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免疫调节 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免疫调节 教案

第4讲 免疫调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 ‎ ‎1.比较各类免疫细胞的特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模型。(科学思维)‎ ‎2.免疫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免疫系统受损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生命观念)‎ ‎3.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关注免疫异常类疾病,关爱艾滋病病人。(社会责任)‎ ‎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监控功能:及时发现机体衰老、病变的细胞。‎ ‎(3)清除功能: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抗原清除掉。‎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就是皮肤。 (×)‎ 提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指皮肤、黏膜。‎ ‎2.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提示:胃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淋巴因子不仅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可将抗原清除。 (×)‎ 提示:淋巴因子不具有把抗原清除的功能。‎ ‎4.T细胞能增殖分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 ‎5.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远低于特异性免疫的。 (√)‎ ‎6.B细胞和T细胞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也可以参与细胞免疫。‎ ‎ (×)‎ 提示:T细胞既可参与体液免疫也可参与细胞免疫,但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1.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2.关注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理清几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1)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①处理、呈递抗原;②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2)B细胞:①识别抗原;②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记忆细胞。‎ ‎(3)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①识别抗原;②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③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4)浆细胞:分泌抗体。‎ ‎(5)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 ‎(6)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进行更强烈的二次免疫。‎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分析 ‎1.(2019·福建省三明市高三期末)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 D.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 ‎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C错误;溶菌酶是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错误。]‎ ‎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B.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均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D.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B细胞数量下降有关 B [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A错误;浆细胞无识别抗原的功能,C错误;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T细胞数量下降有关,D错误。]‎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 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①‎ 具有免疫持久性 具有免疫短促性 ‎②‎ 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 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③‎ 涉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不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 ‎④‎ 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 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A.①    B.②    C.③    D.④‎ B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具有免疫持久性,A错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涉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特异性免疫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D错误。]‎ ‎4.(2019·成都一诊)下列有关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记忆细胞可同时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B.T细胞、效应T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浆细胞可在病原体的直接刺激下,产生与之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D.病原体入侵机体后,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B [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而记忆细胞只参与特异性免疫,A项错误;T细胞、效应T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浆细胞不能直接识别病原体,C项错误;吞噬细胞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没有细胞周期,D项错误。]‎ ‎ 正确判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细胞或物质的名称:‎ a.吞噬细胞,b.B细胞,c.记忆细胞,d.抗体。‎ ‎(2)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3)抗体 ‎①本质 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②来源:只有浆细胞能够产生。‎ ‎③作用 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与寄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能力;与抗原结合,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处理消化。‎ ‎2.细胞免疫 ‎(1)①:T细胞;②:效应T细胞。‎ ‎(2)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1.抗体产生于浆细胞内,但抗体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 ‎2.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 ‎3.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 提示: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需先经过增殖,然后部分分化为效应T细胞。‎ ‎4.只有体液免疫才有二次免疫,细胞免疫不存在二次免疫。 (×)‎ 提示:无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在初次免疫中均产生了记忆细胞,都存在二次免疫。‎ ‎5.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体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 提示: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核心细胞 B细胞 T细胞 效应物质或结构 特异性抗体 效应T细胞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关系 ‎①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②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就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暴露,再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因此两者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2.二次免疫反应及特点 ‎(1)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2)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可用如图表示:‎ ‎1.辨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如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哪些?(填写代号及名称)‎ ‎(2)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哪些?(填写字母代号)‎ ‎(3)若切除胸腺,对图中的特异性免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1)Ⅱ、Ⅲ、Ⅳ、V、Ⅵ;Ⅳ(记忆T细胞)和Ⅵ(记忆B细胞)。‎ ‎(2)d、 e、 f、 g。‎ ‎(3)细胞免疫功能全部丧失,保留部分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中产生浆细胞的三个途径是什么?‎ 提示:(1)抗原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2)抗原刺激B细胞,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3)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分析 ‎1.(2019·海南高考)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A [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继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A错误。]‎ ‎2.(2019·蚌埠市高三第二次质检)如图是原发感染肺结核的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结核分枝杆菌进入巨噬细胞后可以抑制吞噬体与________结合而不被消化;结核分枝杆菌可以利用________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 ‎(2)发生炎症会启动________免疫,使得________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同时_______细胞产生_______控制胞外结核分枝杆菌。‎ ‎(3)卡介苗是由减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浮液制成的活菌苗,注射卡介苗可较长时间预防肺结核。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示信息知结核分枝杆菌进入巨噬细胞后能成功增殖,是因为其进入后,可以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的结合,从而避免了其抗原被溶酶体降解。结核分枝杆菌可以利用自身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 ‎(2)发生炎症会启动特异性免疫,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浆细胞分泌抗体,控制胞外结核分枝杆菌。‎ ‎(3)注射卡介苗可较长时间预防肺结核,是因为卡介苗作为抗原,可刺激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答案] (1)溶酶体 自身(或结核分枝杆菌) (2)细胞免疫和体液(或特异性) 效应T 浆 抗体 (3)注射卡介苗可刺激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 “三看法”辨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考查二次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3.(2019·河南省中原名校质检)登革热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主要的免疫反应如图所示。‎ ‎(1)登革热病毒入侵人体后,部分B细胞活化为相应的浆细胞产生特定抗体。B细胞活化为浆细胞,一般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受病毒刺激而产生的M抗体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请结合如图简要分析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患者初次感染时,14天后可以在体内检测到G抗体,再次感染时第2天就检测到G抗体。请简要解释再次感染时G抗体迅速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显示了登革热患者康复主要依靠哪种免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生成浆细胞。‎ ‎(2)受病毒刺激后产生的M抗体会与病毒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病毒进入淋巴细胞增殖复制,不利于患者康复。‎ ‎(3)初次感染时患者机体产生相关记忆细胞,再次感染时,记忆细胞受到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更快地分泌出大量抗体,释放到内环境中参与特异性免疫活动。‎ ‎(4)如图显示登革热患者康复主要依靠机体产生G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复合物,这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 (1)病毒直接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 (2) M抗体促进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复制增殖,从而加重病情 (3)初次感染时患者机体产生的相关记忆细胞,在再次感染时受到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继而分泌大量抗体 (4)体液免疫 免疫功能的实验探究 ‎4.(2019·怀化市高三模拟)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低温处理对同种异体跟腱移植时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将60只兔随机分为6组,将A组经超低温处理的跟腱20条移植给C组,将B组经普通低温处理的跟腱20条移植给D组,将E组在常温下处理的跟腱20条移植给F组,一段时间后C、D、F组小鼠体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吞噬细胞中发挥吞噬功能的比例(%)‎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C ‎63.94‎ ‎0.18‎ D ‎72.94‎ ‎0.28‎ F ‎85.38‎ ‎0.38‎ ‎(l)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 ‎(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学上相当于________,其中参与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是T细胞,其成熟部位在____________。‎ ‎(3)表格中吞噬细胞功能相对于原来有所减弱,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比原来减弱。淋巴细胞数目相对于原来也有所减少,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比原来减弱。‎ ‎(4)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低温处理对同种异体跟腱移植时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据此依题意并分析表中信息可知,本实验因变量是吞噬细胞中发挥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3)表中信息显示:各项检测指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F组(常温处理组)>D组(普通低温处理组)>C组(超低温处理组),说明吞噬细胞功能相对于原来有所减弱,而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进而表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比原来减弱;同时也说明淋巴细胞数目相对于原来也有所减少,而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进而表明特异性免疫比原来减弱。‎ ‎(4)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5)设置F组的目的是提供常温下异体移植相关指标的数据作为参考,属于对照组。在C、D、F组中,F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最高,C组(超低温处理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最低,说明低温处理能降低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并且超低温处理对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强。‎ ‎[答案] (1)吞噬细胞中发挥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2)抗原 胸腺 (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 特异性 (4)防卫、监控和清除 (5)低温处理能降低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并且超低温处理对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强 ‎ 免疫失调 ‎1.免疫功能异常 ‎(1)自身免疫病 ‎①病因:防卫功能过强。‎ ‎②病理: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③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2)过敏反应 ‎①病因:防卫功能过强。‎ ‎②病理: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 ‎③特点 a.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b.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免疫缺陷病 ‎ ‎①病因:防卫功能过弱。‎ ‎②类型 ‎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传播和预防 ‎(1)艾滋病病毒——HIV ‎①遗传物质:RNA。‎ ‎②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③合成场所:主要是T细胞内(T细胞的细胞核内进行逆转录和转录,T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 ‎④特点:病毒突变率高,变异类型多。‎ ‎(2)发病机理:HIV破坏T淋巴细胞,逐渐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原体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3)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3.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并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1.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 (×)‎ 提示:HIV主要攻击T细胞。‎ ‎2.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3.由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往往是灭活的病毒,所以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可以充当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 ‎4.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 提示: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1.比较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 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发生时间 再次接触抗原时才会发生 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就发生 抗体分布 某些细胞表面 主要在血清中 激发因素 过敏原 抗原 特异性 过敏原只针对某些人,具有个体差异性 抗原针对所有人,没有个体差异性 ‎2.依据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等写出艾滋病防治的研究思路。(至少写两点)‎ 提示:(1)研制出一种能够有效毁灭HIV病毒的新型药物;(2)将病毒控制在宿主细胞内,这些细胞会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自主死亡;(3)通过药物有效抑制HIV的复制;(4)研制特异性抑制逆转录的药物。‎ 免疫失调病因分析 ‎1.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会发生过敏反应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相同 D.预防该病发作的措施之一是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哮喘发病的过敏原 D [过敏反应是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过敏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不会发生过敏反应,A错误;临床治疗哮喘应该是抑制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B错误;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布在细胞膜表面,而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分布在血浆、组织液中,C错误。]‎ ‎2.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下列关于艾滋病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属于免疫系统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HIV侵入人体后会使T细胞数量持续下降 C.人体无法产生抗HIV的抗体是目前艾滋病无法根治的原因 D.HIV感染T细胞后,可在T细胞内完成逆转录过程 D [艾滋病是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A错误;HIV病毒进入人体后,刚开始时随着HIV浓度的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增加,后期HIV浓度增加时,T细胞数量大量减少,B错误;人体能产生抗HIV的抗体,但HIV容易变异,在不断破坏免疫细胞的同时,使相应抗体的应答反应也逐渐变弱,这是目前艾滋病无法根治的原因,C错误;HIV主要攻击和感染T细胞,可在T细胞内完成逆转录过程,D正确。]‎ 免疫学的应用 ‎3‎ ‎.科学家依据基因工程的原理最新研制的某种疫苗(DNA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个基因编码的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该DNA疫苗(  )‎ A.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DNA分子上具有抗原 B.引起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增多,细胞周期将变长 C.能与浆细胞产生的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D.制成的该DNA疫苗结构应包括抗原基因(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D [DNA疫苗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其上基因编码的产物可以作为抗原,A错误;疫苗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会增多,细胞周期缩短,B错误;相应抗体与该DNA疫苗的编码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C错误。]‎ ‎1.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是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2.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3.淋巴因子是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对机体免疫有加强作用,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起作用。‎ ‎4.记忆细胞不产生抗体。在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抗体本身不能清除抗原,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产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5.过敏原与抗原的主要区别 ‎(1)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物质,但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尘土等。‎ ‎(2)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过敏原有个体差异,不同的人过敏原不同。‎ ‎1.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2.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被释放,进而被吞噬、消灭。‎ ‎3.二次免疫和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产生的抗体更多,患病程度轻或者不患病。‎ ‎4.免疫预防接种可以预防疾病的原因是注射某种病原体的相应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可以长期存在,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该类病原体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病原体。‎ ‎5.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加强各种免疫细胞的免疫效应。如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等。‎ 真题体验|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1.(2017·全国卷Ⅰ)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C [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若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过敏原可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时所引起的反应,若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第一次注射时小鼠正常,而第二次注射时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表现异常;若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 ‎2.(2016·全国卷Ⅰ)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由题干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和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使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丧失,特异性免疫受到破坏,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接种的甲疫苗相当于抗原,可刺激机体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病毒甲)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依靠膜的流动性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 ‎3.(2019·全国卷Ⅲ)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解析] ‎ ‎(1)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特异性反应,抗体是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2)再次注射抗原后,由于A组两次均注射抗原甲,D组两次均注射抗原乙,故A、D组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后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由于再次免疫应答反应强烈,血清中抗体产生速度快且浓度高,向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4)过敏反应的特点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答案] (1)抗体 (2)A、D 迅速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