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教案《窗》教学设计方案
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描绘人物的各种情态。 二.能力目标: 1.锻炼学生的口述能力。 2.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揣摩人物心理。(这是本课的重点) 3.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死观。 说明:以上三个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拓展延伸,具体体现 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 述): 本专题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 践活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 与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实践、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 基于以下分析: 1.从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求知欲强、渴望实践。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他 们能感觉团结的力量,喜欢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不满足老师的灌输,他们渴望学校和老 师给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导,贯穿整个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中游 走,体会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合作讨论,探究分析再交流。通过这些设计与规划的 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去获取新知,从而形成学生全员参与、 全程参与、全身心参与的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新局面,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语文 基本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 2.从初二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他们更注重一种感性思维方式,课文本身是篇小小说, 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性力量。 因此这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通过教师有组织地引导,他们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增强感性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在学习过程中,提倡民主 和谐。学生在一种宽松、愉快的活动中发挥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 体资源及环境): 一、导入新课: 此环节主要是通过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进入情境,为深入分析课文奠定基础。 ——同学们,透过一扇窗,我们能看到些什么?面对一堵墙,我们又能想到些什么呢?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小组讨论 此环节是课前设计了教学案,让学生在教学案上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疏通生字词,同时思考小说有哪三要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组织学生纠正补充。理清文章主要内容。 3、教师展示整理出来的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主动思考这些问题。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初步疏通并感知课文,了解小说大致故事情节,为课堂分析人 物形象奠定基础。同时通过课前质疑,培养其发现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三、活动二:组织课堂新课教授 此环节是课堂的主导部分,也是完成教学目标最关键的部分。 ——教师组织学生听录音,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并合作分析。 1、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2、分析课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并续写文章结尾。 (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和 人生的思考。通过学习本课,锻炼学生的口述能力,以及学会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揣摩人 物心理。让学生用已知的分析小说的方法,在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学生、文 本与教师三者的交互对话,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能够正确把握人物形象,受到情 感的陶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活动三: 此环节是小组活动讨论探究结果的检查环节,也是小组活动结果的呈现。 ——组织学生小组代表交流思考结果。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更能心态平和的去探究课文,从而能够 体现小组合作的快乐,获得合作的成就感。) 五、活动四: 此环节是与课堂开始呈现学生自主提问的衔接。 ——组织学生解答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问题是学生活动栏里的“学生质疑” 部分。) (学生在课堂上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本身就能体现课堂是民主的,是大家的,不是 老师一个人的,通过答疑,也鼓励学生课前多探究,多提问。) 六、布置作业: 此环节是与课堂的有机结合,也是与课文的有机结合。 ——推荐阅读:欧.亨利 《最后一片藤叶》,并完成读后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f7eca70100n8pv.html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此教学涉及的主要教学资源来自教材、网络上的文章。 语文本身就包罗了很多文学作品,因此在教学中,就教材而言,它的内容远远不够。 考虑到这个因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充分阅读相关资料,然后有所取舍,将其 综合运用,以达到教学目标。 因此,备课时,需要教师占有绝对数量的资料。而这些资料的获得,最好的方式自然 是网络。在课前我就找到了欧.亨利 《最后一片藤叶》的网址,方便学生上网阅读。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 专题最适合合作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大多数环节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为 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三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和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使用,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一、评价的主体——三方共同参与 1、自我评价:即被评价人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 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如在自主学习部分,学生通过对课前的生字词整理,和质疑,以及几个问题的思考, 课堂小组讨论纠错,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个自我修正的过程。 2、小组评价 学生的很多语文活动都需要小组的合作,学生对小组的学习情况更了解,引导他们互 相评价,面对面的地交流,有助于深化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主要找优点,可以在同学之间 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 整个课堂构架,都是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之下进行的。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也尤为重要,恰到好处的点评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激励他 们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评价的方法 1、对学案的课前书面评价。 教师上课之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书面评价,指出错误和不足。 自主部分的生字词整理和质疑的整理对学生进行引导式评价,有效地指引了课堂,也 节省了时间。 2、课堂评价。 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评价,以及小组合作过程中,以及个人发言过程中的评价都是课 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点评,小组参与式点评,都能够很好 的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