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中国的道德重建 甘阳 虽然现在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对道德底线崩溃现象的报道,不过,情况禾必那么悲观。 我认为,中国基本的道德基础还是有的。那么,这个基础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 我认为需要检讨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在道德问题上最基本的一些想法是有问题的。如 果道德行为需要一些规范,这些规范一定要有相当的稳定性,不可能说建立一个新道德就马 上建立一个新道德。但是,中国社会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是不断的革命加上改革,老 是在动荡中,或者老是在变动中,这就使得所有人都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可以变的,包括最 基本的道德规范。 一个现代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基本不是现代社会形成的,都是传统的。我们做人最基 本的道德,包括要有诚信、不要杀人、不要放火、不要偷盗,哪一种是现代社会形成的?所 以一个真正良性的现代社会,不在于形成一套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道德,而在于传统道德在 现代生活当中有很好的维持。 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我们要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新道德、新伦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应当用比较有强度的、有基础的道德来制约市场经济发展,要使市场经济能够服从最基本的 心理规范。资本主义追求的就是利润,市场经济必然唯利是图,不可能从市场经济的内部产 生出不讲利涧的道德。如果资本主义有道德,那么它一定是外在的东西,基本上是在前资本 主义时代、在人类千百年文明历史中所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西方社会的道德,基本上湜以 基督教、天主教等为基础而形成的。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本身不可能产生道德,市场经济最大 的动机就是追求利润。现在对我们道德冲击最大的不是集权主义,而是市场经济这匹脱缰的 野马。 我们应该明确中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单位是家庭。以家庭为中心,是一个比较能有效克 制恶性个人主义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道德主体承担单位,如果只是像西方那样, 明确规定就是赤裸裸的个人,然后大家在赤裸裸个人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为规范,这在中国 - 2 - 社会是不对的。因为儒家的基础和基督教的基础不一样,基督教不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在上 帝面前人人都是赤裸裸的个人。如果我们要道德重建,首先要确定道德重建的主体是什么如 果我们不是把道德重建的全部重心放在重建家庭、保护家庭之上,如果连一个家庭都不能建 立起来,我们谈亲情、谈同情、谈爱心都是空的,都是大话、废话。与重视家庭、保护家庭 最切近的是儒家传统。 这方面有很多错误的看法需要澄清。比如,最近十年来,某些似乎很了解现代社会的人 把“亲亲相隐”批得一塌糊涂。而事实上已经审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有一个非 常重要的修订,就是明确引入“亲亲相隐”原则。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西方的法律制度, 就知道“亲亲相隐”在所有西方国家都是一个原则。事实上中国传统对这个问题的考虑远比 西方早而深刻,但现在西方做得比我们好。 (有删节) 1. 下列关于“道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 当代中国基本的道德基础应是传统道德,正是传统道德支撑着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使其不 至于道德底线崩溃。 B. 市场经济唯利是图,不能依仗它自发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新道德。 C. 中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单位和西方是全然不同的,因此,我们不能生硬移植西方道德。 D. 传统道德一经形成,就应当永恒不变,这样的社会才可能运转得良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市场经济背景下道德重建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 教训的总结。 C. 文章第四段以西方资本主义的道德形成为例,论证了“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本身不可能产生 道德”的观点。 D. 文章在论证当代中国应如何进行道德重建时,采用了正反论证的方式,使论证更充分有力。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比尔•盖茨这样的资本家做慈善主要靠传统中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驱动,而不是从市场经 济的内部自发产生的。 B. 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主张,是矫枉过正,在今天值得反思和检讨。 C. 传统道德在现代生活当中维持得越好,这个社会就相对运行得越好。 D. 儒家的“亲亲相隐”原则体现了儒家对天伦之情的重视和维护,但在当代中国却遭遇误 - 3 - 解,这可能与百年中国激进的反传统有关。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抓住关键字眼。 D 项,“传统道德一经形成,就应当永恒不变”错误,根据原文第二三段“这就使得所有人都 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可以变的,包括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所以一个真正良性的现代社会, 不在于形成一套与传统究全不同的新道德,而在于传统道德在现代生活当中有很好的维持” 可见,永恒不变的应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 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C 项,“论证了‘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本身不可能产生道德’的观点” 错误,从第四段来看, 通过论证西方资本主义道德也是在历史中形成的,“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本身不可能产生道德, 市场经济最大的动机就是追求利润”,得出对道德冲击最大的是市场经济,来反驳前面错误 的说法,即为了论证文段开始提到的“应当用比较有强度的、有基础的道德来制约市场经济 发展”。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 项,“传统道德在现代生活当中维持得越好,这个社会就相对运行得越好”逻辑错误,原文 第三段说“所以一个真正良性的现代社会,不在于形成一套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道德,而在 于传统道德在现代生活当中有很好的维持”,即“一个真正良性的现代社会在于传统道德在 现代生活当中有很好的维持”,这是必要条件,但“传统道德在现代生活当中有很好的维持” 不一定形成“一个真正良性的现代社会”,也就是选项说成了充分条件。 - 4 -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 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词汇,一夜之间就火了 起来。《说文》曰:“怼,怨也。”语言学家说,“怼”字在清代之后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 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怼”归为历史词汇、文言词汇都不为过。如今,“怼”这个 泛动作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怼”扯上关系。 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对“怼”的理解,可以是 批评、斥责,在一些地区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挤兑、冲撞的意思。 (摘编自《澎湃新闻》) 材料二 “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 duì,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声。“对”, 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申为怨恨,故而怼,怨也。 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且读音为“duǐ”的字,应当 为“㨃”。“㨃”字从手部,本意是“排、推”的动作,引申为“拒斥、反驳”的行为。东 北方言中“㨃咕”、“㨃搡”即是该字用法的例证。大众媒体中使用“怼”来表达该含义和 读音是一种错误。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那是一种情感 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就字形来看,和“囧”有 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怼”这个词所体现出的攻击性或 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 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这种“怼”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当双方立场并不构 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 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与“怼”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人的手机收藏夹里,都 有几个经典的“怼人”表情包。“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看在你丑的份上, - 5 - 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社会学家认为,“怼”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 “撕”“掐”的趋势,“怼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 进步。 网评人“竺子”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不少人的人生 轨迹,都会经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演变。我们不否认,这种处 世哲学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发展到极致,则未免显得平庸。 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在年轻人中时, 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自习室里,你想看书总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觉偏有 人开着音响打游戏……网民“柴尔德”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该炸就要炸,该怼绝不怂”。 比起发个朋友圈抱怨一下,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更信奉“机智怼回去,潇洒怼一回”,认 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知乎”网民“simple”说:“怼完几次,生活明显不 一样了。思考怼和不怼的结果哪个能让你现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担得住,那 就量力而行地怼吧。” (摘编自《半月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文》对“怼”的解释为“心”部,从“对”声,可以看出该字具有形声字的特点;但 《说文》又按会意字将之解释为“心里的相持和对峙”。 B. 因“怼”字情绪饱满,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的排行榜,所以大众媒体借用“怼”字表达 了本该是“㨃”的含义和读音。 C. 网络语境中使用中国某些传统文字的时候,有时可以让一些历史词汇“起死回生”,甚至 “一夜而火”。 D. “怼”字在现代汉语里鲜用“怨怼”之意,其作为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 的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面反映。 5. 下列句子中“怼”字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一项是( ) A. 杭州一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评教育。这名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 结果引起众人怒怼。 B. 周杰伦的歌曲《兰亭序》中有“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这样一句歌词,该歌词在传喝 时广受赞誉。 C. 《战狼 2》主角吴京说:“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就觉得中国人不能强,我 - 6 - 就是怼这个,我就怼。” D. 宫斗剧《甄嬛传》中,眉庄“怼斥”安陵容,被网民誉为“手撕白莲花虚假面具”之经典, 用在当今职场、情场居然都十分妥帖。 【答案】4. A 5. B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 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项,“将之解释为‘心里的相持和对峙’”说法错误,材料二: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 duì, duǐ,基本意思是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声。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 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申为怨恨,故而怼,怨也。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怼’字的含义 与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一项是”,先在文章圈出“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 理解”,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再一一进行比对,判断正误。 B 项,“周杰伦的歌曲《兰亭序》中有‘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中的“怼”和“怨”的 意思一样,是“怨恨”之意,是古义,与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理解不同。 故选 B。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 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 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 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 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 段尾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2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7 - 苦 恼 (俄)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 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 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多半在想心思。 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猛地哆嗦一下,看见一个军人。 姚纳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 雪橇。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 似的。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 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 天就死了。”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 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 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 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 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好,走 吧!” “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姚纳感 - 8 - 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 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正好他们的谈 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 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诸位先 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 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 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 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 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 “回大车店去!”他想。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 了。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 “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姚纳看一下他 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 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 事……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 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 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要是他活着就好了……”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 他下世了…… 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 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 统对它讲了……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多次用简洁的笔墨写到雪景。“雪”在本文中有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主旨 - 9 - 等多重作用。 B. 姚纳丧子后无处倾诉自己的痛苦,无人愿意真心倾听他的无边的苦恼,其遭遇与鲁迅《祝 福》中的祥林嫂有相似性。 C. 军人对姚纳的遭遇仅是礼节性的敷衍,这跟社会地位不同造成的隔膜有关。而与姚纳同处 社会底层的年轻的车夫却一言不发蒙头睡觉,实在发人深省。 D. 姚纳讲述自己遭遇的话语多用不连贯的短句,这既与他卑微的身份有关,也与他内心深藏 着无边的痛苦难以措辞有关。 7. 小说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很有特点。本文是怎样具体塑造马车夫姚纳的形象的?请结合文本 简要赏析。 【答案】6. A 7. (1)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他试探性的、断断 续续的语言表现他急于宣泄的丧子之痛,以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他孤寂痛苦的内心世界。(2) 侧面描写:以乘客、年轻的车夫的冷漠麻木来侧面烘托他的孤苦无助。(3)环境烘托:以阴 冷的雪景来烘托他悲苦无告的命运。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 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 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 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 些硬伤。 A 项,“推动情节发展”错误,原文“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 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等雪 景描写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查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解答此类试题时,圈出 对人物描写的语句,明确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烘托等,进行总 结概括并分析。 文中正面描写有:“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 动也不动”“姚纳猛地哆嗦一下,看见一个军人”可见,有外貌和动作描写;他多次以“那 - 10 - 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的断断续续的语言试探乘客们是否有兴趣听他的苦难,体 现出他想要宣泄丧子之痛;“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 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 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写出他内心的痛苦孤 寂,无人领会;侧面描写则通过乘客们对他遭受苦难的毫不同情,大车店的车夫也根本不理 会他的话,他最终只能和自己的马谈这件事,充分烘托出他的孤独无助;在环境上,“大片 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 一层”“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雪的飘飞和积累,体现出寒冷、阴郁、冷漠 的特点,从而烘托他的命运的悲苦。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 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 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 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 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 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 4 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 分的题答案有三点 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 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 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 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 题义)角度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46 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本题 10 小题,共 10 分) 8.下列对通假字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亡”; 涂有饿莩 “涂”通“途” B.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C. 虽有槁暴 “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D.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应对此类题目,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的通 - 11 - 假字,尤其是课本中出现的通假字。同时,结合语句的意思也可以帮助识别通假字。 A 项,“无”通“亡”错,应为“无”通“毋”,不要。句意为:那么不要希望比邻国的百姓 多了。 故选 A。 【点睛】通假字一般有以下规律: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2.“形声字”代替“声旁 字”。3.同声旁的“形声字”可互相代替。4.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假。 掌握通假字非一日之功,考生应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积累,熟悉常见的通假字,尤其是课本 中出现的通假字。作答时要结合语句意思和通假规律进行判断。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所给例句中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得.之 B.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C.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 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 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例句中“得”的意思是“得到、获得”;A 项,“得”,适宜,得 当;B 项,“得”,得到,获得;C 项,“得”,能够;D 项,“得”,能够。故选 B 项。 10.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填然鼓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求人可使报秦者/ 蔺相如者,赵人也 C. 师不必贤于弟子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以勇气闻于诸侯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 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 析。 - 12 - C 项,介词,表比较。 A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结构助词,取独。 B 项,定语后置的标志;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 D 项,介词,凭借;介词,把。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 又前.而为歌 C. 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 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 用情况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然后结合词语本来的词性以及在句中所担当 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中“函”是名词做状语,用匣子。 A 项,“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中“箕”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B 项,“前”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C 项,“白衣冠”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 D 项,“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故选 A。 12.对下列各句加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云集响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 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⑦/②⑥/③④/⑤ C. ①⑦/②③④⑤/⑥ D. ①⑦/②③⑥/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 - 13 - 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加点字活用方法相同的是”,这是 要求选出“活用方法相同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 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①名词作状语,像云一 样;⑦名词作状语,像用口袋一样;②使动,使……斗争;③使动,使……退却;⑥使动, 使……来朝;④名词做动词,登上;⑤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故选 D。 【点睛】解答词类活用的题,可根据词的基本词性,比较它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根据文言文 语法规则区别是否出现了活用。主语和宾语位置多为名词或代词,谓语位置多为动词或形容 词,个别时候是介词,状语位置多为副词,这里也是名词作状语最常见的地方。使动用法最 主要强调的是主语做出动作的目的性,以此区别动词是正常使用还是使动很有效。 13.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②今者有小人..之言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日夜..望将军至 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答案】D 【解析】 ①婚姻:古指儿女亲家,今为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②小人:此指搬弄 是非者,古今义同;③非常:古指意外的变故,今为程度副词,很不一般;④日夜:日日夜 夜,古今义同;⑤细说:古指小人的谗言,今意为详细地叙述;⑥鱼肉:此指鱼和肉,现指 鱼的肉。 14.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B. 贤能为之用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答案】B 【解析】 B 项和例句皆为被动句,A 项,定语后置句,C 项,状语后置句,D 项,判断句。 1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 14 - A.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 故非笑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C. 唯余马首是瞻 D.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 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例句,宾语前置句,“欺”的宾语“余”在否定语句提前到谓语的前面。正确语序是“古之 人不欺余也”; A 项,定语后置句,正确的顺序是“铿然有声之石”; B 项,判断句,以“非”为标志的否定判断; C 项,宾语前置句,正确的顺序是“唯瞻余马首”; D 项,状语后置句,正确的顺序是“而大声于水上发”。 故选 C。 【点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 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 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 16.下列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君王。 B.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C. “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 “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D. 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 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 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 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 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 15 - B 项,会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错误。在会试中考中的生员,再参加由 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五甲),其中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 探花。 故选 B。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B.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 末中“跋”。由作者书写,其作用在于向读者推荐自己的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 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 C. “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由臣下进献给皇帝的奏章,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铺陈叙事,讲究文采,《阿房宫赋》是晚唐骈散 结合得较好的一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 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 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 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 项,“作者向读者推荐自己的著作时”叫“自序”,“序”也可以由他人来写。 故选 B。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畅,字叔茂。少以清实为称,无所交党。初举孝廉,辞病不就。大将军梁商特辟举茂 才,四迁尚书令,出为齐相。征拜司隶校尉,转渔阳太守。所在以严明为称,坐事免官。是 时政事多归尚书,桓帝特诏三公,令高选庸能。太尉陈蕃荐畅清方公正,有不可犯之色,由 是复为尚书。 寻拜南阳太守。前后二千石逼惧帝乡贵戚,多不称取。畅深疾之,下车奋厉威猛,其豪 党有衅秽者,莫不纠发。会赦,事得散。畅追恨之,更为设法,诸受臧二千万以上不自首实 者,尽入财物;若其隐伏,使吏发屋伐树,堙井夷灶,豪右大震。功曹..张敞奏记谏曰:“五 教在宽,著之经典。汤去三面,八方归仁。武王入殷,先去炮格之刑。高祖鉴秦,唯定三章 - 16 - 之法。孝文皇帝感一缇萦,蠲除肉刑。卓茂、文翁、召父之徒,皆疾恶严刻,务崇温厚。仁 贤之政,流闻后世。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 发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 实有折枝之易,而无挟山之难。三后生自新野,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 臣将相,继世而隆。愚以为恳恳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奸,未若礼贤。舜举皋陶,不仁者 远。随会为政,晋盗奔秦。虞、芮入境,让心自生。化人在德,不在用刑。”畅深纳敞谏, 更崇宽政,慎刑简罚,教化遂行。 郡中豪族多以奢靡相尚,畅常布衣皮褥,车马羸败,以矫其敝。同郡刘表时年十七,从 畅受学。进谏曰:“夫奢不僭上,俭不逼下,循道行礼,贵处可否之间。蘧伯玉耻独为君子。 府君..不希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贵于世乎?”畅曰:“昔公仪休在鲁, 拔园葵,去织妇;孙叔敖相楚,其子被裘刈薪。夫以约失之鲜矣。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 懦夫有立志。虽以不德,敢慕遗烈。” 后征为长乐卫尉。建宁元年,迁司空..,数月,以水灾策免。明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王畅传》) 1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 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 B. 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 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 C. 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 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 D. 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 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读书人的称呼,如贾谊《过秦论》中有“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 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C. 府君,汉朝时期称太守为府君,如《孔雀东南飞》中有“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D. 司空,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土建之事。 2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畅品格高洁,多次被人举荐。最初他因孝廉而被举荐,因病辞职不上任;大将军梁商举 - 17 - 荐他,后出任齐王的相,太尉陈蕃推荐他,因此再次做了尚书。 B. 王畅明辨是非,善于听取意见,功曹张敞劝谏他要以仁爱治民,施仁政,行教化,他深表 赞同;对于学生刘表的进谏,他却认为不妥,没有采纳。 C. 王畅生活节俭,能够以身作则。做南阳太守期间,他穿布衣,坐陋车,矫正郡中豪族们奢 侈的风气;与弟子的交谈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节俭的人。 D. 王畅不畏豪党,敢于揭发他们。他实施严刑峻法,对受赃一定数额的贵戚没收财物,如果 隐藏就严惩,比起之前逼迫贵戚的太守们,他是称职的。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畅深疾之,下车奋厉威猛,其豪党有衅秽者,莫不纠发。 ②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虽以不德,敢慕遗烈。 【答案】18. C 19. A 20. D 21. ①王畅非常痛恨他们,一上任就施展威猛,对那些豪党中有罪恶的,都一一查办揭发。 ②听了伯夷的高风亮节,贪婪的人就会廉洁,怯懦的人就会立志自强。我虽然没有德行,却 仰慕古人的功业。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 依据。一般来说,句首起领起作用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 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 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等。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明哲之君,鱼网可漏吞舟之鱼,然后日月星三光照耀于上,人物喜悦 于下。说起来很远,但其效应很近。掘屋伐树,将十分激烈,虽然是要惩恶,却难以远闻。 “夫”用在句首为发语词,根据上下文文意,“吞舟之鱼”为名词性短语,做动词“漏”的 宾语,这两个词语之间不能断开,“网漏吞舟之鱼”做“明哲之君”的谓语,排除 AB 项。“然 后”起衔接作用,应该放在句首;“恶”是“惩”的宾语,“惩恶”不能断开,因此排除 D 项。 故选 C。 【19 题详解】 - 18 -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 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 显。 A 项,“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读书人的称呼”表述错误,应改成“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 对百姓的称呼”。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 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 本类题型设陷阱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 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比起之前逼迫贵戚的太守们”表述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前后二千石逼惧帝乡贵 戚”,说的是郡守都害怕帝乡的贵戚,而非贵戚被逼迫。 故选 D。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1)疾:痛恨。下车:官员到职上任。其豪党有衅秽者:定语后置句。衅秽:罪恶。 纠发:查办揭发。(2)廉:廉洁。不德:没有德行。慕:仰慕,羡慕。遗烈:古人的功业。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畅,字叔茂。年轻时以清廉笃实为人称道,很少与人交结。开始为孝廉,托病不应。 大将军梁商特辟为茂才,四迁尚书令,后来出京做相。征召为司隶校尉,调为渔阳太守。所 到之处,都以严肃精明为人称道。因事获罪免官。这时朝廷政事多归尚书,桓帝特诏三公, - 19 - 令选有功有能的人为尚书,太尉陈蕃荐举王畅,说他清廉公正,有不可侵犯之色,因此,再 次担任尚书。 不久,任命为南阳太守。在他以前的郡守,都害怕帝乡的贵戚,大多不称职。王畅非常 痛恨他们,一上任就施展威猛,对那些豪党中有罪恶的,都一一查办揭发。碰上朝廷大赦, 事情就散了。王畅旧恨不消,另立条例,各受赃二千万以上不自首承认的,没收他的全部财 物;如果他们有隐瞒的,派官吏拆屋伐树,填井平灶,一些恶势力大为震动。功曹张敞上奏 记劝谏说:“五教在宽大,已经写在经典之中。商汤说网开三面,八方归顺。武王进入殷都, 先除去炮烙之刑。高祖以秦为鉴,只定三章之法。孝文皇帝被缇萦感动,去除肉刑。卓茂、 文翁、召父等人,都痛恨严刑苛法,极力崇尚温和宽厚。仁贤之政,流传后世。那些明哲之 君,鱼网可漏吞舟之鱼,然后日月星三光照耀于上,人物喜悦于下。说起来很远,但其效应 很近。掘屋伐树,将十分激烈,虽然是要惩恶,却难以远闻。以明府上智之才,曰月之明, 施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确实如同折一树枝般容易,并无挟山之难。三后生自新野,士女 沾染教化,百姓敬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世代隆盛。我以为急于用刑罚,不如施 恩于民;不停地追查犯人,不如礼贤下士。舜用皋陶,不仁之人便远远离开。随会执政,晋 盗逃往秦。虞、芮入境,谦让之心自生。教化在于德,不在于用刑。”王畅完全接受张敞的 劝谏,改为祟尚宽和政治,简省刑罚,于是教化得以施行。 南阳郡中的官僚大族大多以奢侈浪费标榜,王畅平常是布衣皮褥、羸马败车,以矫正这 种不好的风气。同郡刘表时年十七岁,跟王畅学习。劝谏王畅说:“奢不越上过分,俭不迫 下照了做,依道行礼,所贵的是在可否之间,求得适当而已。蘧伯玉以独为君子为耻。您不 仰慕孔圣人的明训,反而羡慕叔夷伯齐无关紧要的操守,岂不是想自己以皎洁自贵于世吗?” 王畅说:“以前公仪休在鲁为相,拔掉园葵,与织布的妻子离婚,孙叔敖相楚,他的儿子被 裘打柴。以节约而失败的少啊。听了伯夷的高风亮节,贪污的人就会廉洁,怯懦的人就会立 志自强。我虽然没有德行,却羡慕古人的功业。” 后来征为长乐卫尉。建宁元年,升司空,才几个月,因水灾免官。第二年,死在家里。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蓦山溪 张中孚①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 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 20 -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②,不改旧时青;长 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 【注】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其一生历事宋、 金及伪齐刘豫。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③白居易《长安 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 2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B. 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C. “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示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D. “听楚语,厌蛮歌”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23. 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词的上下片具体分析。 【答案】22. B 23. ①词的上片,喜:对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追忆;忧:漂泊江湖,流 落他乡的落魄;②词的下片,喜:重回故里的欣喜;忧:物是人非的伤感。 【解析】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 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 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 项,“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错误,“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 意思是虽然老马识途,但也为眼前的黯淡萧条景象频频悲鸣,应该是通过马的反应间接的写 出自己的心境,而不是“直接写出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故选 B。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情感的赏析能力。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一般要认真理解诗词内容,然后 顺着题干的要求进行作答。题目要求分析词抒发的喜忧参半的情感,赏析诗歌的情感可以结 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 词的上片中“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意思是“我少壮时代也曾横刀立马,建功 立业,锦帽貂裴”,诚然是一位意气风发、奋力进取的伟丈夫,抒发的情感是喜;“时移事 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意思是“世事变迁,朝代更迭,昔日功 成名就之士此刻却像浮萍和桃梗一样漂泊在江湖上,沦落任由他人,整日听着他乡的语调, - 21 - 看着异族的歌舞,实在感到厌倦,往事实在是不堪回首,有谁知道呢”,抒发的情感是忧。 下片中“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意思是“到了暮年,我满头白发,又一次欣喜地回到了 故乡”,暮年回乡,心里应该是欣喜的,故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抒发 的情感是喜;“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意思是“虽然 老马识途,但也为眼前的黯淡萧条景象频频悲鸣。长安已经几度易主,只有那终南山色依然 是青青如昔”,写老马虽识途,但见到眼前“冷烟残照”的景况,也为之不安而嘶鸣,这里 借马而说自己,转入归家时心境的不堪,接着借说山色依旧而自己却日趋年老,不只生理上 的、更是心理上的“老”,抒发的情感是忧。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 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 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 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 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 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 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 暗示。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 4 小题,共 8 分)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子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 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神话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开辟山 路的艰辛。 (3)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强调了教 育的重要性。《师说》中哪句话表明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要以之为师,而比自 己年纪小的人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 可还有局限,不能做到绝对的自由。 【答案】 (1).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 地崩山摧壮士 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6). 吾从而师之 (7). - 22 - 此虽免乎行 (8). 犹有所待者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 (1)“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是提示,注意“适”的书写; (2)“用神话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开辟山路的艰辛”是提示,注意“栈”“钩”的书写; (3)“从师与年纪无关”是提示,注意“亦”的书写; (4)“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还有局限,不能做到绝对的自由”是提示,注意“待”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这句话是说规矩既有______也有规范性。既然______ 了规矩,便要有规范。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的汉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 以规范的形式书写是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共识。有了形,具其神,才能形神兼备,这也是汉 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发展演化阶段所形成的特点。 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体系,(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______。 汉字的“形”赋予其“神”,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规范汉字书写尤其重要。对外国汉 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规范汉字书写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利于中文学习。 如果对毎个汉字______,其中的笔画都有示意,表形的特点决定了汉宇的形义关系。因此, 书写规范对于识字、读文、释意这一认知系列而言非常重要。 2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 工具性 树立 历久弥新 寻根溯源 B. 工具性 竖立 经久不衰 追根究底 C. 实用性 树立 历久弥新 寻根溯源 - 23 - D. 实用性 竖立 经久不衰 追根究底 26.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 汉字经历的发展过程漫长,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 B. 汉字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C. 汉字凝聚的中华文化丰富深厚,经历的发展过程漫长 D. 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 2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 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规范汉字书写有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助于 中文学习。 B. 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规范汉字书写不仅有利于中文学习,更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 源和表现。 C. 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规范汉字书写有利于中文学习,更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 源和表现。 D. 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规范汉字书写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利于 中文学习。 【答案】25. A 26. D 27. B 【解析】 【25 题详解】 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 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第一处,工具性指某物具有的能被人利用的特性。实用性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申请的主题 必须是能够在产业上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承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突出的是说规矩能被人利用的特性,不是其能产生积极效果,故选用“工具性”。 第二处,树立:建立;建树。其对象是抽象的事物。竖立:指为使物体与地面垂直而立。其 修饰的对象是具体的事物。此处指建立了规矩,规矩是抽象的事物,故选用“树立”。 第三处,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经久不衰:形 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语境中“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沿用至 今的自源文字体系”,又汉字不断地演化发展,应是更加的鲜活,故选用“历久弥新”。 第四处,寻根溯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追根究底,追根源;追问底细,一般指追问一 件事的原由。语境中的对象是汉字,又“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应侧重追溯根源, - 24 - 故选用“寻根溯源”。 故选 A。 【2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注意对比 排除。 括号内的语句承接上句,保持主语一致,主语应是“汉字”,排除 AC;按照逻辑顺序,应“经 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前,才能凝聚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排除 B。 故选 D。 【2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 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 不变的。 “不仅规范汉字书写”关联词位置不当,复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后,排除 AC;“不 仅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利于中文学习”语序不当,前后句语意轻重颠倒, 排除 D。 故选 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 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 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 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 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 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 25 - 每处不超过 20 字。 牛奶,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牛奶也就 成了人们喜欢的食用营养品。①______,每一百克牛奶中含脂肪就在 4 克以上,这个脂肪含 量对身体肥胖和血脂较高的人来说,是个不利因素。目前市面上牛奶添加物也相当多,如高 钙牛奶,②______。虽然说高钙牛奶有丰富的钙含量,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过多饮用牛奶补 钙得不偿失,③______。由于牛奶中含有 5%的乳糖,极易沉积在老年人的眼睛晶状体上,并 影响其正常代谢,而且蛋白质易发生变性,导致晶状体透明度降低,而诱发老年性白内障, 或加重其病情。 【答案】 (1). 但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2). 其中就增添了钙质; (3). 因为 牛奶也能促使老年白内障的发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题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 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连贯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 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 本段论述的是牛奶对于人体身体的重要性。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进行补充。①后面的句子主 要说牛奶中含有大量脂肪,所以第一空可以填“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②承接前面“目 前市面上牛奶添加物也相当多,如高钙牛奶”,说的是“高钙牛奶”推断,应该是“其中就 增添了钙质”。第三处根据“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过多饮用牛奶补钙得不偿失”“由于牛奶 中含有 5%的乳糖”“而诱发老年性白内障,或加重其病情”推断,应该是“因为牛奶也能促 使老年白内障的发生”。 【点睛】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 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 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 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字。 2019 年 6 月 30 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各建设主体负责的主要工程项目如期顺利竣工。大 兴国际机场工作重心将从工程建设转向投运准备阶段。此外,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及 其北线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未来,从南五环驾车前往大兴国际机场只需 20 分钟。随着大兴国 际机场的启用,中国联合航空将在“一夜之间”完成 60 多架飞机、4000 多名员工从南苑机场 - 26 - 到大兴国际机场的转场,旧的南苑机场也要随即关闭。 【答案】2019 年 6 月 30 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要工程项目竣工。机场工作重心转向投运准 备阶段。机场高速公路也正式通车。中国联合航空将完成转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 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 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 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 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 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 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先概括本段文字的层意或句意。 首先保留新闻报道的时间 2019 年 6 月 30 日,接着交代事件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各建设主 体负责的主要工程项目如期顺利竣工”,可压缩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要工程项目竣工”。 接着点明机场工作重心,是“转向投运准备阶段”,接着抓住“此外”二字,关键信息是“北 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及其北线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可概括为“机场高速公路也正式通 车”。接着写未来的主要情况,关键句是“中国联合航空将在‘一夜之间’完成 60 多架飞机、 4000 多名员工从南苑机场到大兴国际机场的转场,旧的南苑机场也要随即关闭”, 删掉不必 要的修饰语,强调主干,可概括为“中国联合航空将完成转场”。最后将信息组合即可,注 意字数不超过 70 字。 【点睛】本题是新闻压缩,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需要我们三个方面的能 力:理解材料、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首先分层并概括层意(分层很重要), 再归纳整合, 去掉举例子的内容,有修辞的要还原。 四、写作(60 分)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 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 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 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读过之后,王安石的“得”究竟是什么呢?你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表明你的看法。 - 27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成功=目标+坚持+外物的帮助 王安石游历了华山洞并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在他看来,成功在于有目标,坚持和有外物 相助。 目标是成功的基础,目标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来源。王安石所说的“志”正是我这里所 说的“目标”,有了一个坚定的“志”后,我们便可以清晰地看见自己需努力的方向,然后 为其而拼搏。文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 有志者不能至也。”“志”是指远大的志向,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司马迁从小就立志继承 父业,要写一部史书,他研读古籍,游历名山大川,访问民间异士,搜集许多资料,后来虽 触犯汉武帝入狱受刑,但矢志不忘自己的志愿,忍辱生存,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被称为“史 家之绝唱”的部鸿篇巨著——《史记》。 那么是否“有志者,事竟成呢”?我认为那是不一定的。因为有志者必须有“力”作为保 证才能成功。正如王安石说的“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力”即 能力,没有能力、才干的人怎么能名垂千古,万世留芳。如果曹雪芹没有高超的写作能力, 怎么能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怎么能刻画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怎么能创作出反映 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文学瑰宝《红楼梦》。一个连作文也写不好的人,怎么能成为作家? 是呀! 要赢得尊重,就要有实力,就要创造财富做出成绩来。无能是普通人,诸如工人、农民、 公务员;还是企业家,诸如陶华碧、马云;还有艺术家,诸如曹文轩、莫言、陈丹青;还是 伟人诸如邓小平、习都是靠实力说话,靠实力证明自己。更有我们中学生,靠成绩!靠实力! 不是靠做假,靠虚名。 那么,实力从何而来?干出来的!正如最高领导人在新年贺词里说的,要“撸起袖子加 油干”!可惜不少人空有志向,就是缺少实干精神和行动,甚至可为而不为。要相信:事在 人为!行动创造实力! 有了志气与能力,是否能一定成功呢?让我们先看看王安石的一段话吧!“至于幽暗昏惑 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物”即外界的客观因素:社会环境、自然规律、人际关系 等。赤壁之战时, 孙、刘联军同仇敌忾,精心策划,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假如“东风不与 周郎便”,孙刘联军就不会获胜。一阵罕见的东南风,帮助刘吴联军战胜了强大的曹军,这 - 28 - 说明了志力俱全,还必须有外物的相助,才能实现成功。 所以,成功=目标+坚持+外物的帮助,你是否也已经明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 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 5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 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 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 审题: 本题材料首先指出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辩证地阐明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 关系,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论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力”、“物”三者缺 一不可。只有具备志、力与相助之物这三个条件,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作者揭示了“志”、 “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首先要有志,虽然有矢志不渝的决心,但力量不足也 不行,尽管志向坚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 既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又强调 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 “无讥”,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观点。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三者中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来 立意。 立意: 取得成功的要素:志,力,物 尽心尽力,人生无悔 有志者事竟成 要赢得尊重,就要有实力 素材: 1.二战时期,英美空军为加强战机防护,对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分布进行了调查,认为 哪里弹痕多加强哪里,但只有统计学家沃德“看见了”那些坠毁的战机,明白那些弹痕少的 地方才是真正应该加固的地方,因为这些部位重创是无法返航的。沃德之所以能透过现象看 见本质是因为沃德全面的估计了所有战机的情况,并没有忽略那些坠毁的、无法直接统计的 战机。 2.世间上的万事万物 都是由名个侧而组成的,所以 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只有这样 - 29 - 才能使我们感受到这世界的完美,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能够坦然面对每一个挑战。 3.外物的帮助很重要。聪明的人懂得“假舆马而致千里”,不谙水性的人也可以“假舟楫而 绝江河”,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懂得巧妙地借助外物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说,“善假于物” 者,更易取得成功。 4.有一群土著居住在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中,他们从没走出国沙漠,因为每次他们都会迷途, 最终又回到出发的地方,一位探险家用了三天时间走到了绿洲,他交给土著人一匹骆驼,让 它一直想着北边最亮的那颗星星走,千万不要偏离方向。果然三天后,土著走出了沙漠。以 上的故事中,土著们一开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会在沙漠中迷途,在原地打转。而后 来,正是北极星给土著指引了方向,同时,也助他走出了沙漠,此时,北极星既是个明确的 目标,有时帮助土著的“外物”。再试想,若土著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到携带,中途放弃,他 有怎么可能穿越茫茫黄沙呢? 层次结构: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材料中的观点,成功在于有目标,坚持和有外物相助。接下来分成三个小 分论点依次阐述。分别使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并且紧密结合材料的关键句。运用司马迁著 写《史记》的例子,强调有志者,事竟成;曹雪芹著写《红楼梦》的例子,强调要赢得尊重, 就要有实力;赤壁之战的例子,强调了外物的作用。可以说条理非常的清晰,有理有据,很 好的阐明了观点。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 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 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 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 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 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 3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