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二章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www.ks5u.com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和原因。2.知道荒漠化发生的危害。3.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 (1)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 2.类型 (1)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2)人类滥垦滥牧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 3.分布 (1)全球:荒漠化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 (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 4.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自然原因: ②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2)人为原因: ①人口: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 ②生产活动:不合理,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 二、荒漠化的危害 1.危害范围大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涉及范围广。 2.危害程度深 (1)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危害: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三、荒漠化的防治 1.国际社会: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4.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保护并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5.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材P36~37活动] 1.(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然因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 ②人为因素:人类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2)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帮凶”的角色,且起主要作用。 2.正确。因为由于植被的破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大大减弱,因雨水和流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土地变薄甚至缺失,土壤中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流失,使土壤贫瘠,不能生长植物,结果就是土地荒漠化。 [教材P37活动]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温带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河流:河流少而短小,径流量小,含沙量大,冬季结冰。植被:以草原、荒漠植被为主,覆盖率低。 2.荒漠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材P38活动] 1.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2.(1)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 (2)两者相同之处:都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不同之处:“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下,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而新疆荒漠化是在干旱环境下,主要为风力侵蚀形成。前者人为原因主要是开山取石、毁林开荒,后者主要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植被;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等。 [教材P40活动] 1.(1)影响:使周边地区的气候更加干燥;气温的日较差变大,沙尘暴天气的频率增加;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启示: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垦殖的过程,这里的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说明该地区历史上经历了的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我们现在治沙首先要减少或禁止垦殖,要退耕还牧,退耕还林、还草,无论是耕地还是林地、草地,做到养用结合。 2.应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 3.(1)“生态移民”是由于居住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无法在当地生存或在当地生存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而自发的或国家政府有组织的人口迁移。 (2)“生态移民”不是迁移农业,不是逃避自然,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更好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 主题一 荒漠化的含义与成因 下图为我国北部国土图。 (1)我国沙漠化发展快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试答:我国沙漠化发展快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 (2)导致我国图示地区沙漠化发展快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试答:自然原因:干旱、多大风、地表有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过度垦殖、过度樵采、过度放牧。 (3)图中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试答:过度开垦。 (4)导致塔里木盆地南缘荒漠化向河流上游发展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试答: 古绿洲因为人口的增加和上游盲目开荒、用水不当,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荒漠地区一旦失去水源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绿洲失去水源就会逐渐荒漠化,人们不得不溯水而上,重建家园。 荒漠化的概念、过程与成因 1.荒漠化的几个概念区分 (1)土地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3)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的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环境退化过程。如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等。 (4)石漠化:全称是“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区域岩溶发育的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如云贵高原地区。 (5)次生盐渍化:是荒漠化的另一种迹象,也是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所带来的后果。如我国的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次生盐渍化问题。 2.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3.我国西北荒漠化成因分析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图示法理解荒漠化的一般过程 1.思考领悟 (1)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植被景观的变化特征是什么?与降水的变化有何关系? 提示: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植被景观呈现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特征,主要是因为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只分布在西北地区吗? 提示:不是。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样,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程度最为严重。 2.题组实践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是( A ) 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②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③地处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 ④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受到山岭重重阻挡,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程度为全球同纬度地区之最。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C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解析:分析思路展示如下: 主题二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材料一:科尔沁沙地的位置 材料二:在科尔沁草原,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这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公元9世纪契丹族在这里建立政权后,掳掠汉民和渤海国民前来垦殖,造成土地荒漠化。随着契丹族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这里的土地利用方式恢复为牧业,土地荒漠化有所逆转。清朝时期,大量关内农民涌入科尔沁草原开荒,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再度扩大。 (1)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试答:使周边地区出现沙尘暴、扬沙、浮尘的天气增多,降低大气能见度;污染周边地区的环境,使周边地区气候发生改变,如光照减少等;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试答: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垦殖的过程,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说明它历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 (1)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荒漠化形成的流动沙丘能淹没农田、村镇、铁路、公路、水库和灌渠;荒漠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物的生产力也持续下降,继而引发饥荒。 (2)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导致沙尘暴频发,生态环境破坏。 (3)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会造成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进而引发饥荒。 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以保护和提高植被覆盖率为基础,以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为条件,减缓人地矛盾,从而达到防治荒漠化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 (1)封沙: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2)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3)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4)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 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内 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5)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症下药”分析荒漠化治理的具体措施 1.思考领悟 (1)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节约用水就是减少用水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节约用水是指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管理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地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2.题组实践 某中学生态调查小组对我国某地方圆1 000 m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并将其生态状况绘成图。据此回答(1)~(3)题。 (1)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B ) A.滥采矿产 B.过度放牧 C.滥伐森林 D.滥垦耕地 解析:读图,在草原区主要的人类活动是放牧,水井周围出现沙地,只能是牧业发展导致过度放牧,大量牲畜在水井处饮水,水井处植被减少,导致草地沙化。这种状况也称斑点状荒漠化。B正确。采矿受矿产分布的影响,不会形成以水井为中心的圆形沙地,A错误。图示区为草地,没有森林,C错误。图示区是草地,不是耕地分布区,D错误。故选B。 (2)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C ) A.云贵高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解析:云贵高原地表崎岖,降水较多,水井设施少,多溶洞、地下河等,不可能在牧区打水井,A错误。江南丘陵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不需要水井设施,B错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后易发生水土流失,不会以水井为中心形成沙地,D错误。只有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是我国主要牧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过度放牧,导致图示情况发生。C正确。故选C。 (3)针对图中所反映的生态问题,当地宜采取的对策是( D ) A.营造防护林 B.由畜牧变农耕 C.开辟水源、多打井 D.规定一定的载畜量 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过度放牧导致,因此采取的对策应合理放牧,规定一定的载畜量,禁止超载放牧。故选D。 读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B ) A.①荒漠化(植被覆盖减少) ②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③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B.①荒漠化(植被覆盖减少) ②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③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C.①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②荒漠化(植被覆盖减少) ③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D.①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②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③荒漠化(植被覆盖减少) 解析:图中降水减少的直接原因为植物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地面变干燥会引起荒漠化(植被覆盖减少),而荒漠化会导致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因此选择B项。 2.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B ) A.开放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解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3~5题。 3.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D )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上游源头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C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5.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有( B )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④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读图可知,塔里木盆地边缘和河流下游绿洲地区荒漠化严重,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例如过量引水、不合理灌溉等。该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发展需水量大的林木种植和水田生产。 6.目前,我国国土1/3已荒漠化,专家称主要是因为人类行为失当,并强调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荒漠化防治的全局,不断优化和完善新思路,推动防沙治沙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加快构筑我国北方生态屏障。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将下列正确代号填入相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陡坡开垦 b.过度放牧 c.生态环境脆弱 d.大风季节开垦 (2)①地区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3)②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不合理垦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为防治这些地区土地荒漠化,我国正在这些荒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工程是“三北”防护林工程。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以下关键点:(1)通过读图把握住西北地区各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所形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各因素间的关联性。(2)①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而风力强劲。(3)②地区位于河西走廊,属西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区,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