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攻略函数与方程理
专题四:函数与方程思想 【考情分析】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函数的主干知识、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等数学 思想方法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高考试卷上,与函数相关的试题所占比例 始终在 20%左右,且试题中既有灵活多变的客观性试题,又有一定能力要求的主观性试题。函 数与方程思想是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高考中所占比重比较大,综合知识多、题型多、应 用技巧多。在高中新课标数学中,还安排了函数与方程这一节内容,可见其重要所在。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函数思想主要用于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解不等式等,方程观点的应 用可分为逐步提高的四个层次:(1)解方程;(2)含参数方程讨论;(3)转化为对方程的研 究,如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函数的性质,集合关系;(4)构造方程求解。 预测 2012 年高考对本讲考查趋势:函数的零点问题、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 间的关系;特别注意客观形题目,大题一般难度略大。 【知识交汇】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思想贯穿于高中学习的各个内容,求值的问题就要涉及到方程, 求取值范围的问题就离不开不等式,但方程、不等式更离不开函数,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思想的运用使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函数与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方程 f(x)=0 的解就是函 数 y=f(x)的图像与 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函数 y=f(x)也可以看作二元方程 f(x)-y=0 通 过方程进行研究。就中学数学而言,函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 助有关初等函数的性质,解有关求值、解(证)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 题:二是在问题的研究中,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中间函数,把所研究的问题转化为讨 论函数的有关性质,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许多有关方程的问题可以用函数的方 法解决,反之,许多函数问题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中学数学的 基本思想,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1.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 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函数思 想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用于指导解题就是善于利用函数知识或函数观点观察、分析和 解决问题; 2.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 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方 程的数学是对方程概念的本质认识,用于指导解题就是善于利用方程或方程组的观点观察处 理问题。方程思想是动中求静,研究运动中的等量关系; 3.函数的思想与方程的思想的关系 在中学数学中,很多函数的问题需要用方程的知识和方法来支持,很多方程的问题需要 用函数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对于函数 y=f(x),当 y=0 时,就转化为方程 f(x)=0,也可 以把函数 y=f(x)看作二元方程 y-f(x)=0,函数与方程可相互转化。 4.函数方程思想的几种重要形式 (1)函数和方程是密切相关的,对于函数 y=f(x),当 y=0 时,就转化为方程 f(x)=0, 也可以把函数式 y=f(x)看做二元方程 y-f(x)=0。函数问题(例如求反函数,求函数的值 域等)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来求解,方程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来求解,如解方程 f(x) =0,就是求函数 y=f(x)的零点; (2)函数与不等式也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函数 y=f(x),当 y>0 时,就转化为不等式 f(x)>0,借助于函数图像与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而研究函数的性质,也离不开解不等式; (3)数列的通项或前 n 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用函数的观点处理数列问题十分 重要; (4)函数 f(x)= nbax )( (n∈N*)与二项式定理是密切相关的,利用这个函数用赋值 法和比较系数法可以解决很多二项式定理的问题; (5)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例如直线和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 程组才能解决,涉及到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 (6)立体几何中有关线段、角、面积、体积的计算,经常需要运用布列方程或建立函数 表达式的方法加以解决。 【思想方法】 题型 1:函数思想在方程中应用 例 1.已知 15 5 a cb (a、b、c∈R),则有( ) (A) acb 42 (B) acb 42 (C) acb 42 (D) acb 42 解析: 法一:依题设有 a·5-b· 5 +c=0, ∴ 5 是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02 cbxax 的一个实根; ∴△= acb 42 ≥0 ∴ acb 42 故选(B); 法二:去分母,移项,两边平方得: 222 10255 cacab ≥10ac+2·5a·c=20ac, ∴ acb 42 故选(B) 题型 2:函数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例 2.若 a、b 是正数,且满足 ab=a+b+3,求 ab 的取值范围。 方法一 (看成函数的值域)∵ab=a+b+3,∴a≠1,∴b=a+3 a-1 ,而 b>0,∴a+3 a-1 >0,即 a>1 或 a<-3,又 a>0,∴a>1,故 a-1>0.∴ab=a·a+3 a-1 =(a-1)2+5(a-1)+4 a-1 =(a-1)+ 4 a-1 +5≥9. 当且仅当 a-1= 4 a-1 ,即 a=3 时取等号.又 a>3 时,(a-1)+ 4 a-1 +5 是关于 a 的单调 增函数. ∴ab 的取值范围是[9,+∞). 方法二 (看成不等式的解集)∵a,b 为正数,∴a+b≥2 ab,又 ab=a+b+3,∴ab≥2 ab +3. 即( ab)2-2 ab-3≥0,解得 ab≥3 或 ab≤-1(舍去),∴ab≥9.∴ab 的取值范围是[9, +∞). 方法三 若设 ab=t,则 a+b=t-3,∴a,b 可看成方程 x2-(t-3)x+t=0 的两个正 根. 从而有 Δ=(t-3)2-4t≥0 a+b=t-3>0 ab=t>0 ,即 t≤1 或 t≥9 t>3 t>0 , 解得 t≥9,即 ab≥9.∴ab 的取值范围是[9,+∞). 点评:当问题中出现两数积与这两数和时,是构建一元二次方程的明显信息,构造方程 后再利用方程知识可使问题巧妙解决。当问题中出现多个变量时,往往要利用等量关系去减 少变量的个数,如最后能把其中一个变量表示成关于另一个变量的表达式,那么就可用研究 函数的方法将问题解决。 题型 3:函数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 3.(2011 陕西理 14) .植树节某班 20 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每人植一棵, 相邻两棵树相距 10 米.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树坑旁边,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 发前来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这个最小值为 (米). 【分析】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列式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解】(方法一)设树苗放在第i 个树坑旁边(如图), 1 2 … i … 19 20 那么各个树坑到第 i 个树坑距离的和是: ( 1) 10 ( 2) 10 ( ) 10 [( 1) ] 10 (20 ) 10s i i i i i i i ( 1) (20 )( 1 20)10 [ (20 ) ]2 2 i i i ii i i i 210( 21 210)i i 。 所以当 10i 或11时, s 的值最小,最小值是 1000,所以往返路程的最小值是 2000 米。 (方法二)根据图形的对称性,树苗放在两端的树坑旁边,所得路程总和相同,取得一 个最值;所以从两端的树坑向中间移动时,所得路程总和的变化相同,最后移到第 10 个和第 11 个树坑旁时,所得的路程总和达到另一个最值,所以计算两个路程和即可。树苗放在第一 个树坑旁,则有路程总和是 19(1 19)10 (1 2 19) 2 10 2 38002 ;树苗放在第 10 个(或第 11 个)树坑旁边时,路程总和是: 10 (1 2 9) 10 (1 2 10) 2 9 (1 9) 10 (1 10)10 2 10 2 900 1100 20002 2 , 所以路程总和最小为 2000 米. 点评:构造的二次函数形式在解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函数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 工具。该题通过分析实际模型建立了函数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解释问题。 题型 4:函数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例 4.设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已知 123 a , 12S >0, 13S <0, (1)求公差 d 的取值范围; (2)指出 1S 、 2S 、 3S …, 12S 中哪一个最大,并说明理由。 解析:(1)由 123 a 得: da 2121 , ∵ 12S = dda 421444412 1 >0, 13S = dda 521567813 1 <0, ∴ 7 24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