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松原市蒙古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网课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据此有人否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的敬业精神,而推测大禹是因“罪人之子”的身份不敢人家门,这一结论( ) A.已得到出土文物印证 B.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C.与司马迁的观点一致 D.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2.中国古代某一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岷江水患,还促使四川地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该水利工程是( ) A.白渠 B.漕渠 C.坎儿井 D.都江堰 3.在历史学习中,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是一项重要技能。如图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特点是(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4.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 ) 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 C.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 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5.晚明时期,江南地区许多农民一大早就把自己纺的棉纱和织的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买回原棉或者棉纱,然后回到家里再纺纱或织布。次日,他们再去市场上这样交易一圈。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推动了朝贡贸易繁荣 C.不利于新生产方式发展 D.加速小农经济的瓦解 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B.东汉时我国的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C.唐朝北方邢窑的青瓷、南方越窑的白瓷享有盛名 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粉彩)瓷器 7.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了北宋时“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未不得禁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 B.古代王朝逐渐放弃了抑商政策 C.北宋的统治者比唐朝更为民主 D.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8.当今我国城市的商业区总是和居民区相伴而生、相互依存,出现了居民区和商业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这一格局开始于( )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9.在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51年至1820年在位),出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龙卷风”,这股龙卷风从英国开始,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席卷了世界,它毫不留情地摧毁路上的一切障碍。当它过后,人们赫然发现,整个大地都换了模样。这场龙卷风应是( ) A.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 C.“光荣革命” D.电的发明 10.“这场革命将化学工业和石油工业为历史列车的行驶提供了新的能源,将电报、电话和铁路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材料中的“这场革命”( ) A.得益于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促使国际分工开始出现 1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诗句表述最恰当的是( ) A.万马齐喑究可哀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2.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3.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政企分开 C.管理体制的改革 D.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 ) A.江苏、山东 B.安徽、四川 C.安徽、福建 D.广东、四川 15.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坐上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拉萨是什么时候实现火车通车的( ) A.一五计划期间 B.曲折发展的十年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后 16.如图是上海环球社印行的《图画日报》于20世纪初刊载的一则上海妇女骑行白行车郊游的图文报道。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社会风气的变化 B.女性进入政治领域 C.自行车日渐普及 D.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1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上述决议相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 18.仔细观察如图四条航线,属于哥伦布开辟的航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如表为17世纪中叶西欧某国的海外殖民地统计表。该国是( ) 非洲 亚洲 美洲 好望角 印度据点、马六甲,锡兰、巴达维亚,台湾 新阿姆斯特丹 A.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 20.15世纪末英国开始崛起,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途径有( ) ①新航路开辟后,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②政府采用“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③成立殖民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掠夺 ④圈地运动 ⑤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1.如图是1955年的政治宣传画,与该图直接相关的是( ) A.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22.中共八大认为,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主要依据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C.贫富差距已经消除 D.国民经济混乱无序 23.如图中工业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 ) A.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期间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24.如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影响曲线3所代表的经济形式发展出现最高峰(图中字母A处)的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因一战而放松侵略 C.官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膨胀 D.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25.近代一段时期,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中国广大城市和农村市场上完全为美国制的商品充斥。这一状况出现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14分)第一次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人类社会的新时代。 材料一(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新式交通工具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连接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政治家伯恩斯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是一部流动的历史。工业革命后,伦敦人口迅速集中,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流,使该河成为一条排污明沟。由此引发多次霍乱大流行和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仅因霍乱而死亡的达到33460人。 (1)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出现哪些新式交通工具(各举一例)? (2)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开辟怎样人类社会的新时代? (3)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有怎样负面影响? 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彼所需于中国者,向只丝茶两种;近年外洋皆讲求种茶、养蚕之法,出洋丝茶渐减,愈不足以相敌。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则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是以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原因。 28.(20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 中餐 西餐 传统四合院 欧化四合院等 马车、轿子 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民间仿效之风悄然兴起。19世纪末,一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联名上书,建议变法维新,其中既有政治大事,也有服饰习俗。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服制》,要求人们改变服装样式。新创制的中山装和旗袍开始流行。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据此有人否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的敬业精神,而推测大禹是因“罪人之子”的身份不敢人家门,这一结论( ) A.已得到出土文物印证 B.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C.与司马迁的观点一致 D.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作用和史学研究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中《史记•夏本纪》的记载内容和有人推断的结论,进而得出有人推断的结论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有人根据《史记•夏本纪》中关于禹活动的记载就否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的敬业精神,而且推测大禹是因“罪人之子”的身份不敢人家门。这一结论是有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得出的判断,没有实际的史料说明,因此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有关禹活动的出土文物,故A项错误。 有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得出的判断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真相,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结论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与司马迁的观点不一致,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有关禹活动的记载和推断为背景材料考查史料的作用和史学研究方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国古代某一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岷江水患,还促使四川地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该水利工程是( ) A.白渠 B.漕渠 C.坎儿井 D.都江堰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主要考查都江堰的修建。 【解答】通过材料“岷江”“四川”“天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修建在四川成都地区的主要水利工程,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D正确; 白渠是修建在关中地区的,排除A; 漕渠一般指运河,排除B; 坎儿井是西北地区的水利设施,排除C。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修建的地点及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3.在历史学习中,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是一项重要技能。如图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特点是(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图中的关键信息是:男子耕田,女子织布。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男子在耕田,女子在织布,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A正确。 B项说法与古代中国史实不符,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不符合。 故选:A。 【点评】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4.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 ) 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 C.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 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解答的关键是从选项入手,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江西景德镇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的瓷窑产不同的瓷器,所以体现了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的发展,B正确; A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C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晚明时期,江南地区许多农民一大早就把自己纺的棉纱和织的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买回原棉或者棉纱,然后回到家里再纺纱或织布。次日,他们再去市场上这样交易一圈。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推动了朝贡贸易繁荣 C.不利于新生产方式发展 D.加速小农经济的瓦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晚明时期,江南地区”,“把自己纺的棉纱和织的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买回原棉或者棉纱,然后回到家里再纺纱或织布。次日,他们再去市场上这样交易一圈”。 【解答】A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联系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以雇佣关系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材料信息体现了该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正确; 小农经济开始逐步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B.东汉时我国的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C.唐朝北方邢窑的青瓷、南方越窑的白瓷享有盛名 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粉彩)瓷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古代制瓷业”。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我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被称为瓷国; B项说法正确,东汉时我国的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C项说法错误,应该是北方的白瓷,南方的青瓷; D项正确,清代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个逆向思维的题目,唐朝北方的白瓷,南方的青瓷。 7.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了北宋时“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未不得禁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 B.古代王朝逐渐放弃了抑商政策 C.北宋的统治者比唐朝更为民主 D.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市的变迁,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北宋时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未不得禁止”。 【解答】封建政府统治者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不会大力扶持夜市,排除AB; 封建王朝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按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来说北宋统治者应该比唐朝更专制,排除C; 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反映了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政策,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市的变迁,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当今我国城市的商业区总是和居民区相伴而生、相互依存,出现了居民区和商业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这一格局开始于( )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出现了居民区和商业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开始于”,并准确识记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的城市,坊、市分区,这与题意不符。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坊、市分区,这与题意不符。 C.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北宋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彻底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坊、市分区开始于北宋,“元朝”与题干中“开始于”不符。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9.在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51年至1820年在位),出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龙卷风”,这股龙卷风从英国开始,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席卷了世界,它毫不留情地摧毁路上的一切障碍。当它过后,人们赫然发现,整个大地都换了模样。这场龙卷风应是( ) A.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 C.“光荣革命” D.电的发明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乔治三世统治时期”的时间,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 【解答】依据乔治三世统治时期,即1751年至1820年可知,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巨大而广泛的,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获取原料与市场,开始了大规模殖民扩张,而这一扩张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解体,同时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整个世界都逐步地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联系,故B项正确。 殖民扩张并不是在乔治三世时期开始的,殖民扩张从新航路开辟后就已经开始,且乔治三世时期的殖民扩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排除A项。 “光荣革命”是1688年,当时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 电的发明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10.“这场革命将化学工业和石油工业为历史列车的行驶提供了新的能源,将电报、电话和铁路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材料中的“这场革命”( ) A.得益于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促使国际分工开始出现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部门和发明成就,然后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化学工业和石油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电报、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成就,因此这场革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这一特点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故A项正确。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故B项错误。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C项错误。 国际分工开始出现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和影响的把握,同时注意把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诗句表述最恰当的是( ) A.万马齐喑究可哀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无可奈何花落去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关键信息是“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使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即千树万树梨花开,故C项正确; A形容的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和外国侵略的刺激下,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东南沿海产生,排除; B形容的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排除; D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本题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12.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解题的关键是“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 【解答】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政企分开 C.管理体制的改革 D.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中心环节。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农村经济体制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故A增强。 B是管理体制的变化,排除。 C不是中心环节,排除。 D涉及的是所有制的变化,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 ) A.江苏、山东 B.安徽、四川 C.安徽、福建 D.广东、四川 【分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安徽、四川,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对生产和分配有了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5.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坐上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拉萨是什么时候实现火车通车的( ) A.一五计划期间 B.曲折发展的十年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后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拉萨通车的时间。 【解答】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改革开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如图是上海环球社印行的《图画日报》于20世纪初刊载的一则上海妇女骑行白行车郊游的图文报道。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社会风气的变化 B.女性进入政治领域 C.自行车日渐普及 D.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特征来分析。 【解答】题目中的信息“20世纪初……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体现了社会风气的变化,故A项正确; 题目中的图片中未提及女性进入政治领域及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故B、D两项错误; C项中“普及”的说法过于夸大化。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上述决议相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B正确。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故A不符合。 中共十七大强调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故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 故选:B。 【点评】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一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仔细观察如图四条航线,属于哥伦布开辟的航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掌握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的路线,然后结合图示路线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开辟了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依据图示可知,① 是从欧洲出发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这是迪亚士开辟的新航路,排除A项。 ②是从欧洲出发到达美洲,这是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故B项正确。 ③是从欧洲出发到达印度,这是达伽马开辟的新航路,排除C项。 ④的路线是环球航行,这时麦哲伦及其船队开辟的新航路,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的把握,注意把握新航路开辟的四条新航路的路线,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19.如表为17世纪中叶西欧某国的海外殖民地统计表。该国是( ) 非洲 亚洲 美洲 好望角 印度据点、马六甲,锡兰、巴达维亚,台湾 新阿姆斯特丹 A.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 【分析】本题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张,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7世纪中叶”。 【解答】从题干信息可知,在17世纪中叶该国在亚洲,非洲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联系所学可知,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和殖民帝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荷兰的殖民扩张,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5世纪末英国开始崛起,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途径有( ) ①新航路开辟后,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②政府采用“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③成立殖民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掠夺 ④圈地运动 ⑤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⑤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主要考点:①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兴起;②近代西方殖民霸权的争夺;③西方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④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⑤均是英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式,通过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英国的资本主义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故选:B。 【点评】18世纪中期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理优势:位于大西洋沿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②制度保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物质基础: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为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④武力保障:英国政府一贯重视海外殖民扩张,为此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21.如图是1955年的政治宣传画,与该图直接相关的是( ) A.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55年”“我自愿入社”,结合三大改造的内容进行思考即可。 【解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形式,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 联系所学可知,1953年﹣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改造,采取的途径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从材料信息“1955年”“我自愿入社”可知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农业改造采取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所以B符合题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改革从农业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 1958年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22.中共八大认为,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主要依据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C.贫富差距已经消除 D.国民经济混乱无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八大,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中共八大认为,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答】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而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A正确; 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于1954年,B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问题,与贫富差距无关,C错误; 八大召开于1956年,1952年底我国经济就已经恢复,并已进行一五计划,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八大,1956年8月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矛盾的变化,指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3.如图中工业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 ) A.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期间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的内容。 【解答】图中是汽车,属于重工业,应该是一五计划的成就,因为一五计划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正确; 从图中的建设成就可以得出应为一五计划时期的建设成就,故ACD错误。 故选:B。 【点评】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24.如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影响曲线3所代表的经济形式发展出现最高峰(图中字母A处)的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因一战而放松侵略 C.官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膨胀 D.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根据曲线3的经济类型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趋势示意图可知,曲线3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消失于建国后三大改造完成,符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征,A处处于20世纪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发展新高潮,反映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B项正确; A项,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排除。 C项,当时并未出现官僚资本膨胀的势头,排除。 D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始于出现于1935年,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本题掌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解答。 25.近代一段时期,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中国广大城市和农村市场上完全为美国制的商品充斥。这一状况出现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考查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解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美国借助与国民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肆向中国倾销商品,使中国市场为美国制商品垄断,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14分)第一次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人类社会的新时代。 材料一(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新式交通工具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连接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政治家伯恩斯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是一部流动的历史。工业革命后,伦敦人口迅速集中,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流,使该河成为一条排污明沟。由此引发多次霍乱大流行和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仅因霍乱而死亡的达到33460人。 (1)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出现哪些新式交通工具(各举一例)? (2)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开辟怎样人类社会的新时代? (3)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有怎样负面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第1小问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进行分析即可,第2小问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第3小问结合材料进行归纳即可。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有火车、轮船等;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有汽车、飞机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根据材料“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流”、“引发多次霍乱大流行和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进行归纳即可。 故答案为: (1)火车(轮船);汽车(飞机)。 (2)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3)造成环境污染、疾病流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均引起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彼所需于中国者,向只丝茶两种;近年外洋皆讲求种茶、养蚕之法,出洋丝茶渐减,愈不足以相敌。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则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是以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原因。 【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结合题干”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出现的背景进行分析。 【解答】(1)根据材料一”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可知张之洞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的原因在于实现国家自强,防止财富外流。 (2)结合所学从政局变动,政府提倡、国际因素、社会思潮及群众爱国运动进行分析阐述。 故答案为: (1)原因:实现国家自强;防止财富外流。 (2)辛亥革命的推动;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一战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阐述的能力,本题掌握洋务运动的历程及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进行分析解答。 28.(20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 中餐 西餐 传统四合院 欧化四合院等 马车、轿子 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民间仿效之风悄然兴起。19世纪末,一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联名上书,建议变法维新,其中既有政治大事,也有服饰习俗。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服制》,要求人们改变服装样式。新创制的中山装和旗袍开始流行。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第1、2小问结合材料和政治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第3小问结合材料和近现代物质生活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1)变化:根据材料“西餐”、“欧化四合院等”、“火车、电车、汽车等”、“自由恋爱、新式婚礼”进行归纳即可。 (2)原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建议变法维新,其中既有政治大事,也有服饰习俗”、“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服制》”进行归纳即可。 (3)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可从物质生活的丰富、思想观念的转变及近代化进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方面:饮食;建筑;交通;婚姻习俗。 (2)原因:西方的影响(或西式服饰传人中国);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 ( 3)影响:丰富了物质生活;改变了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政治运动及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关。 qgxmgzzx@xyh.com;学号:3718178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