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走进语言现场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
专题 4 走进语言现场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 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 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 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 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 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 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 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 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 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 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 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 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 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 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 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 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原卷如此。应为“其目的正是”或“正是为了”— —编者注)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 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 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 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 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解析:D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能力。A 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属无中生 有。B 项,原文是“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 ‘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不是单纯的“限制排放”。C 项,原文是“至少从我们 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解析:C 无中生有。“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于文无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解析:B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就可以得到保证”太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北京邻居 夏鲁平 大白天的,走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无法适应这里的光线,伸手触摸着墙壁,一点点摸 索着往前走。突然,我的脚下哗啦一声巨响,踩到一堆空矿泉水瓶,惊心动魄。 屋里的一道门紧跟着打开了,走廊里出现了大片光亮。吴老太太手扶门框,看着我问,你 来了?然后她将僵硬的腰用力地弯下去,捡起地上的矿泉水瓶子,规规矩矩地装进塑料袋里, 重新立于墙根儿。 这是北京龙潭湖公园旁边的老式住宅小区。这套不足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两户人 家,分南北两屋,我住的北屋八平方米,吴老太太住南屋。 四月的北京,鲜花盛开,我从东北光秃秃的土地上来此,着实感觉到季节的不同,心也如 鲜花盛开了。第二天,我去了一趟市场,拎回一捆小白菜。吴老太太好心地告诉我,今天是星 期天,市场里的菜要比平时贵两毛钱,以后不要赶在这个时间买菜了。以她的生活经验,市场 上的菜最便宜的时候是在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 11 点钟,早市摊贩们快要撤摊了,一块钱可以 买到一大堆蔬菜。 吴老太太的节俭,我是知道的。我每次去卫生间,她就站在走廊里,我从卫生间里出来, 打开的电灯没有及时关上,她就马上提醒。虽然 我们两家分别使用各自的电表,但她实在看不惯我不随手关灯的坏 毛病。 第三天早晨,我准备出去锻炼,她从厨房里出来问,你出去办 事吗? 我说,我去龙潭湖公园打太极拳。 吴老太太说,龙潭湖公园要收两元钱门票的,你应该去西湖,西湖公园不收门票。你实在 想去龙潭湖公园,可以花五元钱办月票,五元钱可以随时进公园,不过,月票是二十九号和三 十号办,现在办不了。等你下次再来,提前给我打个电话,我可以帮你办一张。 我答应着,表示感谢。 我走出公园,顺便去了菜市场,买了三根黄瓜悠闲回到住处。 打开门,吴老太太还在厨房忙活,她对我手中的三根黄瓜极为敏感,问我花多少钱买的? 我说两块五。吴老太太忽然异常惊讶,问我在市场哪个摊位买的,我简单给她进行了描述,她 显然对市场每个摊位特别熟悉,听完我的话,她忽地从厨房地上拎起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也 同样装着三根黄瓜,弯弯曲曲,很不好看,显然是从众多黄瓜中挑选出来的便宜货。 吴老太太说,我这是花三块钱买的。说完,重返菜市场说理,讨回公道。一会儿,吴老太太 回来了,她开门,动作和心情格外轻松,没有了刚才出门时的那种急促和慌慌张张。她告诉我, 她从商贩那里讨回了五角钱。然后又善解人意地说,刚才买菜的人多,商贩肯定是在忙乱中把 菜价报错了。 第四天傍晚,我买票来到龙潭湖公园,端起照相机四处拍照。恍惚中,我的眼睛一亮,我看 见了一个熟悉的人——吴老太太。她见了我,略显意外,停下脚步说,我有老年证,进公园不花 钱的,每天这时候,我都要进公园走一走的。 她手里攥着几片玉兰花瓣,见我看她的手,羞涩地将手藏在背后。 我灵机一动,说,你就这么站着,别动,我给你照一个。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站在那儿,脸上显现出一种藏不住的喜悦,说,这怎好意思! 我说,没什么! 吴老太太竟然朝左右扫了两眼,快速挪动起脚步,跑到一棵开满鲜花的树枝旁,挺了挺身 子,又抬手捋起头发,很是郑重其事。我端起相机,寻找着角度,相机里的吴老太太忽然跑开了, 我纳闷地放下相机,看见她跑到刚才走过的小路上,向着一个人跑去。 吴老太太说,我今天是特意来这里找你,我那儿矿泉水瓶子攒了不少,你明天到我那儿去 取吧,我还有几件衣服送给你,我外孙女不穿了,她花上百块钱买的,明天你一定要去啊。 吴老太太告诉我,那个人是盲人,五十多岁,媳妇有精神病,常年住院,家里穷得很,我总 是攒了好多矿泉水瓶子送给他。你知道吧,矿泉水瓶子卖给收废品的,挣不了多少钱,送给他, 他卖给废品收购站,能多挣好多! 四周的花香忽然浓郁起来。 我再次端起相机,看见吴老太太将手中的一瓣玉兰花别在头上,还不断地移动,寻找合适 的位置,微笑的脸,与鲜花交相辉映,构成了美妙的画面。我激动着,屏住呼吸,一阵咔嚓嚓快 速按动快门,恨不能将这世间的美都摄入镜头里。 晚上,我回到那八平方米的小屋里,从地上、床底下,收拾了所有散落的矿泉水瓶子,装进 一个袋子里,拎到走廊,与先前的那一堆矿泉水瓶并排摆放在一起。我还说,下次我来北京, 一定把不穿的衣服全 带来。 (《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北京的住房面积小,走廊光线暗,加之邻居吴老太太在走廊堆放着矿泉水瓶子,因此 “我”对北京住房隐隐有厌恶之情。 B.吴老太太让“我”避开双休日买菜,“我”去完洗手间后提醒“我”关灯,主动帮我办公园 卡等事件,说明吴老太太是一位勤俭而又乐于助人的人。 C.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我”的 北京邻居吴老太太的几则日常生活小事,赞美了社会小人物的人性 之美。 D.这篇小说对盲人的叙述虽然不多,但是这个人物的出现却使得吴老太太的形象更加高大起 来,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A “因此‘我’对北京住房隐隐有厌恶之情”这一说法在文中没有根据,原文只是客 观陈述,交代了人物所处的环境。 5.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 分) ①然后她将僵硬的腰用力地弯下去,捡起地上的矿泉水瓶子,规规矩矩地装进塑料袋里,重新 立于墙根儿。(3 分) ②四周的花香忽然浓郁起来。(2 分) 解析:赏析句子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①抓句子的主干。注意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 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②抓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 些特殊的副词等。③找出修辞方法,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第一个画线句子主要是描写吴老太太拣矿泉水瓶子的动作,关键词为“僵硬的”“规规矩矩” 等。第二个句子用通感的手法,表达对吴老太太的敬仰之情。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赏析。 答案:①这句话通过“僵硬的”“规规矩矩”等修饰性词语,以及“弯下去”“捡起”“装进” “立”等动词,细腻地描绘了吴老太太捡矿泉水瓶子的情况,突出了老人动作的艰难和态度的 认真,为下文讴歌老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做了铺垫。 ②“花香”本来是嗅觉,“我”却说“忽然浓郁起来”,这是感觉,运用通感修辞,表达了“我” 对吴老太太关爱贫困盲人行为的敬仰之情。 6.吴老太太锻炼身体去免费的公园,向菜农讨要五毛钱,却毫不吝惜地帮助有困难的盲人,这 两种行为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但要从对人物的作用以及对小说的主题揭示等方面作答。基本的 答题步骤为:①亮出自己的见解;②从文本中引述论据;③围绕观点进行分解式的分析,阐明 自己的见解;④照应总结,强化论述的观点。 答案:不矛盾。锻炼身体去免费的公园,向菜农讨要五毛钱这是节俭。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更是一种传统文化。而面对贫困的盲人,吴老太太主动帮其收集矿泉水瓶子,给旧衣服, 说明吴老太太帮助别人是毫不吝惜的。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节俭”二字真正的含义:节俭 并非吝啬,而是一种乐观、高尚的生活态度。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 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 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 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 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 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 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 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 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 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 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选自 2 月 22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附图: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 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 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 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 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 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 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 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 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 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 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 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抑或是科学上的引路 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 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 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 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 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 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 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是因为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 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 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 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 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解析:C A 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 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 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D 项,不 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5 分)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 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 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 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C.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 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 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 好地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 起来。 解析:AC B 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D 项, 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 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 己发挥的领域。 9.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4 分) 解析:“海归”热潮产生的原因无非有外因和内因(个人原因),外因包括国家层面(政策、国 家实力、就业环境等)、用人单位层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等),内因包括个人的理想、 价值观等。 答案: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 烈愿望。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营造出的 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④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⑤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与个人梦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郑崇,字子游,本高密大族,世与王家相嫁娶。祖父以资徙平陵。父宾明法令,为御史..,事 贡公,名公直。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 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 书履声。” 久之,上欲封祖母傅太后从弟商,崇谏曰:“孝成皇帝封亲舅五侯,天为赤黄昼昏,日中有 黑气。今祖母从昆弟二人已侯。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 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臣闻师曰:‘逆阳者厥极弱,逆阴者厥极凶短折,犯人者有乱 亡之患,犯神者有疾夭之祸。’故周公著戒曰:‘惟王不知艰难,唯耽乐是从,时亦罔有克寿。’ 故衰世之君夭折蚤没,此皆犯阴之害也。臣愿以身命当国咎。”崇因持诏书案起。傅太后大 怒曰:“何有为天子乃反为一臣所专制邪!”上遂下诏曰:“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养育,免 于襁褓,教导以礼,至于成人,惠泽茂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前追号皇太太后父为崇祖 侯,惟念德报未殊,朕甚愧焉。侍中光禄大夫商,皇太太后父同产子,小自保大,恩义最亲。其 封商为汝昌侯,为崇祖侯后,更号崇祖侯为汝昌哀侯。” 崇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谏,由是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骨...,不敢。尚书令 赵昌佞谄,素害崇,知其见疏,因奏崇与宗族通,疑有奸,请治。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 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上怒,下崇狱,穷治,死狱中。 (选自《汉书·七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 氏之福也 B.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 氏之福也 C.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 氏之福也 D.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 氏之福也 解析:C 结合文本大意,可知“高武侯以三公封”中高武侯作主语,不能与后文断开,排除 A、 D 两项;“复封商”“复”,再次,修饰“封商”,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B 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B.“擢”,提升官职。古代表官职调动的词还有“拜”“除”“迁”“谪”“黜”等。 C.“孤”,古代指幼年父母双亡,也可用于王侯自称。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回家乡去。 解析:C “孤”在古代指幼年丧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郑崇家与当时的望族王家世代通婚,家世显赫。后来,郑崇因与大司马傅喜有同门之谊,被 推荐做了官。 B.郑崇在做尚书仆射时,经常进谏,以至皇上对他的脚步声都很熟悉,说明开始时皇上对他还 是比较信任的。 C.哀帝欲封皇太太后的从弟光禄大夫傅商爵位,郑崇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得罪了傅太后,最 终也没有说服皇上。 D.尚书令赵昌知道郑崇被皇上疏远,就诬陷他与本族的人相勾结,行为不轨,要求皇上治他的 罪。最终郑崇获罪,死在狱中。 解析:A “郑崇因与大司马傅喜有同门之谊”错,原文是“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导以礼,至于成人,惠泽茂焉。(5 分) 译文: 答案:我自幼丧父,是皇太太后亲自养育我,才免于夭折在襁褓之中,后又用礼义教导我,直到 长大成人,对我的恩德非常大啊。(得分点:“孤”,幼而丧父;“躬”,亲自;“免于襁褓”, 幼年没有夭亡;“教导以礼”状语后置句。各 1 分。句意 1 分。) (2)崇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谏,由是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骨,不敢。(5 分) 译文: 答案:郑崇又因董贤尊贵、宠爱过度而(向皇上)进谏,由此又一次被皇帝怪罪。(后来)他屡次 因公事被责备,引起脖子上的疮病发作,就想请求告老还乡,但是不敢提出来。(得分点:“以” 介词,因为;“数以职事见责”,被动句;“发”,发作;“乞骸骨”,告老还乡的委婉说法。各 1 分。句意 1 分。) 参考译文:郑崇,字子游,出身于高密的世家大族。家族世代与王家互相婚嫁。他的祖父 携带资产迁徙到平陵。父亲郑宾通晓刑法律令,做过御史,奉事贡公,享有公平、正直的好声 誉。郑崇年轻时做郡里的文学史,后来官至丞相大车属。他的弟弟郑立和高武侯傅喜出自同 一师门,相互友好。(后来)傅喜做了大司马,推荐郑崇,(于是)哀帝提拔他做了尚书仆射。他 几次求见皇帝,直言相谏,皇帝开始还采纳他的意见。每次看到他穿着皮制的鞋,皇帝开玩笑 地说:“我能辨出郑尚书的鞋声。” 过了很久,皇帝想加封祖母傅太后的从弟傅商,郑崇进谏说:“孝成皇帝在亲舅中加封了 五个侯爵,上天竟因此而昏天暗地如同黄昏一样赤黄无光,正午间黑气弥漫。现在皇祖母的堂 兄弟中已有两个侯爵。孔乡侯(因为)是皇后的父亲而封侯;高武侯因为位居三公而封侯,这两 位都有封侯的理由。现在没有缘由再加封傅商,这违犯了朝廷制度,也违忤了天意人心,而对 傅氏一家来说也不是好事。我听我的老师说过:‘违犯天阳的就会导致极弱,违犯地阴的就会 导致凶灾夭折,违背人心的就会有败乱亡国的忧患,违背神明的就会有疾病夭折之祸。’所以 周公著书劝诫说:‘君主不知道农业生产的艰难,只知道一味地玩乐享受,必招致夭丧而不能 高寿。’因此衰败之世的君主往往夭折早亡,这都是违犯了地阴导致的祸患。我愿意用自己 的生命承受国家的责咎。”郑崇因此取走了诏书的原稿。傅太后非常愤怒地说:“哪有做天 子的反被一个小臣压制的道理!”皇帝于是下了道诏书说:“我自幼丧父,是皇太太后亲自养 育我,才免于夭折在襁褓之中,后又用礼义教导我,直到长大成人,对我的恩德非常大啊。‘想 报答恩德,却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啊。’从前追封皇太太后的父亲为崇祖侯,只顾念报恩不突 出,我很惭愧。侍中光禄大夫傅商,是皇太太后的从弟,如同同父生的亲弟弟,从小也是皇太太 后养育成人的,皇太太后对他恩义最深,也最亲近。可以加封傅商为汝昌侯,做崇祖侯的继承 者,把崇祖侯的封号改为汝昌哀侯。” 郑崇又因董贤尊贵、宠爱过度而(向皇上)进谏,由此又一次被皇帝怪罪。(后来)他屡次 因公事被责备,引起脖子上的疮病发作,就想请求告老还乡,但是不敢提出来。尚书令赵昌是 个谗言小人,一心想害郑崇,知道他被皇帝疏远,就趁势弹劾郑崇,说他和宗族往来密切,怀疑 其中有奸情,请求追究。于是皇帝责备郑崇说:“你的门庭来往相求者很多,如同市场,这样的 人怎么能规谏主上?”郑崇回答说:“我的门庭如同市场,但我的心境如同水一样清白,请求朝 廷加以考察。”皇帝恼怒了,把他收入监狱极力追究,郑崇死于狱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②头。 隔岭篇章③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④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⑤。 【注】 ①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 ②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④城根:犹城脚。⑤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首联以回忆起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既表达了对韩愈遭 斥逐的不平,也流露出深切的眷念。 B.颔联“隔岭”“出关”二词,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烘托出互通书信的宝贵,也包 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 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写潮州老树盘根错节,饱阅风霜,背城面海,遒劲苍凉,反衬出韩 愈被贬谪后孤寂、迷惘的心绪。 E.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 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解析:BD B 项,颔联两句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 的慨叹”无中生有;D 项,对“海浸城根老树秋”含义及作用的理解有误。“海浸城根”则说 处境凄苦。“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 怀心情。 15.《唐诗贯珠》评价本诗“庸肤剥尽”,请指出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并简要赏析。(6 分) 解析:答题关键词“庸肤剥尽”赏析诗句,从手法、意象、情感几个角度入手,注意结合全诗 分析。颈联中的“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 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这是途中景色。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 之含秋。这是到任后的景况。“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残 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 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怀心情。 答案:①构思精巧。前句写途中景象,后句写潮州景象,虚中有实,虚实结合,落笔超逸。②取 象不凡。险峰、驿路、断云、沧海、城根、老树,蕴藉深沉,境界开阔。③用字脱俗。“悬” “浸”二字,俯仰结合,形象而贴切,写出驿路艰危,海城卑湿。(“断”“秋”二字,移情于物, 写阻隔处含牵挂,写凄苦处寄关切。)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 句子是: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刘裕当年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 句是“ , , ”。 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2)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 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②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 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③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 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④这把二胡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 二胡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⑤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 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⑥王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 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解析:C ①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 得快,不能用来形容做事比较快,对象用错;②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 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根据语境可知此处使用正确;③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好像看火一样。符合语境,使用正确;④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 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根据语境可知使用对象错误;⑤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 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贬义词,此处褒贬误用;⑥外圆内 方: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此处使用正确。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在最美学生的表彰大会上,两个孩子的老师也接受了主持人的采访,当老师走出来时,台下 的掌声雷鸣般地响了起来。 B.一国货币定价最终取决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背 景下,人民币仍将是较强势的货币。 C.这个皮影戏剧团选剧考究,演员唱腔圆润,在当地名气很大,剧团每次外出演出,许多附近 的老人孩子都跑来看。 D.那年夏天,带着振兴家乡经济,帮扶邻里乡亲的想法,我们的“新农村合作社”在大家的欢 声笑语中热热闹闹地开张了。 解析:B A 项,表意不明。“两个孩子的老师”有歧义。C 项,语序不当。“附近的”放在“许 多”前。D 项,中途易辙。“带着”一句的主语对应的是“我们”,但后面一句的主语却换成 了“新农村合作社”。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①今天是江老师的 70 岁诞辰。②我作为老师三十年前的莘莘学子,参加今天的活动倍感荣 幸。③时间过得真快,当年风华正茂的江老师,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了。④就连我们这些学生好 多都已经年过半百,进入天命之年了。⑤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⑥今 天我们相聚在一起,一要表达对老师养育之恩的感激;⑦二要祝愿老人家身如南山石,寿比不 老松。⑧今后,老师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尽管直言,学生们定会鼎力相助。 A.①④⑤⑦ B.①②⑥⑧ C.②③④⑧ D.③⑤⑥⑦ 解析:A ②“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是一个群体概念,不能专指一个人。③“耄耋”指 八九十岁,与题目中的“70 岁”不符。⑥养育是指“经过抚养、教育使‘人’成长”,老师 对学生只有“教育”没有“抚养”,故“养育之恩”使用不恰当。⑧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 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此处误用于谦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25 个字。(6 分) 日凌来访只是对卫星通信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对有线电视、手机以及固定电话等基本上 不产生影响。① ,而是通过地面基站进行传输。 ② ?实际上,尽管汽车 GPS 导航系统也是依赖卫星进行定位 的,但由于 GPS 导航系统由多颗卫星组成,即便是某一颗卫星受到了影响,但还有多 颗其他卫星可以正常运行,并且这些卫星并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 ③ 。 解析: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处前面说 的是日凌对卫星通信有影响,而又说手机等不受影响,自然是因为其不通过卫星传输。②处, 后面说的是汽车 GPS 不受影响的原因,所以这里就应该是对其是否受影响的疑问。③处是前 文讨论 GPS 导航系统的结论。 答案:①这是因为手机等一般不通过卫星传输 ②那么汽车 GPS 导航系统是否会受到日凌影 响呢 ③所以汽车 GPS 导航系统是不会受到日凌干扰的。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如果能放下架子向孩子道歉,亲子关系中出 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说,父母有错而向孩子道歉是一种明智之举,是尊重孩子人格的 一种表现,是家长民主精神的一种体现。这样做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也一定能促使孩子 养成优秀的品质。事实上,真心诚意地向孩子道歉,会令孩子对父母更加佩服和欣赏。所以, 要想在家庭中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只有学会向孩子道歉这一种途径。 ①向孩子道歉并不一定能使亲子关系中出现的问题迎刃而解。 ② 。 ③ 。 解析:孩子养成优秀的品质需要多方面因素促成,如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成长环境的熏陶等, 父母向孩子道歉只是解决亲子关系问题的一种方式,不一定能促使孩子养成优秀的品质。“形 成融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与孩子双方的共同努力,“父母学会向孩子道歉”只是一种途 径,但不是唯一途径,语段推断不合理。 答案:(示例)②向孩子道歉并不一定能促使孩子养成优秀的品质 ③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不 是只有学会向孩子道歉这一种途径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 美丽的池子干得见底了。美丽的花木枯萎尽了。玫瑰死了,夜莺好久没有飞来了。除了 蟋蟀在草丛中悲鸣,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 有一天,忽然有几个人到园里来。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出现这样的凄凉情况,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几乎 要痛哭了。一个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身来,答道: “不,决不!我们大家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于是他们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荒芜的花园的方法。 一个人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砍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另一个人说:“不然。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砍除恶草和荆棘,因为……” 另一个人说:“我表示同意 A 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 的。因为……” 其余的人说:“不然。你的话错了。我赞成 B 君的意见。因为……” 他们各举了许多理由,互相辩论着,还引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话,由早餐的时候一直 辩论到正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于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 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新材料作文可以提炼的角度较多,更容易离题。首先要抓关键句,其次要“以 果溯因”。从“花园照旧荒芜着”的原因是什么,去找突破口,就能找到材料的主旨。 下面的审题可切合题意: “空谈不如实干”、“行动胜于空谈”、“临渊漾鱼,不如退而结网”等。 偏离题意: “分清主次”“妥协”“退让”“雄辩”“和谐”“目标”“当机立断”。 例文: 行动胜于空谈 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 梁。” 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急流,似乎每个人都会表现得无所畏惧,喊出几句惊天动地的豪言壮 语,而真正敢涉足于湍湍急流的人,却为数不多。正如花园中的几个人,面对着荒芜萧条的花 园,都会大发议论,空谈一番。结果,话说了一火车,事却没做成一件。话说得最多的人,不一 定是事做得最多的人。雷声再大,如果雨点太小,也只是虚张声势。实干才是最真的,行动胜 于空谈。 少空谈,多做事,能实干,能行动,是一个人品质、修养的体现。华罗庚说过:“树老易空, 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我们要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其实,何止是科学 之道,做人之道更是如此。脚踏实地做事,谨慎认真为人,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实干精神,求实 态度。 杂交水稻之父,面对着盛大的声誉,依旧保持着自己踏踏实实的实干作风,行走于田垄之 间,埋头于稻浪之中。他的实干精神,让人心生敬佩。古文学家季漾林,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 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吹拂世人,让人钦佩不已。 只有实干,只有付诸行动,理想的风帆才会鼓足力量,人生的帆船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纵使一个人说得再好听,谈得再动人,如果不通过行动证明一切,通过实干实现目标,也终将 碌碌无为,一无所获。 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 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身陷囹圄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尼可洛·帕格尼尼, 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用行动成就了自己的一段传奇人生。纵观世界,大凡有成就者,无一不 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用行动取得了自己辉煌的成就。而那些只说不做的空谈家,却湮没在 历史的风沙中,被人淡忘。 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学生只有具备实干、务实的素质,努力去学习,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 我们的国家领导只有会说更会做,才能真正的造福于人民,奉献于社会。只有行动,实干,我们 的社会才会蒸蒸日上,不断进步。 古人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现在我说:“终日而言矣,不如须臾之所 为。”行动起来吧,朋友,抛弃那些大道理,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光明的未来。因为,行动,胜于 空谈。 点评:本文开篇显采,精炼的引言和恰切的比喻即抛出鲜明准确的观点。然后几个方面逐 层论述,有理有据,透彻有力。语言精炼,善于使用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 摇曳多姿,文采斐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