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实践活动——分积木》讲课稿
分积木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92页综合实践——分积木。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分类需要确定分类标准,能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序地对物品进行分类,对分类后的结果能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经历对具体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附页中的贴画、胶水或双面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出示谜语) 有的圆,有的方,五颜六色真漂亮。 平时不用盒中放,能搭长桥能盖房。 ——(打一玩具)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出是积木,那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到积木的世界里探究数学的奥秘。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根据这一理念,通过 “猜谜语”自然引入积木这一学生都很熟悉的活动素材,这样也比较容易地把数学和生活建立起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2. 提出问题。 出示情景图: 谈话:同学们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积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把图形特征说完整一点,如:红色的圆柱;绿色的正方体;黄色的球体…… 看,现在这些积木这么乱,你想说点什么吗? 预设:把这些积木分分类整理一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积木,也就是把积木分分类。(板书课题:分积木)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积木入手,让学生观察积木的摆放情况,逐步引导学生产生分类的愿望。激发学生想亲自分类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看一看。 谈话: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积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积木,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位听。 学生班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 生1:颜色不同,有红色、蓝色、绿色、橙色、黄色。 生2:形状不同,有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 生3: 有的能滚动,像圆柱和球;有的不能滚动,像正方体和长方体。 2.想一想。 谈话:同学们的小眼睛真亮,有这么多的发现。现在请你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给这些积木分类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预设: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按颜色分类。 生3: 按能不能滚动分类。…… 小结: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同学,想出了这么多的分类方法。这些分类的方法就是分类标准。(板书:分类标准) 3.分一分。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活动要求,从这么多的方法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分一分。 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小组同学先商量,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确定按什么标准分,然后动手用课前剪下的附页中的实物贴图分一分。 (2)分完后,组内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3)观察分的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学生中不同的分类方法。 (设计意图: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在动手操作活动之前,教师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让学生经历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启发和引导每个学生先明确分类的标准,从而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组织学生汇报,先说是按什么分的,再说分类结果。 预设一:我是按形状不同来分的,长方体有5个,正方体有4个,圆柱有7个,球有6个。 问题跟进:按形状分的同学,你们分的结果和他分的一样吗?同学们真了不起,分的结果和数学家分的一模一样。按形状来分积木,哪一类最多?哪一类最少? 预设:圆柱最多,正方体最少。 引导: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预设二:我是按颜色不同来分的,绿色的有8个,蓝色的4个,橙色的有4个,红色的有4个,黄色的有2个。 问题跟进:按颜色分的同学,你们分的结果和他分的一样吗?在这个分类结果中,哪一类最多?哪一类最少? 预设: 绿色最多,黄色最少。 引导: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预设三:我还能按照能不能滚动分的。圆柱和球能滚动,作为一类;其他的不能滚动,作为一类。 能滚动: 不能滚动: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给积木分好了类,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分类结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提问:为什么分的是同一堆东西,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预设:因为想法不一样;因为分的标准不一样;分法不一样…… 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发现,你们不仅有一双巧手,还有一个聪明的小脑袋。看来分类是要根据标准来分的,分的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 (完善板书:分类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 因为第一次是按形状分的,第二次是按颜色分的,所以才有了不同的结果。(指板书和屏幕小结)所以我们在分类的时候,必须先确定好标准。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汇报分类的结果,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展示与交流的机会。通过对分类过程的回顾梳理、分析比较,很好的发展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对分类结果的观察发现,培养学生发现信息以及根据信息作出判断的能力,很好的渗透了统计的意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分树叶。(大屏幕出示) (1)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可能出现以下分法: ①按形状分 ②按颜色分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2.分食物。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分类结果如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随机演示分类结果。 3.分小脸。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分类结果如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随机演示分类结果。 4.对比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分类之前与分类之后,感觉有什么不同。 预设:更清楚了;更条理了;一看就明白…… 谈话:同学们说的真好。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大。举例说说生活中都在哪里见过分类现象。 预设:商场物品的摆放;垃圾分类……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了分类的多种标准后,及时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内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理解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的数学思想,直观感悟分类所带来的好处。) 六、全课总结,回顾反思。 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面梳理自己的收获。 预设: 知识方面:学会了怎样分积木;学会了怎样分树叶;学会了分类的方法。 方法方面: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一旦标准确立了,就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分类,以避免因分类标准交错,造成分类的重复和遗漏。 感受方面:学的很愉快、很有意思……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回家后,请同学们用你学会的分类方法,动手把自己的书桌整理一下。找找其中藏着的数学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环节,让学生全面地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了反思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修养。 ) 板书设计: 分积木 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按能不能滚动分 分类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有: 一、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展开教学。 一上课先让学生猜谜语,谜底是学生熟悉的积木,在猜谜底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纷杂无序的积木,让学生产生分类的愿望。这样也比较容易地把数学和生活建立起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时,充分引导学生按一定分类标准分类。 分类前,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思考分类标准。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类的标准,可以按形状分,也可以按颜色分。如果学生能够提出“按能不能滚动来分”也是可以的。如果学生提不出来也无需渗透。引导学生感悟:一旦标准确立了,就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分类,以避免因分类标准交错,造成分类的重复和遗漏。最后再开始分类。 三、教学时,充分引导学生感悟分类的多样性。 在抽象概括环节,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分的是同一堆东西,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分类是依据分类标准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同样的物体会有多种分类方法. 2.使用建议。 教材附页中准备了相关的图形,教师需要提前一天安排,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剪下图形,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准备习惯的一个过程. 3.困惑 面对这种动手操作性极强的课,我们往往因为复杂学具的准备以及课堂活动中学生的调控问题而简单的进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是选择小组合作引用大的学具操作,还是人手一份的课本中提供的学具平面图进行操作呢?到底哪种方式更有利于教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