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七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 21 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 P69 [学业达标] 1.(2018·天津新华中学第四次月考)(1949 年 12 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 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 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 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 这集中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 A.基础相当薄弱 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政治导向 D.发展急于求成 答案 A 解析 “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 验”材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经验不足,“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 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说明教育的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招 生对象受到限制。材料还反映了中国的教育面临的师资和教材短缺的问题,可见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基础相当薄弱,故选 A 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既没有 强调政治导向,也没有急于求成,是借助苏联经验而不是照搬苏联经验,B、C、 D 三项错误。 2.(2018·河北承德一中月考)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 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 审制度。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答案 A 解析 将教材编辑、出版、发行权收归中央以及“国定制”编审制度的建立 体现出教育要符合国家思路,体现国家意志,故选 A 项。B 项错误,教材的编审 与义务教育的普及无关;C 项错误,“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并不代表对传统教 育思想的否定;D 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人民教育问题。 3.(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1952 年,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建立了第 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分别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 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 京医学院,这就是“八大学院”的由来。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B.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 C.全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专科性高等学院……航空……地质……矿业……钢铁……石油 ……农业机械化”反映了工业经济建设的特点,1952 年我国处于“一五”计划工 业建设前夕,集中建立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故 A 项正确;专科性高等学院的教育对象并不是全体国民,这与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 无关,故 B 项错误;借鉴苏联教育经验,是外部因素,不属于主要目的,故 C 项 错误;1952 年我国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故 D 项错误。 4.(2018·河北辛集中学期中)1970 年 6 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 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 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种做法( ) 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 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C.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 D.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 答案 B 解析 恢复高考制度是在 1977 年,排除 A 项;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符合 材料和历史事实,故 B 项正确;这种做法违背了新中国教育方针,排除 C 项;这 种做法并非拨乱反正,反而导致大学教育水平大幅下降,排除 D 项。 5.(2018·山东临沂高二期末)下表反映了( ) 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情况表 阶段 时间 人数 第一阶段 1950~1953 年 1708 名 第二阶段 1954~1956 年 5853 名 第三阶段 1957~1958 年 1654 名 第四阶段 1959~1965 年 很少 A.对外交流受到国家关系的影响 B.苏联支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C.派遣留学生是落实“一边倒”政策 D.世界格局转换影响对外交流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大量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主要是 因为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关系友好,到 1959 年人数减少,是因为中 苏关系恶化,故 A 项正确;1959 年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援华专家,B 项 不能解释第四阶段的情况,故排除;C 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策,只能解释第一 阶段到第三阶段的情况,不能解释第四阶段的情况,故排除;这一时期世界范围 内是两极对峙格局,并未发生转换,故 D 项错误。 6.(2018·安徽合肥高二期末)1951 年,教育部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 “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1985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 年的 9 月 10 日定为教师节。这一变化( ) A.说明传统文化忽视教师地位 B.推动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C.有助于形成重教的社会风气 D.依据“科教兴国”的战略构想提出 答案 C 解析 传统文化是尊师重教的,故 A 项错误;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是在 1949~1966 年间,且教师节与国民教育体系没有必然联系,故 B 项错误;教师节 的恢复有利于在全社会宣扬尊师重教风气,故 C 项正确;“科教兴国”的提出是 在 1995 年,故 D 项错误。 7.(2018·山东德州高二期末)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 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 统制度。”重建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A.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 C.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 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可以得出重建这种“传统制度”具体是 指邓小平拨乱反正,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故 C 项正确。 8.(2018·上饶高二检测)以下三张照片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哪一历史现象直接 有关( ) A.教育要实行“三个面向” B.实施“211 工程”计划 C.启动了“希望工程” D.设立“教师节” 答案 C 解析 1989 年,共青团中央推出“希望工程”,以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 业的发展。三张照片上的孩子,就是“希望工程”的三个形象代表,特别是“大 眼睛”更为人们所熟知。故选 C 项。 9.(2018·吉林延边二中阶段考试)“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 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 20 世纪 90 年代进一步提出( ) A.“双百”方针 B.“科教兴国”战略 C.“三个面向”方针 D.“载人航天工程” 答案 B 解析 依据“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 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可知强调的是科学和教育的重要性,依据“20 世纪 90 年 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5 年,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故 B 项正确。 “双百”方针是在 1956 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三个面向” 方针是在 1983 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载人航天工程”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体现出对科学的重视,但体现不出对教育的重视,与题意 不符,故 D 项错误。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 2015 年 4 月 24 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修订。这表明( ) A.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C.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的贯彻 答案 C 解析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 A 项;B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主要是保障基础教育, 故 C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的发展教育的计划,仅有教育立法, 不足以反映其贯彻情况,故 D 项错误。 [等级提升] 11.(2018·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月考)1958 年的教育革命强调扩大劳动人民的 教育机会,大力发展全日制中学和各类职业的民办中学以及半耕半读中学;而 1961 年后强调教育质量,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央教育方针的调整和改革 B.政治运动造成教育的剧烈动荡 C.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 D.国家实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 答案 A 解析 1958 年创办职业教育和半耕半读中学,而不到三年就开始“大规模减 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显然是当时中央教育方针调整导致,故 A 项正确;政治 运动导致教育动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 B 项错误;材料“1961 年后强调教育质 量”说明不是因为人民公社需要大量青年劳动力,故 C 项错误;促进教育公平应 使农村孩子有书读,而非大规模缩减农村教育规模,故 D 项错误。 12.(2018·江苏盐城高二期末)下表是新中国 1950 年和 1965 年人民教育事业 发展情况的统计。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B.职业教育成为高等学校的主体 C.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一定成绩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出从 1950 年到 1965 年,新中国包含小学、中学、高等学校 的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故 A 项正确;材料中职业教育成为中等学校的主体, 故 B 项错误;C、D 两项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错误。 13.(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李某某,1965 年就读于贵阳某中学,1969 年作为知青到毕节‘上山下乡’,1979 年考进武汉大学,1984 年公派前往美国深 造,现在于贵阳组建大数据创客团队”。此履历不能反映( ) A.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为他出国深造创造了条件 B.互联网在全球的飞速发展为他创业提供舞台 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他考上大学提供了可能 D.《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保障他完成了义务教育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 1986 年颁布实施,与材料“1965 年 就读于贵阳某中学”不符,符合题意,故选 D 项。“1984 年公派前往美国深造” 说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为他出国深造创造了条件;联系所学可知,互联网在全球 的飞速发展为他创业提供了舞台;“1979 年考进武汉大学”说明“文化大革命” 的结束为他考上大学提供了可能。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A、B、 C 三项。 14.(2018·河北承德一中月考)读图:《1949~2008 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 数》。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B.新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 C.中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D.“科教兴国”战略提升了教育的质量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78 年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中国高 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情 况,不能说明“全面发展”,排除 B 项;材料无法体现我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 的普及,排除 C 项;1995 年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且教育质量在图示中无从 体现,排除 D 项。 15.(2018·辽宁大连高二期末)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 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 时间 1977 年 1979 年 1984 年 1988 年 2008 年 2011 年 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 A.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 B.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C.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 答案 B 解析 1977~2011 年我国高等教育录取率最高为 72.3%,并未实现全民普及, 故 A 项错误;从 1977 年至 2011 年,我国高等教育录取率从 4.8%增长到 72.3%, 说明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高等教育,与义务 教育无关,故 C 项错误;高考录取率的提升,是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相适应 的,故 D 项错误。 16.(2018·贵州铜仁一中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 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 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 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 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 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 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有文化的劳动者”。 材料二 20 世纪 20 年代,许多有识之士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出现了 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主的一波留学热潮。新中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 从 1950 年到 1966 年,新中国派往苏联、东欧各国的留学生约一万余人,其中 80% 是留苏生。“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急剧下降。1978 年,随着 50 名 留美学者的启程,出国留学逐渐回暖,留学人数逐年递增。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二十多万人。至 2004 年更达 70 万人,除公派之外,自费留学占很大比重。1992 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 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从而给予了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自 己才华的空间。 ——据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 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新中国初期相比新时期留学热潮的主 要变化。请你谈谈在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总结哪些教训和经验? 答案 (1)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 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 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 主义的劳动者,以满足建设时期对专业化人才的需要。 (2)主要变化:规模越来越大;留学目的地更加广泛;自费留学比重增加;个 人的自主性增强。 认识:教育发展应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教育要从基本国情出发;教 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由“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注 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我们 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可以概括 出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由清末民初时期的教育宗旨、新中国 初期的教育方针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概括出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 充、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信息从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后两个时间段分别 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从 1950 年到 1966 年……留学生 约一万余人……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达到二十多万人。至 2004 年 更达 70 万人”可知规模越来越大;由材料“从 1950 年到 1966 年,新中国派往苏 联、东欧各国的留学生……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 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知留学目的地更加广泛;由材料“除公派之外,自费留 学占很大比重”可知自费留学比重增加;由材料“1992 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 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可知个人对留学的自主性增强。第二小问的 经验教训,主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分析,例如教育应从基本国情出发,符合社 会发展需求,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