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度高考历史快速命中考点12
2014高考历史快速命中考点12 知识纵横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差异 思想 比较项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历史条件 政治 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走向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文化 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内容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计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影响 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起了一定的影响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作用 规范答题类——把握“四要、四不要”答题原则,取悦阅卷老师赚取“印象分” [增分策略指导] 众所周知,高考评卷是一件极为辛苦的脑力劳动。工作强度大、要求大脑快速反应,评卷人没有过多的时间在卷面“乱哄哄”的答案中细找要点,你应当尽可能地让评卷人快速看到你的答案要点,这样才不至于吃亏。为此,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四要、四不要”。 一要认真审题,紧扣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不要草率作答。 二要依据并利用材料作答,不要偏离材料漫天乱侃。有些非选择题的答案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在材料中,材料与高考参考答案的区别,不外乎一个详一点,一个略一点。只要认真阅读、准确理解材料,将相关文字摘抄出来“对号入座”,或用自己的语言提炼概括便可以较圆满地完成答题任务。 三要注意动态回答,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答题。学会多用“越来越”“剧增”“骤减”“大幅度上升”“迅速减少”等词语。 四要注意行文的规范,使用历史学科语言,不要随意作答。 解答非选择题力求做到四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和规范化。 要点化:根据题意,写清要点,如要回答原因,写出“原因”。 序号化:在每一个要点前面标出序号,有几个要点就标几个序号,这样就可以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如:“(1)原因:①……②……(2)过程:①……②……”等等。 段落化:一个层次答完后,自然另起一个段落。这样答题思路就显得很清晰,同时便于老师阅卷,也容易得高分。 规范化:书写要规范,表述要准确,作答要条理。 [典型案例展评] 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2012年中央文明办发起宣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气,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内涵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6分)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6分) [阅卷话得失] [点评] 毋庸讳言,做练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取得好的高考成绩。而成绩的取得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考生的答卷,二是评卷人的评分。最终的决定权在于评卷人的给分,而考生的答卷是给分的前提。考生要想得高分,除了做到要点齐全、表达准确之外,还要让评卷人看到你的试卷后,在头脑中形成好印象。因此,答案要点的“显性化”非常重要。平时解答非选择题严格按照“四要、四不要”进行训练,领悟规范答题技巧,对提高综合能力颇有益处。这名考生的答卷层次分明,要点清晰,一目了然,非常显性化。评卷人一眼就看出要点比较齐全,没有漏掉的要点,只能是个别要点表述不够准确而已。因而失分较少。 ———————[满分答案]———————[我的收获]—————————— (1)理解: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模仿。说明: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六经”。核心: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目的:调解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2)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也很多。如: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3)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秩序。, [针对训练提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摘编自[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纲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 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给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在“晚周时期大动乱”中,儒家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却能在汉武帝时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6分) (4)儒学到了明清之际出现了什么的变化?(4分) [解析] 第(1)问,通过概括材料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晚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由此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3)问,可从儒学发展、政治需要、统治者重视等角度分析。第(4)问,从反封建启蒙思想的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1)特点: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方法。(4分) (2)影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2分)原则:孔子提出“仁”的学说,提倡“以德治国”“和为贵”“礼”等思想;孟子提出“仁政”思想,认为“民贵君轻”;荀子认为施政者要用“仁义”和“王道”治国,要以德服人。(4分) (3)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礼教纲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使其符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儒家学说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6分,任答3点即可) (4)变化:批判君主专制,反思传统儒学,儒学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 长效热点类——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儒家思想时考时新 1.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2012年4月5日,壬辰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暨2012中国曲阜孔子文化节启动仪式在曲阜尼山隆重举行。下图是尼山春季祭孔大典上“学童读论语”。 近年来,孔子学院建设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目前,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140多所,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北京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2.孔子思想主张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孔子思想 人文精神 “仁”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敬鬼神而远之” 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有教无类” 体现了教育平等的观念,保证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3.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上,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天下为主,君为客”。 4.儒家思想社会政治地位的变迁 时期 地位 原因 先秦 冷落 孔子、孟子等人提出的“仁”及“仁政”主张在战乱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称霸和统一 秦朝 压制 儒生对郡县制不满,不能为封建统治服务 西汉 独尊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得到汉武帝的赏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形成 宋明 创新 回应佛、道的挑战,儒学发展到理学更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明清 批判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 维新 变法 利用 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新文化 运动 冲击 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儒家思想成为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反对矛头 5.儒家思想与政治的三次紧密结合 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思想又一次成为学术热点、高考命题的热点,儒家思想与政治的三次紧密结合体现了某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而思想文化也能够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1)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接受并实行。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2)康有为为达到宣传变法思想、推动统治者变法的目的,利用孔子在中国的广泛影响,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3)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为冲破封建思想束缚,实行民主政治,对儒家正统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典例]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康熙南巡”“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孔尚任……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康熙崇尚儒家文化,体现的是对汉族上层的拉拢,所以①③正确;结合康熙时期,满族入主中原后不久,满汉矛盾尖锐,判断④正确;材料不涉及着力提升满族文化的任何信息,所以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答案] B [命题者说] 从文明的传承视角看儒家文化 民族精神是指得到全民族认可,并为民族成员所践行的,维系民族团结和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我们中华民族所展现的是一种“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这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强大的精神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地丰富。以此为出发点,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加深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等角度立意命题,是近年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 [针对训练提能] 1.“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解析: 选B 诗句体现的是儒家的民本思想,故选B。 2.袁伟时教授认为:“五常的道德规范应是建立在人类共同价值——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假若仁、义、礼、智、信不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这些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应该是世界各国都可以接受,而且能够跟中国传统结合起来的。”作者强调五常的道德规范( ) A.是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 B.优于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 C.应该批判地继承 D.包含了平等民主和法治的观念 解析: 选C 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是五常道德规范的基础,故A项不正确;B、D两项都只讲了材料中的某一方面观点,具有片面性;C项为全面的观点,为正确答案。 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 A.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B.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解析:选B 本题可用直选法。根据材料中“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可知顾炎武反对清谈,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解析:选D 材料认为,严格的家庭不会出现类似强盗的行为,而慈悲的母亲则会教育出对家庭或社会有危害的人。这种观点符合法家坚持严刑峻法的主张。 2.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 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古代民本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这是一种愚民思想,与民本思想相冲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③④两句分别为孟子、荀子的君民观,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选择C项。 3.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下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 ) A.车轮 B.车架 C.马鞭 D.马匹 解析:选A 韩非法家思想中,法指由国君颁布的法令条文;术是国君为了支配他的大臣,运用种种手段;势指权位、势力。如果将韩非学说比喻为一辆马车,那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大致是这样:君主是驭手,臣民和佣人是拉车的马,势是打马的鞭子,法指车轮,术是控制马的两根缰绳。 4.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解析:选A 从材料信息看,民间认为《孝经》(儒家著作)可以治病,说明儒家著作在民间已经被神圣化了,故选A项。 5.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 ) 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 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解析:选C “教义之浸淫”是指思想的影响。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两宋之后,儒家思想长期居于统治地位,故C项符合题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宗教不是主流统治思想,故A、B两项不正确;D项是专制政治发展的结果。 6.“礼教始行,源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楹联中的“公”是指(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儒学的发展阶段。材料说明的是儒学形成于春秋。西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地位,成为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思想。 7.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 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朱熹的思想主张。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B项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D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材料中朱熹对贝壳的探究,反映了其格物致知的理念。 8.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的是( )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解析:选B 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理学发展对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迎合了封建统治的要求,因此备受推崇,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9.“即便把中国哲学‘压’到最低程度,都绕不开他这座高峰……‘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使他开创了中国‘心’学,是当时唯一能与朱熹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文中的“他”应指( ) 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陆九渊 解析:选D 从材料中可知“他”与朱熹生活于同一个时代,故排除B、C两项。从材料信息“开创了中国‘心学’”可以排除王阳明,因为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而不是开创者。 10.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 ) A.汉代学者 B.唐代学者 C.宋代学者 D.明清学者 解析:选C “沟通佛、老,以治儒书”说明儒家思想吸纳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就是宋代理学,故选C项。 11.“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 上述材料是对理学的( ) A.赞扬 B.批判 C.有赞扬、有批判 D.发挥 解析:选B “后儒以理杀人”,“死于理,其谁怜之?”都是对理学的批判。 12.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 ) 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 B.反对盲从孔子 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D.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解析:选A A、B、C、D四项均为李贽的思想观点,但是,真正威胁到专制统治的是A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仁爱和谐、敬长知礼、奋发图强等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的国魂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 555周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宣布设立“孔子奖”。这项由济宁市申请设立的“孔子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最高级别国际奖项。这一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最高级别的奖项,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一些居室堂屋、家族祠堂或私塾的墙壁正中都挂着孔子像。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设立“孔子奖”,“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概述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这些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统治者的重视?(8分) (2)材料二的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出现了哪些变化?(5分) (3)近代以来直至20世纪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步动摇。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3分) 解析:第(1)问结合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影响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奖”的原因,并概述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当时为什么不受统治者重视。第(2)问应围绕西汉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作答。第(3)问要注意时间“20世纪初”。第(4)问可从传统文明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1)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深深地影响着亚洲各国,泽被世界。 观点: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人际关系;礼,主张贵贱有序,以礼仪规范人们的言行;德,主张以德治民,注重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不受重视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进行改革,儒家观点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必然遭到冷落。 (2)西汉。变化: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4)本着传承文明、更新文化的宗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4.明末清初的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具有反对君主专制体制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看法与自由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情心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 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二 主题与原因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影响与来源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明理学家观点与李贽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8分) (2)概括指出这段材料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6分) (3)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6分)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第(1)问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人尽皆知,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这个浪漫爱情故事的不同看法。回答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时,要注意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联系。第(2)问的第一小问主要是分析材料信息,提炼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中政治史、经济史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注意表达要严谨和规范。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论赞同哪一种观点都要紧扣是否“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进行分析,说理要透彻,论述要严谨。 答案:(1)宋明时期,封建专制不断强化,理学家压制人的自然要求,极端强调妇女要保持贞洁;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的爱情追求。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李贽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情追求。 (2)主题:黄宗羲认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主张“无君”。 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全面强化,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 (3)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虽然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并未在当时产生社会作用,但是其传承了中国的“民本”意识,将经济上的“民本”发展为政治上的“民本”,具有明显的近代“民权”色彩。这种民主思想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续到了中国近代,是中国近代将西方的启蒙思想本土化的思想基础,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重要基础。 或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明清之际的思想虽然有了民主的色彩,但是这种思想停留在书院中并没有同当时的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没有产生现实的社会效益,因此没有持续性。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并不是明清之际的思想的发展,而是在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任选一种说法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