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热点素材老人婉拒让座是以善回应善
老人婉拒让座,是以善回应善 【素材回放】 江西南昌,一女孩等公交车时在公交车站做物理作业,上车后继续做作业。随后见到一老人 上车,女学生欲让座,老人婉拒,称学生写作业要紧。 【素材解读】 这一幕,虽琐碎却让人温暖。实际上,跟“老人逼着让座”画风相悖的新闻不少,比如 此前在郑州,就有老人走上街头举牌呼吁老年人给年轻人让座,倡议年轻人“尊老”的同时, 年长者也要“爱幼”,当时也挺暖心。毋庸置疑,孩子应从小养成尊老的品德,主动给老人 让座也是种美德,但老人如果不是确实身体虚弱到无法站立,婉拒让座,也能体现“爱幼”。 在让座问题上,“让座是美德,不让座是权利”是基于权利义务视角的应有认知。而在道德 自觉角度看,最好的局面也应是,年轻人自愿或经善意提醒让座,老人则表示感谢。如果一 些年轻人因疲累或其他情况没有主动让座,老人应予以充分理解。之于老人,为老更应“自 尊”而不能不尊,这样也更有利于全社会尊老爱老风气的形成。在这方面,这位婉拒让座的 老人就以一种善来回应另一种善的做法,做了个表率。 【适用话题】 让不让座不该再是一个道德问题 道德行为也要有交换物,只不过是物质之外的精神满足 “尊老爱幼”,言下之意应该是,“老”应该爱幼,“幼”应该尊老 让不让座从来就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只是一个基于个体理性的选择问题 别人购买的座位,别人如何处理是别人的权利,任何人也不能代为强制处理 道德与自私,其实并不矛盾。没有自私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理性人,就没有整个的经济学 首先要对别人负责,那除了产生霸道的家长和独裁的暴君,很难有和谐的现代社会与人际关 系 道德的能量随着社会关系的疏远而逐级减少,越是你亲近的人你越是拥有道德的动机,而在 陌生人之间就要少很多 真正的教育是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把孩子当成 学习工具,一味地往他们脑子里填充知识 爱护老人的学生和善解人意的老人,两人一让一拒感动了无数网友,其实这样温暖的故事还 有很多很多,都记在我们每一个被温暖了的心头…… 【素材锐评 1】 老人婉拒让座体现代际良性互动 一直以来,我们见过不少有关公共交通工具上“让不让”的争议,听过太多“让座是情 分,不让是本分”的说辞。种种声音中,既有说年轻人“不懂体恤”的,也有说老人“倚老 卖老”的。一时间,“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似乎以年龄为界,形成了两个天然对立 的阵营。 有了如此语境作为铺垫,或许可以说明,这一次一方的“主动”和另一方的“婉拒”, 为何能让如此多人感到格外欣慰。 与过往常常引发的争议不同,年轻人只想着“该给老人让座”,并未想着自己还有作业 要做。老人一方也并未将对方的好意当做理所当然,而是考虑到了对方的实际需要。在这样 的良性互动下,潜在的冲突因素自然消弭于无形。 当然,这暖心的一幕背后,离不开一老一少两人的个人品格。而在此之外,公众应该得 到启发的一点在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与“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 两位当事人也以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说,以心换心和相互理解,从来都是公共空间相处的第一准则。这一 准则,应该是文明社会中每一个个体内心的准则,并不应被某些极端事例所打破。 事实上,年龄的差异并不足以在个人品质、三观上形成多么大的鸿沟。不管你是哪一方, 只不过是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而已。在生活面前,我们同样都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也期望代 际间的互动,少一点各执一词和自说自话,多一些换位思考。 【素材锐评 2】 公交车上写作业,孩子不该这么忙 第一眼看到这则新闻,感叹的不是孩子的尊敬老人,懂事地站起来让座,也不是老人的 体贴好意,拒绝了孩子的座位,而是忍不住感慨,现在的孩子作业太多了,压力太大了。 作业,本是老师用来让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巩固练习,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现在的 中小学生,课程不断增多,各科老师布置作业也是各行其是,导致作业量过多,内容重复、 单调、枯燥。放学休息的时间没有变长,作业却在不断增加,这无形给孩子带来越来越大的 作业压力。 作业是为了让孩子巩固知识,如果只求数量,一味给孩子布置作业,这样不仅不会帮助 孩子学习知识,时间长了,反倒会降低孩子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带来反效果。这是家 长和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 除了作业,孩子的压力还来自各种辅导班,奥数、英语等参赛型辅导班学习难度大,超 过属于孩子们这个年龄段的正常学习水平;舞蹈、乐器、体操等娱乐益智类的辅导班,更有 利于孩子发展兴趣爱好,但是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上辅导班加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个 普通的小孩儿,竟比上班族还要忙。试问,小孩子的生理机能能够应付这些高强度的学习吗? 诚然,要想孩子有个不错的未来,家长需要在其幼年时期开始助力,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机会。 但是,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让其没有休息时间,也会适得其反的。家长和老师更应该因材 施教,给孩子减少不必要的、不适合他们的额外学习和任务;也更应该劳逸结合,让他们发 展自身的同时,感受到童年的乐趣。 真正的教育是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把孩子 当成学习工具,一味地往他们脑子里填充知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