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10过秦论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10过秦论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十) ‎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     蒙:继承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C.以致天下之士 致:招纳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弱点、毛病 B [B项,爱:吝惜。]‎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赢粮而景从 B.①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②聚之咸阳 C.①余威震于殊俗 ②非尊于齐、楚、燕……‎ D.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②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A [A项,“而”都是顺承连词。B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指兵器。C项,“于”,①介词,引出动作对象;②介词,表比较。D项,“以”,①连词,用来;②介词,把。]‎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却匈奴七百余里 C.自以为关中之固 D.序八州而朝同列 A [A项,“从”通“纵”。]‎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北收要害之郡 ‎③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④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 ‎⑤焚百家之言 ‎⑥沛公引兵之薛 ‎⑦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A.①②③/⑤⑦/④⑥ B.①③④/⑤⑦/②⑥‎ C.①②⑤/③⑦/④/⑥ D.①②④/③⑥/⑤⑦‎ C [①②⑤为结构助词,译为“的”;③⑦为代词;④为指示代词,译为“这些”;⑥为动词,到,去。]‎ - 6 -‎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③会盟而谋弱秦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①⑤/②⑦/③⑥/④ B.①③⑤/②④/⑥⑦‎ C.①③⑤⑥/②⑦/④ D.①⑤⑥/②⑦/③④‎ C [①③⑤⑥为使动用法,②⑦为名词作状语,④为名词用作动词。]‎ ‎6.下列哪一项中的“以为”与其他三项不相同(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D [D项,当“认为”讲,是一个词,其他的都是“以(之)为”,是两个词。]‎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致天下之士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 [C项,余力:古今义相同,剩余的力量;多余的精力。A项,古义:两个词,以,来;致,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B项,古义:崤山以东,即秦以外的东方诸国/今义:山东省。D项,古义:吝惜/今义: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 ‎8.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C.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D.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 [例句为被动句,“隳”应理解为“被毁”。A项,定语后置,应为“十二金人”。B项,被动句,“为”表被动。C项,判断句,“……也”表判断。D项,介宾短语后置句。]‎ - 6 -‎ ‎9.下列语句不能分别表示“始皇之强”和“陈涉之弱”的一项是(  )‎ A.①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②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B.①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C.①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②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D.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 [D项,第②句是写陈涉的号召力的,不能表示陈涉之弱。]‎ ‎10.下列有关课文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B.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 C.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D.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 C [长的叫“扑”,短的叫“敲”。]‎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总结秦国灭亡的原因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手法描写秦始皇以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陈涉起义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答案]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过秦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历史和现实交汇,在观察历史变迁、朝代更替的兴衰之理的过程中流露出了绵长而悠久的历史沧桑感。鲁迅先生说此书是“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贾谊如此细致地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是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希望君主能够以古鉴今,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一个强大繁荣的王朝,表达了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积极入世的精神。‎ ‎[解析] 第①处是引领句,要注意横线后“历史和现实交汇”的提示;第②处是递进关系复句的一部分,‎ - 6 -‎ 从横线前的“历史教训”和横线后的“而且是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可知,应补写的语句为“不仅仅是为了阐发思古之情”;第③处填写的是一个展开句,要顺承前后语句之间的语意,从写作目的角度思考。‎ ‎[答案] ①把前朝和本朝相贯通 ②不仅仅是为了阐发思古之情 ③接受自己的改革主张(施行仁政政策)‎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①,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节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 ①国:封地。‎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B.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C.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D.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D [根据“初即位”的主语是“孝文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根据前后文语意,“其说皆自谊发之”独立成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D项。]‎ - 6 -‎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 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元封四年(前107),命公卿、诸州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 B.博士,古代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汉时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C.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用为大官加衔,无实职。‎ D.受釐,汉代祭天地时,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把剩余的肉送回给皇帝,以示受福。‎ B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员。]‎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年轻时能诗善文,富有才华,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 B.汉孝文帝刚即位时,天子提议任命贾生为公卿职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由于谗言,皇帝渐渐疏远了他。 ‎ C.贾生做长沙王太傅很失意。一年以后,被孝文帝召见,没有问及济世安邦的大事,却问他鬼神的根本是什么。 ‎ D.有人告密说丞相周勃要谋反,因此周勃被免职而回到他的封地,后来又被抓起来,并被押到长安的监狱里面进行审问。‎ D [D项,周勃先因被免职回到自己的封地,才有人诬告谋反,因果倒置。]‎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贾谊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后,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2)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 ‎【参考译文】‎ 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 - 6 -‎ 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并上奏了仪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礼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于是汉文帝后来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后,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缅怀屈原,因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贾谊因为被贬到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为寿命不长,悲痛伤感,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一年多之后,文帝思念贾谊,就把贾谊召回京城。到了之后,就进去拜见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于是,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过了几年,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之前,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国家的制度比较宽松。贾谊多次上疏皇帝,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设。当时,丞相周勃被免职而回到他的封地,有人告密说周勃要谋反,于是周勃就被抓起来,并被押到长安的监狱里面进行审问,最后证明周勃没有谋反一事,就让周勃的爵位和封地重新恢复。贾谊通过这件事去劝谏汉文帝,汉文帝完全接纳贾谊的观点,并按照礼节对待大臣。‎ - 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