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六安一中 2020—2021 学年第学期高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 100 分 时间: 120 分钟 一、基础知识(1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摈.弃(bìng)遒劲.(jìng)蜡炬.(jù)诀然 别出心裁 B.忸怩.(nī)铆.钉(mǎo) 慰藉.(jiè)石砾 不加思索 C.寥.廓(liáo)脊髓..(jǐsuǐ)包扎.(zhā)罅隙 鞭辟入理 D.掂量.(liang)间.歇(jiàn)辟.谣(pì)嚣鸣 萍水相逢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 ) (2 分) ①为.君翻作琵琶行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③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④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2 分)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榆柳荫.后檐 C.鼓.瑟吹笙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就是中国文人素养的具体表现,其中琴居“四艺”之首。古琴音色纯净、本幽雅, ( )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走手音犹如袅袅余韵越来越微弱,直到随风飘散。走手音是古琴特有的弹奏 技巧,可以让人的思绪随着若有若无的琴音游走起伏,获得乐音之外更加广阔的联想,这就是古琴特有而 微妙的_ _ 。 古琴是抒怀寄情之物。它形制小巧,音量不大,传播的范围有限,因此弹奏古琴,就好像人与人之间 的___ _ , 需要选择一处比较雅致安静的环境。古人视琴如圣物,往往将其当作陶冶俄自身、 与天地万物融合的媒介。古琴艺术的高妙之处就是将音乐艺术与人生境界相联, ,让人们 伴随着音乐声徜祥在更清纯、幽雅的精神世界中,唤起内心深处的思想共鸣。 古琴传承千年,琴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 150 种左右,甚中《高山流 水》《渔樵问答》 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古琴谱的刊印发行直接推动了 古琴曲目的交流和普及。明末清初,古琴迎来了发展繁荣期,各个流派 。 受地域文化差 异,以及师承和传谱条件的不同,古琴流派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古琴艺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 A.弦外有音 闲言碎语 不绝如缕 异彩纷呈 B.弦外之音 闲言碎语 不绝如缕 百花齐放 C.弦外之音 促膝长谈 一唱三叹 百花齐放 D.弦外有音 促膝长谈 一唱三叹 异彩纷呈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 A.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 150 种,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 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 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B.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有 150 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 《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 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C.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 150 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 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D.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至少有 150 种左右,其中《高山流水》《渔樵问答》 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 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6.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 A.有泛音、走手音、散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卢古朴、稳重、深远, B.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之声古朴、稳重、深远, C.有走手音、泛音、散音三种:散音的音色古朴、稳重、深远, D.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 二、现代文阅读(1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平原上 王安忆 一九七七年的大学招生开始了。地区教育局在下面设了好几个考场,老魏是负责城郊大李公社中学的 考场的。这一带,老魏挺熟的,淮海战役时,他带的一个连就在这儿和敌人变过手。临死挣扎的敌人,是 百倍的疯狂。那次战斗,虽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老魏时其中每个细节都还记得。解放后,他偏偏又转 业到这个地区文教局,每次来列这里,他就要重温一次那次的的战斗,一想到那次战斗,老魏眼前就会出 现一个极年轻的战士,戴着顶软不拉塌的军帽,扑眨着眼睛望着他,好像在问:“我们的阵地呢?” 阵地,老魏留心过,找过,他记得阵地前有一条小沟,面对着敌人的工事。而具体的位置却想不起来 了,也可能是这地方变得太快,变得太多了,你看,今儿这里立起个烟囱,是什么公社农机厂,明儿那边 又破土动工,说要挖养鱼塘。反正,老魏找不到当年那块打得翻过个的阵地了。 初试这天,天不亮,人就从四西八方涌向大李中学考场,有插队知识青年,有回乡的学生,有走来的, 有骑自行车来的。教室里开始发试卷了,老魏却发现门口一块石头上坐着个姑娘,浅蓝色的褂子上,系着 块鲜亮惹眼的红围巾,她双手托着腮,在想什么。 “咋不进考场?”老魏朝她走过去问道。 “我不考,他考,我等他。”姑娘没抬头。 “他是谁?” 姑娘抬起眼睛,不满地瞅了老魏一眼,好像说,操那么多心干啥?随即又掉过脸,专心致志地等起来。 “嘀嘀!”一阵汽车喇叭声,公社粮站里驰出一辆接一辆的大卡车,车上载满了鼓鼓的粮袋,往市区方 向开去。姑娘直起身子,轻轻地数着:“一、二……十一、十二……” “是大李公社上缴国家的粮吗?”老魏惊讶地说。 “这有啥。”姑娘说了一句,又恢复了刚才的姿势,手托着腮出神。 可老魏很高兴,一个公社,一个秋季能交给国家那么多粮食,怎么不高兴!要知道,为了这,当年和 蒋介石争得可是你死我活哪!老魏又想起了他的小鬼。帽子扣到眉毛上,腮帮子在枪托上都挤歪了,眯着 眼稳稳地点射。在一次敌人重新组织力量进行反扑的间歇中,他抱着枪,嚼着一根草根,扑眨着眼睛愣神, 问他想什么,他说:“我在想,咱们胜利后,现在这阵地用来干啥呢。”这个问题把大伙儿活跃起来了,有 人说,在这造大工厂;有人说,这儿长一年几熟的好庄稼;还有的说,要盖几十层的楼房。小家伙一直没 吭声,半晌,才慢悠悠地开口了:“你们说的都好,可都不是最好最好的,我说呀……”这时,敌人的反扑 开始了,我们牺牲了三个同志,其中就有那个小鬼。老魏老是在想,当时,小鬼想说什么呢,什么是“最 好最好”的呢?而眼下这个姑娘,送几十万斤粮食,似乎很不在她的眼里,她又是要什么呢? 第一个交试卷的是个高个儿,穿着大红球衣的小伙子。老魏看见那姑娘站起身向他迎了上去。哦,这 就是那个他。 “你是报的那个系吗?”姑娘问。 “当然,自动控制系!” 老魏又抬起头向窗外瞭望,只见远处火红的两团,越来越远,浙渐融为一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初试以后不几天,老魏在地区文教局门口又碰见了那个姑娘,姑娘也认出了老魏,笑了。 他看见姑娘身旁一挂平车上放了好多铁锹,便问:“冬季搞什么工程啊?” “挖河,这儿是一片盐碱地,引来微山湖的水就好了。” 看到姑娘火红的围巾,老魏不由想起那个穿大红球衣、要学自动控制的李江江,忍不住问道:“他为什 么填自动控制系呢?” 姑娘拉起车子,边走边说:“我要他学会自动控制,回来用电子操控技术侍弄这大片的土地,你不知道, 咱们那土地有多好。” 望着姑娘在渐浓的暮色里远了,老魏心里感到一阵安慰:“她知道,知道这土地好,尽管有盐碱,眼下 还没好庄稼。是啊,为了这每一寸土地,为了这土地上有工厂,有丰收,还有更好更好的……对了,小鬼 想说的不会是自动控制吧?不,他连拖拉机还没见过呢。” 复试的日子到了,老魏又来到了大李公社中学。 晚上,他在办公室临时搭起的床上刚躺下,就听见从后窗传来说话声,声音很轻,但在夜深人静中,很 清楚地传来。 “挖了一冬的河,微山湖的水能浇咱们的地吗?”这是姑娘清脆的声音。 “能……我感觉这次考得不借,等我学成回来,治治这些盐碱地。”一个浑厚的低音。 “好呀,微山湖的水一定能引来,咱们的盐碱地一定能治好,还有菜园、拖拉机、加工厂,我们想到 的,都要有……” “还有自动控制、电子操控。 月光洒在老魏的床前,白花花亮堂堂的。老魏和窗外的两个人,一同沉浸在一种最好最好的向往之中。 他似乎明白了姑娘为什么对着几十万斤粮食说“这有啥”。他不知道当年那块阵地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小 鬼说的“最好最好的”到底是什么,可是他知道,在这平原上,有一个青年,正准备为这块盐碱地去学自 动控制……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这地方变得太快,变得太多了”,“今儿这里立起个烟囱……明儿那边又破土动工”,“这儿是一片盐碱 地”,这些叙述表现出老魏对当年阵地遭受破坏的忧心。 B.“系着块鲜亮惹眼的红围巾”,“穿着大红球衣”,“只见远处火红的两团”,小说对姑娘和小伙子的装扮描 写,以红色为主色调,表现了青年一代的朝气和希望。 C.姑娘对着几十万斤粮食说“这有啥”,小战士牺牲前说“你们说的都好,可都不是最好最好的,我说……”, 这些悬念的设置,巧妙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月光洒在老魏的床前,白花花亮堂堂的”,结尾处的景物描写,既营造了美好宁静的氛围,又烘托了老 魏的心情,正是姑娘和小伙子的言行给了他欣慰和希望。 8.老魏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 分) 答: 9.小说将“小战士”与“姑娘”交织起来写,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2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檀道济,少孤,居丧备礼。奉姊事兄,以和谨致称。高祖..创义,道济从入京城,参高祖建武军事,讨 平鲁山,禽桓振以建义勋,封吴兴县五等侯。卢循寇逆,群盗互起,郭寄生等聚作唐,又从刘道规讨柏谦、 荀林等,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及徐道覆来逼,道规亲出拒战,道济战功居多。义熙十二年, 高祖北伐,以道济为前锋出淮、淝,所至诸城戍望风降服。至成皋,伪兖州刺史韦华降。径进洛阳,伪平 南将军陈留公姚沈归顺。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议者谓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 日。”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 景平..元年,虏围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夔告急。加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救东阳。 未及至,虏烧营,焚攻具遁走。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 追乃止。徐羡之将废庐陵王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屡陈不可,不见纳。羡之等谋欲废少帝,讽道 济入朝。既至,以谋告之。将废之夜,道济入领军府就谢晦宿。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 此服之。太祖未至,道济入守朝堂。上即位,进号征北将军。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 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太祖寝疾累年,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十二年,上 疾笃,会北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 尉.。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 长城!” (选自《宋书·檀道济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B.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C.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D.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祖,庙号,一般用于朝代开创者,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侍奉的名号。 B.戎夷,文中泛指少数民族部落。其中“戎”常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 C.景平,年号,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 D.廷尉,古代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的官吏,后改为大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檀道济守孝尽礼,尊奉兄姐。檀道济在父亲丧事期间做到了守孝尽礼;他对待姐姐和兄长,十分恭敬和 睦,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B.檀道济追随高祖,累获战功。高祖刚举义时,檀道济就随从他进入京城,其后多次参与讨伐之战,身先 士卒,立下了许多显赫战功。 C.檀道济力排众议,释放俘虏。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总共俘获四千多人,有人建议将这些人全杀死并 运回京城示众,但檀道济全部释放并让其回家。 D.檀道济不附权臣,力拒废议。徐羡之打算废黜庐陵王义真,檀道济反对徐羡之这样做;后来徐羡之想要 废除少帝,并讥笑檀道济不敢入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5 分) 答: (2)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5 分) 答: (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小(3 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①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②。 [注]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 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 (lěi)阳, 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C.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安重人道”的 规律。 D.“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15.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4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甫《登高》中,“ , ”两句以落叶纷飞的萧瑟秋景烘托 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愁绪。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 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下文对历史的缅怀。 (3)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用器物的破裂与兵器的撞击声来表现琵琶声高昂激越的两句是“ , ”。 四、语言文字运用(7 分) 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2 分) A.您的计划书收悉,本公司十分重视,也真诚希望能与您合作,欢迎前来洽谈。 B.我的高足李明远出版的著作,反响不凡,这真是“雏凤清于老凤声”啊! C.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就此留步,恕不远送,一 路走好,到家给我报个平安。 D.我今天发表的这些意见只是一家之言,挂一漏万,不求诸位苟同,但求抛砖引玉。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① ”,这番对读书 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读薄” 与“读厚”,虽然有着相同点,比如都要聚精会神、一以贯之地读,都要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思考着读等等,但○2 。从取向上说,“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读厚” 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 需要开掘、“蒸馏” ,“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读 薄” 的过程,其实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本质的过程;“读厚” 的过程,其实就是融会贯通、 触类旁通,架构知识网的过程。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③ , 再由“厚”而“薄”,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答:① ② ③ 五、写作(4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 分) 一对师徒出外游学,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非常劳累。一天,走到一条河边,小徒弟看见水里逆流而 上的鱼儿,就对师傅说:“那些鱼儿可真傻,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师傅说:“你看见水面上的落叶 了吗?只有没有生命的东西,才会过着随波逐流的安逸生活。鱼儿逆流而上,它们是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啊!”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700 字。 六安一中 2020~2021 学年第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A 摈—bìn,诀—决; B 怩—ní,加—假; C 扎—zā,理—里) 2.C (①介词,“替”; ②动词,“创作”;③代词,“这”; ④动词,表判断。) 3.D (D 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归: 使……归. A、 B、C 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 项,雨:下雨;B 项, 荫:遮蔽;C 项,鼓:弹奏。) 4.C (第一处,“弦外有音”,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此处是说古琴音的特点,所以填“弦外之音”。 第二处,“闲言碎语”,①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多指人们嘴里传来传去的话;②与正事无关的话:“促 膝长谈”,形容亲密地谈心里话:此处是把“弹奏古琴”比作“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方式”,而非谈话内容, 所以填“促膝长谈”。第三处,“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绵长;“一唱三叹”,意思是一个人 唱歌,三个人相和,后多用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此处是说古琴艺术的表现特点,应选“-唱三叹”。第四 处,“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纷纷呈现;“百花齐放”,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根据语境“明 末清初,古琴迎来了发展繁荣期,各个流派....应选“百花齐放”。) 5.B (A 项,“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 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错误,成分残缺,整个句子缺主语,“咏叹”是第二句的主语,所以要在它前面加一个“的”。C 项,“高达 150 种左右”错误,“高达”与“左右”矛盾,“高达”后面应是确数,而“左右”则表明是约数,应删去“左 右”。D 项,“至少有 150 种左右”错误,“至少”与“左右”重复累赘,两者删掉一个;其中《高山流水》 《渔樵问答》 等古代文人雅士”错误,《高山流水》 《渔 樵问答》是举例,所以要加入“像”或“比如”; “其中《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错误,成分残缺, 整个句子缺主语,“咏叹"是第二句的主语,所以要在它前面加一个“的”。) 6.D (本题要对选项的句子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逻辑顺序。后文是“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走手音犹如 裊袅余韵越来越微弱,直到随风飘散”,从照应后文的排列顺序,第一句“泛音、走手音”排最后,可排除 A 项和 C 项;再从第二句的比喻修辞,照应“泛音像珍珠”走手音犹如袅裊余韵”的格式,所以应选“散 音如钟鼓之声”这一句,排除 B 项。) 7.A (“表现出老魏对当年阵地遭受破坏的忧心”牵强附会,这样写只是为了表达此地变化太快、太大,同 时也反映出时代变迁。) 8.①小说起于老魏“找阵地”,终于老魏“找阵地”,老魏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1 分)②小说通过老魏 对小战士的回忆和在负责考场时的见闻感受来展开情节,老魏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 分)③老魏 既参加了革命战争,又参与了和平时代的建设,见证了两代进步青年的奋斗,起到了见证者的作用。(2 分) 9.①“小战士”是历史,“姑娘”是现实,历史与现实交织,使小说的内涵丰富厚重。②“小战士”的形象 与“姑娘”的形象有共同之处,都对世界充满热爱和信心,二者结合,使人物形象更美好感人。③“姑娘” 要小伙子学自动控制以治理这块盐碱地,这正符合“小战士”生前的理想,这样写,更深刻地表现了革命 理想后继有人终将实现的主题。(每点 2 分) 10.A 11.B (“‘戎’常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说法错误;戎,泛指的是西部少数民族。) 12.D (“并讥笑檀道济不敢入朝”说法错误,文中“讽道济入朝”的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词奉劝檀道济入朝。) 13. (1)谢晦那天晚上恐惧不安,难以入睡,而檀道济一倒在床上就睡熟了,谢晦因此佩服他。(3 分) (竦 动,恐惧不安:熟,睡熟;以此,因此。) (2)手下心腹将领,都曾身经百战,几个儿子又都有才气,朝廷渐渐猜疑畏惧他。(4 分) (左右,身边 的人,手下;并,都;疑畏,猜疑畏惧;之,他。) (3)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3 分) (殷,震荡;栗, 使……战栗;惊,使……惊。) 参考译文: 檀道济,年幼时失去了父亲,处在丧事期间能守孝尽礼。奉养姐姐,服侍兄长,由于他和睦恭敬而获得好 的称誉。宋高祖举义时,檀道济随从他进入京城,参与高祖建武军事,讨伐平定了鲁山,俘获了桓振,因 参加起义有功劳,被封为吴兴县五等侯。卢循叛乱时,众贼寇纷纷兴起,郭寄生等聚集在作唐作乱,他又 跟随刘道规讨伐柏谦、荀林等人,他处处以身作则,来激励文武官员,冲锋陷阵必定走在士兵前头,所以 大军所指向的地方,无不被攻破。等到徐道覆来进逼,刘道规亲自出兵迎战,檀道济的战功最多。义熙十 二年,高祖北伐,任命檀道济为前锋,出兵淮水、淝水,军队所到之处,各城守敌纷纷投降。军队到达成 皋,伪兖州刺史韦华降顺。径直进攻洛阳,伪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沈归服。一路夺取城池,攻破军垒,共俘 获四千多人。有人提议说,应该把这些人全部杀掉,将其尸体运到京城向人们展示以壮军威。檀道济说:“讨 伐罪人而安抚百姓,正在今天。”便释放全部俘虏并让他们回家。于是戎、夷等少数民族都很感激,相互率 领其部族来归顺的很多。 景平元年,敌军在东阳城围攻青州刺史竺夔,竺夔向朝廷告急。皇帝加檀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 王仲德- -起救援东阳。还未到达,敌军就烧掉军营,焚毁攻城器械逃遁。檀道济将要率军追击他们,但城 内没有粮食,于是打开窖仓,取出陈年老谷;窖有几丈深,等到取出稻谷碾成来,已经过了两个晚上:敌寇 已逃离很远了,再不能追上,于是才停止了。徐羡之打算废黜庐陵王刘义真,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檀道济, 檀道济有不同的意见,多次向徐羡之陈说这样做不行,但均不被采纳。徐羡之等人又密谋要废除少帝,用 委婉的言词奉劝檀道济入朝。檀道济来到以后,徐羡之把他们谋划的事告诉他。在要废除少帝的这天晚上, 檀道济进入领军府跟谢晦一同住宿。谢晦那天晚上恐惧不安,难以入睡, 檀道济-倒在床上就睡熟了,谢晦 因此佩服他。太祖还未进入京城时,檀道济进入朝堂守卫。太祖登位后,进号檀道济为征北将军。檀道济 在前朝立有显赫的功劳,威望很高;手下心腹将领,都曾身经百战,几个儿子又都有才气,朝廷渐渐猜疑 畏惧他。太祖重病多年,彭城王刘义康担心皇帝一旦驾崩,檀道济就不能再控制。元嘉十二年,皇帝病得 很厉害,适逢北魏侵犯边境,便召檀道济入朝。十三年春天,皇帝打算派遣檀道济回去镇守,檀道济已经 动身下了船,恰好皇帝的病又发作。刘义康于是召回檀道济,并以祭祀路神为他设宴送行之名,趁机将他 逮捕,交给廷尉。薛彤、进之都是檀道济的心腹干将,有胆量和勇力,当时人们把他们比作张飞、关羽。 起初,檀道济被捕时,气得脱下头巾掷在地上说:“竟然破坏国家的根基!” 14.C (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是“穷而后工”,诗人并没有认可这样的“规律”。故选 C。) 15.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②杜诗因“发愤” 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 予真挚的同情。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每点 1 分) 16.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 (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3)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17.A (B 项,“高足”是敬辞,指别人的弟子;句中说自己的弟子,不得体; C 项,“留步”,是要走的客 人对主人说的话;句中是说自己,不得体; D 项,“苟同”谦辞,用于说自己;句中说别人,不得体。) 18.①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②终究取向不同,方法不同;③由“薄”而“厚”。(答对一空得 1 分,答对 两空得 3 分,答对三空得 5 分) 19.审题: 这是一道富有思辨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 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定最佳立意角度。材料是师徒二人的对话,徒弟的话是次要方面,师傅的话 是主要方面,只要深入理解对话的含义,挖掘材料隐含的哲理,文章就易于动笔了。“逆水而游“费力辛苦” 与“顺水而行“安逸舒适”是一对辩证联系的矛盾统一体。“顺水而行”确实暂得安逸和舒适,但其“随波 逐流”,如死去的“飘落黄叶”,“安逸和舒适”是短暂和无意义的。“逆水而行”虽然“费力辛苦”,但“享 受的是奋斗的快乐”。材料中的核心词语即“奋斗”和“快乐”。把握了材料核心内容后,有必要联系现实 生活,进行由此及彼的深层思考,循事探理,条分缕析,形成生活的理性体验,以开掘思想的深度。社会 生活中,有的人也如顺水漂流的“黄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也有的人正如逆水而游的“鱼”,虽衣食用无忧,生活安逸,小有成就,却仍然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他们 深刻地体会到了“我奋斗,我快乐”的含义。 参考立意: 快乐的含义是行动;不要随波逐流;要勇于逆流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