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第2编日习计划第13天——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日习计划第13天——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闻名)于诸侯。 ②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宦官的头目)缪贤舍人。 ③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送给)赵王书(书信),愿以十五城请易(交换)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想把璧给秦国,秦国的十五座城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欲勿予,即患(担心)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回复)秦者,未得。 ④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谦词,私自,私下)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音yù,告诉)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宠幸)于(被动的标志)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捆绑)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侥幸)得(能够)脱(免罪)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副词,幸而)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应该)可使。” ⑤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通“否”)?”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理亏)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实在)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动词,表示敬意,请允许我)完(使……完好无缺)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向西)入秦。 ⑥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给……看)美人(指妃嫔)及左右(指侍从),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动词,上前)曰:“璧有瑕(玉上的斑点),请指示(古义是指给……看)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秦国贪婪,倚仗国力强大,想用一句空话换取和氏璧,给我们的城恐怕得不到)。’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违背,触犯)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通“廷”,朝廷)。何者?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一般的宫殿),礼节甚倨(傲慢),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使……着急,逼迫)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⑦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使动用法,使……破碎)璧,乃辞谢(婉言道歉),固请(坚决请求),召有司案(通“按”,审察、察看)图,指从此(古义是从这里)以往十五都(城)予赵。 ⑧相如度(猜测)秦王特(只,不过)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献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安置住宿)相如广成传(音zhuàn,招待宾客的旅舍)。 ⑨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穿着粗布衣服。衣,音yì,穿),怀其璧,从径道(小路,便道)亡,归璧于赵。 ⑩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坚决明确地)约束(古义是遵守约定)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我确实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回到赵国了)。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走近,意即接受)汤镬。唯(用于句首,表希望语气)大王与群臣孰(通“熟”,仔细)计议之。” ⑪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不定代词,有的人)欲引(拉)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古义是趁此就)厚(优厚)遇(招待、款待)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终于)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使……回去)之。 ⑫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⑬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⑭其后秦伐赵,拔(攻下)石城。明年(古义是事件发生的第二年 )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结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告别,有准备不再相见的意味)曰:“王行,度(音duó,估计)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超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⑮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弹奏)瑟。秦御史前(走上前)书(写)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进献)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古义是走上前去进献)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能够)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动词,杀)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退却)。于是秦王不怿(高兴),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动词,向人进酒或敬礼)。”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⑯秦王竟(结束,终了)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多)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⑰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上。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⑱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只,不过)以口舌(言语)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向来,本来)贱人(卑贱的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古义是扬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上朝,朝见)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争位次)。已而(过了些时候)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⑲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不才),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如)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愚劣,无能),独(难道)畏廉将军哉?顾(只是,不过)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做这样的退让,是因为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啊)。” ⑳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古义指门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宽容)之(活用作第一人称“我”)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负 ①秦贪,负其强(动词,凭借、倚仗)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动词,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动词,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动词,背着) 2.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词,牵、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词,调转) 3.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来)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连词,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因为) 4.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介词,趁机)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介词,由此、趁此)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经由) 5.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副词,却) 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副词,就) ③臣乃敢上璧(副词,才) 6.而 ①且秦强而赵弱(连词,表并列)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连词,表假设,如果),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连词,表承接,就)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连词,表转折,但是)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有所不同。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B.跪是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礼,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D.“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 答案 C 解析 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斋戒是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不吃饭,表示诚心致敬。 B.汤镬:死刑的一种,也作“烹”,是把人放进大鼎或大镬,用滚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 C.斧质是古代一种酷刑。杀人时,置人于铁砧上,以斧斫之。 D.燕,周朝诸侯国国名,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燕王,中国古代王爵之一。 答案 A 解析 不包含“不吃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