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及考试分析
2012年信息技术中考考试分析及知识点 青龙县 袁春明 一、2012年信息技术中考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1、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1)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13题,26分。 (2)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基本操作及相关概念原理9题,18分。 Photoshop,3题,6分 Flash,3题,6分 Dreamveaver,3题,6分 2、操作题共6题,共56分 (1)Windows基本操作 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2)IE因特网操作 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3)电子邮件Webmail操作 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4)文字处理Word操作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5)幻灯片Powerpoint操作 5小题,其中4小题每题2分,1小题4分,共12分 (6)电子表格Excel操作 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二、2012年信息技术中考成绩统计 2012年中考信息技术成绩统计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报名人数 参考人数 平均分 低分率(2) 及格率(6) 优秀率(9) 满分率(10) 综合值 9 0.00% 96.72% 67.21% 22.95% 8 8 3.51% 91.23% 57.89% 33.33% 8 7 0.78% 78.91% 39.84% 15.63% 7 7 6.44% 72.87% 39.31% 15.17% 6 7 0.00% 85.71% 21.43% 0.00% 6 7 4.92% 74.59% 31.15% 15.57% 6 7 4.92% 72.13% 32.79% 8.20% 6 7 6.67% 71.11% 31.11% 15.56% 6 7 5.04% 69.44% 29.97% 11.87% 6 7 3.13% 65.63% 25.00% 3.13% 5 6 5.88% 70.59% 11.76% 5.88% 5 6 10.19% 59.87% 20.38% 3.82% 5 6 6.48% 60.19% 16.67% 2.78% 5 6 11.90% 54.76% 19.05% 4.76% 5 6 5.26% 56.14% 8.77% 1.75% 4 5 20.00% 47.00% 14.50% 1.50% 4 5 22.99% 41.38% 16.09% 2.30% 4 5 7.89% 39.47% 10.53% 2.63% 4 5 17.81% 43.84% 6.16% 1.37% 3 5 10.20% 32.65% 10.20% 2.04% 3 4 23.64% 32.73% 3.64% 0.00% 3 4 15.99% 29.78% 1.88% 0.00% 3 4 23.27% 27.76% 4.08% 0.41% 3 4 39.34% 27.87% 4.92% 0.00% 3 0 0.00% 0.00% 0.00% 0.00% 0 6 11.46% 56.21% 21.86% 7.40% 5 综合值=平均分*0.4+及格率*10*0.3+优秀率*10*0.3 我县总体情况是:平均分:6;及格率:56.21%;优秀率:21.86%;满分率7.04%;低分率:11.46%, 三、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学校、师生对课程认识不足 虽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我市从2012年起,信息技术考试列入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内容,其成绩直接记入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总分,从成绩分析与日常信息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部分学校、师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认识不足,信息技术课时不足,即使上信息技术课教师也敷衍了事,让学生玩游戏、上网,完全忽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生自然就不会认真听讲,更不会认真练习,完不成教学任务。 面对这一问题,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按要求配备信息技术教师,开全上好信息技术课(每周两课时);学校要注重信息技术教学软硬件资源的投入,要配备专(兼)职软硬件设备维护人员,确保信息技术课的正常开展。其次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意义,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仅仅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提升教学效率,以多样化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共同提高。最后学生才是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体,怎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积极自主地逃入到信息技术学生中来,我们应该从教学实践入手,通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合理的引导,逐渐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 2、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低 从近年来的初中信息技术考查成绩与今年的信息技术中考成绩来看,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能得高分的学生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操作实践环境,上机课时不足,学生得不到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师对考试考点指导的不是很到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确保信息技术的正常课时,确保信息技术教室的正常使用,要及时调试安装好“秦皇岛市中考信息技术考试模拟练习”系统,供学生练习,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中考前一定要架设信息技术中考的考试环境,多次进行全真模拟考试,及时发现考试系统及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不断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中考的上机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熟悉考试形式与知识要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3、学生兴趣严重偏向、学生差异日益巨大 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眼里大多是娱乐课,学生早早的来机房等待上课,他们期待的是在课上上网,游戏,看电影等,这就导致了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不认真对待信息技术课,学生兴趣严重偏向。 针对这一现状,作为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比如给学生展示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医学,断案,科研等等,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服务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可以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不同地域学生的交流学习,共同完成一个或多个主题任务,我们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班级,可以让学生通过所学工具软件实现班级成绩考评,计算平均分,优秀率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否定信息技术的单一娱乐性,当然教师要肯定信息技术的娱乐性,重点是要告诉学生信息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各个学校、地区设施和重视程度存在的差异;学生学习兴趣偏向;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的不足等原因 ,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使得信息技术教学要想所有学生全体、全面发展非常有难度。针对这一现象,作为教师,应学会如何改善这样的局面,尽可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改善这样参差不齐现象。分层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层次的制定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有层次的进行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我们应当坚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软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将更加适应初中生的发展要求 四、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 1、选择题 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多媒体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基本操作及相关概念原理,photoshop图像的存储格式、常用的命令工具等……;flash3动画的存储格式、动画原理、动画类型(逐帧、渐变)、常用命令工具等……;dreamveaver3网页的存储格式、视图模式、css样式、框架机构、超链接、其他常用命令工具等…… 2、操作题 (1)Windows基本操作知识点: 1. 文件夹的建立(理解文件夹结构,子文件夹的含义) 2. 新建文件(文本文件、声音文件、图形文件、word文件等) 3. 查找文件(理解扩展名、通配符的含义) 4. 文件的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 5. 快捷方式的建立 6. 文件的安装 7. 文件的压缩与解压 (2)IE因特网操作知识点: 1、保存网页 2、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3、保存网页中的文字信息到文本文件 4、关键字搜索 5、文件的下载 (3)电子邮件Webmail操作知识点: 1、电子邮件的注册申请, 2、邮件的发送,注意附件、抄送、同时给多人发送 3、邮件的接收、回复、转发 4、邮箱的管理,如删除邮件等 (4)文字处理Word操作知识点: 一. 编辑文字 1.删除文字:选中文字,选择“剪切”或按“Delete”键 2.移动文字:选中文字,选择“剪切”,将光标固定在插入点,后点击“粘贴” 3.分段(另起一行):将光标固定在分段处,然后按回车键 二. 文字格式 选中文字后单击右键选择“字体”或打开“格式”菜单选择“字体”,然后可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字的颜色、下划线、着重号、阴影、上标、下标、动态效果、字符间距。 三. 段落格式 选中文字后单击右键选择“段落”或打开“格式”菜单选择“段落”,然后可设置:左右缩进、段前段后间距(指段落间距)、行距(单倍行距、多倍行距、最小值、固定值)、特殊格式(悬挂缩进、首行缩进)、对齐方式(左对齐、右对齐、两端对齐、分散对齐、居中)。 四. 查找与替换 五. 页面设置 ◆页边距:设置上、下、左、右边距 ◆ 纸型:A5、B4、B5等纸型 六. 图片、文本框、自选图形 1.插入: ◆图片:定位光标,打开“插入”菜单,选择“图片” →“来自文件”,选择要插入的图片后点击“插入”按钮。 ◆文本框:定位光标,打开“插入”菜单,选择“文本框” →“横排”。 ◆自选图形:点击“绘图”菜单中的自选图形,从中选择要插入的图形后,在编辑区绘制出该图形。 ◆2.设置:选中该图片、文本框或图形,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图片(文本框、自选图形)格式”。 七. 页眉和页脚(页码) 八. 表格的插入与设置 九. 分栏 (5)幻灯片Powerpoint操作知识点: 一. 插入新幻灯片 选择插入点后,打开“插入”菜单,选择“新幻灯片”(或CTRL+M),选择幻灯片版式,后确定。 二. 删除幻灯片 打开“视图”菜单,选择“幻灯片浏览”,在浏览视图中选择要删除的幻灯片,然后点击“剪切”(或按“Delete”键)。 三. 复制和移动幻灯片 进入浏览视图,选择要复制或移动的幻灯片,然后点击“复制或剪切”,定位光标后,选择粘贴。 四. 文本框和艺术字(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可以使用文本框或艺术字) 1.文本框:在“绘图”工具栏中选择“文本框”工具,在幻灯片中绘制出文本框,在输入文字。 2.艺术字:在“绘图”工具栏中选择“插入艺术字”工具,选择“艺术字式样”,输入文字,并设置字体、字号。 五. 自选图形 1.插入:在“绘图”工具栏中选择“自选图形”工具,选择要插入的图形,在幻灯片中绘制出该图形。(每种自选图形都有自己的名称) ◆ 如何打开绘图工具栏:打开“视图”菜单,选择“工具栏——绘图” 2.设置自选图形格式:选中图形,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在该对话框中可以设置: ◆ 颜色和线条:填充颜色、线条颜色、线型、线的粗细 ◆ 尺寸:高度、宽度、缩放比例、锁定纵横比 ◆ 位置:水平和垂直 六. 幻灯片背景 打开“格式”菜单,选择“背景”,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其它颜色”或“填充效果”(过渡、纹理、图案、图片)。 注意:按题目要求选择“应用”或“全部应用”。 过渡中的预设效果:如“红日西斜”、“茵茵绿原”等… 纹理中效果:如:新闻纸、水滴、绿色大理石等… 七. 幻灯片模版 在任意一张幻灯片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应用设计模版”,从模版列表中选择题目中要求的模版,点击“应用”按钮。 八. 自定义动画 ◆ 操作步骤: 1.选择要设置动画的对象(图形、文本框等) 2.打开“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自定义动画”,在“效果”标签的“动画和声音”中选择动画效果和声音;(如果多个对象设置相同的动画,可同时选中再进行设置) 3.在“顺序和时间”标签中调整动画的播放顺序; 九. 幻灯片切换 ◆ 操作步骤: 1.选择要设置切换效果的幻灯片;2.打开“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幻灯片切换”, 3.设置切换效果、切换方式(单击鼠标、每隔…秒)和声音; 4.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应用”或“全部应用” 十. 超级链接(在PPt中,文字、按钮、图形对象都可以设置超级链接) 例:将第一张幻灯片中的“生物”两个字设置超级链接,并链接到第五张幻灯片 ◆方法一:选中“生物”两个字,点右键,选择“动作设置”,选择“超级链接到”,并在下面的列表中选择“幻灯片…”,选择第五张幻灯片后确定。 ◆方法二:选中“生物”两个字,点右键,选择“超级链接”,选择“本文档中的位置”,并在右边的窗口中选择第五张幻灯片后确定。 另外:超级链接还可以链接到其他文件、网址、E-mail地址上。 (6)电子表格Excel操作 5知识点: 一. “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二. 插入、删除行和列 ◆ 删除行或列:选中该行/列的行号/列号,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删除”。 ◆ 插入行或列:选中该行/列的行号/列号,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 三. 行高或列宽(最适合行高、列宽) ◆行高:单击行号,击右键,选择“行高”,输入行高值。 ◆ 列宽:单击列号,击右键,选择“列宽”,输入列宽值。 ◆最适合行高:选中该行的行号,打开“格式”菜单选择:行——最适合行高。 ◆ 最适合列宽:选中该列的列号,打开“格式”菜单选择:列——最适合列宽。 四. 自动填充 五. 计算(函数和公式) 1.公式:输入公式总以一个等号开头,用行号和列号表示单元格 (例:=(A3+b5*2)/3-19) 2.函数: 函数名称 Sum Average Max Min 用途 求和 求平均值 求最大值 求最小值 六. 排序 ◆操作步骤: 1.选中表中任意一个单元格(一定要有数据),选择“数据”菜单中的“排序”命令 2.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中,选择“有标题行”,依次选择主、次、第三关键字及其排序方式(升或降)——选择“确定”按钮。 七. 筛选 ◆操作步骤: 1.选中表中有数据的任意一个单元格,打开“数据”菜单,选择“筛选”→“自动筛选” 2.打开需要添加条件的字段名的下拉列表,选择——自定义,输入第一筛选条件(如:大于200)→选择“与”或“或”→输入第二筛选条件 注:不同字段的筛选条件之间的关系为“与” 八. 分类汇总 根据某一字段的字段值,先对记录进行排序,然后再对各类记录的数值字段分别进行统计。 ◆例:按“班级”递增的顺序进行分类汇总,汇总项为“语文”,汇总方式为“求和”。 ◆操作步骤: 1.先对“班级”字段进行升序排序 2.选择“数据”菜单中的“分类汇总”命令→在弹出的“分类汇总”对话框中按上图设置 注:1.按哪个字段排序,分类字段就选哪个字段 2.如果分类汇总的结果有误,可按“分类汇总”对话框左下角的“全部删除”按钮消除 九. 图表 1.创建图表的过程: (1) 选定题中要求的数据区域(不连续的区域按住Ctrl键同时用鼠标选择),打开“插入”菜单从中选择“图表” (2) 选择图表类型:在“图表类型”对话框中,按题目要求选择相应类型的图表, “下一步” (3) 指定源数据:在“数据区域”标签中选择“系列产生在:”行或列,“下一步” (4) 设置“图表选项”对话框: ①标题:设置图表标题、分类(X)轴、数值(Y)轴的标题 ②网格线、坐标轴、图例等 , “下一步” (5)图表位置:按题目要求选择图表位置,“完成” 2.修改图表中的各项设置(在图表上单击鼠标右键,在菜单中选择……) ●图表类型 ●源数据 ●图表选项:图表标题、图例等 ●图表位置 考试系统改进建议 1、服务中心端软件与学校端模拟练习时能导出全体学生成绩,能按题型显示每个学生分数(例如选择题、windows、word分别得多少分),能导出多种格式的成绩(xls、dbf等) 2、在发卷前学生登陆后,服务器端考试系统中应能显示登陆状况及能换机 3、进一步精细设计报表(编场报表、查询统计报表),增添学生成绩分析报表,及学生成绩报表 附件1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 ↓ ↓ ↓ ↓ 初中 巩固兴趣发现特长 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 自主选择综合运用 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 ↓ ↓ ↓ ↓ ↓ 高中 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 自选门类专业发展 信息→知识→智慧 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国家课程。 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地方课时、界定课程内容、选择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五、“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要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求;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 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这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小学的选修包括机器人教学和LOGO语言。中学的选修内容有机器人教学和基于汉语编程语言的程序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1.能识别计算机的外观和常用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输出设备(如监视器、打印机)及其他常用外接设备(如音箱、耳机、话筒等);能通过动手组装或观看组装示范,探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部件的基本功能(活动学习——直接经验;观察学习——间接经验)。 2.通过打字任务或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操作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3.能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利用计算机输入、存储、加工、输出信息的基本流程;借助自己获取、加工信息的经验,体验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知道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二、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1.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体验信息在生活、学习、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信息价值(理念先行)、敏锐捕捉有用信息(选择性注意)、主动获取相关信息(有目的的任务驱动)、甄别筛选正确信息(针对性、准确性、价值高低)、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识;逐步形成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能讨论每个个体在创作和共享有益信息方面的责任。 2.通过身边的事例或观看案例,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在获取、加工、存储、表达和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理解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加工器官的延伸,讨论人类发明创造信息技术的基本历程,形成乐于学习、勤于操作、敢于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树立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志愿。 3.观察和列举日常生活、学科学习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常见应用,能讨论这些技术应用带来的利弊。 4.能讨论应用信息、信息产品、信息技术现备和软件时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能描述不恰当应用带来的后果;知道如何负责地使用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成果和信息时理,知道如何注明出处和给予恰当的致谢;养成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学会防查杀病毒、简单的文件加密(如设置使用口令)等信息保护方法——“行为指导”“使用技能”。 三、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1.能根据学科学习和其他活动需要,分析所需的信息及其类型,讨论确定合适的信息来源(如他人、书籍、报刊杂志、光盘、录像、电视、因特网等),学会从不同的信息来源搜集资料的方法(如实验、调查、访谈等)。对信息搜集过程进行一定的规划,初步形成信息需求分析的意识和习惯。 2.学会利用常用设备(如数码相机、探测器、扫描仪、录像机等)获取第一手的信息,或利用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对传统介质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数字转换。 3.学会利用计算机输入和存储资料,学会利用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功能对文件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建立以及重命名文件(夹)、保护文件等,能迅速查找和提取自己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通过比较和实际体验,感受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存储和管理的优势,认识到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4.能熟练有效地运用远程通讯工具和在线资源(如E-mail、因特网等),浏览、查找、下载和保存远程信息,以满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其他问题解决的需要。 5.能根据任务需要评价信息的相关性、准确性、适切性和可能存在的偏差,甄别和选用有价值的信息。 四、学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和软件,展开写作、绘画等活动,制作电脑作品。 1.学会使用一种计算机画图软件,设计并绘制图形。例如根据表达意图确定图画的主题和大体构思;能设置背景颜色和图画的颜色;能使用常用的电脑绘画工具画出点、线、面;能通过剪切、复制、粘贴等电脑特用的功能对点、线、面进行组合、编辑,构成符合表达意图的完整图画;能给图画上色,能对图画的整体或某个部分进行修改,或设置必要的效果。 2.学会使用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处理文字信息 写作,在学会常用文字处理功能的基础上,学会通过文字编辑、版面设置、剪贴画、艺术字、绘制图形、插入图片、制件文字表格等方式,增加文档的表现力。 3.熟悉信息处理软件的界面和常用工具,比较不同软件界面的异同,总结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操作方式,积累技术应用经验。 五、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运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 1.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思考并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进而根据表达意图,比较图画、文字、表格、声音等不同信息表达形式的优缺点,选择(组合)合适的表达方式,对作品的制作过程进行初步的思考和规划。 2.学会运用合适的信息处理工具或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画图或图形处理软件、计算机录音软件等),导入、插入图画、文字、表格和声音,并进行必要的编辑或修改,设置图像和文字的效果;制作或插入表格;录制或截取一段声音等。 3.学会使用一种简单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文字、图画、声音等信息,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4.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5.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电脑作品进行评议,并在评议基础上对电脑作品进行必要的优化以增强表现力。比较利用电脑制作作品与传统作品的制作过程的异同。 6.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初步的技术创新意识。 六、学会运用常用远程通讯工具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1.学会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共享信息、获取支持、表达观点或开展合作。 2.学会使用在线讨论工具或已有的学习网站,讨论课程相关问题或开展持续深入的主题研讨。 3.学会使用同页制作软件,规划、设计、制作发布简单的网站,通过网站共享信息、发表看法、发布成果、交流思想,支持合作探究或其他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4.能观察和讨论网站交往中产生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在使用网络与人交往时,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礼仪;能结合实例,讨论网络应用对个人信息资料与身心安全的潜在威胁,形成网络交往中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不恰当的网络应用和网络交往可能产生的后果。 七、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器人,体验“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控制动作”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1.能识别是建议机器人的基本构造;说出各类传感器(如声音、光敏、红外、温度、触摸)的功能及其对人类功能的模拟,能描述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如通过传感器搜集信息。通过程序判断处理信息、控制外部动作等流程。 2.研究和了解现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讨论机器人与人类在解决相关问题上的优缺点。例如,机器人对复杂情况的反应,机器人可以完成哪些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等。 3.学会根据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需要,设计、动手制作或组装简单的实物机器人(如:机器人导盲,机器人迎宾、灭火、踢足球、走迷宫等),将编制好的控制程序(使用流程图方式)导出到实物机器人,运行机器人并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程序做出必要的调试和修改。或使用简单易学的程序语言(如LOGO)编制简单的程序控制机器人做出简单动作或解决简单问题。 4.在不具备实物机器人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机器人仿真环境来模拟机器人的运动和调试使用流程图编制的简单的控制程序;初步感受利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1.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结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进一步讨论信息的价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意识;进一步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讨论每个个体在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公共知识创新中的责任,形成积极参与有益信息创作和知识创新的意识。 2.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3.调查身边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类别及其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的前途。 4.能列举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就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能结合应用实践,总结和描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初步认识互联的概念及与单机的区别。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间的常用功能。 2.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作用及其常用的关键技术指标,比较不同指标对计算机功能的实际影响,学会根据学校、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具体要求,设计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方案。 3.讨论分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 4.学习或进一步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有关功能及其相关步骤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搜索、设置安全和共享等)。通过实践,加深对资源管理的认识,养成资源管理的意识。 三、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下载信息的能力,体验超链接在网页中的作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 2.能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讨论网络信息获取与其他信息获取的异同点。 3.能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学会判断不良信息、主动抵触不友好网络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学会管理电子邮箱和反垃圾邮件的管理的方法,学会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断并主动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四、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1.欣赏分析动画作品,比较动画与其他信息表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动画在信息表达方面的独特性。 2.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熟悉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3.学会使用一种常用的动画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动画,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动态过程。 五、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根据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输入或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成表。 2.根据需要,学会用电子表格的公式和函数等功能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处理。 3.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和发现规律。 4.学会使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直观地呈现统计结果和研究结论,增强研究结论和结果的说服力。 六、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1.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信息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选择适合的素材和住处表现形式,并对制作过程进行规划。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结合考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不同媒体形式素材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素材并形成组合方案;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采集必要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综合运用合适的软件和工具对原始素材进行初步的编辑、加工。 4.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各类素材,制作多媒体作品。 5.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6.能通过讨论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对作品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增强在现力;能比较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脑作品与传统作品制作过程的异同。 7.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技术创新意识,养成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七、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1.结合自己使用网站的经验,比较网站与其他多媒体作品在信息表达与发布方面的异同,比较网站和网页的关系,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2.学会根据学习或社会交往的需要,设计学习支持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的内容栏目和必要的交互功能。学会使用合适的网站制作工具制作网站,尝试使用常用网站制作技巧支持课程学习、合作研究或健康的社会交往。 八、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