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

1 第 3 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 失重、超重 1.实重和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__无关__. (2)视重:当物体在__竖直方向__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 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__重力__.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现象 实质 超重 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 拉力__大于__物体重力的现象 系统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加速度有 竖直向上的分量 失重 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 拉力__小于__物体重力的现象 系统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加速度有 竖直向下的分量 完全 失重 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 拉力__为零__的现象 系统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a,且 a=g 【理解巩固 1】 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其重力增大了 B.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其重力减小了 C.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其重力为零 D.不论物体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都是不变的 [解析] 不论超重或失重甚至完全失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D 正确. [答案] D 对应学生用书 p 对超重、失重的判断 例 1 (多选)“蹦极”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中 P 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如图所示,a 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 点是人所能到达的最低位置,b 点是人静止悬挂时的平衡位置,则在人从 P 点下落到 c 点的过程中( ) A.在 Pa 段,人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在 ab 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 C.在 bc 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 2 D.在 c 点,人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解析] 从 P 点下落到 c 点的过程中,在 Pa 段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 g,方向竖直 向下,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选项 A 正确;在 ab 段人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加速度 方向竖直向下,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选项 B 正确;在 bc 段,绳的拉 力大于人的重力,人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 选项 C 错误;在 c 点,人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方向向上,选项 D 错误. [答案] AB , 1.对超、失重现象的理解 (1)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没有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 物的拉力)变大或变小了(即“视重”变大或变小了). (2)只要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向上运动还 是向下运动无关. (3)即使物体的加速度不沿竖直方向,但只要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 或失重状态. (4)物体超重或失重多少由物体的质量和竖直加速度共同决定,其大小等于 ma. (5)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 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作用、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 2.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 三个角度和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 3 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 0 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 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的角度判断 ①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 ②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 超重与失重的应用 例 2 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 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仅 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则乘客( ) A.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B.处于超重状态 C.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D.所受合力竖直向上 [审题指导] 只要加速度有竖直方向上的分量,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速 度的方向无关. [解析] 当减速上坡时,乘客加速度沿斜面向下,乘客有水平向左的分加速度,而静摩 擦力必沿水平方向,所以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故 A 正确,C 错误;当减速上 坡时,整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乘客具有向下的分加速度,所以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乘 客处于失重状态,故 B 错误;由于乘客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所受力的合 力沿斜面向下,故 D 错误. [答案] A 考点二 连接体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 p 1.连接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__存在相互作用__或__有一定关联__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常见的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通过细绳、轻杆连接或叠放在一起. 2.解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整体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连接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此时不必考虑物体之间的作 用力. 4 隔离法:当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将各个物体隔离出来单独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时,将隔离法和整体法交叉使用,有分有合,灵活处理. 3.在中学阶段,只要掌握简单的连接体问题. 【理解巩固 2】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2m 和 3m 的两个小球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固 定在劲度系数为 k 的轻质弹簧的两端.现在质量为 2m 的小球上沿弹簧轴线方向施加大小为 F 的水平拉力,使两球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 A. F 5k B.3F 5k C.2F 5k D.F k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 F=5ma,对质量为 3m 的小球:F 弹=3ma,联立解 得,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F 弹=3 5 F.根据胡克定律可得 kx=3 5 F,则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3F 5k , 故 B 正确. [答案] B 对应学生用书 p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例 3 (多选)如图所示,A 为放在水平光滑桌面上的长方形物块,在它上面放有 物块 B 和 C,A、B、C 的质量分别为 m、5m、m.B、C 与 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 0.1.K 为轻 滑轮,绕过轻滑轮连接 B 和 C 的轻细绳都处于水平方向.现用水平方向的恒定外力 F 拉滑轮, 若测得 A 的加速度大小为 2 m/s2,重力加速度取 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块 B、C 的加速度大小也等于 2 m/s2 B.物块 B 的加速度为 2 m/s2,C 的加速度为 10 m/s2 C.外力的大小 F=2mg D.物块 B、C 给长方形物块 A 的摩擦力的合力为 0.2mg [解析] 加速度大小为 2 m/s2,则 A 受到的合力为 F=ma=2m,B 对 A 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B=5μmg=0.5mg,C 对 A 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C=μmg=0.1mg.若 B 和 C 都相对于 A 静止, 则 B 和 C 的加速度一样,由于 B 和 C 所受细线的拉力一样,则必有 B 所受摩擦力小于 C 所受 摩擦力,则会导致 A 所受摩擦力小于 2m,故 B 和 C 不可能全都相对 A 静止.若 C 相对 A 静 止,B 相对 A 滑动,则 A 所受摩擦力大于 0.5mg,故应是 B 相对 A 静止,因此 C 对 A 的作用 力为 0.1mg,而 B 对 A 的作用力也为 0.1mg.AB 间保持静止,故 aB=2 m/s2,B 受绳的拉力为 T=5maB+0.1mg=1.1mg,则 C 受绳的拉力也为 1.1mg,所以 aC=1.1mg-0.1mg m =g=10 m/s2, 故 A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外力大小为 F=1.1mg+1.1mg=2.2mg,故 C 项不符合题意; 5 物块 BC 给长方形物块 A 的摩擦力的合力为 F 合=ma=0.2mg,故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D , (1)解答连结体问题时,决 不能把整体法和隔离法对立起来,而应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从具体问题的实际情况出 发,灵活选取研究对象,恰当选择使用隔离法和整体法. (2)在使用隔离法解题时,所选取的隔离对象可以是连接体中的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 连接体中的某部分物体(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物体),而这“某一部分”的选取,也应 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选用整体法或隔离法可依据所求的力来决定,若求外力则应用整体法;若所求力为 内力则用隔离法.但在具体应用时,绝大多数的题目要求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且应用顺序也 较为固定,即求外力时,先隔离后整体;求内力时,先整体后隔离.先整体或先隔离的目的 都是为了求解共同的加速度.) 加速度相同时的动力分配 例 4 (多选)在斜面上,两物块 A、B 用细线连接,当用力 F 沿斜面向上拉物体 A 时,两物块以大小为 a 的加速度向上运动,细线中的张力为 FT,两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相等,则当用大小为 2F 的拉力沿斜面向上拉物块 A 时( ) A.两物块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2a B.两物块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大于 2a C.两物块间细线中的张力为 2FT D.两物块间细线中的张力与 A、B 的质量无关 [解析] 设斜面倾角为θ,A、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M 和 m,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 为 μ , 由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得 两 物 块 的 加 速 度 大 小 为 a = F-(M+m)gsin θ-μ(M+m)gcos θ M+m = F M+m -g(sin θ+μcos θ),当拉力为 2F 时, 加速度大小 a′= 2F M+m -g(sin θ+μcos θ),则 a′-a= F M+m >a,即 a′>2a,故 A 错 6 误,B 正确;两物块间细线中的张力 FT=ma+mgsin θ+μmgcos θ= mF M+m ,与斜面倾角和 动摩擦因数无关,且当拉力为 2F 时,细线中的张力为 2FT,但张力与两物块的质量有关,故 C 正确,D 错误. [答案] BC , 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系统, 当他们加速度相同时,不论物体是在平面、斜面还是竖直方向,也不论接触面光滑或粗糙, 物体系统中的动力的作用效果都能按质量分配.例如:力是作用于 m1 上,则 m1 和 m2 的相互 作用力为 F12= m2 m1+m2 F.若物体的连接物为细线、轻弹簧、轻杆结论不变.多个物体一起运动 且加速度相同时此结论也成立.) 7 考点三 动力学的图象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 p 1.常见的动力学图象 v-t 图象、a-t 图象、F-t 图象、F-a 图象等. 2.解题策略 (1)分清图象的类别: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 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线中的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 两图线的交点等. (3)明确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景结合起来,应用物理规律列 出与图象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 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理解巩固 3】 (多选)如图甲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在竖直线 MN 的左侧受到水平恒力 F1 作用,在 MN 的右侧除受 F1 外还受到与 F1 在同一直线上 的水平恒力 F2 作用,现小球从 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小球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 MN 右侧运动的时间为 t2-t1 B.F2 的大小为 mv1 t1 + 2mv1 t3-t1 C.小球在 MN 右侧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2v1 t3-t1 D.小球在 0~t4 时间内运动的最大位移为 v1t2 [解析] 小球在 MN 右侧运动的时间为 t3-t1,故 A 错误;小球在 MN 的右侧的加速度大 小 a′=Δv Δt = 2v1 t3-t1 ,在 MN 的左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1=ma=mv1 t1 .在 MN 的右方,由牛 顿第二定律可知 F2-F1=ma′,F2=ma′+F1= 2mv1 t3-t1 +mv1 t1 ,故 B、C 正确;t2 时刻后小球反 向运动,所以小球在 0~t4 时间内运动的最大位移是v1t2 2 ,故 D 错误. [答案] BC 对应学生用书 p 8 a-t 图象 例 5 (多选)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为 M 且足够长的长木板,长 木板上面叠放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物块.现对长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 F=3t(N)时,两个 物体运动的 a-t 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线 A 是小物块运动的 a-t 图象 B.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3 C.长木板的质量 M=2 kg D.小物块的质量 m=1 kg [审题指导] 根据乙图分析在 3 s 以后 m 与 M 的运动情况确定 A 和 B 分别是哪个物体的 运动图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动摩擦因数;当 t>3 s 时,以 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推导 a-t 的关系,根据斜率求解 M,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解 m. [解析] 根据乙图可知,在 3 s 以后,m 与 M 开始发生相对运动,m 的加速度不变,其大 小为 3 m/s2,所以图线 B 是小物块运动的 a-t 图象,故 A 错误;设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m=μg=3 m/s2,所以μ=0.3,故 B 正确;当 t>3 s 时,以 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即 3t-μmg=Ma,解得:a =3 M t-μmg M 由函数斜率可得3 M =3 2 ,解得 M=2 kg;在 3 s 以内,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可得 F =(M+m)a,代入数据 3=(M+m)×1,所以 m=1 kg,C、D 正确. [答案] BCD F—a 图象 例 6 (多选)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 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 块 A,小滑块 A 受到随时间 t 变化的水平拉力 F 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小滑块 A 的加速度 a, 得到如图乙所示的 F-a 图象.取 g=10 m/s2.则( ) A.小滑块 A 的质量为 4 kg B.木板 B 的质量为 5 kg C.当 F=40 N 时,木板 B 的加速度为 3 m/s2 D.小滑块 A 与木板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12 N [审题指导] 对于图象问题,我们学会“五看”,即:看坐标、看斜率、看面积、看交 点、看截距;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9 [解析] 由图知 F<20 N 时,A、B 一起加速运动,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 +mB)a,由图可得:F a =20 2 kg=10 kg,所以:mA+mB=10 kg.当 F>20 N 时,A、B 间发生相 对滑动,对 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Ag=mAa,可得:F=μmAg+mAa.由图得图象的斜 率:k=20-12 2 kg=4 kg,所以得:mA=4 kg,可得:mB=6 kg,故 A 正确,B 错误;图象 的纵截距为:μmAg=12 N,小滑块 A 与木板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μmAg=12 N,当 F =40 N 时,木板 B 的加速度为:aB=μmAg mB =12 6 m/s2=2 m/s2,故 C 错误,故 D 正确. [答案] AD 考点四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 p 1.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中,当物体的加速度不同时,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 的状态,当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往往会有临界值出现. 2.产生临界问题的条件 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 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 FN=0 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 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 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 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 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 弛的临界条件是 FT=0 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 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 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 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速 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临界条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 态,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 【理解巩固 4】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物块 A、B 叠放在光滑水平桌面 上,质量为 m 的物块 C 用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轻绳与 B 连接,且轻绳与桌面平行,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物块 A 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μg 10 B.要使物块 A、B 发生相对滑动,应满足关系 m> μM 1-μ C.若物块 A、B 未发生相对滑动,物块 A 受到的摩擦力为 Mmg 2M+m D.轻绳对定滑轮的作用力为 2mg [解析] A 受到的最大合外力为μMg,则 A 的最大加速度:a=μMg M =μg,故 A 正确; 当 A 的加速度恰好为μg 时,A、B 发生相对滑动,以 A、B、C 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 定律得:mg=(M+M+m)μg,解得:m= 2μM 1-μ ,要使物块 A、B 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物块 C 的质量至少为 2μM 1-μ ,故 B 错误;若物块 A、B 未发生相对滑动,A、B、C 三者加速度的大小 相等,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2M+m)a,对 A:f=Ma,解得:f= Mmg 2M+m ,故 C 正确;C 要向下做加速运动,C 处于失重状态,绳子的拉力:T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