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考试技巧及复习策略
2011年中考各科考试技巧及复习策略 语文类考试技巧及复习策略 现代文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答题步骤 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第一步是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的是什么?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哪些是较易的?哪些是较难的?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进人文本,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品读题目,缘文驰想 文章题目,往往是从一篇文章中冶炼出的精华。它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比如《报秋》的题目要告诉读者,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都与“秋”有关。由此读者再沿着文章的思路进行整合联想,从而发现作品的真谛。 3.浏览首句,略知梗概 一般散文,都是由若干自然段组成的。每一段都有一个主要意思。首句往往与本段内容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整合首句,能使阅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4.默读全文,圈点勾画 浏览首句,了解梗概,是粗读;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是细读。前者是宏观性的把握,后者是微观性的鉴赏。解决“问题锁链”当然既需要宏观把握,也需要微观鉴赏。此过程是组织答案的重要前提。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向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5.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是散文阅读的最后一步,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深思熟虑,才能精确表达。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惟其如此,散文阅读才能画上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 现代文如何分析 首先,考生要对文章整体有所感知。如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品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阅读议论文要找到中心论点、分论点和论据;阅读说明文要掌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鉴赏文学作品时要明确作品中描写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 其次,考生要深入理解文章,根据文体结构正确划分结构。如记叙文分为时间顺序(写人记事的文章较多采用)、空间顺序(写景的文章较多)和感情发展顺序(抒情性文章较多采用);议论文则按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来安排文章结构,复杂的议论文较多采用总分式(总—分—总、总—分、分—总)这种结构形式;说明文也往往采用总—分、并列、层进的形式; 散文则是以一定的线索来结构全文;小说关注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归纳文章中心意思很多时候可以看题目,还有不少文章在开头或结尾点明中心。注意记叙文中插入的抒情、议论部分,这里往往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写人的记叙文有时中心含而不露,但正面人物的性格可能就是作者要赞美的;还要学会综合文章的各段段意对说明文和特殊的议论文进行分析;阅读鲁迅的文章就要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 最后,考生需要揣摩细节部分。学会在阅读中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尽量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运用概念化的词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表达。如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抒情是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议论则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答题的要领 1、学会快速的遵路阅读。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路的,一句句一段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写文章的人在开头花了很大的功夫,因此看文章时也要着重看文章开头。考试就是考同学们有没有看懂作者的思路,同学们平时要下功夫,争取看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 2、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遵路是对文章的整体有个把握,考题往往是考某一点,要有总分的概念,虽然问在一点上,但实际是关系到整篇文章的,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理解。 3、透视题干的重点和考点。拿到题目以后不要先急于答题,要先分析、理解、透视。每一道题目都是由命题人反复思考、呕心沥血后得出的,有些题目里是话里有话的,同学们不能一晃就过。 4、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一篇文章中总有些词、句子含义深刻,或者包括哲理、或者点明中心,或者是耐人寻味的,这些词和句子同学们一定要去理解,这样的例子在课本中是很多的,如《在马克思幕前的讲话》一文中提到的“马克思一生有很多敌人,但是没有一个私敌”一句。考现代文就是考三个字“懂不懂”,因此看懂、理解是最重要的。 5、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去年考纲提出的是“善于筛选并提取信息”,今年把“提取”改成了“整合”。“提取”是把问卷中的话抄下来填在答卷上就可以了,“整合”就是把散布在文章各个方面的信息提取出来,并组织成一个观点,需要自己概括。这个考点涉及到了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分清思路的能力,其实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概括的能力,这属于现代文阅读中较难的考点。 6、识破干扰项的各种手法。有不少的选择题用排除法是可以的,但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知道为什么选这个,为什么不选这个。选择题中往往有一个“陷井”,是同学们容易选错的,同学们就要学会反干扰,挑出这个干扰项。教师出干扰项最多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⑴无中生有。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⑵主次颠倒。次要的变成主要的⑶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明明是将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是这件事; 因果颠倒。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 同学们可以结合以上这些手法自己做下总结,认识出题老师的干扰手法,对于同学们提高反干扰能力,减少错题几率是很有帮助的。 7、回答主观性命题要攻克2个难关。一是读不到位,二是词不达意,这两个“不”是同学们正确回答主观题的“拦路虎”。 8、注意开放性题目中的限制和要求。开放性题目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开放,而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同学们一定要了解题目在什么范围内是开放的,它的考点是什么。 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 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 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8. 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议论文阅读 1、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 举出……的事例,具体确凿、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运用科学的道理或引用名言、格言、警句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使文章的论证更有权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 对比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 比喻论证: 以事喻理,(把。。。比成。。。) 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说明文阅读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文言文解答技巧 一、句子赏析式 句子赏析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非常热门,但都出现在现代文阅读中,今年开始向文言文过渡,我们应当予以重视。其考查的样式是:让考生任意选择(个别的也有指定)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并阐明自己喜欢的理由。注意不是翻译句子,而是品味赏析句子,开放性比较强。如(考虑到熟悉程度,以课内文言文为例,下同): 1.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湖南省永州市中考题)——这是沈复《闲情记趣》中的压轴题(新课标改为《童趣》)。 2.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哪些语句?为什么?(湖北省襄樊市中考题) 解答这种题的方法是:首先,从句子的内容人手。主要看该句是否蕴含着某种深刻含义(或哲理),对我们有何影响(或启发、教育等)。其次,从句子的语言特色人手。紧紧抓住所选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赏析,如修辞手法、词性(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表达作用。以修辞为例来说明: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说明了、阐述了)XX的特点。无论从哪种角度赏析,理由一定要充分,注意一般不要从结构层次的角度来回答。参考答案示例:1.句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理由:正当“我”看得格外入神时,癞虾蟆破坏了“我”的兴致。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这充分地写出了“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2.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二、内容章法评注式 所谓内容章法评注式,是就文章的主旨内容和行文结构作出富有个性化的品评赏析,近几年偶尔出现在现代文阅读中(也不是很多)。其考查的样式是:对所指定的文段进行画龙点睛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注意,它和赏析句子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是“面”和“点”的关系。如: 请在文章第三、四段中任选一段,就其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这是考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道题目。 解答这种题的方法是:从自己比较擅长的一方面人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个人创见,尽量摈弃那些人所共知的东西。参考答案示例:第三段内容提示:写迁客骚人在阴雨连绵之时登楼览物而产生的感伤之情。第三段写法提示: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与下段文字形成对比。第四段内容提示:写迁客骚人在春和景明之时登楼览物而产生的喜悦之情。第四段写法提示: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比喻、借代);与上段文字形成对比。 三、画面描述式 这种考查方式考生不陌生,多出现在古诗词阅读中,即描述古诗词中的意境,但是在文言文中考查得则比较少。什么是意境?《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是这样解释的:“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可见,这是对原始文本的深层次理解,是一种高级的审美鉴赏活动。其考查的样式是:根据句子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字。如: 作者笔下的居室宁静、雅致。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调素琴,阅金经”展示给你的画面。(广西河池市课改区中考题) 解答这种题的方法是:不是干干巴巴地直接翻译,而是必须带有生动形象的修饰语,表现出一定的文学修养。参考答案示例: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芳革的颜色映入帘里,帘内满目青葱。在简陋的屋子里,有人在尽情地弹奏古朴的琴,有人在吟诵着佛经。 四、纵横比较式 这种题难度较大,考生必须对所比较的文段内容都很熟悉了解,才能进行纵横比较,以便加深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其考查的样式是:梳理文段(含所比较的文段)中内容和写法(或句法、语言等)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谈出自己的看法。如: 1.《陋室铭》、《鱼我所欲也》两文分别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情趣和态度的?(广西河池市课改区中考题)——这是考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压轴题。 2.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象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题)——这是考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压轴题。 这种题的解答方法是:准确地梳理出所比较的文段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再根据题意要求进行整合取舍。如第1小题重在回答不同点,围绕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表明观点,进行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第2小题重在梳理出相同点——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考答案示例:1.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孟子表明了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2,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五、课外生活延伸式 由课内阅读向课外生活延伸,使之相联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和独家专利,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但其在文言文阅读中则没有那么风光,这可能是因为文言文阅读侧重考查对语言的理解的缘故。其考查的样式是:由文段的内容向课外迁移,生发出新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作适当的联系,做到活学活用。如: 1.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广西南宁市课改区中考题)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这是考查林嗣环《口技》中的压轴题。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喜欢哪种花?并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3.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湖北省襄樊市中考题) ——2、3两小题都是考查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压轴题,且所考查的内容极为相似。 这种题的解答方法是:选择自己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突出现实生活(或地域)色彩。如例1,必须是自己熟悉的民间技艺或民风民俗,先写出名称,最后进行具体生动地描述。参考答案示例:1.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泼水节期间,傣家儿女你泼我,我泼你,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唱,泼水象征着吉祥、幸福与健康。2.我喜欢桂花。在秋季,桂花小小的淡黄色花朵散布在绿叶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陶醉,而它却丝毫不张扬。3.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子何处都是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入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六、应用文体活用式 应用文体如广告宣传语、手机短信、节目主持语、主题语、解说词等,在近几年的中考中特别走红,原因是中考都注重考查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把语文课堂所学过的“死”知识变“活”,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精神。其考查的样式是:借用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来发展地方经济,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请看下面的例子: 1.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湖北省黄冈市非课改区中考题)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河北省实验区中考题)——这是考查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压轴题。 3.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河北省中考题) 4.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把他们开发的一处住宅命名为“岸芷汀兰”。请你结合选文说说商家这样命名的创意。(沈阳市非课改区中考题) ——3、4题都是考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压轴题。 这四道小题都体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一当今社会发展主流。解答这种题的方法是:首先熟悉不同应用文体的格式,然后再根据内容来选择角度,必须体现出实用的价值。如三峡导游词,要突出三峡风光的介绍和时代变化,做到简洁连贯、生动优美,让游客听到后心情舒畅,游兴大增。参考答案示例:1.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2.小石潭位子小丘西南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3.岳阳楼位子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4.“岸芷汀兰”为人们展示了一幅芳草羹羹、兰花幽香的优美画面,令人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使人感到一种文化气息,进而提升文化品位。 七、读后感式 确切地说,这不是新题型,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阅读压轴题,多以这种形式出现,考生并不陌生。这种题型主要是检验考生对选文是否真正地理解。其考查的样式是:让考生谈出自己的阅读体会(或启示、感想、感悟、体验、影响等),开放性强,可以说是一种微型读后感。这种题考查得最多,现仅举三例: 1.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 2.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3.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浙江省舟山市中考题) 解答这种题的方法是:考生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更不能牵强附会,必须合情合理,切不可钻牛角尖,要坚决拒绝“大话”、“戏说”之类无聊消闲的插科打诨。参考答案示例:1.《岳阳楼记》道出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心声,即旷达的胸襟、远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2.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3.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病句答题诀窍分析 一、看到介词,关注成分的完整性 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的语病。例如:在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修改时直接删去介词“在”,主语就明确清晰了。 例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正考虑在最近的20至30年内建造5条跨海隧道。 B.大气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培育、收获。 C.通过这次旅游,使我获得了不少收获。 D.连战、宋楚瑜对大陆的访问,在台湾引起了巨大反响。 本题正确答案是C,介词“通过……”,“使……”与后面的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整个句子没有主语。修改时去掉其中一个介词即可。 二、看到动词,关注搭配的合理性 同学们在做“语病”这道题时,一看到句子中的动词,就应该有意识地思考:该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它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进行合理性搭配。例如: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此句中的动词“拖延”和宾语“质量”在意思上不能搭配,可改为“拖延时间”或“影响质量”。 例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B.我们应该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C.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D.他那认真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 本题中A项,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B项,“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C项,“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D。 三、看到否定词,关注表达的清晰性 句子表达的意思是“肯定”还是“否定”是常见的一个语病考点。审读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这类词语,如: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例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此句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两面词,如: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等等,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或“一面与两面”前后不搭配的语病。例如:诸葛亮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是刘备能否建功立业的关键。该句在修改时应该删掉“否”,该为:诸葛亮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是刘备能建功立业的关键。 例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近几年,王芳几乎没有不忘搜集整理民歌,所以积累了大量资料。 C.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D.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本题A项中属于肯定、否定的双方面和单方面搭配不当,可改为: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B项中“没有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而“没有不忘”即为误用了否定词。C项“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D。 作文 命题作文 中考命题作文包罗万象,但是从总体来看,中考命题作文也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 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第三、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第四、命题作文在使用数量上仍占主流地位。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们作好考前训练,练好应考本领,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那么,在实际应试实践中又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呢?下面介绍四个要点: 1.在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要审读的内容包括: ①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 ②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 ③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 ④文题中的标点或其他符号及其含义。 ⑤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 ⑥各种写作要求、限制。 ⑦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 要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远盯着它的题目。在熟悉的题目面前不要激动,不要以为它就是你做过的“原题”;在生疏的题目面前不要紧张,不要以为你的心目中就没有它的影子。 2.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1)要做到“大中取小”,将其“具体化”: 第一,将宽题变“窄”。 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许多素材的题目。由于它的“宽”,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点之上,使之变“窄”,以便顺利成文。 第二,将大题变“小”。 所谓大题,其实也是一种宽题。从“意义”上看,有些题目的主题比较直露,比较追求一定的“意义”。如文题“变了”,从这个“变”字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点示出某种“意义”。 对于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将其变“小”。如“变了”这个题,我们可以在题目前加上限制性的语言,也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副标题。 (2)而要做到“小中见大”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选点生发”,也就是说,要选好一个能够让你很好地展开记叙、很好地展开议论的“点”,再从这个“点”上写开去。 3.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 “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这句话,可以说是中考作文构思的总策略。“一点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多点式铺陈”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以这两种模式为基础进行变化,设计好开头、结尾,安排好不同表达方式的穿插,考场命题作文的框架便能够设置得完整、规范。 4.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 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将“读后感”写成“读后叙”、在“家乡变了”中穿插一半篇幅的议论、将“自强的我”写成自我介绍等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 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超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半命题作文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美的文题使人耳目一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 半命题作文是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此外,有的话题作文其“话题”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半命题元素”,实际上可称为“准半命题作文”,如以“感悟”、“渴望”、“珍惜”、“关爱”等为话题的作文,考生只需在“话题”前后补上一个巧妙新颖的词或短语即可动笔成文。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拟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岂有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拟题雷同现象!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以《感悟》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要“感悟”的惟“大自然”、“青春”是大。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且不说内容的创新,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实在可惜。 再次是考生对原题“补词”的随意性。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前面提到的在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当我面对》后补上“一天”、“假期生活”和“成功”、“失败”这类词,不难看出“补词”的随意性。 总之,考生在拟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题”这一有利条件,因“势”利“导”,仅仅着眼于内容是否“好写”,是否“耳熟能详”,而不是是否“写得好”,是否“能出新”,这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思路打不开,就是拟题涵盖宽泛,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拟题法: 一、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上面提到的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二、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他*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 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三、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 四、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以《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立音乐的感悟。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感悟8—1>8》、《明天,我飞向β行星》等,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五、条块分割拟题法。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裁”成几个小“条块”,犹如裁缝剪布料一样,样式剪裁得新颖得体,穿起来就会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寻找失落的昨日》,将“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逐一“回放”给读者。另一考生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则是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母爱之美”、“劳动之美”、“运动之美”,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再如《关注我们的家》这一关注大自然、抒写环保之歌的半命题作文,巧妙借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写秋景的名句做小标题,这种拟题形式富有创意,实在是新得“逼你的眼”。此外,“病历杂文体”、“几何证明式”、“访谈体”、“日记体”等体裁形式的作文,在拟题上也是大有文章可作。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读者“怦然心动”、击节叫好而一见钟情的好标题。 1.点示范围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所形成的一个完整命题,既不能表现题材,也不能表现主题。它只是一个标准的宽泛的点示写作取材范围的文题。 2.突现材料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突现了作者最为熟悉的题材,它表示作者没有取材的困难,全篇文章将用作者选定的材料来表现一定的主题。 3.立意角度式补题 此种形式的补题将文章的立意方向作了确定,作者必须选出一定的材料来表现这种立意。 4.综合因素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最为自由,因为它既能为作者确定题材,又能为作者突现立意方向。 当然,以上四式不是绝对分开的。总之一句话: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一个半命题作文变成就像是自己命的题一样。 应试技巧 写半命题作文时审清命题者的意图很重要。半命题作文写作的选材范围、时间段、材料重点都要由题目来决定,要注意命题限制,如“动力来自于……”就限定了考生一定要写动力,并写清楚动力来自于哪里,要突出重点。审题过程中考生还要注意题目的提示语,提示语中往往有隐含信息,提供了选材的范围、思路。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要有总体构思,先列出提纲,写作过程中随时审视自己是否跑题,有的考生写了题目的前面,忘了后面,有的内容不是自己填补的。如果考生想在半命题作文中用上以前积累的材料,一定要注意侧重点的变化。在选材上最好选取近期生活中的事情,以便有感而发。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以“特定”的话题为契机,引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这种“说话”的内容是自由的、自在的、自选的。 由于存在“话题”,人们就得谈话,这种谈话没有规定的题目,人们可以围绕“话题”自由自在地“侃”,海阔天空地“侃”,人人都想谈得中听,人人都在想办法谈出点新意。让人们的谈话自由而又广泛,这就是“话题”的作用。由此可知,“话题作文”的作用是用一个“话题”来引出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带有自己创见、带有自己思想与情感特点的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与我们习惯了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话题作文的产生,不是凭空而来,不是人们臆想的产物,它是多年来作文题型发展的结果,是人们探索与创造的结果。目前,“话题”作文有五种主要的表第一种,是最为嫩稚的,就是“命题”式的“话题”。出题者直接指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 第二种,是“导语”式或者说是“引语”式“话题”。出题者往往要铺叙一段话,这一段话不是材料,它的作用是把考生引到“话题”之上。与那种直接亮出话题的做法相比,这种话题多了一些人情味。 第三种,是文字材料,这时的“话题作文”实际上就是材料作文中的一种,考生的“话”源于材料又不拘泥于材料,由材料引发而又不必切入材料。 第四种,是图画材料,这是中考作文题在“话题”方面的创造。 第五种,是综合式的“话题”,此时的作文题目中列出了多种“话题”,考生可以“选择”一个“话题”进行作文,也可综合几个“话题”进行作文。 话题作文在中考中频繁出现是一种来势不可抵挡的深刻变化,为此: 1.我们应了解、知道、确立“话题作文”的观念,要习惯于“话题作文”,就像习惯于“命题作文”一样。这样就可以尽快地“进入角色”,从心理上、从技能上适应“话题作文”的训练写作与应试写作。 2.我们应进一步了解、熟悉“话题作文”的重要特点: (1) 话题作文一定有一个“话题”,“话题”的作用就是引出你的“话”,引出你的文章。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心里话,这样的文章才是真正动人的文章。中考话题作文的命题意图,就是尽可能把学生从写作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让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和谐地发展,在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中充分展示个性,彰显才情。 (1) “立意自定”就是在正确解读材料、提示和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话题的内容和范围。虽然话题作文的材料都很浅显易懂,既没有文字障碍,也不要求从中挖掘出什么微言大义,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不认真审题。如:2006年深圳市的中考作文题,请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文章立意,一般应该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针对这一话题,可以抛开“是什么”,思维直奔“为什么这被视作一种幸福”,“怎样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等问题,立意就能以深见长。另外,抛开单方面、直线型的立意方式,找出“幸福与创新”、“幸福与奉献”等关系发表高见,也能别具一格。确切认知,全面把握试题中的所有文字,包括材料、提示、要求,仍是话题作文最基本的要求。 (2) “文体自选”就是不论你选何种文体,都必须符合你所选定文体的要求。如:2006年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提示:“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审视一下提示语就会发现,这个话题一定不能写成说明文,至于选择其他什么文体,考生还得根据自己平时的喜好来选择确定。“文体自选”是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已经形成的写作特长和临场确定的立意的需要来选取一种最便于发挥、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文体。只要是没有明确的文体限制,到底采用哪种文体好?我的观点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你长于叙事,就突出细节;你善于说明,就讲成因;你见解独到,那就议论;你情感丰富,就来抒情。 (3) “题目自拟”要求题目与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相吻合。让考生自拟题目,是给了考生又一个自主写作的空间和表现个性的机会。如:2006年四川内江市的中考作文题是“请以‘责任’为题,自定题目”。拟定标题,首先要切旨,力求反映文章的主旨,如《读书,我们的责任》。其次要切体,标题要能反映文章体裁。记叙文,如《那一次,我明白了“我的责任”》;议论文《做人要尽职尽责》。标题有纲举目张之用,因而标题拟定,开口宜小,可以从一个点或一个侧面入手。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极具灵活性、语言环境较复杂的一种作文形式,命题者提供一定的材料,作者根据“材料”的内容自由命题,它既考查写作上的表达能力,又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给作者以极大的“自主权”,当然也有可能因材料而给作者带来一定的干扰和压力。 从全国的中考来看,材料作文题的数量不小。它的共同显现出这样的规律: 1.材料作文覆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这些所有可考的文体。 2.材料作文覆盖了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这些所有的命题形式。 3.材料作文覆盖了改写、续写、扩写、修改等种种写作形式。 4.材料作文覆盖了大小作文的组合类型。 由此可见其在考场作文中的重要性。 考场材料作文应试,应重点"念"好这样一个"三字经"。 1.读 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②读材料。这个环节的任务是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要用慢读的方法,细细地、全面地阅读材料,以做到心中有底。 读材料的要求是"细"、"全"。一个题目从头到尾都要读到,每一个字都要读到,不要用扫读的方法去读题。 2.析 慢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 首先要明确材料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有: ①供扩写用,②供续写用,③供引论用,④供提炼论点用,⑤供评论用,⑥供考查应用文格式用,⑦供考查修改能力用,⑧供选择说明文的材料用。析题时要认真判定,以正确运用材料。 其次析材料的类型。材料的类型主要有: ①故事梗概型,②故事片断型,③寓言故事型,④正反对照型,⑤参考资料型,⑥设置情景型,⑦立论导向型,⑧论据论点型。析题时要准确把握,以便有针对性地作文。 再次要析材料的含义。有的材料意义直露,指向明确,不需要细嚼就能理解,有的材料则需要品析出深刻含义,特别是要求写议论文的文题如此。可运用寓言结尾法,对比提炼法、抽象概括法、评析立论法等等方法对材料进行理解、把握其深层含义,提炼出正确观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的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原料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3.防 就是防失误。读题读材析材之后,便可以按题写作或自拟题写作了。但由于材料作文的特殊性,在读材料、析材料方面的失误可能要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要大一些,因此在写作前和写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要严防失误,要特别防止如下6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②改写后的记叙文或由于套用而与原文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或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没有得到利用或运用。 ④由于重视了材料而淡漠了文题中的关键词,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求表达的中心。 ⑤由于对材料的理解不深而提炼不出精粹的要点,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⑥文体有误、格式有误、修改有误。 其它如泛泛而谈、结构杂乱、错字病句等一般作文过程中的失误,也应该防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