地形特点:①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②地面起伏小 ③南北地势,南北两侧高,中间低④冰川地形典型 ㈢气候特点:①欧洲以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最广、最为典型②海洋性特征明显③没有热带 ㈣河流特征: ①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原因:欧洲轮廓破碎,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②河网稠密,水流平缓(原因: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地势低平) ③河流的航运价值高 河流名称 伏尔加河 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多瑙河 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莱茵河 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 ★2.欧洲形成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①三面临海 ②绝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③终年盛行西风 ④沿岸有北大西洋的暖流经过 ⑤山脉多为东西走向 3. 欧洲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 第二节 非洲 1.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54独立国家)。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居各洲之冠。 ㈠非洲的海岸线比较平直,岛屿、半岛、海湾都很少。 ①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 ②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3/4)在热带。( “热带大陆”) ㈡地形特点: ①地形以高原为主 (被称为“高原大陆”)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东南部从北向南一次是:埃塞尔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㈢气候特点:①气温高。有“热带大陆”之称②干旱区面积广大 ③气候带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㈣河流特征: ①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②刚果河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河名 流向 注入海洋 水量 水位 流经气候区 水力资源 名气 尼罗河 自南向北 地中海 小 浅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地中海 丰富 世界最长河 刚果河 自东向西 大西洋 大 深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丰富 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 ㈤丰饶的资源――“富饶大陆” ①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 ②动植物资源丰富(热带经济作物、森林资源、草场资源)③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多 : 非洲是咖啡、枣椰、油棕的原产地 ㈥⑴亟待发展的经济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②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 ③农业是最重要的部门(米种植面积最大) ⑵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的原因: 一是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 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经济发展负重大。 2.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纵贯东非高原的埃塞尔比亚高原,并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和约旦河谷,裂谷带由板块张裂而成。 3地中海气候区适于栽培柑橘、葡萄和油橄榄等。. 4.⑴非洲的三大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 ⑵解决办法:①计划生育 ②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③加强民族团结 ④保护生态环境 5.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却被称为“赤道雪峰”(原因:海拔高),植被的垂直变化明显。 第三节 美洲 1.(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①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收回了运河的主权。②美国、加拿大通行英语;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 项目 北美洲 南美洲 五带中的位置 大部分在北温带 大部分在热带 最长的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最长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主要的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面积最大的国家 加拿大 巴西 主要人种 以白色人种为主 以混血人种为主 国家类型 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 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其余是发展中国家 2. 中美地峡(中美洲):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 主要种植香蕉, 大部分居民为印欧混血种人 4.西印度群岛:古巴岛是其中最大的岛屿。 一、北美洲 1.㈠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边以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白令海峡与亚洲为界,东北以丹麦海峡与欧洲为界. ↖ ①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线 白令海峡 三线穿过: ②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 ③国际日期变更线 ㈡地形特点: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㈢气候特点:①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以温带大陆新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㈣河流特征 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是除南极洲外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2.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 由于山脉多南北走向,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仅能到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的从墨西哥北上的暖空气在北美大陆中部畅行无阻。即使在墨西哥湾沿海,冬季也会出现严寒天气。 3.国家: 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其次是美国,通行英语,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和加拿大都属于发达国家,北美洲其余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墨西哥现已形成一石油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石油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沿岸和近海。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首都墨西哥城,属于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二、南美洲 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㈠海陆位置:位于西半球的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相分。 ㈡地形特点: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以东,地域广阔,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㈢气候特点:①寒带缺失②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稀疏草原气候分布范围最广③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㈣河流特点: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孙河的河口年平均流量最大的原因: ①亚马孙平原北、西、南三面被高原、山地包围 ②有众多的支流注入 ③该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 2.南美洲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3.国家(12个): 巴西是南美洲最发达的国家,阿根廷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牛肉、羊毛等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美洲多数国家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本国需要。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一二、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马六甲海峡 1.㈠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㈡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 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马六甲海峡东南端有世界著名海港新加坡港。 ★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 ①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路 ②海峡底部较平坦③海峡走向与当地风向垂直 地区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北高南低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自北向南流 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是东南亚重要的农业区) 11月~次年5月 东北风 旱季 6月~10月 西南风 雨季 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 山岭很多 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终年高温多雨 短小湍急 2. 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原因:马来群岛处在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印度尼西亚跨亚洲、大洋洲两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家。 因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所以人们选择在其周围居住、耕种。3.新加坡三大经济支柱: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 三、富饶的矿产: 国家 物产 泰国 天然橡胶、棕榈油、稻米 马来西亚 锡、橡胶 印度尼西亚 石油、橡胶 菲律宾 椰子、椰油 越南、缅甸 稻米 文莱 石油 ㈠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的产地。 ㈡①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②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③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④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⑤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居世界前三位。(橡胶树原生长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 四、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 1. ㈠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㈡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2.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广东、福建两省,有大量人口“下南洋”谋生。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广东、福建。 第二节 南亚 一、南亚次大陆 1.海陆位置:南亚次大陆(印巴次大陆、印度次大陆):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2.国家: 2个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3个临海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2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 二、南亚三大地形区 ☆1. 南亚三大地形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山地: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西部是德干高原。 2.地势:西高东低。 河流名称 发源地 流经的国家 注入的海洋 印度河 中国 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恒河 印度西北部 孟加拉国 孟加拉湾 3.河流: 三、一年分三季 1.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特征是一年分三季: ①3至5月为热季(原因:西南季风尚未来临);②6至10月为雨季; ③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2.南亚雨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印度半岛西部和南亚东北部,原因是①西南季风的影响②山地迎风坡的影响。 3.德干高原内部降水稀少的原因: 受高原西侧山地的阻挡,西南季风很难深入高原内部,因而降水稀少。 4. 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5.南亚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 水稻――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和孟加拉国西部; 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区; 黄麻――恒河下游地区; 棉花――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印度的加尔各答是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四、宗教与社会 1.南亚是两大宗教发源地:佛教、印度教。 宗教 流传国家 佛教 斯里兰卡、不丹 印度教 印度、尼泊尔 伊斯兰教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2. 泰姬陵――印度 3.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牛最多的国家。 五、人口与经济 1.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㈠印度人口已突破10亿 ㈡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人口也都超过1亿 2. ㈠南亚七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㈡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 西亚 一、五海三洲之地 1.位置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西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内陆湖)之间,联系亚洲、欧洲、非洲,所以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 2. “丝绸之路“是由我国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经过中亚、西亚,到达欧洲。 3.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又称海湾)的唯一出口。 它是世界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人们称霍尔木兹海峡为“西方的生命线” 二、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1.西亚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①畜牧业:西亚的传统经济部门。 商品: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阿富汗、伊朗的羊毛地毯 ②灌溉农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叫两河平原,是西亚主要的灌溉农业区。 2.以色列的节水农业: ①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最广的是喷灌和滴管技术; ②充分开发水资源,利用微咸水和废水灌溉。 3.枣椰树是热带的亚热带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伊拉克椰枣产量居世界首位。 三、阿拉伯国家 1.西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北非,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 2. 西亚: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㈠沙特阿拉伯的古城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 ㈡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四、世界石油宝库 1.㈠石油储量最为丰富、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西亚各国所产石油的90%供出口 ㈡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㈢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 ㈣重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2.西亚石油的特点:①储量大②埋藏浅③油质好④出油多 3.世界第一大油田: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 第二大油田:科威特的布尔甘油田 4..石油输出路线: 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一、位置与范围: 1.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 2.欧洲经济共同体,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后发展成为欧洲联盟(EU)。使用共同的货币——欧元。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 1.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2.欧洲西部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3.农业在欧洲西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但生产水平高。 国家 特色产业 瑞士 精密仪器和钟表 “钟表王国” 丹麦 畜牧业 “欧洲的牧场的食品库” 挪威 海洋渔业 荷兰 花卉种植业(尤其是郁金香) 三、繁荣的旅游业 1.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欧洲三大著名旅游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 2. ①维也纳---音乐之都 ②巴黎---艺术之③慕尼黑---“啤酒之都”、啤酒节 ④西班牙---斗牛⑤意大利---狂欢日⑥瑞士---“世界公园” 位于阿尔卑斯山区,是著名的中立国⑦英国---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墓⑧荷兰---低地之国 3.西欧的“袖珍国”(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位于本区偏南的地方,相互之间距离较近。 4.“东亚太”:包括亚洲东部和太平洋地区。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项目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范围 北极圈以北 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南极大陆包括及其沿海岛屿与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位置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 最北的地区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 最南的地区 海陆分布 以海洋为主(北冰洋) 以陆地为主(南极洲) 气候特征 与南极相比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风力较小 ①极地酷寒 ②多狂风 ③降水稀少 代表动物 北极熊 企鹅 资源 石油、天然气、淡水 煤、铁、石油、天然气、淡水 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寒冷、最浅、最小的一个。 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 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一、冰雪世界: 1.判断方向:①北极地区: 靠近北极点的是向北,远离北极点是向南。 北极地区图上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箭头指向东,相反的方向是西。 ②南极地区: 靠近南极点的是向南,远离南极点的是向北。 南极地区图上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箭头指向东,相反的方向是西。 2.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3.南极大陆上覆盖着巨厚的冰盖,最厚的地方为4200米。 4.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南极洲。 5.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以渔猎为生。 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地区 动物 北极地区 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 北极狐(生活在北极冰原地带) 南极地区 企鹅 磷虾(生活在南极水域中) 6. 二、极地科学考察 1.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站 所在地区 名称 建立时间 位置 北极地区 黄河站 2004年 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 北极地区 长城站 1985年 乔治王岛 中山站 1989年 东南极大陆沿海 2.南极科考选择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原因: 此时南极洲为夏季,出现极昼,气温较高,白昼较长。 第三章 走进国家 第一节 日本 一、东亚岛国 1.日本属于东亚,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㈠位置: 东面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㈡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九州等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 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㈣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㈤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 1. 地形: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平原面积狭小。 2.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3.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4. 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日本著名的活火山,为日本最高峰。 5.日本河流短小湍急的原因: ①岛国 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三、温湿的气候 1. ㈠ 气候;日本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㈡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四、东西融合的文化 1. ㈠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 ㈡日本人的衣服:和服 ㈢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品:寿司 。 五、发达的经济 1. 经济类型:加工贸易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 2.日本经济发展快的原因: ①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②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 ③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3.㈠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大量进口原料、燃料,然后利用其①便利的海运②发达的科技③高素质的劳动力④高效率的管理,把原料进行加工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㈡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㈢ 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 ㈣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4. ㈠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①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②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进口资源 来自 铁矿石 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石油 波斯湾、中国 煤 中国、加拿大 ㈡日本发展经济的的优势:①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②素质高的劳动力 ③发达的科技④高效率的管理 5. 工业区的分布 ㈠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㈡原因: 因为这里有许多优良的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 ㈢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6.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 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㈠好处:①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㈡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 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8. ㈠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高。 ㈡日本农业的三大部门:稻米、畜产、蔬菜 9.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 寒、暖流交汇于北海道附近的海域,饵料充足,形成北海道渔场。 10.津轻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日本海的重要通道。 海底隧道为目前最长的隧道。 六、主要城市 1. 主要城市:①东京: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②筑波:新兴的科学城③京都和奈良:日本著名的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 第二节 埃及 一、地跨两洲 1. 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简称,绝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 ㈠地理位置重要性: 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路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路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埃及的西奈半岛属于亚洲。 3.埃及87%是阿拉伯人:宗教:伊斯兰教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首都:开罗(千年古都,也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二、沙漠广布 1.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2. ㈠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为埃及人民提供了几乎是唯一的地表水源,尼罗河水滋润着两岸和三角洲的土地,养育了埃及96%的人口。 ㈡河谷和三角洲地区是埃及最重要的农业区。 ㈢尼罗河为埃及的工业、农业和居民提供了水源 ㈣埃及人盛赞尼罗河是哺育他们的“母亲河” 三、文明古国 1. 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金字塔) 2.狮身人面像:木乃伊 3.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 旅游 埃及经济支柱 运河 石油 侨汇 2.工业成为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3.农业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这里是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以生产长绒棉著称,长绒棉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4. 埃及的矿产和物产的分布 矿产和物产 分布 石油 地中海沿岸和苏伊士湾沿岸 物产 农产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 第三节 俄罗斯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1.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距离最长,跨经度最广,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2. 俄罗斯是欧洲国家,原因:①首都莫斯科在欧洲 ②人口大部分在欧洲 ③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欧洲 3. 俄罗斯共有100多个民族。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83%。信奉东正教。 二、平原广大 1.地形 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为主。 地形自西向东依次是东欧平原,乌拉尔河以东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向是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向东是东西伯利亚同山地。 西←┄┄┄┄┄┄┄┄┄┄┄俄罗斯┄┄┄┄┄┄┄┄┄┄┄→东 东欧平原 乌拉尔山 西西比利亚平原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亚高原 勒拿河 东西伯利亚山地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 ㈠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㈡气候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㈢各地差异较大,北冰洋沿岸是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 四、丰富的资源 1. 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被喻为母亲伏尔加,注入里海。水力丰富,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称为“五海通航”;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 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淡水最多的湖泊。 2. 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丰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①淡水资源充足(贝加尔湖) ②森林资源丰富(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③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开采量世界第3位,黄金产量世界第2) 3. 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 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五、改革中的经济 1. 工业: ㈠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轻工业)发展缓慢。 ㈡工业分布: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重要的工业中心。 ㈢四大工业区: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 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方 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 ②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 分布在俄罗斯的欧部分波罗的海沿岸。 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③乌拉尔工业区 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 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 ④西伯利亚工业区(以库兹巴斯为中心) 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㈣工业分布在陆地内部的原因:①战争需要 ②临近矿产资源 ③靠近铁路 2.农业 ①产量不稳定,需大量进口谷物②农作物:主要有谷物、马铃薯等 ③农业区: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3. 交通: ㈠俄罗斯交通运输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管道运输均很发达,以铁路运输为主。 俄罗斯在欧洲部分的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亚洲部分的铁路网比较稀疏,有一条横跨亚欧的铁路称为“亚欧大陆桥”在俄罗斯这部分称西伯利亚大铁路。 ㈡两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 客运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 货运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管道、铁路 (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㈢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地修建: 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 4. 1991年由苏联解体为俄罗斯。 5.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也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这里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6. 主要的港口: 港口 濒临海洋 摩尔曼斯克 北冰洋 (北极圈以北的不冻港) 圣彼得堡 波罗的海 (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和主要港口)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太平洋 (亚欧大陆桥的起点,) 第二节 法国 一、欧洲的经济大国 首都:巴黎。 1.㈠范围:领土呈六边形,三面临海、三面临陆。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也是法国的领土。 ㈡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和丘陵占全国的4/5 ㈢气候:①法国大西洋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②地中海沿岸地区是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 ㈣农业:①巴黎盆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是欧洲重要的小麦产区。 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②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种植的葡萄质地优良,糖分含量高。 法国的葡萄酒行销世界各地。 ㈤工业:重要工业资源煤、铁等矿产比较丰富。以汽车、飞机制造为主体 发电量中核电的比重高达70%以上 二、文化与旅游 1.旅游业已成为法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2.艺术之都---巴黎 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罗浮宫 艺术景观: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圣心堂、圣母院、凡尔赛宫。 第五节 美国 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一、美国的领土 1. 领土由三部分组成:本土(48个州和一个特区)、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2. 国旗:星条旗。(50颗星,代表美国50个州。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代表最初独立的13个州) 3.㈠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 ㈡纬度位置: 美国本土大部分处在北温带,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州在热带。 4. 地形:分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矮阿巴拉契亚山脉,其中平原面积占整个美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5. 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二、高度发达的经济 1. 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他的工业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 ⑴农业 2. 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是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但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需大量进口 3. 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大部分处在北温带,且多面临海,讲述较多,水热配合好 ②地形: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大 ③水资源: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灌溉便利 4. 美国农业具有两大特点:机械化和专门化。 5.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的好处: 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力 农业带 形成原因 乳畜带 这里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的生长。而且,这里是美国的 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因此畜牧业非常发达。 玉米带 这里是温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 棉花带 这里原为棉花带,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植棉业己经衰落。现 己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 小麦带 这里地势低平,土质好,冬季冷而长,适宜耐寒能力强的小麦生长,密西西比河为灌溉提供良好的条件 畜牧和灌溉带 这里地形多高原、高山,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亚热带作物带 这里地处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适宜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 小麦区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玉米带 乳畜带 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亚热带作物带 棉花带 混合农业区 6.美国农业十分依赖于国际市场,经常面临农产品过剩问题。 7.“黑色风暴”原因:①人为原因:过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乱垦土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 ②自然原因:地形分三大南北纵列带,山脉多南北走向 ⑵工业 8. 美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传统的工业面临新兴工业国家的激烈竞争,呈衰落 状态,被称为“夕阳工业”;另一方面,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则呈 现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 9. 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的关键因素: 美国始终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10. 美国三大工业区 地区 工业类型 东北部地区(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钢铁、机械、汽车、化工 南部地区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 西部地区 宇航、电子、信息技术 11. 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三、人口与城市 1. 2000年美国人口为2.82亿。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 ㈠人口构成:外来移民大汇集。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占84%) 亚洲移民后裔(黄种人)黑人(13%,祖先是被当作奴隶贩卖来的) 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黄色人种),数量已不多。人口稠密区 沿海平原 ㈡人口分布 五大湖附近 人口稀疏区:西部高原山地 ㈢城市人口比重大:76.8% 2.华人华侨在美国将近240万,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是旧金山和洛杉玑和纽约。 3.主要城市: ①美国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②纽约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曼哈顿区---纽约市的象征、华尔街) ③洛杉矶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 享誉世界的电影城好莱坞和迪斯尼乐园都在这里 ④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三藩市,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贸易、教育、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唐人街、“硅谷”---美国兴起最早、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⑤芝加哥---美国的交通中心⑥底特律---美国的汽车工业中心 ⑦匹兹堡---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4.黄石国家公园坐落在落基山区,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国家公园。 老忠实泉:每隔65分钟喷发一次,很守信用。 5.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约35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峡谷,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第六节 巴西 一、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最多、经济最强的发展中国家 2. 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亚马逊平原部分约占全境的1/3,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其余基本全是巴西高原。 3亚马孙平原是由亚马孙河长期冲积而成的。终年高温多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全世界的60%)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垦荒施这个地区热带雨林被毁的主要原因之一。 4.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支流众多、水流平缓,航运便利。 河口为喇叭形海湾,宽达300多千米,洪水季节一片汪洋,号称“河海”。 地区 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巴西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5. 热带雨林的作用: ①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②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③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④调节全球气候 ⑤提供木材 ⑥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6. 由于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因此影响了巴西、甚至全球气候,使生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全球生态环境受到破坏。1990年,巴西政府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巴西环境报告》,决心用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热带雨林。 7. 城市化问题:巴西90%以上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困难、污染严重等。” 二、迅速发展的经济 1.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巴西农业机械化程序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 农作物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 2巴西的铁矿储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是巴西最大的铁矿山。 3. 巴西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因为这里有优质的铁矿、丰富的水力和便利的交通,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4.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资修建。 5.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三、人口与城市 1. ㈠90%以上的巴西人居住在东部的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最为稠密。 ㈡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4,圣堡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 ㈢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2. 民族大熔炉: 巴西的土著居民人印弟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巴西的人种复杂,白种人占一半稍多,混血种人占40%,黑人占6%。 第七节 澳大利亚 一、拥有一个大陆 1.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大利亚的四个别称: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㈠位置:介于亚洲、南极洲之间,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 ㈡组成 澳大利亚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等周围岛屿,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2.澳大利亚总人口1918万。大部分是英国移民的后裔。英语为澳大利亚的通用语言。 3.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首都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4.气候与人口分布:①气候呈半环状分布②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原因:这里气候适宜,港口优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二、低平的地形 1.地形特点: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大陆自西向东可明显分为三大地形区: ①西部是高原②中部平原区(面积约占大陆总面积的25%) 地势低洼地区有自流井,因此人们也把那里叫做“大自流盆地”。 ③东部山地(北起约克角半岛)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 2. 全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从大分水岭西则发源,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3. 东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的大堡礁。 三、古老的动物 1.澳大利亚生物进化慢的原因:①几千万年前就与其它大陆分离, 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汪洋之中。②当地自然条件比较单一③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2. 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袋鼠、树袋熊、袋狸。 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针鼹。 珍稀动物:鸸鹋 四、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⑴农牧业: 1.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的小麦、羊毛出口国。 3.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之一,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4. ① 地形与农牧业: 西部海拔不足1000米的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肉食动物,适合露天围栏放牧。 ②气候与农牧业: 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地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同样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 5.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它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因为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形较为平坦,西南部地区气候适宜,降水相对于其它地区较为丰富,东南部地区虽然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但引水灌溉可以满足其小麦种植和畜牧业的利用,因此这个地区发展混合农业比较有利。 ⑵工矿业 1.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又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之称。 ⑶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区别 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发达国家一出口加工产品为主。 中国地理结业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1.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世界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属北半球、东半球(4N~53N,73E~135E) 2. 陆地大国: ①国土辽阔②陆界(20000多千米)③陆上邻国多(15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②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③隔海相望六国 二、辽阔的疆域 1. 疆域四至: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N附近) 最南端:曾母暗沙(4N附近)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约135E) 最西端:帕米尔高原(约73E) 2. 我国东西跨过五个时区 3.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Km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 4. ㈠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㈡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㈢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 三大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㈣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 ㈤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㈥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22.22公里)。 ㈦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三、众多的邻国 1. 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 2. ㈠路上邻国(14个):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㈡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二、现行的行政区划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2.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的行政中心(课本P8)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1. 中国的人口特点:①人口基数大 ②人口增长快 一、数量世界第一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8年底,我国总人口已达13.28亿。 2. ㈠省级行政单位人口:第一 河南省 第二 山东省 第三 四川省 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㈡超过5000万的:冀、苏、皖、鲁、豫、鄂、湘、粤、 二、速度增长较快 1.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 2.人口增长趋势: 人口增速减缓,但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人口总量持续增加一段时期,在渡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将呈下降趋势。 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1. 疏密不均划分线: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 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2. 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②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③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 ④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⑤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⑥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民族地区人口少 3.目前全国13亿多人口中,仍有约7.5亿人居住在农村。 今后,我国的城镇人口将继续增加。(我国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1.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适应。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共56个民族成员。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接近全 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为少数民族。 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悬殊,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 二、大杂居与小聚居 1.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2.分布:汉族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1.少数民族乐器: ①长鼓(朝鲜族) ②两面鼓(傣族) ③马头琴(蒙古族) ④合欢萧(壮族) ⑤冬不拉(哈萨克族) ⑥神鼓(藏族) ⑦鹰笛(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 ⑧芦笙(苗族、侗族) 2.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云南傣族——泼水节 中华民族——端午节等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山脉纵横交错 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 2.山脉分类: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主峰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3.中华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北) 二、地形复杂多样 1.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阶梯分界线:①第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②第二、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 3.我国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与河流的影响: ①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 ③长江、黄河等许多大河在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为开发和利用水力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2、四大高原 高原 特点 青藏高原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被称为“世界屋脊” 内蒙古高原 地表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 黄土广布,沟壑纵横 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 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山间盆地、河谷平原、溶洞、石林 3.四大盆地: 盆地 特点 塔里木盆地 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有吐鲁番盆地,是我国陆地最低处,有著名的火焰山 准噶尔盆地 西北部因受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略多 柴达木盆地 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素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 有“紫色盆地”之称 成都平原有 “天府之国”之称。 4. 三大平原 平原 海拔 东北平原 200米以下 我国最大的平原 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 50米以下 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长江中下游平原 50米以下 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5. ㈠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㈡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6. 阶梯名称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第三级阶梯 东北平原 辽东丘陵 华北平原 山东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①气候复杂多样 1.中国气候的特点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多特殊天气 一、气候复杂多样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原因①北方地区在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 ②白昼短③临近冬季风的源地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原因:①太阳直射北半球②与南方相比,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偏低,带白昼却长,所以得到的热量比南方少不了多少 1. ㈠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青藏高原边缘线、秦岭—淮河线 ㈡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淮河线 2. 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温度带 ≥10℃积温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寒温带 <1600℃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1600~3400℃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带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等 亚热带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冬小麦等 热带 >8000℃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作物等 3.降水: ㈠时间上: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㈡空间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4.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干湿地区 分布地区 天然植被 湿润地区 东北山地、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 半湿润地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大部、天山山地等 草原 干旱地区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荒漠草原、荒漠 5. 我国冬季气温最冷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气温最低:青藏高原 最热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降水最多地方:台湾省的火烧寮; 最少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6.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二、季风气候显著 1.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北风,冬季劲吹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正是这种东西啊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2. 季风(特别是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3. ㈠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 ㈡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 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4.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5.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我国位于地球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大。 形成原因 影响区域 季风区 夏季风影响明显 西南地区、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 非季风区 夏季风影响甚小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三、多特殊天气 1.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㈠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4℃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 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青藏地区和云贵地区 ㈡梅雨:夏初,江淮地区经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又有“霉雨”之名) ㈢台风: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平均风力小于8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12级为台风 危害: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爆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 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 好处: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旱情。 ㈣沙尘暴: 原因: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①植被比较稀少,②沙质土壤较多, ③寒潮大风天气频繁,在气候比较干燥的春季,很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四、多旱涝灾害 1. ㈠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 ㈡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一、外流区为主 1. ㈠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 ㈡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㈢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外流河分布区域,称为外流区。 ㈣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2. ㈠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㈡我国内流河多分布在西北内陆。 ㈢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㈣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 3.我国有天然湖泊20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 东部平原是我国淡水湖泊相对集中的地区 青藏高原是咸水湖泊相对集中的地区 4.河流与湖泊 ①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②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位于江西省北部。4~9月 汛期 10~次年3月 枯水期) ③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④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⑤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⑥京杭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 联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二、滚滚长江 1.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面积达180余万平方千米) 长江是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占全国总量的1/3) ㈠发源: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 ㈡流经省区:11个 ㈢注入:东海 ㈣长度:6300千米 ㈤水能:集中于上游 ㈥主要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 ㈦上中游分界点:湖北宜昌中下游分界点:江西湖口 ㈧长江的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汉江 ㈨长江从四川省宜宾以下开始称为长江(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 ㈩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2. ㈠ 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3 ㈡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 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已达7万余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 3.长江之最 ①长江最大的支流是汉江②长江流域内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鄱阳湖 ③长江上最大的内河港口是南京港 三、滔滔黄河 1.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㈠发源:巴颜喀拉山 ㈡流经省区:8个㈢注入:渤海㈣长度:5464千米 ㈤水能:上中游㈥主要水利工程:小浪底水电站㈦上中游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 中下游分界点:河南旧孟津 ㈧黄河主要支流:渭河、汾河 ㈨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2.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黄河中游,流经植被稀少、黄土疏松的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黄河进入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3.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产生的主要灾害 草地退化 荒漠化严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产生灾害的原因 气候趋于干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 (见上题) 治 理 植树种草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 4.黄河的治理: ①植树种草 ①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②打坝淤地 发电 ③修建水库 调水调沙②下游修堤筑 5.长江、黄河的区别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渠 流经省区 青、川 、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汉江 洮河、湟水、渭河、汾河 流域范围 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开发 水能(上游)、航运 水能(上中游) 治理 兴建中上游防护林 (见上表)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一二、自然资源 1. ㈠定义: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㈡分类: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㈢特征:①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有是有限的 ③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④自然资源由于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它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匀的 ⑤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2.我国的矿产 我国矿产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贫乏。 ㈠油田 ⑴陆上油田 ①黑龙江 大庆②辽宁 辽河③河北 华北④山东 胜利 ⑤山东、河南之间 中 ⑥新疆 克拉玛依 ⑵海上油田①渤海油田②黄海油③南海油④东海油气田 ㈡煤矿 ① 黑龙江:鹤岗、鸡西②河北:开滦、峰峰③河南:平顶山 ④山西:大同、阳泉、西山⑤内蒙古:霍林河、伊敏河 ⑥宁夏:石嘴山⑦贵州:六盘水 ㈢铁矿 ①辽宁:鞍山、本溪②河北:迁安③安徽:马鞍山④湖北:大冶 ⑤海南:石碌⑥四川:攀枝花⑦内蒙古:白云鄂博 3.太阳能 ㈠我国太阳能辐射量的分布规律:西多东少 (原因: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㈡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原因:①云雾少,晴天多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 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来自东南和西南的湿润空气在这里交汇,云雾量大)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①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②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一、人多地少 1.“人多地少”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类型齐全 1. ㈠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齐全。 ㈡但我国草地面积较广,占得比重达大,而耕地、林地占的比重相对偏小。 2.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 三、区域差异明显 1. 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 2.各种土地类型的分布: ①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①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天然林) (特点:林海雪原) ②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 ②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天然林) (特点:山高谷深,树种繁多) ③东南林区(东南丘陵, 人工林和次生林) (特点:经济林多) ③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3.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 4.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西北内陆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四、珍惜每一寸土地 1. ㈠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 ㈡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30%左右 ㈢森林覆盖率为20.36% 2.措施: ①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更高产: ②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 3.牧区要划区轮牧,做好防灾工作,提高草地的生产力。 4.“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 一、地区分布悬殊 1.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问题): ①水资源短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 ②时空分布不均(①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解决办法有“兴建水库”[) (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即东南多,西北少[办法有“跨流域调水” ]) 2. ㈠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 ㈡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㈢西北干旱尤为严重。 ㈣黄河、海河、淮河流域(华北平原)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3. 地域 水资源供需情况 对应的地区 北 方 缺水带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西部 少水带 青藏高原北部 东北平原西部 过渡带 华北平原 辽东半岛 南 方 多水带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区 丰水带 武夷山脉 海南岛 二、时间分配不均 1.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级变化大的特点 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1.㈠空间分配不均:①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 ②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华北、西北地区) ㈡时间分配不均:①兴建水库(小浪底水库、三峡水库) 2.缓解我国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3.南水北调: ①西线方案: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的缺水问题 ②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 ③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的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1. ㈠我国海域自北向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㈡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㈢四大渔场:舟山渔场、黄渤海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㈣主要海水养殖品种:海带、紫菜、虾、扇贝、牡蛎、鲍鱼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1.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渤海 黄海 南海)和天然气(东海)。2.我国的滨海砂矿储量十分丰富。 三、巨量的化学资源 1.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 2. ㈠我国海盐总量的85%集中在淮海以北的北方盐区 ㈡盐场: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㈢晒盐的条件:①平坦的海滩 ②晴朗的天气 四、保护“蓝色国土” 1.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 2.为了保护“蓝色国土”,需要实行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赤潮对于海洋渔业,尤其是近海养殖业,是一种毁灭性的灾害。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课 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与淮河 1.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主峰太白山) 2. ㈠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洪泽湖,然后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东入黄海。 ㈡淮河被称为“害河”: 黄河多次夺淮入海,造成淮河水系紊乱,洪涝灾害频繁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2.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封冻情况 封冻 不封冻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2. ①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 ②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④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3. ①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青藏地区 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区---青藏地区 ③有色金属丰富的地区---南方地区 ④能源最多的地区---北方地区 ⑤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地区---西北地区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 ㈠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㈡面积:约占全国的20% ㈢人口:约占全国的40% ㈣年降水量:400~800 ㈤农业:以旱作为主 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 作物熟制:①长城以北:一年一熟 ②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农作物:①长城以北: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 ②长城以南:冬小麦、玉米、棉花、甘薯、谷子 ㈥森林资源的宝库: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㈦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 ㈧矿产:煤、铁、油等 ㈨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2.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 3. 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 ㈡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种草植树、修建水库、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4.北方地区是我国自大的能源基地。山西是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 二、南方地区 1. ㈠概述: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 ㈡面积:约占全国的1/4 ㈢人口:约占全国的55% (人多原因:①气候适宜②交通便利③经济发达) 2.经济 ㈠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㈡8个沿海开放城市: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㈢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临海分布的优点: 沿海有优良港口,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带动内地的经济发展。 3. 农业 ㈠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㈡①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㈢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㈣南方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 4. ㈠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海南岛 台湾岛南部 雷州半岛 云南西双版纳 ㈡主要热带作物: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㈢热带地区: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的南部及海南省 ㈣海南岛是国内主要的产胶区 5. ㈠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㈡云南是全国生物资源种类最多的省份,原因: 因为云南的西南部是横断山区,处在热带,植被的垂直变化明显。 ㈢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 夏季:因昆明处在云贵高原上,气候凉爽 冬季:受青藏高原的阻隔,寒潮影响较小 6.南方地区西部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南方地区为湿润地区,河流流量大、落差大。 第三节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一、青藏地区←自然特征:高和寒 1. ㈠概述: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㈡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 ㈢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 ㈣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 ㈤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 ㈥珍稀动物:藏羚羊、雪豹、野驴 ㈦主要牲畜: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 ㈧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 (由于太阳光照强,小麦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㈨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㈩主要能源:太阳能、水能、地热能 2.本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湟水谷地)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人口以藏族为主。 藏族人民多信奉佛教(俗称喇嘛教)。 拉萨市中部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3. ㈠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㈡环绕柴达木盆地的主要山脉:阿尔金山脉 祁连山脉 昆仑山脉 布尔汗布达山 4.青藏地区的公路 公路 起讫点 川藏公路 拉萨—成都 青藏公路 拉萨—西宁 新藏公路 拉萨—叶城 滇藏公路 下关—芒康 中尼公路 拉萨—加德满都 5.青藏铁路东起西宁,西至拉萨。 青藏铁路的修建,改写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二、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 1. ㈠概述:西北地区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 ㈡面积:约占全国的30% ㈢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 ㈣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㈤重要的畜牧基地: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㈤农业特色:①绿洲农业 ②灌溉农业 ㈥矿产资源:白云鄂博的稀土矿、金昌的镍矿、石嘴山的优质煤、 克拉玛依和南疆的石油、伊敏河和霍林河的褐煤。 ㈦树木:以胡杨为主 ㈧牲畜:以骆驼为代表 2.“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中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 沙漠地下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塔克拉玛干表面是无边无际的流沙,地下是无穷无尽的油海。 3.西北地区的铁路 铁路 起讫点 兰新线 兰州—乌鲁木齐 北疆铁路 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南疆铁路 吐鲁番—喀什 这三条铁路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可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对南疆地区的资源开发。 4.新疆地形的特点:“三山夹两盆” “三山”:阿尔泰山、天山山脉、祁连山脉 “两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5.西北地区从东到西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 因为我国的降水在本区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 6.西气东输 ㈠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气田,途中穿过黄河干流三次,穿过长江干流一次,往东直通南京、上海,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 ㈡意义:(见“西电东送”意义) 7.西电东送. ㈠西电东送工程包括北、中、南三条通道。 ①北通道:把山西、陕西、内蒙古的火电和黄河上游的水电向东输送到京、津、唐和山东地区 ②中部通道:把三峡和金沙江的水电,向东输往华中和华东 ③南通道:把西南的水电和滇、黔两省的火电向广东输送 ㈡意义: 西电东送工程有利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把煤炭转换成电能输出,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能有效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优化大气结构。 8.沙漠绿洲出产的瓜果个头大,糖分高,香味浓、质量好。 原因:因为在沙漠绿洲里①白天日照充足,热量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沙漠绿洲里生产的甜瓜(哈密瓜)、西瓜、葡萄、无花果、桃、核桃、椰枣等其品质要明显高于在海洋性气候下所产的瓜果。 *** 补充总结***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地形特征 高原、平原 盆地、平原、高原、丘陵 高原、盆地 高原、盆地 气候特征 夏:高温多雨 冬:寒冷干燥 热量充足 降水丰沛 日照充足 气温低 昼夜温差大 干旱 黄河 长江 长江 黄河 塔里木河 主要河流 黑龙江 松花江 珠江 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 额尔齐斯河、黄河 主要矿产 煤 铁 石油 有色金属 煤 石油 钾盐 煤 石油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水稻 油菜 甘蔗 青稞 豌豆 哈密瓜 吐鲁番葡萄 长绒棉 ①西气东输 2.十五规划的四大标志性工程 ②南水北调 ③青藏铁路 ④西电东送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一、 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 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 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人均超世均。 2、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 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 分布地区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纤维作物 饮料作物 北方 小麦等旱地作物为主 花生和大豆 甜菜 棉花 秦淮以南的丘陵山地是茶叶的主产区。华南是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椰子、可可、咖啡 东北是春小麦,华北是冬小麦 山东河南是花生的主产区。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黄河流域 南方 水稻等水田作物为主 油菜子 甘蔗 棉花 长江流域是油菜子最大产区, 华南、四川盆地和广西 长江流域 特色 新疆长绒棉 福建、浙江、云南是主产茶区 四、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1、 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 2、 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 畜牧业分布:农耕区畜牧业的牲畜占主要(80%) 两类畜牧地区 分布地区 主要畜禽种类 发展的有利条件 西北部的天然放牧业 内蒙古 三河马、三河牛 (我国四大牧区) 草原辽阔,牧场宽广,水草肥美,畜牧业历史悠久。 新疆 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青海 青海牦牛 西藏 藏绵羊、藏牦牛 东南部农耕区的禽畜养殖业 四川、湖南、河南、江西、江苏 生猪、鸡、鸭、鹅等 农耕区饲料丰富 一、 影响农业的因素: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因地制宜: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 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 第一节 工业 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 我国工业的发展 1、 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 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三、 能源工业的分布 1、 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 (1)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首。 (2) 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2、 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 (1) 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 (2) 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3、 潜力巨大的水能开发地区: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四、 钢铁工业的分布: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辽宁的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武汉;上海宝钢有靠近市场和便利的海运等条件。 五、 机械工业的分布: (1) 主要门类和标志图案p15 (2) 基地: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 六、 纺织工业的分布:门类有棉、毛、丝、麻纺织和化纤;基地有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 七、 影响工业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水源等。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 一、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世界十大高技术出口国之列;产业结构上呈多元化趋势。 二、 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1、 三大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2、 四大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3、 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居世界首位。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一、 重要作用:发展经济的先行官和纽带作用。 二、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运输 线路 运量 运价 运速 特点 陆路:铁路 铁路 大 中 中 速度较快,运量大,运价低,长距离运输 陆路:公路 公路 中 中 中 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门对门”,短途 水路:海运 航海线 大 低 慢 投资首,运量大,运价低,长距离,时效性不强 水路:河运 内河 大 低 慢 航空 航空线 小 高 快 速度快,舒适,安全 管道 管道 大 快 运量大运价低损耗少,安全,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一、 公路运输:全国所有的县及95%乡镇通车。青藏、川藏、新藏、滇藏、青新公路 二、 铁路运输: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五纵铁路干线;记P24图和表 1、 四横:1)滨洲——滨绥线;2)京包——包兰线;3)陇海——兰新线;4)沪杭——浙赣——湘黔线——贵昆线; 2、 五纵:1)京沪线;2)京九线;3)京哈——京广线;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 3、 主要铁路枢纽:北京、上海、徐州、郑州、株洲、兰州、包头、哈尔滨、九龙、广州等。 五、海洋运输: (1) 有利条件; (2)运输航线分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沿海航线以夏门为中心,分北方沿海航线(大连和上海为中心)和南方沿海航线(广州和香港为中心);远洋航线以沿海港口为据点。 六、内河运输: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和京杭运河为航道。 七、管道运输:西气东输工程 八、航空运输:四大航空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 第一章 沿海万里行 第一节 祖国的心脏——北京市 一、 位置和地位: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我国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历史和文化名城。 二、 地形:山地为主 三、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四、 科教文化: 1、 大学和图书馆和博物馆多。 2、 金、元、明、清朝和现在的都城。 3、 世界人类遗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明代长城 五、 城市建设和人口:多环路、地铁、等;特大城市(1400多万人) 六、 环境问题: 1、 主要方面:一是自然环境问题:浮尘、扬沙、沙尘暴和水资源缺乏。二是人文环境问题:人口急增,交通拥护,空气污染等。 2、 解决途径:治理内蒙古自治区的沙漠。城市道路改扩建等。 第二节 华北门户——天津市 一、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交通位置优越,丰富的海盐资源(长芦盐场)和棉花资源(华北平原) 二、 工业部门:纺织业和盐化学工业 三、 海河水系和治理:汇入渤海;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开辟入海新流。 第三节 燕赵沃野——河北省 农业大省发展的条件: 1、有利条件:地形上华北平原耕地多,气候上光照较好,位置上靠近京津,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上水陆交通便利。 2、不利条件:地表排水不畅,土壤盐碱化,春旱夏涝。 3、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农业之路。如蔬菜、花卉等 第一节 辽海重地——辽宁省 辽中南工业基地 1、 有利条件:资源丰富:铁、煤、石油。交通便利:铁路公路与靠渤海湾。工业基础雄厚。 2、 主要城市:沈阳(重型机床)、鞍山本溪(钢铁)、大连(东北海上门户) 第二节 齐鲁大地——山东省 一、交通发达:公路(高速公路)、铁路(京沪线、京九线)内河运输(京杭运河)、及航空 二、旅游资源丰富:泰山和海滨、七十二名泉、水泊梁山、大明湖、孔府、孔庙、孔林、 一、 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滩涂多。 第三节 富饶水乡——江苏省 一、 自然环境特征:地势低平(地势最低的省份)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形成“水乡” 二、 苏南地区的经济特点:我国乡镇企业的摇篮。 三、 经济地图的解读:先看懂图例:生产总值看圆圈大小,构成看比例。再了解内容。 四、 太湖的综合功能:蓄洪、灌溉、航运、水产养殖等。水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 第四节 东方明珠——上海市 一、 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和交通:1、我国大陆南北沿海线的中点。2、地形几乎是平原。 3、便利的水陆交通(长江和海洋) 二、 功能齐全的大都市:1、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2、我国科技、教育、商业、金融、贸易、中心之一。3、我国最大的海港和世界著名海港。 三、 浦东新区的开发: 第五节 钱塘江畔——浙江省 一、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上:北部为平原,南部和西部是山地丘陵;海岸线曲折,是我国最多岛屿的省。 二、丰富的旅游资源:国家级风景区数量居全国首位。有杭州西湖、钱塘江潮、普陀山[雁荡山及古镇。 一、 经济: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和渔业(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形成以杭州、宁波、温州为中心的区域发展格局。 第六节 东南侨乡——福建省 一、 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二、 气候特点: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 ) 三、 主要资源:森林资源(重要林区,竹林居全国首位);海洋资源:渔场广阔。 四、 侨乡优势: 五、 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和旅游区:条件见课文P48;武夷山和“花园城市”夏门。 第七节 祖国宝岛——台湾省 一、 位置组成与居民。 1、位置:约22°N—26°N,119°E—124°E。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2、组成:主体台湾岛,周围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 3、居民:人口2240万,汉族为主,福建籍为主,少数民族有高山族(居东部沿海和山区)。 二、 地形与河流: 1、 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占1/3,山地占2/3)台湾山脉以中央山脉为骨干,东北—西南向平行分布。平原分布在西部。 2、 河流:浊水溪是最长的河流。 三、 自然资源:气候上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穿中南部。 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高,矿产、水能和水产丰富。 一、 经济特点:1、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水稻、甘蔗、柑橘等)2、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3、交通运输业发达(桃园机场是最大的机场,高雄和基隆是大港口)。 4、旅游业发达。5、经济类型:进口—加工—出口型,即大部分原材料和能源要进口,大量产品要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 二、 主要城市:省府——台北市(最大的城市);高雄是—最大的港口——夏门 基隆—港口—福州 台南—赤嵌楼 第一节 岭南热土-----广东省 一、经济特征 1、 珠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利于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2)地形较为平坦.(3)是著名的侨乡.(4)国家政策. 2、 主要产业: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3、 经济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首位. 4、 主要城市和特区:广州、深圳、珠海、汕头 二、珠江:西、北、东三江汇合成,华南最大水系,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第二大三角洲。 第二节 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 一、 位置与组成: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相连。包括新界、九龙、和香港岛等。 二、 地形:多低山丘陵,平原少,填海造陆面积大。 三、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四、 经济特征: 1、国际经济贸易中心(1)远东和西太平洋的国际贸易中心,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加工业、金融业、房产业、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2)著名的自由港。(3)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产业升级:由制造业到房产业金融业旅游业。 3、经济发展与祖国大陆的紧密联系:(1)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丰富;(2)香港是自由贸易港和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两者可以优势互补。 五、 交通运输发达:亚太交通中心,有京九线和广深线和内地相连。 六、 旅游、信息、教育: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购物天堂,会展中心,国际信息中心,香港大学等。 第三节 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 一、 位置与组成:珠江口西侧,与珠海相连,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二、 面积与人口:25.4平方千米,43.4万人。 三、 多样化的经济:1、经济支柱有博彩业、旅游业、工业、建筑业。2、有海上花园的称号 四、 填海造陆:10.3----25.4平方千米。 第四节 锦绣壮乡——广西壮族自治区 一、 自然环境: 1、 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 2、 地形:中低周高,喀斯特地形广布。 3、 海岸:曲折、多港湾。 二、城市与交通:南宁——省府 (南昆线 ) 柳州——广西最大的铁路枢纽(焦柳线) 桂林山水——喀斯特地形 第五节 天涯海角——海南省 一、地位与组成:最年轻的省,惟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包括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和海南岛。 二、 自然环境:1、地形:中南高四周低。2、河流:呈放射状(万泉河等)。3、气候: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条件好,降水充沛,全年无冬。 三、 农业:热带作物:天然橡胶、椰子、咖啡等。 一、 旅游:热带风光旅游胜地:三亚和五指山 二、 海洋资源:渔业、海盐、石油等丰富。 第一章 陆疆万里行 第一节 雪原林海——吉林省 一、位置与地形:与朝鲜俄罗斯接壤。东南部是长白山地,西北部是松辽平原。 二、我国重要的粮仓——松辽平原 1、 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2、 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玉米生产的黄金地带)、水稻、高粱等。 三、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1、主要树种和珍贵动植物:红松、长白落叶松;人参、灵芝、五味子、东北虎、紫貂等 2、植被的垂直变化:P69图3。1 3、 长白山天池:火山口湖 一、 长春——省会,第一汽车制造厂。 第二节 北国粮仓——黑龙江省 一、 地表结构:山环水绕,平原居中。(能填图) 二、 兴安山地和松嫩平原:重要林区、木材生产基地;粮食、大豆、甜菜生产基地。 三、 三江平原(北大荒):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现需保护好三江湿地。 四、 主要城市:省会——哈尔滨 大庆——我国最大的油田 黑河与绥芬河——边界贸易口岸(与俄罗斯) 第三节 草原毡乡——内蒙古自治区 一、 地形:地势坦荡(跨经度最多) 二、 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森林(大兴安岭)---草原(中部)---沙漠(阴山以西) 原因: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三、 河套平原:‘塞上米粮仓”之称。用黄河水浇灌。 四、 矿产资源:煤炭、铁矿、稀土矿等。 五、 城市:满洲里和二连浩特(边境贸易口岸)、包头呼和浩特 第四节 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二、 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上:三山夹两盆(填图);气候上:干旱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大(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三、 绿洲农业:分布在两盆地边缘。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1、气候对农业的影响:(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蒸气旺盛干旱缺水。 2、农作物与特产: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瓜果;长绒棉、哈密瓜、吐鲁番葡萄 四、 城市: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第五节 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 一、 地形与气候:青藏高原,海拔高,雪峰连绵。高寒 二、 河流与湖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能丰富);湖泊众多。 三、 能源丰富:太阳能(海拔高光照足,拉萨有“日光城”之称)、水能、地热能(羊八井) 四、 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 第六节 彩云南国——云南省 一、 自然环境: 1、地形:东为云贵高原,西为横断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复杂而高低悬殊。 2、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3、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占全国一半以上,野生动物全国之冠。 二、 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自然保护区。 一、 旅游业:成为云南省的经济支柱产业。 旅游资源:热带风光、喀斯特地形、民族风情、文化古迹(丽江古城)、 第一章 黄河万里行 第一节 江河之源——青海省 一、 地形:高原和盆地(柴达木盆地) 二、 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由于草场沙化) 三、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白唇鹿等;气候高寒 四、 青海湖:我国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内流湖。风景名胜区。 五、 农业区:湟水谷地。 第二节 丝路咽喉——甘肃省 一、 河西走廊:夹在祁连山与龙首山、合黎山之间,故有走廊之称。 1、古代的丝绸之路和重要通道。 2、目前是西北著名的粮仓。 (1)、有利条件:降水少,但有的冰雪融水。 (2)、农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 二、城市与交通:省会—兰州 金昌—镍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敦煌—莫高窟 嘉峪关—长城西止点;陇海线、兰新线、兰青线、包兰线 第三节 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 一、银川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条件:水渠纵横交错,灌溉便利。农产有水稻、小麦、玉米、胡麻等。特产有滩羊和枸杞。 二、 城市与民族:首府——银川,回族聚居地。 三、 中卫县治理铁路沙害的方法:方格沙障。 第四节 古朴秦川——陕西省 一、 地形:北部:陕北高原,中部:渭河平原,南部:秦岭和汉江谷地。 二、 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 1、条件: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河渠纵横,灌溉便利。 2、农作物:小麦、棉花。 三、 西安:省府;著名的古都;周、秦、汉、唐在这里定都。 第五节 乌金之乡——山西省 一、 地形、河流:黄土高原;汾河 二、 农业区:太原、大同、临汾谷地 三、 极丰富的煤炭资源 1、储量占全国的1/3,居全国之冠。 2、煤田分布:几乎每个县都有。 2、 外运方式:通过大秦铁路和朔黄铁路 3、 西电东送:将煤转化为电,送往北京、天津。 4、 环境问题:破坏耕地、污染环境——填坑,植树造林等。 四、 名胜古迹: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 第六节 中原之州——河南省 一、 地形与地上河:平原。地上河带来水患(见治理黄河) 二、 古都众多:居全国第一。有洛阳、开封、安阳等。 三、 城市与人口:郑州:省会,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会处。人口最多的省区。 第一章 长江万里行 第一节 天府之国——四川省 一、 四川盆地:1、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称号。2、战国时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3、古代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有宝成—成昆线和公路。 二、地形:1、东部:四川盆地;2、西部:川西高原:(1)横断山北段和青藏高原东南缘 (1) 旅游胜地:九寨沟、峨眉山、黄龙寺、青城山。 第一节 西南山城——重庆市 一、 自然环境:1、位置: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2、地形:依山临江,有“山城”之称。 3、气候:夏热冬雾,有“雾都”和“火炉”之称。 二、交通:水运:长江和嘉陵江;铁路:成渝线、川黔线、襄渝线。 三、城市特征:1、最年轻的直辖市;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第二节 壮美高原——贵州省 一、自然环境:1、气候:“天无三日晴”(温暖湿润,多阴雨天);2、地形:“地无三里平”(喀斯特地形广布,地表崎岖) 二、经济的发展:铁路线:湘黔线、贵昆线、川黔线、黔桂线;特产有茅台酒、中药材。 三、旅游资源:山水、溶洞、瀑布(黄果树)、歌舞、风俗等。 四、城市:遵义——历史名城 六盘水——工业重镇 贵阳——省会 第三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 一、 江汉平原:1、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2、自然条件:土质肥沃,河湖众多,历史悠久。3、商品粮基地 、棉花产区、淡水鱼产区。 二、经济特征:1、中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1)条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基础雄厚,(2)工业基地:武汉,宜昌,黄石、荆州。2、水陆交通发达:长江与汉江交汇,铁路有京广、京九、焦柳、襄渝、汉丹线。交通便利,有“九省通衢”之称。 一、 武汉——省会、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滕王阁)神农架——中部最大的原始林区。 第四节 芙蓉国度——湖南省 一、 农业生产:1、条件:湘、资、澧四水汇入洞庭湖;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较多。 2、农业生产水平较高,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资源:有色金属与非金属之乡:锑(锡矿山)、钨(水口山)、铋居全国首位;非金属有萤石、重晶石、金刚石。 三、风景区:武陵源(核心有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岳阳楼、君山、屈子祠。 第五节 物华天宝——江西省 一、自然环境:1、地形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开口;中部是多“红色丘陵”,北部是鄱阳湖平原。2、河流与湖泊:赣、抚、信、修四水汇入鄱阳湖。 二、奇秀匡庐——庐山(险峰峡谷、银泉飞瀑、云雾飘渺);古老瓷都——景德镇 三、京九铁路:经京、冀、鲁、豫、皖、鄂、赣、粤8省市,促进江西省的经济发展。 第六节 江淮之滨——安徽省 一、 三江河经安徽省:北部淮河,中部长江,南部钱塘江 二、经济发展条件:矿产资源丰富:煤(淮北、淮南)、铁(马鞍山)、铜等;交通便利。 三、、城市:省会——合肥 芜湖 ——河港及商贸口岸 淮北、淮南——煤矿基地 马鞍山——钢铁基地 铜陵——铜冶炼 安庆——石油化工 四、旅游胜地:黄山(怪石、奇松、温泉、云海;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二、 记住P108的表格。 第一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一、 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1、地形上: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五种地形兼有——农业生产多样化。 2、气候上:复杂多样,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从南到北由暖变寒,从东到西由湿变干——使北方和南方、沿海和内陆生态环境不同;农业生产多样化。 3、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1、 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人均少。 2、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二、区域差异: 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沿海与沿边、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 1、沿海:良港多,海外联系便利,80年代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开发。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快。 2、沿边:与14个邻国接壤,资源丰富,开放陆疆口岸。 1、 黄河流域: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制造业基地,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亚欧大陆桥使黄河 流域对外联系加强。 2、 长江流域: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三峡和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 三、中国走向世界 经济建设成就:1、由农业国到工业国。2、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仅次于美国。3、经济增长速度最快,05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4位。4、大部分工农业产品居世界前列,其中谷物、肉类、棉花、水果、钢铁、煤炭、水泥、电视机、居第一位。5、01年11月30日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 一、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工业污染、自然灾害加剧,使我们不能在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之后,再回头治理环境污染。 2、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