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几何小实践(千米的认识)▏沪教版 (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几何小实践(千米的认识)▏沪教版 (10)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公里)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正确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直接性”和“可视性”的体悟或者从感受经验比较抽离,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会在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中接触到千米(公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周围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相应的换算。‎ ‎2、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1千米究竟是多长”,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教学关键:通过亲身体验充分感知1千米究竟有多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关于长度的单位,说一说,你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不能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一下?‎ 板书:米(m) 厘米(cm) 毫米(mm) ‎ 2、 请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板书: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 下面的括号中填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 课桌的长度约是100( )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 )‎ ‎ 学校运动会比赛跑200( )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是2( )‎ ‎(说明: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3、师:国庆节,老师从上海出发到南京,指示牌显示距离南京还有268(?),后面应该是哪个长度单位呢?‎ ‎4、揭示课题:用米、厘米都太短了。上海到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 ‎ 板书:千米的认识 ‎(说明: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探究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图片。‎ ‎ 图1:路标。 ‎ ‎ 图2:限速。‎ 2、 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小结:表示铁路、公路等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各位同学,请大家看运动场的跑到图,它的环形跑道一圈是200米,这样跑几圈刚好是1000米?(5圈)‎ 我们可以写成 ‎ 1千米=1000米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练一练:‎ ‎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 想:2千米就是2个1千米,即2000米 ‎5千米=( )米 想:5千米就是5个1千米,即5000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学校周边地图:这是我们学校周围的地图,从校门口出发,你认为走到哪里是1‎ 千米呢?(学生讨论,交流,反馈)‎ ‎(说明:以情激趣,使学生感到生边处处有数学,由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 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些练习,看看同学们的掌握 情况。‎ ‎1.填空 ‎8千米=( )米 4千米400米=( )米 ‎ ‎ 3千米25米=( )米 2750米=( )千米( )米 ‎ (1) 让学生独立尝试,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 (2)交流反馈。‎ ‎2.选择题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身高约4( ),每小时能跑40( )‎ A.厘米 B.米 C.千米 海拔最高的大河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平均高度约为海拔4( )‎ A.厘米 B.米 C.千米 四、联系生活,学会应用 ‎1、十一期间,小丁丁没有选择出门旅游,他在少年宫参加完活动准备去图书馆,请问,有几条路可以选择?‎ ‎620m 小丁丁觉得路太远了,他决定打车,请你任选走法,计算一下长度,如果选择出租车,你的选择起步价够吗?‎ 五、课后实践:‎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估一估走一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说明:千米的实际长度的感知,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 六、板书:‎ 千米的认识 千米(公里)km 米(m) 厘米(cm) 毫米(mm) ‎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 ‎ 1000米=1千米 ‎ 教案设计说明:‎ ‎ 这节课与生活实际紧紧相连,学生既似曾相识,又缺乏真正的理解,因此只有组织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1千米究竟是多长”,才能形成对“千米”的量感。从学生最熟悉的学校出发,以学校周边的标志性建筑或者地点为目标,在讨论和最终呈现结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1千米的距离大概是多少,以此形成对于1千米的长度的量感,也体验了生活中的数学。学习了数学知识,练习中又需要我们回归到生活,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互联系,比如最后一题除却计算路程问题,也涉及到了平时学生们生活中乘出租车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路虽然会最终到达目的地,但是所产生的费用确实不同的。‎ 数学产生的根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体验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运用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中小学生限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让他们接受系统性强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无疑会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经验来认识有关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数学成为中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因此这节课教师要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设置恰当的课堂教学情景,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 ( 顺应 ) 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达到对新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同时老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在这种活动情景中自主地进行数学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