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5)

浙江省××市箬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观察右图,这是我国山东省出版发行的报纸。与此报纸的得名 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 A. 世袭制 ‎ B.分封制 ‎ C.禅让制 ‎ D.郡县制 ‎ ‎2. 《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影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观点形成的制度因素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 ‎3. 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4.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 ‎5. 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在他看来,该制度有利于 ‎①提高行政效率 ②保证官员文化素养 ③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④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7.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B.宋代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唐代君主权力不受制约 ‎8. 《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这说明,明朝内阁 ‎ ‎①其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 ‎②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 ‎③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 - 17 -‎ ‎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 ‎10.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强化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D.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11.下面是一位同学历史课堂笔记所写的中国近代某一次战争的历史影响。据此推断这次战争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中法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D.鸦片战争 ‎12.右图是1900年法国发行的绘有“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 四分五裂”的漫画明信片。在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 A.清政府被迫割让大片领土 ‎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首次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 ‎ D.列强攫取了在华北的驻兵权 ‎13.学者冯天瑜认为某一历史事件“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该历史事件指的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 C.中共诞生 D.国民革命 ‎14.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南昌起义 D.七七事变 ‎ ‎15.右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品把腐朽的清朝廷比作“石磨”,将人民比作“芝麻”。同时,一个清朝官员在把芝麻往石磨里倒,另外两个清朝官员正用地推动石磨,而榨出的香油却漏进了写有“外国”字样的木斗里!下列选项,对此漫画解读最正确的是 A.担负起了宣传民国政府的责任 ‎ - 17 -‎ ‎ B.揭露了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C.暗示清政府对内拼命压榨人民 D.展示帝国主义无法满足的贪欲 ‎16.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墙上残留着革命时代的标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高举起,白匪土豪大恐慌。”这种历史场景出现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他的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18.“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此诗歌颂了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9.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历史因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的根本利益一致 ‎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歌谣“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描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共关系。上述歌谣中没有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1.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声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该同学不知该材料的真伪。以下是对此材料真伪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 B.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C.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D.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22.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 A.开展土地改革 B.进行万里长征 C.工农武装割据 D.实施武装斗争 ‎23. 1937年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指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广大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A.国民党接受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国民党号召民众持久抗战 C.国民书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D.国民党竭力掩饰军事失利 ‎24.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上述事件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17 -‎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26.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27.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以下有关这份诏书论述正确的是(  )‎ A.从法律上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B.表明统治中国两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 C.表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为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提供条件 ‎28.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发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 B.革命性质 C.群众基础 D.民族主义 ‎29.近代某文件规定:“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有如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科,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该规定体现了当时教育的特点是 A.塑造民国民主精神 B.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完善 ‎ C.为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做舆论准备 D.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时代精神 ‎30.九十多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开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 - 17 -‎ ‎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2分)‎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2分)‎ ‎32(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的东西,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 ——摘编于《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缺少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确定这一主题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 ‎ ‎(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完善表格,在答题纸上写出其中字母所代表的内容。(8分)‎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的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 A ( )(1分)‎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 起义受挫后转向井冈山 辛亥革命 孙中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最主要成果)(2分)‎ - 17 -‎ 南昌起义 周恩来、贺龙等 ‎ C( )(1分)‎ 创建军队的开始 国民大革命 国共合作领导 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D( )(2分)‎ ‎(3)在大革命失败后,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怎样的民主革命道路?(2分)‎ ‎ ‎ ‎33.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约法规定: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之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它还规定国务员;③“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④实行责任内阁制;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 ‎(1)根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2分)。史料研习是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技能,分清原始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等三类内容在历史研究中很有必要,请把材料二中数字序号标示的内容进行分类?(3分)‎ ‎(2)其法律条文中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其目的是什么?这部法律的性质和意义如何?(5分)‎ ‎34.(10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请完成以下问题。‎ ‎ 材料一: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一一《向中国开战》。‎ - 17 -‎ ‎ ‎ ‎(1)近代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灾难。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古老的北京城,‎ 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上图宣传画(图一二)反映出19世纪末的列强何种侵略罪行?这一罪行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深刻变化?(2分)‎ ‎ ‎ ‎ 材料二:‎ ‎ (2)近代北京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上述材料(图三四)都是发生在北京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请说明相关的历史事件并阐述其历史意义。(4分 材料三:‎ ‎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由北京举办时,北京顿时成为欢乐的海洋,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假如你是当时北京奥申委的委员,请你简要向国际奥委会说明北京申请主办奥运会的理由。(4分)‎ - 17 -‎ ‎2018学年第一学期箬横中学高二月考试卷 历 史(选考)201810‎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冷战”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垄断组织的形成 B.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 C.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 D.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3、19世纪末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曾说过:“……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毕洛夫说此话的目的是 A.德国在1871年实现统一 B.德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强国 C.德国迫切需要重新瓜分世界 D.英国势力衰落 ‎4、温斯顿·丘吉尔说:“如果英法联合仍然不能抵御德国,就必须再联合俄国。”英国放弃“均势”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直接原因是 A.英国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C.英国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D.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 ‎5、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其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翁娃娃的重心”,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A.德意结盟 B.法俄结盟 C.英法结盟 D.英俄结盟 ‎6、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文中的“暴虐”是指 A.阶级斗争和宗教迫害 B.宗教迫害和国际侵略 C.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D.国际侵略和民族压迫 ‎7、‎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 A.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 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C.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 D.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 ‎8、对“一战”中某战役的描述如下:“7时30分左右,远方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十几个运动着的‘黑点’……它们渐渐接近了,德军士兵们依稀听到了一种奇怪的轰鸣声,其间还隐约夹杂着钢铁的撞击声……德军士兵在这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面前,其抵抗意志顷刻间就彻底崩溃了。”该战役 A. 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失败 B. 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C. 由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地区主动发起 D. 促使战争的重心开始回到西线 ‎9、小明和爷爷在观看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电影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后果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下列看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欧相对衰落 C. 战争造成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D. 战争使帝国主义国家都遭受重创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其后果是多方面的。下列对一战后果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②大战改变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③‎ - 17 -‎ 战争严重阻碍了无产阶级革命进程④大战引发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某盟约第一条: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侵略,意大利也负担同样的义务。对这一条约的签订分析正确的是 A. 加剧欧洲局势的紧张并推动走向世界大战 ‎ B. 拿破仑的扩张激发了欧洲的民族主义情绪 C. 反法同盟内君主制国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 D. 说明法德矛盾成为此时欧洲最主要的矛盾 ‎12、1919年在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的开幕式上某大国政要说:“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由于他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这一声音最有可能出处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13、1922年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 ‎ A.日本一战期间独霸中国 B.中国政府参加一战 C.德国划山东为势力范围 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4、 ‎1919年4月22日,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这里的“困难局面”指 A. 美与英法在分赃问题上矛盾尖锐 B. 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给英、法、美施压 C. 德国强烈抗议英、法、美的制裁措施 D. 意大利懊恼之余退出了巴黎和会 ‎15、首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联的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太不光彩的记录,并放任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A. 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其霸权的工具 B. 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 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国联的效率 D. 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这大大降低国联的权威性 ‎16、在历史上经常会发生为他人做嫁衣的故事。美国是国际联盟的积极倡导者和组建者,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成为英法两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这种情况说明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 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D.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 ‎17、‎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评论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19年5月4日他又评论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上述评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遭到反对 B. 美国同意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C. 列强签署《凡尔赛和约》,中国外交最后失败 D. 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18、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 中国是国际联盟的参加国 - 17 -‎ C. 英日同盟宣告失效 D. 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19、‎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它①是战后世界人民对战争反思的成果之一②是巴黎和会的重要成果之一③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④对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0、某巴黎和会英国代表团成员,在1919年曾撰文,“他的言辞传到欧洲备国人民的耳中,甚至盖过了其本国政治家的声音。敌国的人民相信他会履行与其签订的契约,盟友国家的人民不仅把他视为一个胜利者,还几乎把他视为预言家。……美国陆军处于历史的顶点。……在金融领域美国更是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欧洲欠美国的债务不仅已经超出了其支付能力,而且只有给它进一步的大规模援助才能把欧洲从饥饿和破产中拯救出来。他从西方走来,……为我们奠定未来的基础。”该文旨在 A. 说明英国已经无法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B. 强调英国应将领导世界的责任交给美国 C. 揭示美国的声望和威尔逊总统的影响力 ‎ D. 希翼美国应当领导世界并主动有所怍为 ‎21、右图是一副残缺的某国际条约内容示意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开始执行全球扩张政策 B.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C.日本:在太平洋的扩张受到限制 D.法国:失去称霸欧洲大陆的机会 ‎22、《慕尼黑协定》签字后捷克斯洛伐克外长在接受记者访谈时表示“我不知道你们在这一协定中能够得到什么好处,但我知道捷克斯洛伐克决不是最后一个,相同的命运也会降临到其他人的头上。”①文中的“你们”主要是指西方大国英法等 ②与捷克斯洛伐克“相同的命运”首先降临到波兰的头上 ③根据慕尼黑协定的规定捷克斯洛伐克被并入德国 A.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C.①②③都正确 D.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23、‎2017年8月5日,两名中国游客在位于柏林的德国议会大厦前用智能手机互相拍照,并在拍照时摆出了纳粹举手礼。巡逻的保安发现他们的举动后,随即通知警方。巡警随即根据德国刑法典中的“使用违宪组织标志罪”,逮捕了这两名中国游客。两名中国游客被捕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日趋紧张 B. 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 C. 行纳粹举手礼违背德国宪法 D. 纳粹标志代表蔑视人权与压迫 ‎24、1938年9月,中国在国联会议上强烈要求全面制裁日本。因为欧洲剑拔弩张的形势,各大国的外交部长多数不在日内瓦。国联作出了成立以来最强硬的决议,指称日本违反国际协定,各国可以力所能及地个别援助中国。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此时中国国内正值武汉保卫战 B. 欧洲大国忙于处理苏台德问题 C. 中国的抗日获得一定国际同情 D. 反法西斯力量已有初步的联合 ‎25、读下图,纳粹德国控制下列区域的先后顺序为 - 17 -‎ A. ①②④③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④①‎ ‎26、20世纪上半期,有英国首相这样说道:“当我想起那4年可怕的战争(注:第一次世界大战),想到700万年轻人没能享受青春年华……我坚信在战争中没有胜利者.……我的首要职贵就是尽力避免在欧洲再次爆发大战结合所学推测,这一言论出现在下列哪个时间点最为合理?‎ A. 1929年10月 B. 1938年7月 C. 1940年7月 D. 1942年1月 ‎27、1930年,希特勒在一次演说中说,“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那他2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德国)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对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A.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 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C. 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 D.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 ‎28、日本一直想做亚洲的领袖,他们很早就有过"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并为此付出了 高昂的代价,该计划出现在 A.1936年 B.1937年 C.1940年 D.1941年 ‎29、1933年1月,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此后不断突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这些“突破”包括 ‎①制造“国会纵火案”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④出兵吞并奥地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0、阅读下表,表中各大国钢铁产量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38年各大国的钢铁产量(单位:百万吨)‎ ‎1910年 ‎1913年 ‎1920年 ‎1930年 ‎1938年 美国 ‎26.5‎ ‎31.8‎ ‎42.3‎ ‎41.3‎ ‎28.8‎ 英国 ‎6.5‎ ‎7.7‎ ‎9.2‎ ‎7.4‎ ‎10.5‎ 德国 ‎13.6‎ ‎17.6‎ ‎7.6‎ ‎11.3‎ ‎23.2‎ 法国 ‎3.4‎ ‎4.6‎ ‎2.7‎ ‎9.4‎ ‎6.1‎ 俄国 ‎3.5‎ ‎4.8‎ ‎0.16‎ ‎5.7‎ ‎18.0‎ 日本 ‎0.73‎ ‎0.25‎ ‎0.84‎ ‎2.3‎ ‎7.0‎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 A. 英美受益于一战且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 B. 德日未受一战影响但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 17 -‎ C. 俄国受一战影响但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 D. 法国既受到一战的影响又受到二战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强调牺牲、勇气、斗志的价值,社会各个阶层的对立一时间被忘却,在国家统一的象征之下,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 ‎——(日)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比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摘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4分)‎ ‎(2)国联盟约的主要成果有哪些?它的成立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国联在美国的命运说明了美国政治的哪些特征?(4分)‎ ‎(3)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一句话概括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严重后果。(4分)‎ ‎3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可谓一次重大“危机”。若把握得好,中国则可能一举摆脱内外枷锁,以平等身份进入国际社会;若把握得不好,则会坠入深渊。当时,急切寻找新的国家认同、加入国际潮流的浪潮在中国波涛汹涌,中国有一批学贯中西及对国际体系有深刻认识的精英,对中国不利的现存的国际秩序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在崩溃。从1916年到1918年,一支至少由14.5万名来自山东、河北、浙江等省份的中国人组成的非武装后勤组织——华工军团,被派往法国分别配属到法国、英国和美国军队中。他们用汗水、鲜血和生命,使中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他们用爱国热忱和政治智慧,使得北洋政府屈从日本的妥协方案曝光;他们和国内民众遥相呼应,迫使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巴黎和约;他们和北京、上海的青年们,同样是五四运动的先驱者。 ——摘编自《华工军团的血色浪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社会普遍希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和有利条件。(5分)‎ - 17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工军团”的历史贡献。(3分)‎ ‎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到: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 ‎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成功地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还包括了一项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英国保证在香港及东经110°以××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美国对此深为沮丧,因为它无法将夏威夷群岛以西的任何基地建为可支援舰队作战的大型基地了。事情看似公平,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以占据优势,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西太平洋的任何角落。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 ‎——摘编自王连元《美国海军争霸史》‎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提出裁减军备计划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分析 “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依据。“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的“言中”是指何事?(7分)‎ (2)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辩证评价《限制海军军备条约》。(3分)‎ ‎34、(10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0年下半年的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在不列颠战役中,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开了诱降活动,军事准备明显不足,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成熟完善的方案。‎ ‎——整理自《不列颠战役》‎ 材料二 大事年表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6月 中途岛战役 ‎1942年8月 瓜岛战役 - 17 -‎ ‎1943年7月 西西里岛登陆 ‎1944年6月 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 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1945年8月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列颠战役发生的相关背景。(4分)并回答不列颠战役的结果及其对二战的影响。(4分)‎ ‎(2)在美国推动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携手合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合作产生的直接成果,并分析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分)‎ - 17 -‎ ‎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学考月考卷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D B B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 D B A B B D B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B C D B B B A C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1.(共10分)(1)在古代,山东省曾分封过齐、鲁两个诸侯国。(2分)‎ ‎(2)西周和西汉前朝。(2分)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2分)‎ ‎(3)行省制度(1分)。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1分)‎ ‎(4)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2分)(不必拘泥于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2.(10分)‎ ‎(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反侵略,反封建,或反侵略,求民主)。‎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分)‎ ‎(2) A:事件—秋收起义(1分) C: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分)‎ B:意义—推翻了清王朝(或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2分)‎ ‎(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33.(1)进步性:强调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否定了君主专制,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2分)原始史料:②③,史料解释①④,历史评价⑤。(3‎ ‎(2)目的:限制总统权力;(1分)‎ 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分)‎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分)‎ ‎34.(10分)‎ ‎(1)形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军事侵略,瓜分中国(1分)‎ 影响:中国完全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分)‎ ‎(2)图16: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 图17: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2分)‎ ‎ (3)北京古老悠久的文明对全世界具有吸引力;改革开放使北京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具备了承办奥运会的实力;北京有强大的中国政府、有十几亿中国人民的鼎力支持。(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17 -‎ ‎2018学年第一学期箬横中学高二月考试卷 历史(选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C B B D B C D B A B A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D C C B D D C B A C B C 一、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2分) (1)狭隘的民族主义或者欧洲市民对于战争的狂热态度;(1分)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剧国际形势的紧张;萨拉热窝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线;世界体系的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客观上为世界大战准备了条件。(3分,任意3点即可)‎ ‎(2)达成了维护和平原则、实行“集体安全”和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等主要问题上取得一致。 (2分) 时代特征:世界的整体性,和平主义(或战争与和平)(1分)美国政治的特征:孤立主义势力的强大和权力制衡。(1分)‎ ‎(3)原因:希特勒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德国民众认为希特勒能使德国重新前进;希特勒的扩军备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希特勒的欺骗宣传。(3分,任意3点即可)后果:德国法西斯化(或使德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1分)‎ ‎32、(8分)(1)目的:摆脱被压迫的地位,和世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2分)‎ 有利条件:民族意识的觉醒;具有国际意识的知识分子的存在;旧有的、对中国不利的国际秩序正在崩溃等。(3分)‎ ‎(2)贡献:在欧洲战场流血牺牲,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协约国集团战胜同盟国集团做出了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和配合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斗争,促进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等。(3分)‎ ‎33、(10分)(1)原因:各国军备竞赛带来巨大危害;解决巴黎和会遗留问题;(2分)‎ 依据:《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英国保证在香港及东经110°以××‎ - 17 -‎ 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美国无法将夏威夷群岛以西的任何基地建为可支援舰队作战的大型基地。(3分)‎ ‎“言中”:1942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2分)‎ ‎(2)《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是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它是美国外交的胜利,日本海军扩张虽受到限制,但保留了区域优势。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3分)‎ ‎34、(10分)(1)背景:德国在西线不断取胜;德国希望与英国和谈以集中力量侵略苏联;法国投降;英国远征军败退回国;丘吉尔坚持与德国作战。(4分,任意4点即可)‎ 结果:德国未能达到逼迫英国和谈的目的。(2分) ‎ 影响:由于西线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德国在进攻苏联之后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态势;加速了德国的失败。(2分)‎ ‎(2)成果: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分)‎ 影响:大大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分)‎ - 1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