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辅导测试(一)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辅导测试(一)历史试题

六安一中高一年级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辅导测试 历史(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制,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 ‎2.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二者都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前者贵族政治后者官僚政治 C.二者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二者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4.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 A.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C.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使相权。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6.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并派遣官员管辖。行省的长官为丞相或平章政事,由其统领属下的路、府、州、县,掌管辖区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以及其他军政要务。这样设置旨在(  )‎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化地方权力     C.处理民族关系    D.加强中央集权 ‎7.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明朝中后期,有内阁首辅权重一时、形同宰相的事例,但多数随俗浮沉以求免祸,于政事则无所主张。这反映出明朝(  )‎ A.官僚运行机制成熟                                B.内阁地位超越六部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皇权架空依赖内阁 ‎8.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 ‎ (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密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  )‎ A.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B.反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突出 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益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 ‎9.右面这幅漫画反映的雅典民主制度(  ) ‎ A.进一步扩大城邦公民权力                    B.按财产多少分配政治权力 C.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D.推动雅典的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10.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  )‎ A.审判的程序非常严密                            B.保留了习惯法的原则 C.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D.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11.恩格斯曾说:“如果说国家和国家法是由经济关系来决定的,那末不言而喻,民法也应该说是如此,因为民法的作用在本质上就是要把各个人彼此间在一定情况下所有的正常经济关系确认起来”。这一观点较好地诠释了罗马(  )‎ A.公民法的特点                                        B.成文法形成的主要原因 C.习惯法的价值                                        D.万民法内容上的侧重点 ‎12.1742年2月,英国首相辉格党人沃波尔遭到议会多次否决后被迫辞职,但原内阁绝大多数阁员继续留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 A.辉格党丧失在议会中的多数席位        B.议会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C.集体负责的责任内阁制尚未确立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 ‎13.孟德斯鸠说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到:“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为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建立一种能彼此调节配合并相互制约的制度。”下面关于美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则无法再通过 B.总统无需国会的批准,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C.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D.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众议院确认 ‎14.18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一个制定新宪法的运动勃然兴起,但直到1786年,南方种植园和小州的政客们都对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怀有戒心,对这个运动持观望态度……1787年是《联邦宪法》一定程度上打消这些“戒心”。《联邦宪法》的以下内容,有助于打消这些人“戒心”的是(  ) ‎ ‎①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②保留奴隶制,将黑人以3/5计入人口总数   ③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④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5.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如下表: ‎ 邦国 ‎ 普鲁士王国 ‎ 巴伐利亚 ‎ 萨克森 ‎ 符腾堡 ‎ 巴登 ‎ 黑森 ‎ 梅格棱堡—许威林 ‎ 布伦瑞克 ‎ 票权 ‎ ‎17 ‎ ‎6 ‎ ‎4 ‎ ‎4 ‎ ‎3 ‎ ‎3 ‎ ‎2 ‎ ‎2 ‎ 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 A.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B.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C.普鲁士在帝国拥有特殊的地位            D.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16.列宁在回顾十月革命时说:“不仅同1789年和1793年相比,而且同1871年相比,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是指十月革命(  )‎ A.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B.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 C.缔造了新型的社会制度                        D.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17.考茨基等人指责列宁,他们把十月革命比喻为一个怀孕的妇女,想通过“疯狂万分地猛跳”“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断言“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据此判断,考茨基等人认为十月革命(  )‎ A.开创了俄国社会发展的新道路            B.创立了城市中心的革命新道路 C.实践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D.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18.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东,19世纪40年代后,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主要是因为(  )‎ A.近代交通方式的进步                            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南方反清斗争较激烈                            D.《南京条约》的签订 ‎19.民国时期一法律人士指出:“共和改创,孙不得不让位于袁以完成统一,而孙氏之党恐袁专擅,乃假手法约,设种种规定以束缚之,行政之权务求减削,立法之权事事扩张。”据此可知,“孙氏之党”的行为(  )‎ A.违背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B.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 C.借助权力制衡维护共和                        D.结束了封建专制独裁 ‎20.《中国文化转型》载: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其效用自然有限。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材料表明(  )‎ A.五四运动的主要作用是思想启蒙        B.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先进的中国人采用不同方式救国        D.中国革命应由政治领域转向教育领域 ‎21.1931年的一份中共党内出版物论述:要反对“枪杆子主义”和“农民意识的地方观念和保守观念”,要准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以期达到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上述主张(  )‎ A.推动了工农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直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未能正确认识当时中国的国情            D.体现了党中央坚持右倾错误方针 ‎22.2017年教育部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已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在教材中落实和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重在强调(  )‎ A.抗战历史的全面性                                B.抗日战争的持久性 C.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D.国民党的抗战贡献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下列民族自治区中庆祝60周年大庆的有(  ) ‎ ‎①西藏自治区   ②内蒙古自治区   ③宁夏回族自治区   ④广西壮族自治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4.1955 年12‎ ‎ 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 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 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 C.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25.建国以后,我国逐步收回了列强侵占近一个世纪的租界领事权,驻兵权,清查、冻结、没收了大量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存款和不动产,基本实现了我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自给自传。这体现了建国初我国哪一外交方针的的精神?(  )‎ A.不结盟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二、材料阅读 ‎26.(12分)人类古典在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某个人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中国黄河流域,平原土地丰饶,农业发达,实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希腊多山、近海。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王权专制政体;古希腊的雅典则建立起城邦公民政体。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东西方政治体制”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 ‎27.(1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是无论何时都可以说可以做的。 ‎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原载《湘江评论》,1919年7—8月) ‎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在思想层面的贡献,并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撰写此文的背景及主要目的。(10分) ‎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 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 (1) 结合所学,指出北伐战争在反帝方面取得的具体成果。并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有何进步?(8分)‎ ‎28.(20分)1949年以来,依据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工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 ‎——王绍坊《中国外交史》 ‎ 材料二 ‎ 材料三 ‎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 ‎1949年单页版、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 ‎ ‎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 ‎1980年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 请回答: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4分) ‎ (2) 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反映了新中国在50年代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6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各版护照上“文字”、“使用范围”的变迁,谈谈新中国外交在不同时期的特点。(10分)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解析】根据所学,古希腊和古罗马属于典型的海洋文明,以发达的奴隶制工商业著称,而古代中国属于明显的大河文明,以长期繁荣的农耕经济著称,故A项正确;工业文明属于明显的近代文明,故B项错误;基督教正式产生于公元前后,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与中华文化都属于古代世界辉煌灿烂的文化,并无落后先进之区别,故D项错误。‎ ‎2.A 【解析】材料图示呈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反映的是分封制,故选A项;郡县制是地方制度,且正式确立于秦朝,与材料图示无关,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并非周代制度,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并非周代制度,排除D项。‎ ‎3.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秦之前,其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在秦之后,其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分封制在本质上属于贵族政治,郡县制在本质上属于官僚政治,故选B项;中国进入封建专制制度是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在这之前属于还没有出现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项;在分封制之下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而郡县制是以皇帝的任免为基础的,不是血缘关系,排除C项;在秦朝建立之后,才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 ‎4.A 【解析】题干提及“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而任命者是皇帝和中央,故选A项;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的是科举制,排除B项;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是在秦朝以后,排除C项;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是征服或归顺,郡县制是巩固疆土的手段,排除D项。‎ ‎5.B 【解析】“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增加了宰相的人数,分割了相权,从而强化了君权,故选B项;分割相权跟科举取士无关,排除A项;三省之间是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项;朋党之争是在唐朝的后期进行的,排除D项。‎ ‎6.D 【解析】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中书省,其长官由中央派遣,并且其权力比较大——“统领属下的路、府、州、县,掌管辖区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以及其他军政要务”这种设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项;元朝在全国共设立10个行省,其管辖范围比较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而该内容在题干中并未涉及,排除A项;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中书省,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分化地方的权力,排除B项;元朝在吐蕃地区设置宣政院进行管辖,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题干并未涉及吐蕃地区,排除C项。‎ ‎7.C 【解析】题干主要述及了两个史实:其一,在明成祖朱棣时期,翰林学士“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其二,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多数随俗浮沉以求免祸,于政事则无所主张”,说明在明朝时期,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故选C项;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标志着古代中国官僚运行机制的成熟,而不是在明朝时期,排除A项;题干所述内容主要反映内阁大学士在进行行政决策时,一切听命于皇帝,没有将内阁地位与六部地位进行对比,排除B项;翰林大学士“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内阁首辅“多数随俗浮沉以求免祸,于政事则无所主张”,反映的是皇权的加强,而不是皇权的被架空,排除D项。‎ ‎8.D 【解析】‎ 密折奏事常态化、规范化且奏事的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这反映出皇上意在通过密折制度了解社会情况,有益于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故选D项;密折奏事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A项;清朝时已不存在宰相,排除B项;材料是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C项。‎ ‎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据材料“超过一半的人同意放逐他,他得离开雅典”结合地上陶片可知是陶片放逐法,公民认为某人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会通过投票将其放逐,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故选C项;陶片放逐法是限制危害城邦的行为不是扩大权力,排除A项;陶片放逐法是在公民大会上举行,全体公民均可参加,排除B项;雅典的民主进入黄金时代是伯利克里时期,而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时期,排除D项。‎ ‎10.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内容而非审判的程序,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及习惯法,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内容而非其本质,故C项错误;由材料“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可知罗马法注重形式,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故D项正确。‎ ‎11.D 【解析】公民法的特点是注重程序,形式繁琐,与题目材料中的经济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成文法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贵族利用法律的解释权欺压平民,平民反抗斗争的结果,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习惯法是比较原始的法律形式,激化了内部矛盾,引起平民的反抗,故C项错误;万民法内容上的侧重点即是侧重私法,私法就是处理个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故D项正确。‎ ‎12.C 【解析】沃波尔遭到议会多次否决并不意味着辉格党丧失在议会中的多数席位,故A项错误;首相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故B项错误;沃波尔虽然辞职,但原内阁绝大多数阁员继续留任,说明集体负责的责任内阁制尚未确立,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王,故D项错误。‎ ‎13.C 【解析】美国总统否决的法律,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故A项错误;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外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例如一战后威尔逊的国联设想因未被国会通过,致使美国虽然倡导国联但最终未加入国联,故B项错误;根据三权分立原则,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例如1935年《全国工业复兴法》即被宣布违宪而被废止,故C项正确;总统任命的大法官,需要得到的机构是参议院而非众议院,故D项错误。‎ ‎14.A 【解析】根据材料“南方种植园和小州的政客们都对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怀有戒心”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并且不论州的大小都有一定的自主权,所以有利于打消小洲的戒心,故①正确;保留奴隶制,将黑人以3/5计入人口总数,这有利于打消南方种植园主的戒心,故②正确;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照顾了小州的利益,故③正确;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这主要是照顾大州的利益,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5.C 【解析】材料仅反映了联邦议会的构成,不能说明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并且德意志帝国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联邦议会的构成,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未突出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普鲁士在联邦议会票权最大,说明普鲁士在帝国拥有特殊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联邦议会的构成,无法体现军国主义传统,故D项错误。‎ ‎16.C 【解析】材料中列举的斗争和十月革命都采取了暴力革命的形式,因此不是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故A项错误;1789年革命、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也是从城市开始的,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其他的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故D 项错误。‎ ‎17.D 【解析】‎ 考茨基不认可列宁的匆忙的十月革命,故A.B项错误;考茨基将十月革命看成是早产的革命,并未提及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故C项错误;考茨基认为十月革命早产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故D项正确。‎ ‎18.D 【解析】由材料“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东,19世纪40年代后,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可知《南京条约》五口通商打破了原来只有广州十三行一处的外贸格局,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原因而非交通方式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原因而非影响,排除B项;19世纪50年代南方兴起太平天国运动,排除C项。‎ ‎19.C 【解析】“而孙氏之党恐袁专擅,乃假手法约,设种种规定以束缚之,行政之权务求减削,立法之权事事扩张”表明孙中山借助权力制衡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故选C项;“共和改创,孙不得不让位于袁以完成统一”表明孙中山是维护民主共和的,排除A项;孙中山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专权,没有照搬美国政治体制,排除B项;结束封建专制独裁是辛亥革命,排除D项。‎ ‎20.C 【解析】据材料“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政陈独秀、李大钊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可知面对民族危机加深,以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以多种形式开展救亡图存的运动,故选C项;依所学,五四运动主要强调爱国主义,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知识分子的救国运动,未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B项;依所学,教育领域只是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手段之一,但政治变革仍为近代社会面临的问题之一,排除D项。‎ ‎21.C 【解析】根据材料“要反对‘枪杆子主义’和‘农民意识的地方观念和保守观念’,要准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以期达到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不能对中国国情有清晰的认识,排斥工农武装割据,主张城市中心论,故选C项;同理,不利于革命事业的发展壮大,排除A项;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排除B项;根据材料“要准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以期达到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属于“左”倾错误,排除D项。‎ ‎22.A 【解析】据材料“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结合所学可知增加了1931年以后的局部抗战阶段,突出了抗战的全面性,故选A项;“八年抗战”能够体现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排除B项;十四年抗战包含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不是突出东北抗战,排除C项;国民党正面战场是1937年以后,排除D项。‎ ‎23.B 【解析】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故①错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故②错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故③正确;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24.B 【解析】“一边倒”外交方针处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而泰国并非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会后与更多如泰国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故B项正确;C项说明经贸往来的必要性,但不是20世纪50年代这一特定时期与泰国经贸往来加强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故D项错误。‎ ‎25.D 【解析】A项与材料中“逐步收回了列强侵占近一个世纪的”不符,故A项错误;B项是倒向社会主义,与材料“逐步收回了列强侵占近一个世纪的”不符,故B项错误;“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与材料中“收回了列强侵占近一个世纪的租界领事权,驻兵权”不符,故C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与材料中“逐步收回了列强侵占近一个世纪的”相符,故D项正确。‎ ‎26.【答案】观点:地理环境深刻影响政治制度。 ‎ 理由:中国是典型的大河文明,拥有黄河、长江等大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居支配地位,人们聚族而居,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家长制存留下来,致使先秦时期的中国形成王权专制制度;雅典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农业不能满足生存之需,而手工业、商业及海外贸易较为发达,向往自由的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人口的流动频繁使氏族组织逐渐瓦解,氏族制度终被废弃,随着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崛起,古希腊的雅典形成城邦公民政体。 ‎ ‎(其他观点,如“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导致这两个古典文明形成如此两种不同类型政治体制的主要原因”或“东西方两个古典文明形成不同类型政治体制是综合因素的结果”等均可)‎ ‎27.【答案】(1)贡献: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2分)背景: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6分)目的:唤醒民众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去。(2分) ‎ ‎(2)成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2分)进步: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反帝反封建立场更为彻底和明确;国共两党共同领导(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联合)。(6分)‎ ‎28.【答案】(l)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并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4分) ‎ ‎(2)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3分)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3分)‎ ‎(3)50年代护照采取中俄文对照,外交上采取一边倒,主要同杜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3分)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体现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热潮;因私护照几乎为零受“文化大革命”及计划体制影响。(4分)80年代护照不再注明使用地域范围,反映了中国“不结盟”政策和全方位外交。(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