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过秦论(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过秦论(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10 过秦论(第1课时)‎ ‎ ‎ ‎1.作家作品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________、________,世称________。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年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________。‎ 贾谊著作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2.写作背景 ‎《过秦论》写于汉文帝即位初期。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见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粟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已。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还写了《过秦论》,鲜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论“古”是为了说“今”,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用历史经验教训,振聋发聩,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囊括( ) ②墨翟( ) ③翟景( ) ④雍州( ) ⑤逡巡( )‎ ‎⑥陈轸( ) ⑦膏腴( ) ⑧乐毅( ) ⑨鞭笞( ) ⑩藩篱( )‎ 10‎ ‎⑪瓮牖( ) ⑫猗顿( ) ⑬隳名城( ) ⑭合从缔交( )‎ ‎⑮百有余年( ) ⑯销锋镝(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3)东割膏腴之地 (4)蒙故业,因遗策 ‎(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6)逡巡而不敢进 ‎1.政论家 文学家 贾生 “屈贾” 散文 辞赋 《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3.①nánɡ②dí③zhái④yōng⑤qūn⑥zhěn⑦yú⑧yuè⑨chī⑩fān ⑪wèng yǒu⑫yī⑬huī⑭zònɡ⑮yòu⑯dí ‎4.(1)窥伺,指暗中观察动静,等待机会。(2)两手相抱,形容毫不费力。(3)肥沃。(4)因袭,继承。(5)吝惜。(6)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1.文章第一段主要写的什么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主要写秦国势力的崛起。先写秦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然后写秦孝公的对内对外政策,最后写实施上述内外政策取得的成果。‎ ‎2.在第2自然段第1大层中,3个小层是否都是写秦的?有人说,第1小层写秦攻各国,第2小层写各国攻秦,第3小层写双方战争结果。这种说法对不对?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还可以有一种理解,3个小层都是写秦的。第1小层,写秦对诸侯各个击破的“攻”。“南取”“西举”“东割”“北收”,既说明了这点,又说明这种进“攻”所向披靡,任何一个诸侯都难于单独与之抗衡,从而也说明了诸侯之所以“会盟而谋弱秦”的原因。第2小层,还是写秦攻诸侯,“攻”联合起来的九国诸侯。九国之师的“叩关政策”不过是以攻为守,其实质还是守。面对九国联军的“攻”,秦不再是孝公时的“君臣固守”,而是“开关延敌”,以“攻”对“攻”。第3小层写秦击溃九国之师后的影响,说明其席卷天下之势已完全形成。若非孝文、庄襄“享国之日浅”,那么一统天下的宏图就可能在始皇之前得以实现。‎ ‎3.第二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惠文王即位是前337年,庄襄王死于前251年,其间长达90年,作者是怎样叙述这近90年间的历史的?‎ 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即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 ‎①将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间的事情集中到一点上来写:秦的领土日益扩大引起诸侯恐惧,以诸侯反衬秦。孝文、庄襄二朝则一笔带过。这是从总体上看。‎ ‎②写秦扩大领土,按南、西、东、北四个方位说,显出其军事力量无比强大;写诸侯,按“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从散约败”的顺序说,并极力渲染其声势,以反衬秦人困诸侯之易(“‎ 10‎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这是从局部来说的。‎ ‎③统观此段叙史,近乎艺术的概括方式,本质是真实的,但客观的历史过程并非如此。‎ 史实补充:“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苏秦说六国联盟,约在前334—前332年之间,其时苏秦任纵约长,并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这是第一次合纵。前318年,苏秦再次约纵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纵约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年表》中作“五国”)。这是第二次合纵。此外,前298年,魏、齐、韩三国曾联合攻秦。还有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这已不在上述87年之内了。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所谓“九国之师”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这也说明史论叙史跟史传的不同。‎ ‎4.第3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中有怎样的作用?‎ 上文写秦日益强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本段写统一后的措施说明秦已从攻势转为守势;正因为措施不当,才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所以下段接着写它的灭亡,作者“过秦”之意尽在其中。‎ ‎5.第3自然段首句写秦始皇统一全国,只有一个意思,却连用四句来表达,为什么?‎ 这是中国空前的统一,是很了不起的,值得加以铺排;极言秦王朝的无比强大。‎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劲弩(nǔ) 雍州(yōnɡ) 藩篱(pān) 亡矢遗镞(zú)‎ B.黔首(qián) 辅佐(zuǒ) 氓隶(ménɡ) 一夫作难(nàn)‎ C.囊括(lánɡ) 连衡(hénɡ) 谪戍(shù) 度长絜大(xiè)‎ D.盟约(ménɡ) 肥饶(ráo) 猗顿(qí) 俯首系颈(jīnɡ)‎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从事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蒙:遭受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费:耗费 D.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3.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秦人开关延敌 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B.①以致天下之士 ②致万乘之势 10‎ C.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①从散约败 ②合从缔交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然后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5.论坛跟帖在传达友情、发表观点的同时,在只言片语之中流露着跟帖人的个性、素质与心境。某同学在学习了贾谊的《过秦论》之后,在的论坛上针对贾谊的才华、遭遇和英年早逝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引发了不少同学的跟帖。请你也跟帖发帖,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1.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窥:探看 B.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伦:辈,类 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尝:曾经 D.秦人开关延敌 延:抵抗 10‎ ‎2.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③北收要害之郡 ‎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A.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相同 B.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不同 C.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相同 D.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不同 ‎3.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排比句式,极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 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 C.第二段文字,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力量的雄厚。‎ 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章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10‎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注],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连缀、作文章 B.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秀才:才学优异 C.孝文帝说之,超迁 超迁:破格提拔 D.冯敬之属尽害之 害:陷害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谊才华出众的一项是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③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④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 ‎⑤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⑥为赋以吊屈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嫉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10‎ D.贾谊多次上奏书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2)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3)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1.B ‎ 2.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B项,蒙:继承。‎ ‎3.D ‎【解析】A项“延”,①迎击;②延续,发展。B项“致”,①动词,招来;②动词,到达。C项“制”,①掌管,统率;②制服。D项“从”,均为合纵。‎ ‎4.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词。D项,“山东”在文中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为山东省的省名。A、B、C项古今义相同。‎ ‎5.“才调无伦”的贾生33岁即撒手尘寰,是自责太傅的失职忧郁而死吗?不是。是那些权贵不容他,是嫉妒、毁谤扼杀了他。但他又为何非学屈原投汨罗,不学司马迁忍辱负重著成信史照尘寰呢?他的逝去,给后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太多的叹惋。‎ 10‎ ‎ ‎ ‎(一)‎ ‎1.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D项,延:引进,请。‎ ‎2.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①形容词作名词,险固地势。②牢固地。③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北边。④名词,溃败(的军队)。‎ ‎3.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C项,第二段没有从“财物”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的强大。‎ ‎4.(1)各诸侯国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2)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重点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翻译。翻译时,注意语句通顺,实词字字落实。(1)“爱”“致”“相与”,句意。(2)“亡”“费”“困”,句意。‎ ‎(二)‎ ‎1.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D项“害”应为“嫉妒”。‎ ‎2.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⑤句写天子疏远贾生,⑥句是贾生在流放路上“意不自得”而作赋抒怀。‎ ‎3.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奉命制定”错误,据原文,贾生只是修订各项法令的提议者。‎ ‎4.(1)(吴公)旧时与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皇上)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 10‎ ‎(2)(贾谊)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是受到贬谪而离开,心里很不自在。‎ ‎(3)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儿子,很受孝文帝的宠爱(文帝最宠爱他),又喜爱读书,(文帝)因此才让贾谊担任他的老师。‎ ‎【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衙门任职,特别器重他。孝文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而且旧时与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们都无法应对回话,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破格提拔,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正是应该修正历法、变易服色、制订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皇帝刚刚即位,谦虚而无暇变法改制。但后来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都赴任封国等,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于是皇帝以后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派他去担任长沙王太傅。‎ 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是受到贬谪离开,内心很不自在,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有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在虔诚地承受神灵降福,他坐在宣室里接见贾谊。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时移动座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担任他的老师。‎ 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就要从此兴起了。贾谊又多次上书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孝文帝不肯听从。‎ 10‎ 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 ‎ ‎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