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测试卷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测试卷(三)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时尚文化史(宋元明卷)》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珍贵图片,对宋元明时期的时尚文化现象进行了细致梳理和详实阐释。这种细致梳理和详实阐释可能包括( ) ①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②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巨大 ③宋明理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④统一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②③符合题意。①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④指的是秦的统一时期,均不符合题意。 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强调的是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题目中,①③强调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故选B。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理念,这源于中华文明“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的和平思想,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判断,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 13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理念,这源于中华文明“天下”情怀,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4.山东大鼓被称之为北方大鼓的鼻祖,是中国北方地区现存最早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山东大鼓主要流传于山东省菏泽为中心的广大鲁、苏、豫地区,20世纪后期以来,山东大鼓逐渐趋于衰落,现在仅有少数演员还能演出。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传统文化日趋衰落,无法适应时代变迁 ③山东大鼓是山东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必须增强文化自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山东大鼓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350多年的历史,说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①正确;20世纪后期以来,山东大鼓逐渐趋于衰落,这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④正确;传统文化并非都无法与时代变迁相适应,②错误;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③错误。 5.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就有漆器问世。其品类之多、工艺之精、用途之广、历史之悠久,堪称中国古代造物中的华彩篇章。“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演绎了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漆器艺术史。它体现了中华文化( ) ①博大精深 ②源远流长 ③兼收并蓄 ④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中国漆器品类之多、工艺之精、用途之广、历史之悠久,堪称中国古代造物中的华彩篇章,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正确;“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演绎了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漆器艺术史,它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正确;③材料未体现;④不是中华文化的特征。 6.筷子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筷子文化内涵丰富,小小的一双筷子折射出中国人独特的礼仪文化 禁忌 表现 规矩 颠倒乾坤 用餐时筷子颠倒使用,不分首尾 使用时要不慌不忙,切忌首尾颠倒 品箸留声 把筷子一端含在嘴里来回嘬响 绝对不允许吮吸筷头,发出声音 仙人指路 握筷时将食指伸出或拿筷子指人 用筷不能伸食指,谈事要放下筷子 这说明( ) - 13 - ①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源泉 ②筷子文化是现代文明的独特成果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筷子文化的传承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③观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强调筷子文化有数千年历史,内涵丰富,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入选。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通过对筷子文化的传承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入选。①观点表述错误,中华文化并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排除。②观点表述错误,筷子文化是传统文明的成果,而不是现代文明的成果,排除。 7.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徐悲鸿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副对联作了精妙的概括。每句以三个具体形象,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状貌的美。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动态的刚性美,后者是静态的柔性美,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 ②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深切体验不同的审美意境 ③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副对联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①符合题意;冀北的刚性美和江南的柔性美说明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符合题意;②缩小了文化价值的外延;④夸大了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8.我国古代贤哲对“天人关系”“人地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提出过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如主张“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思想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由此可知( ) ①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无穷魅力 ②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④古代优秀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揭示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这折射出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揭示的是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排除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观点错误。 - 13 - 9.儒家思想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性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儒家文化的发展( ) A.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B.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 D.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答案 B 解析 A错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C、D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儒家文化的发展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B入选。 10.福州地铁1号线以“福满闽都”为主题,“幸福红”为主色,各车站柱面镶着不同的“福”字,墙中嵌着反映闽越文化的浮雕《屏山古韵》、体现榕城山水的特色漆画《五虎雄姿》等作品;列车有闽都文化主题车厢,全车拉手均印有福建名人的简介和语录。这一地铁主题设计有利于( ) ①为福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厚重基础 ②为福州的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③增强福州市民对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④展示独特的城市文化和中华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这种地铁文化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基础,①错误;题干中的地铁文化不是方向保证方面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地铁文化是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品位的体现,各车站柱面和墙面镶着不同的文化内容可展示独特的城市文化和中华文化多样性,身处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会增加福州市民对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会更好的热爱自己的家乡并努力为其作贡献,③④符合题意。 11.近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富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演、川剧变脸让白俄罗斯民众接触到了中国民俗文化;《诗经》吟唱和汉唐乐舞表演将中国风吹至柬埔寨;傣、景颇、彝、佤、藏、阿昌等少数民族音乐跃动塞尔维亚。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①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借鉴吸收国外一切有益成果 ④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 13 -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体现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也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④正确;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①排除;材料强调中华文化走出去,没有体现吸收外来有益成果,③排除。 12.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千百年来,中国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总是应和着民族和时代的情感需要,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中国花鸟画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它( ) ①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情趣 ②蕴涵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 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中国花鸟画永久不衰,在于其独特性和丰厚的内容,不断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②④正确;中国花鸟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丰富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不是改变,①排除;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③排除。 13.幽兰生八闽,清香飘四海。金砖厦门会晤文艺晚会上,《南音随想》节目让观众在缓缓流淌的南音中深深感受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南音作为中国现存最悠久的传统古乐,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汲取了元曲、弋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至今已有1000余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南音( ) ①在博采众长中永葆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以其民族性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以其包容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④在薪火相传中成为民族文明程度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南音……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汲取了元曲、弋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这说明南音在博采众长中永葆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①正确;“中国现存最悠久的传统古乐”“至今已有1000余年”说明南音以其包容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③正确;材料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即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而不是强调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②排除;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南音不是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④排除。 14.早在东汉时期,佛法东传,汉明帝就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洛阳白马寺,促进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这表明( ) ①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③文化趋同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 13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洛阳白马寺,促进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②④正确;材料未体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排除;文化具有多样性,而不是文化趋同,③错误。 15.在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中锻造出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拼搏进取、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撑。可见,抗战精神( ) ①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 ②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③是我们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④指明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抗战精神是我们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拼搏进取、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撑。它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①②正确;爱国主义是我们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③说法错误;④夸大了抗战精神的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16.某班同学在策划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板报展时,计划展示内容为“五四运动——救亡图存,保家卫国”“五四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精神延续——奋斗拼搏,担当新时代使命”三大版块。你认为该板报展最为贴切的主题是( ) A.筑牢理想信念,发扬爱国精神 B.革除传统文化,继承奋斗精神 C.营造文化氛围,培育创造精神 D.认同外来文化,传播时代精神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该板报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并且设置了“五四运动”“五四精神”以及“精神延续”三个板块,体现了要坚定理想信念,发扬爱国精神的主题,A正确;B中的“革除传统文化”的表述错误;C中的“培育创造精神”表述与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17.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下列诗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 ①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②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而动其心 ③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 - 答案 B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体现的是勤劳勇敢,④体现的是自强不息,与题干无关,不选;①③符合题意,入选。 18.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爱国有我,接力有我,奋斗有我”壮丽的青春之歌。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的历程,说明了( ) ①文化推动社会发展个人成长 ②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③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④实现人生理想需要全面提高素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优秀健康的文化才能推动社会发展个人成长。④表述与题意不符。根据题意,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的历程,说明了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②③正确。 19.“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材料表明( ) ①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面对“家国情怀”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国情怀,并未涉及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①排除;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祖国统一并不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④错误。 20.千百年来,蒙古马驰骋于风霜雨雪,不仅成为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和心爱伙伴,也积淀下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中“蒙古马精神”一致的是( )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②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 ③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13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蒙古马精神”强调吃苦耐劳、一往无前,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①④与材料一致,当选;②体现的是追求精神自由,③突出“智”在成为英雄中的作用,均与题意主旨不符。 21.某校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感受、体验中接受爱国主义思想,培育爱国主义情感,自觉履行爱国主义责任。学校之所以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因为( ) A.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B.爱国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C.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之根基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爱国情感 答案 A 解析 学校之所以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因为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A正确;B说法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C说法错误,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D说法错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新人”。 22.《见字如面2》第五期节目“热血”篇中,著名演员吴刚首次登上见字如面讲台,与老戏骨赵立新朗读林觉民的《与妻书》等三封英烈家书,一起把热血点燃,共同演绎先烈们舍生取义、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让深入骨子里的热血沸腾,看哭观众。英烈家书( )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的文化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英烈家书演绎先烈们舍生取义、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让深入骨子里的热血沸腾,看哭观众,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②正确;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③正确;英雄家书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①错误;④中“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表述错误,排除。 - 13 - 23.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表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渗透在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③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 ④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优越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②是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符合题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仅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③错误;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错误。 24.“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缔造者与建设者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 ③红船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整体风貌与精神追求 ④红船精神始终是引领中国共产党前进的精神火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红船精神’……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整体风貌与精神追求,②③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早已出现,不完全是由中国共产党缔造的,①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引领中国共产党前进的精神火炬,④错误。 25.20世纪60年代,为满足备战需要,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国家在中西部13个省启动了名为“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和科技人员在艰苦的环境中,无私地奉献他们的才华,创造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今天,我们弘扬“三线精神”的意义在于( ) ①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的滋养 ③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方向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 13 - “三线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今天,我们弘扬“三线精神”的意义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的滋养,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涵,②③正确;“三线精神”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提供的是精神动力而不是理论依据,也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方向保证,①④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的利益和感情。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华文化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8分) (2)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6分) 答案 (1)①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中华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精神价值,能够增强两岸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能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③中华文化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促进两岸民心相通。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是推动两岸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每点2分,共8分) (2)(示例)①准确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内涵,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②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③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第(1)问是说明类试题,问题指向说明中华文化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作用。解读设问和材料,本题知识切入的角度是文化生活,应该从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要求结合实际,主题限定在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从政治生活角度作为切入点,可以立足公民的义务,具体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同时从社会现实生活角度分析,可以与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 13 - “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拿破仑的这句话揭示出上层建筑拥有比物质力量更深远的影响力。我国文化强国战略主要包括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等大思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外,还必须增强民族自信。而民族自信的关键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有人说,坚持文化自信,必然会妄自尊大,影响到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请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角度批驳之。 答案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以坚持文化自信,不一定会妄自尊大,一定会与其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平等相处。②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所以坚持文化自信不会影响到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吸收。③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坚持文化自信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④坚持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来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从而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担负起文化发展的重任。所以坚持文化自信不一定妄自尊大,题干观点太绝对。⑤如果盲目自信,必然会妄自尊大,忽视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借鉴,就会导致封闭主义、守旧主义、盲目排外,就会违背了包容性,也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每点2分,共10分) 解析 本题以文化强国、文化自信为载体,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设问要求对题中观点进行批驳,可以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指出文化自信并不代表着妄自尊大、不影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运用包容性意义的知识说明坚持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还可结合文化自信的知识指出文化自信并不代表妄自尊大;最后,明确如果盲目自大、盲目排外,则会违背包容性。 2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试图改变历史共识、颠覆英雄形象,说到底,就是要用所谓的“再发现”“再思考”“再评价”瓦解精神、消解价值。雷锋成了“自拍狂魔”、邱少云“违背生理学”、张思德“是烧鸦片时窑塌致死”……凡此种种,以崇尚英雄为耻、以抹杀英雄为荣、以否定历史为乐。如果不辨真伪、有意歪曲,再厚重的历史都会失去应有的重量;不负责任的“解构”、罔顾事实的“揭秘”,伤害人民的感情,动摇民族的根基。 一个有温度的时代,必然致敬英雄;一个有历史感的民族,必然铭记传统。只有牢牢维系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才能凝聚国家的魂魄。只有全社会更加尊重英雄、致敬英雄,才能让英雄安息,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 (1)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的意义。(9分) - 13 - (2)请你就如何让烈士精神深入人心提出两条具体措施。(4分) 答案 (1)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②有利于用英雄精神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革命传统,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每点3分,共9分) (2)(示例)①举办学习英雄演讲比赛、“向英雄致敬”主题班会等活动,营造弘扬英雄的文化氛围。②运用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宣传英雄的先进事迹。(每点2分,共4分。本题具有开放性,学生作答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第(1)问,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属于意义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意义类问题,首先要学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本题涉及到的答题知识点主要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等。第(2)问,本题要求学生就如何让烈士精神深入人心提出两条具体措施。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例如:举办学习英雄演讲比赛、“向英雄致敬”主题班会等活动,营造弘扬英雄的文化氛围。 29.(13分)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迎来70周年华诞。一个国家的强大,根基在民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沃土,积淀于从未停歇的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国近现代历史、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众志成城,书写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壮丽史诗;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辛勤劳作、不懈奋斗,甩掉积贫积弱的帽子,推动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快速发展,大踏步赶上时代、大踏步迈向世界舞台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心怀梦想、勇攀高峰,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伟大民族精神凝聚伟大力量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然而前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还要闯过一个个“腊子口”“娄山关”。我们坚信,当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弘扬者、践行者时,“中华号”巨轮就一定会劈波斩浪,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1)我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10分) (2)班级举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主题班会,请从中学生的角度列举三个发言要点。(3分) 答案 (1)① - 13 -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众志成城,体现了伟大的团结精神;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人民书写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壮丽史诗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③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辛勤劳作、不懈奋斗,推动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快速发展,日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体现了伟大的奋斗精神;④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心怀梦想、勇攀高峰,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坚持伟大梦想精神的体现;⑤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每点2分,共10分) (2)①弘扬民族精神,立足自身实践,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②弘扬民族精神,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③坚持与时俱进,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每点1分,共3分) 解析 第(1)问是分析说明型试题。从材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强大,根基在民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沃土,积淀于从未停歇的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国近现代历史、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众志成城,书写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壮丽史诗。可以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等方面,对我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加以阐述;第(2)问是开放型试题,需要确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主题,从中学生的角度列举三个发言要点,合理即可。如从立足自身实践,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批判继承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与时俱进,丰富发展等。 - 1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