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竹节人》教案 (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竹节人》教案 (3)

‎《竹节人》教学设计 ‎  一、课文内容分析 ‎  第三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带着目的阅读,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文处于本单元第一课。通过本文的阅读,学生要学习:1.根据目的对阅读材料进行取舍,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的干扰。2.确定内容后,还要运用以前掌握的阅读策略,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阅读目的。‎ ‎  本文以回忆性的文笔描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也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学生在完成这三个任务时,可以主要聚焦于文章的部分内容进行阅读,是学习聚焦阅读重点的良好范本。同时,三个任务又是相互联系的。学生要关注文章的整体性,前后关联,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  二、学情分析 ‎  从生活体验角度来看,《竹节人》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儿时的一个游戏的回忆,不但有对游戏工具的制作过程,还介绍了游戏的玩法,同时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这种游戏的喜爱之情,更传达着他对童年生活的眷恋。生活在都市的00后的孩子们阅读本文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虽然他们的玩具更新颖,更丰富,却很难产生这种淳朴的感受。对妙趣纵横、诙谐幽默的文本语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学生对传统玩具有一定认知,对玩具说明书比较了解,这些生活经验为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  从阅读策略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前几册阅读策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并在长期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学会了批注、想象等多种阅读方法,这些都会成为本文阅读的基础,支撑学生选择运用不同策略进行阅读。但是,如何选择阅读策略,选择哪些阅读策略,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  三、教学目标 ‎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  1.谈话导入。‎ ‎  (1)从小到大,你都玩过哪些玩具?最喜欢什么玩具?‎ ‎  (2)老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你们的不太一样,我们一般都会自创玩具,简单的材料,就可以制作乐趣无穷的玩具。一起来看看吧。(师出示玩具图片)最后定格在“竹节人”。‎ ‎  (3)有同学玩过吗?一位叫范锡林的作家,对这个玩具是情有独钟。这里面到底有着怎样的趣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  师板书课题:竹节人 ‎  生齐读课题。‎ ‎  2.介绍作者。‎ ‎  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作者的武侠小说独树一帜,独创一格,十分有新意。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出版。‎ ‎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打开话匣子,用教师童年的玩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渗透文化传承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玩具的兴趣,以及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  2.交流字词的预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  (1)读准字音,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  风靡 俨然 一绺 悻悻然 窦尔敦 偃月刀 ‎  叱咤风云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鏖战犹酣 赫赫伟绩 ‎  (2)强调字形,听写重点词语后对照修改。‎ ‎  豁 凛 疙瘩 磕 颓 ‎  (3)理解词语,放入语境朗读。‎ ‎  悻悻然:形容怨恨失意的样子。‎ ‎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  鏖战犹酣:战斗正在进行,场面十分激烈。‎ ‎  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尝试概括各部分内容。‎ ‎  2.学生默读,小组交流,教师引导梳理。‎ ‎  第一部分(1—2):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自己做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斗竹节人。‎ ‎  第二部分(3—17):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以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  第三部分(18—29):写“我”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下课后,“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竟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  3.运用串联段意的方法,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  《竹节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游戏,作者既写了做竹节人的方法,又介绍了斗竹节人的玩法,尤其回忆了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对文本建立整体感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点拨与练习,夯实基础。此外,引导学生在读后梳理内容,关注篇章,学习概括。‎ ‎  (四)聚焦任务,引发质疑 ‎  1.聚焦课文前的三项任务,你在阅读时分别需要关注哪些内容?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  我要关注的内容 ‎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   ‎ ‎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   ‎ ‎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   ‎ ‎  2.小组交流,补充完善。‎ ‎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  我要关注的内容 ‎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  3—7自然段 ‎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  8—19段;20—23自然段 ‎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  20—29自然段 ‎  3. 针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 ‎  学生质疑,教师引导梳理。‎ ‎  预设:(1)为什么要写教师玩竹节人的故事?‎ ‎  (2)关注了这些内容后,怎么完成这几项任务?‎ ‎  (五)布置作业 ‎  1.抄写字词。‎ ‎  2.朗读课文,结合三项任务进行简单批注。‎ ‎  第二课时 ‎  (一)回顾任务,明确分工 ‎  1.上节课,我们结合课文前的三项任务,分别关注了不同的课文内容。(出示任务表格,请同学回顾)‎ ‎  2.出示上节课梳理的质疑,这节课,我们结合这些疑问,继续聚焦这三项任务展开阅读。‎ ‎  3.梳理方法,明确分工 ‎  (1)之前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浏览全文,筛选提取,展开想象,复述……)‎ ‎  (2)在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时候,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完成任务时进行实践检验。‎ ‎  (3)小组成员可以怎么分工?‎ ‎  小组长:组织讨论 ‎  记录员:结合记录单,记录组内实施过程中的方法。‎ ‎  观察及汇报员:观察组内是怎么完成任务的? 哪些方法有效,还有其他方法吗?汇总组员的信息,进行汇报。‎ ‎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有目的阅读、解决阅读任务的基本方法,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激发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为有效合作提供支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  (二)聚焦任务,展开阅读 ‎  1.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 ‎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  (1)小组汇报时说清楚关注的内容,以及过程中的步骤和方法。‎ 竹节人制作指南 准备工作 材  料:毛笔杆1-2支 工  具:‎ 制作过程 第一步: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做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第二步:‎ 第三步:‎ 基本玩法 ‎   ‎ ‎  预设:重点关注以下问题的及时点拨 ‎  (1)筛选了哪些信息,提取了哪些信息?‎ ‎  (2)文本的语言怎样转化成制作指南的语言?‎ ‎  (3)准备哪些材料,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需要做什么?‎ ‎  (4)还有哪些细节没有介绍清楚?如:线头打结等。‎ ‎  (5)联系下文,怎样说清楚玩法?‎ ‎  ……‎ ‎  (2)思考:哪些阅读方法用在这一任务中特别有效?‎ ‎  教师结合任务一进行小结:板书有效的阅读方法。‎ ‎  【设计意图】真实情境,真实阅读任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此环节以指南为例,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转化,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筛选有效信息,提炼统整信息,转化加工信息等语文综合能力。‎ ‎  3.小组从任务二和任务三里面任选一项任务,运用刚才的方法合作完成。‎ ‎  4.小组汇报任务二,教师适时引导体会。‎ ‎  (1)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 ‎  斗竹节人的“古战场”就是这些破旧的课桌,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 ‎  出示: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  (这句带有夸张色彩的句子写出了课桌的破旧,正是这样的课桌反而成了我们玩竹节人的好场所。)‎ ‎  (2)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  玩游戏时的竹节人是怎样的呢?‎ ‎  出示: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被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  圈画出描写竹节人样子的词句,指导朗读。‎ ‎  (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  从作者对竹节人的描述中可见竹节人的有趣。‎ ‎  (3)竹节人的装饰有趣。‎ ‎  竹节人有哪些装饰特别有趣?‎ ‎  (4)思考:斗竹节人真是趣味盎然!你们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小结并板书)‎ ‎  这样的乐趣,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别人体会到呢?(指导朗读)‎ ‎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学生结合任务一的完成进行自主地选择任务,运用有效阅读方法完成任务,并用不同方式来进行呈现,进一步培养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  5.学生汇报任务三,教师适时引导。‎ ‎  (1)学生汇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  (2)追问:你们能够把故事讲生动有趣的秘诀是什么?‎ ‎  预设: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关联前文,进行合理的想象。‎ ‎  (3)引导关注老师和“我”的变化,融入讲解之中。‎ ‎  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 ‎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变得怎样?(小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  【设计意图】后两个任务的完成,方式不同,但与第一个任务彼此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了有一定逻辑关系的活动链,在言语转换与实践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  (三)归纳总结,迁移运用 ‎  1.回顾板书:有什么发现?‎ ‎  预设:(1)阅读时明确阅读目的。‎ ‎  (2)根据不同的阅读日的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  2.出示单元学习要素和文章前的一 段导读,现在你又有了哪些理解?‎ ‎  3.迁移运用,课后实践。‎ ‎  结合今天的阅读收获,阅读冯骥才的《花脸》,结合以下任务,聚焦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方法。‎ ‎  (1)向别人介绍花脸的样子。‎ ‎  (2)讲述“我”闯祸受罚的故事。‎ ‎  六、板书设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