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 第04天 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04天 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8年新课标III卷)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一、监察制度 (1)概况 ①开始于秦朝:御史大夫监理国家监察事务。 4 ②发展于两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③完善于北宋: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能生效,使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 ④强化于明清: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并在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明清设有监察机构——都察院。 (2)评价 ①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②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二、选官制度 1.概况 2.认识 (1)就地位而言,古代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 (2)就作用而言,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起到了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3)就选拔标准和方式而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经历了由以家世、财产、门第为主到以才学为 主的变迁,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形式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4 汉代,吏、民一旦被察举为孝廉,必须先拜郎中(侍卫皇帝的官员)作为官中“储官”,后经“三署”(五官署、左署、右署的合称)因材施教、甄别考核后,才依优劣除补县令长丞等职。这说明汉代察举制 A.存在滥举中央官员的弊端 B.无法选拔优秀的社会人才 C.配有官员培养的相关机制 D.实行严格的官员考核体制 宋代对御史台和谏院官员候选人的资序和实历加以严格限制,甚至对推举人也有明确规定。剥夺了宰相对台谏官员的任免权,同时取消了宰相和执政对台谏的推荐权。该做法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能够保证台谏官员的公正 C.避免了宰相专权 D.利于发挥台谏的监察功能 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B.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1.【答案】C 4 3.【答案】A 【解析】材料“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可见无论是招录南方还是北方人,都是由朱元璋决定,体现了皇权凌驾于官僚体制之上,B是表象,选A;南宋起我国经济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D,排除。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