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中国 2000~2012 年高校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 A.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 B.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 C.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 D.正由精英较育走向大众教育 2.对党的 “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 ) A.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大力提倡自由争论 C.继承传统文化,批判颓废文化 D.尽适用于文学艺术界 3.“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地义务教育”,这是我国 哪部法律的规定( )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4.1988 年 9 月邓小平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 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5.下图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我国编写的一本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 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大跃进运动影响文化教育 B.50 年代基本扫除文盲 C.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D.近代化教育由此开始 6.1949 年 12 月,,中共明确提出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 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 年 9 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S5 年重申:“教育必须为 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商向坻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计 A.长期"左”倾冒进 B.具有时代性 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缺乏连续性 7.毛泽东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在 A.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 B. 1956 年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时 C. 1958 年大跃进开始时 D. 1960 年三年困难全面调整时 8.《南方都市报》在“广东高考三十年状元系列报道”中介绍了 1978 年广东高考状元余乃明。1966 年他毕业于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同年 6 月“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取消。1968 年他下放到东莞 桥头插队。插队期间,他仍然坚持学习。1977 年恢复高考,他因家庭成分不好而高分落榜。1978 年再次参加高考,成为高考状元。但仍然受困于政审问题,所报考学校未敢录取,后就读于华南师 范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在广东实验中学任教,成为广东教育的骨干力量。从余乃明的个人经历我们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 ①“文革”严重破坏了国家教育 事业的发展,使大批青少年失去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②1977 年恢复高考为一代人提供了人生转折和发展的机遇 ③“文革” 结束后,错误的思想路线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④个人奋斗在成才之路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9. 1958 年 4 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 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 800 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 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 5 300 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 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 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 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10.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科技的发展 B.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 “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 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11.诺贝尔获奖者莫言的小说《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 50 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 历,反映新中国近 60 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 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2011 年 8 月,《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 年 10 月, 莫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蛙》的成功直接源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B.《蛙》的文学特点属于特定时期的“样板文学” C.《蛙》是反映以新中国成立后 60 年代农村社会生活的“知青文学” D.《蛙》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12.1956 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 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13.199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 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 ( )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 14.电视机以前体积大、质量重,大多数都放在电视机柜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机迅速实 现瘦身,很多普通家庭都把它挂在墙上,电视机没了以往的“厚重”,以往的“厚重”机型几乎无人 问津。这可以反映出 A.新时期国人逐渐倾向于高消费 B.“厚重”机型已无其观看意义 C.中国电视制造已走在世界前列 D.“时尚”成为国人的一种追求 15.下面是中国 2000 一 2012 年高校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 A.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 B.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 C.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 D.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6.20 世纪 60 年代上海承担导弹研制任务后,一批传统产品生产厂,如造纸厂、纺织厂、手工工 厂被改造为超高强度合金钢、特种有色金属、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生产厂、电子元器件生产厂、精 密加工厂以及仪器仪表厂。这表明导弹研制 A.增加了造纸业和纺织业的科技含量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依赖于我国传统工业的发展 D.推动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 17.1957 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乘胜追击,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 , 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江“文化大革命”中被折 黔致残的他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A.期盼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B.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咎由自取 C.文艺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18.到 1952 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 开设了 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20.1955 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 年 5 月,周恩来同中 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 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 A.体现了“二为”要求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非选择题 21.(14 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时代的反映,并影响时代的前行方向。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 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 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这是它们与众不同的特征。此 外,它们不象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系。文科的 全部课程包括三个低级学科(拉丁文法、逻辑和修辞)和四个高级学科(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 12 世纪,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出现了第一批大学。随后一个世纪中,在帕多瓦、那不勒斯和萨 拉曼卡创办了一些大学;14 世纪,在中欧的布拉格、克拉科夫和维也纳也建立了一些大学。 ——摘编自《全球通史·1500 年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说明 11—14 世纪大学教育的特点。(4 分) 材料二 1870 年后,牛津、剑桥大学的毕业生进入法律界和医学界的人数日益增加,大学开始增设 法律教授职位,到 19 世纪末英国法律界有 11%是两所大学的毕业生,而高级律师中则有 40%是牛津 毕业生。剑桥的医学教育比牛津发达,到 1897 年剑桥拥有英国最大的医学院,其医学教授是牛津的 四倍。1850 年剑桥大学设立了自然科学荣誉学位考试,到 1900 年共有 161 名学生通过该项考试, 这个数字比古典文学高出 20%。1894 年剑桥又设立了机械科学荣誉学位考试。 ——摘编自易红郡《19 世纪科学主义与英国高等科技教育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及其主要原因。(4 分) 材料三 据杨东平先生统计:“1946 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 18.9%,1952 年达到 35.4%, 为各科学生之首,改变了此前以文法科为主的党校和学科结构。通过增设钢铁、地质、矿冶、水利 等 12 个工业专门学院,以及建成机械、电机、化工、土木等比较齐全的工科专业体系,改变了旧中 国不能培养配套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落后状况。” ——摘编自《大学的终结——1950 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高等院校调整的特点与作用。(6 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B A B B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C D D D D D B C 21. (1)特点:在教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合法性的自治团体;以文科为主; 出现 在中心城市。(4 分) (2)发展情况:自然科学、法学和医学在英国高等教育中发展最快。(2 分) 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完善。(2 分) (3)特点: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重文轻工的状况,并在调整中不断适应和配合国 家建设的需要,对口培养专门人才。(3 分) 作用: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培 养了大批专门人才。(3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