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
第 28 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一、扫盲教育 1.开始——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1)时间:1950 年。 (2)宗旨: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3)方式:以________教育为主,扫盲教育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 2.发展 (1)法律保障:198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 设施,扫除文盲。” (2)明确目标: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 20 世纪末,全国基本 扫除__________文盲。” 3.成果:________年,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二、义务教育 1.原因 义务教育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____________、培养 ____________的重要手段。 2.政策 (1)1986 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 (2)90 年代,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______________”战 略。 3.成效 2001 年元旦,政府宣布,20 世纪完成了基本普及____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1.建国初——初步发展:中国基本参照________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 造、调整。 2.1958~1976 年——曲折发展 (1)1958 年,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____________相结合为核心,涉 及学制等诸多方面。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 (2)1961~1963 年,教育部对____________进行全面调整,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 发展的轨道。 (3)“文革”十年对高等教育造成极大破坏。 3.新时期——迅速发展 (1)“文革”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____________。1977 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 的制度。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____________迅速发展,政策逐步放宽,少数民族高等 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 知识点一 扫盲教育 1.新中国建立后,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 ) A.义务教育 B.高等教育 C.扫盲教育 D.终身教育 2.图中所示是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的情景。你从中可获取的 信息是( ) A.1950 年以后,我国开始大规模扫盲运动 B.1958 年我国开展“教育大革命” C.1982 年我国颁布的宪法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1986 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1982 年国家将扫盲列入宪法,从根本上说明了( ) A.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B.文盲的大量存在不利于社会稳定 C.中国为了尽快摘掉“文盲大国”的帽子 D.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 知识点二 义务教育 4.右图摄于 1993 年 11 月,为云南省红河县浪堤乡浪堤村的“旁听生”。画面上的儿 童可以以什么为武器,来保证当时自己最大梦想的实现(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5.2001 年,中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这远远不能满足 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势在必行。2002 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就体现了教育具有( ) A.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B.历史性作用 C.统筹性作用 D.阶段性作用 知识点三 高等教育的发展 6.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 A.片面强调“突出政治”,过多参加体力劳动 B.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 C.重视民间力量办学,发展全民教育 D.少数民族教育长足发展 7.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 ) ①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 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姓名: 张卫红 推荐评语 性别: 男 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 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 广阔天地里锻炼 20 多年。 年龄: 35 岁 家庭出身: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革”后恢复高考 9.1977 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 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10.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 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一 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大眼睛”)2005 年大学毕 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图二 高考恢复初期参加考试的学生。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党和国家对此采取了哪些举措? (2)图二反映了什么?沿着这一思路,党和国家又有哪些政策措施? 12.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 年代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1949 年 34 万所 2400 万 5219 所 127 万 205 所 11.7 万 2001 年 49.13 万所 1.25 亿 10.09 万所 9115.31 万 1911 所 万 1175.05 万 (1)从所给的材料看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反映了哪些教育现象? (2)这种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你认为我国教育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快发展? 第 28 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知识清单 一、1.(3)识字 2.(2)青壮年 3.2001 二、1.人口素质 合格公民 2.(1)义务教育法 (2)科教兴国 3.九 三、1.苏联 2.(1)生产劳动 (2)高等教育 3.(1)拨乱反正 (2)高等教育 对点训练 1.C [新中国成立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A [B“教育大革命”是针对高等教育的,与题意不符,不正确。C“科教兴国”战 略是在 90 年代提出来的,时间不对,不正确。D“义务教育法”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教育, 与题意也不符,不正确。] 3.A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将扫盲列入宪法,足见扫盲对国家、民族前途的重要性。] 4.B [《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 务教育的责任。] 5.A [优先发展体现了先导性,而教育要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则体现了全局性。] 6.B [A 项是教育大革命时期的特点,C、D 两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表现,故答案为 B 项。] 7.C [回答时注意“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时间限制,建国初期,工农教育以识字教育 为主。] 8.C [从材料提供的信息看,此人出身贫农,小学文化水平,能上大学,说明这是“文 革”时期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9.C 10.A [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反映了当代教育的 客观规律,为我国素质教育指明了基本方向。归根结底,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教育的发展,让 教育为现代化服务、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未来的发展服务,最终提高国家和民族在 世界上的竞争力。] 综合运用 11.(1)图一反映了国家对偏远贫困地区教育的关心和扶持。举措:国家实施了“贫困 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 工程”,动员全社会援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 (2)图二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1977 年恢复统一高 考招生制度。政策措施:1983 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目标;80 年代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政策逐步放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得到长足进步,成人 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获得较大发展;90 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 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12.(1)中等教育迅速发展,国家重视基础教育,三级教育全面发展。 (2)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教育立法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教育投资,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发展。 (3)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的措施:重视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持续发展高等教育; 缩小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建立终身教育的体制。 教材问题解答 课中思考题 想一想,国家为什么要把扫盲列入宪法? 建国初,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对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 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阅读与思考 教育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 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教育的发展推动 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带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 术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取决于全民族的素质和科技人才。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 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解析与探究 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中劳动增长和资本增长的比率由较大到较小发展及科技教育知识的 比重的增大,反映了重视科教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发展科技成为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主 要手段,教育也日益被摆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目前,我国也要切实实施好“科教兴国”战 略。 自我测评 “文革”对教育严重破坏,导致我国同发达国家的距离进一步拉大;改革开放以来,党 和国家重视教育,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社 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