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7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教案(全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7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教案(全国)

专题七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登泰小鲁 点清面活☆☆☆‎ 点——从本专题的复习看,要把握一个核心,明确两个角度,把握四对关系。(1)一个核心,即文化的实质和作用。(2)两个角度:从为什么和怎么做两个角度理解宏观文化,即立足于文化与社会、人的关系,明确为什么要发展文化;立足于文化交流、传承与创新,明确如何发展文化。(3)四对关系: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 面——从整个文化生活的复习看,必须把握好如下四对关系。(1)文化实质与文化强国战略的关系。(2)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3)文化创新与文化强国的关系。(4)文化交流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系。‎ 学生用书P079‎ 织筌得鱼 ‎【即时校对】 ①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物质载体 ③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综合国力竞争 ⑤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⑥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⑦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⑧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⑨尊重文化多样性 ⑩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⑪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⑫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碧露凝珠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自我明辨:‎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虽然不是天生的,但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自我明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但文化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实力。‎ ‎3.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自我明辨: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4.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自我明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颠倒。‎ ‎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自我明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6.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自我明辨: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或者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但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因此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等于各种文化一律平等。‎ ‎7.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自我明辨: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8.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先进文化,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所以,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创新,关键在继承。(×)‎ 自我明辨: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学生用书P080‎ 核心考点一 文化的实质与作用 体验真题 慧悟高考 考向1 文化与社会 ‎1.(2016·江苏卷)“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社会这一知识点。材料中“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说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不符合题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C项说法错误。‎ ‎2.(2017·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答案 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的作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属于关系论证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其推理过程,即重在分析弘扬创新精神是如何推动创新发展的,可将文化的作用分解为文化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文化对人的作用,再结合材料分析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 考向2 文化对人的影响 ‎3.(2016·浙江卷)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政府和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原因在于看到了企业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④正确切题。②中“直接”一词说法错误,“文化车间”建设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不是直接影响,而是间接的,需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转换为现实生产力。③中“源自”一词说法错误,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故正确答案为B。‎ 知识整合 系统把握 整合点1 文化 整合点2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整合点3 文化对人的影响 命题探究 样题解读 命题探究一 以文化建设及文化活动为载体,考查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实质 ‎[样题1]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范围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依据是(  )‎ A.文化是人们实践的产物 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为人类所特有 D.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答案 B 解析 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项观点错误。‎ 全面认识文化的内涵、形式、特点、实质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2)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特点:‎ 从产生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从文化素养看 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从文化的体现看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4)实质:社会精神力量 全国卷考情:’‎17 ’16 ’15 ’14 ’‎13‎ 押题指数:★★★☆☆‎ 押题依据:加强文化建设,开展文化活动,发挥文化的功能。‎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巩固和扩大成果,既要靠制度,也要靠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推行了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党内廉洁自律的风气越来越浓,从根本上遏制了腐败。这表明(  )‎ ‎①一定的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人们的行为选择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③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一定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与题意无关。人们的行为选择受特定的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不是取决于文化背景,②错误。党推行的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表明了③④。‎ 命题探究二 依托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样题2] 创意点亮生活,文化成就时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原因有(  )‎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给予经济发展以巨大的动力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③文化创意决定经济社会发展 ④‎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①③ ‎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体现,之所以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因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④正确;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推动经济发展,①错误;文化创意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③中“决定”的说法错误。‎ 如何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的。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 ‎①国内:文化影响国内政治文明的进步程度。②国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 ‎ ‎ 全国卷考情:’‎17 ’16 ’15 ’14 ’‎13‎ 押题指数:★★★★★‎ 押题依据:本题将重要考点、社会热点和命题关注点结合命题,引导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式,为人们参与选举、制定政策以及监督公共权力提供了一种更为直接、便利的方式,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对政治有重大影响 ④文化对政治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能够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①正确;人们通过网络参与选举、制定政策以及监督公共权力,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③正确;②与题意不符;文化具有双重性,只有先进的文化才对政治有促进作用,④不选。‎ 命题探究三 以推进文化建设及重要讲话为载体,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样题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这是因为(  )‎ ‎①文化日益成为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②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决定政治、经济的发展 A.①③ B.③④ ‎ C.②④ D.①②‎ 解析 文化作为一种国家软实力,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①③正确;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②错误;④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全面理解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相关知识 ‎①是什么——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为什么——为什么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目的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重要性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必要性 防止他国文化渗透,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③怎么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 全国卷考情:’‎17 ’16 ’15 ’14 ’‎13‎ 押题指数:★★★☆☆‎ 押题依据:搞好文化建设,提高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这告诉我们(  )‎ ‎①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必须建设文化强国 ②一国的命运有时候是由民族文化决定的 ③建设文化强国才能与我国文化大国地位相匹配 ④延续中华文脉是振兴中华的题中之义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文运同国运相牵”表明文化与一国经济、政治紧密相连,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①符合题意。“文脉同国脉相连”表明国家振兴应延续中华文脉,④符合题意。文化对一国的命运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③与题意无关。‎ 命题探究四 依托文化活动,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样题4]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重视家风教育是因为(  )‎ ‎①家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②家风影响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③文化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家风家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明家风家教在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影响,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培养人,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家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①说法错误;文化环境有好有坏,③说法错误。‎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全国卷考情:’‎17 ’16 ’15 ’14 ’‎13‎ 押题指数:★★★☆☆‎ 押题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主干知识,也是高考常考内容。社会转型背景下文化对人的影响,契合我国实际,学生应在备考时积极准备。‎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会放慢,而文化往往会“逆势上场”,人们会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这说明(  )‎ ‎①文化对塑造健全人格具有积极作用 ②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会放慢,而文化往往会‘逆势上场’”,说明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符合题意。“人们会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说明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符合题意。先进文化对塑造健全人格具有积极作用,①说法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核心考点二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体验真题 慧悟高考 考向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2017·全国卷Ⅱ)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①错误,红色文化是推动两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主导因素。④错误,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不是由红色文化规定的。②③正确切题,故选C。‎ ‎2.(2017·全国卷Ⅲ)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材料中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写的有关长征的著作引起强烈反响,说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正确;80多年来,长征精神一直吸引和鼓舞着世人,说明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②正确。③④表述错误,因为革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是在革命过程当中和当代实践中确立的。故选A。‎ 考向2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3.(2017·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答案 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 ‎,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材料讲述了三层意思:中国铁路“走出去”、中国企业为他国培训员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将以上信息转换为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并从对我国、对他国的意义角度分析即可。具体分析如下:中国铁路“走出去”、中国企业为他国培训员工、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商业贸易、人员交往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引进来”,让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也有利于我国文化“走出去”,让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2017·江苏卷)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传统社区是一种“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血缘、地缘、感情为纽带,身边都是亲人、熟人,人情交往密切。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节奏加快,社区已近乎一个“陌生人社会”,个人权利得到更多尊重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分明,居民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助和互动,甚至出现“对门不相识”的状况。‎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已逐渐成为时代潮流,这为建设新型“熟人社区”提供了新思路。社区通过建设“云平台”,公示政府公共服务政策、社区业务办理流程、活动通知等,实现信息共享。此外,还在“云平台”上专设“邻里互助”“邻里商圈”等专栏,使玩具、图书等闲置物品顺利置换,实现物品共享;私人厨房、书房、车位临时出借,实现空间共享。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还通过“云平台”与居民加强互动交流。实现共同治理……共享、共治使得“邻里之间不再陌生”成为可能。‎ 从经济、文化角度看,“共享”会给社区带来哪些改变?‎ 答案 从经济上看,“共享”将促进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使社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文化上看,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促进社区的文化交流和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 ‎ 本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市场经济基本原理、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等知识。设问要求从经济和文化两个角度,分析“共享”带来的改变,属于意义类非选择题。从经济上看,“共享”让社区居民通过“云平台”上的“邻里商圈”专栏可以实现闲置物品顺利置换,从而合理利用资源,这种绿色消费的做法将促进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文化上看,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社区建设“云平台”可知是在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促进文化交流传播。‎ 知识整合 系统把握 整合点1 文化多样性 整合点2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命题探究 样题解读 命题探究一 结合具体事例,考查保护文化遗产 ‎[样题1] 2016年8月,北京平谷区、天津蓟县、河北兴隆县三区县签订《京津冀长城执法联合巡查协议书》,并成立联合巡查队,联手保护古长城。三区县联合保护古长城,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是凝固的艺术,属于世界自然遗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说法错误;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且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古长城属于世界文化遗产,④说法错误;②③是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的正确表述,入选。‎ 多角度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从民族文化角度看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维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从文化创新角度看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为文化创新奠定基础 全国卷考情:’‎17 ’16 ’15 ’14 ’‎13‎ 押题指数:★★★★☆‎ 押题依据:“一带一路”战略下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重大课题,而且高考常用具体事例考查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知名度逐渐提高,丝绸之路沿线旅游也持续升温。有网友担心,旅游开发会不会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为消除此顾虑(  )‎ ‎①旅游开发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②应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③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应将保护文化遗产定位于发挥其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 消除网友对旅游开发会破坏文化遗产的担心,就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旅游开发中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①②当选;③与题意无关;④中“定位于发挥其经济价值”的说法错误。‎ 命题探究二 以具体事例或问题为背景,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 ‎[样题2] “一带一路”是经济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广阔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珍存着无数的文化瑰宝,历史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民族文化……这些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符号在展现地域文化差异的同时,又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文明传奇,这些文化记忆既连接着今天和古代,也连接着中国与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带一路”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统一 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往中,应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符号决定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进程和未来走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传播的知识。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彼此交流、借鉴、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①中“统一”的表述有误;文化符号不能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进程和未来走向,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前提 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方式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方向 反对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和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 全国卷考情:’‎17 ’16 ’15 ’14 ’‎13‎ 押题指数:★★★★☆‎ 押题依据: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促进本民族及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习近平用典》热销全国,其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  )‎ ‎①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 ②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的重要性,这启示我们处理中法关系应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②④‎ 正确;对外来文化要辩证分析,不能无条件地吸收,①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③中“彰显文化优越地位”说法错误。‎ 命题探究三 依托文化活动,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样题3] ‎2017年6月16日,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中,《朗读者》(第一季)荣获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奖。《朗读者》以个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是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电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电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③表述错误;“《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④入选。‎ 分清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全国卷考情:’‎17 ’16 ’15 ’14 ’‎13‎ 押题指数:★★★★☆‎ 押题依据:科技的发展、新的传媒的应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关注人民生活,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原则。‎ 在传播技术越来越便捷的时代,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不断适应新的传播方式,越来越简短和精炼,受众越来越广泛。微博、微信、微电影的出现,使文艺创作进入了微时代。这表明(  )‎ ‎①现代传媒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②适应现代传媒的文艺形式更容易被传播 ③现代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主要途径 ④现代传媒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错误,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④错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①②符合题意。‎ 命题探究四 依托热点问题或重大时政,考查文化交流 ‎[样题4]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3日,成龙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演员。成龙将中国动作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是第一个把功夫和喜剧完美结合的演员。更重要的是,成龙让外国人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不一样的中国人。正如成龙本人所言,“中国人讲话没人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反映出(  )‎ ‎①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发展中华文化 ③文化传播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拍摄电影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成龙把功夫和喜剧完美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功夫和中华文化,说明拍摄电影也能够进行文化传播,④正确;“中国人讲话没人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说明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①正确;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说法错误。选C。‎ 全面认识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的一般意义 ‎①对文化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有利于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 对经济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③对国际政治: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对我国: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先进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对世界: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构建和谐世界 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①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等途径进行文化交流;要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借助大众传媒等现代文化传播手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④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⑤既要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也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 全国卷考情:’‎17 ’16 ’15 ’14 ’‎13‎ 押题指数:★★★★★‎ 押题依据: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连接在一起。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传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 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 答案 (1)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繁荣了商业贸易,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②‎ 丝绸之路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③外域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通过丝绸之路,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天文学、数学等传入中国。‎ ‎(2)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④既要热情欢迎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别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第(1)问,设问指向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学生首先要明确丝绸之路作为商业贸易通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后从受影响的不同主体(中华文化和外域文化)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2)问考查如何对待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涉及诸多国家和地区,这就需要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尊重文化多样性,学生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与手段等方面回答即可。‎ 核心考点三 文化传承与创新 体验真题 慧悟高考 考向1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2017·全国卷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文化自信的知识。科技创新能够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②④正确切题。①夸大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地位,观点错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一定能强化文化的统一性,也不一定能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③说法错误。‎ ‎2.(2017·江苏卷)‎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A.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知识。材料中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的观点是错误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故选B。A项中的文化差异、C项中的文化包容、D项中的文化市场均与题意无关。‎ 考向2 文化创新 ‎3.(2017·全国卷Ⅱ)‎ ‎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属于优秀传统文化,该剧如今演出取得极大成功,表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小二黑结婚》演出的成功靠的是继承地域性音乐风格,同时融入了时尚元素,加以创新,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②错误,是否赢得市场不是衡量优秀传统文化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③表述绝对,且引入流行元素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而非传承。‎ ‎4.(2017·江苏卷)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材料中强调了无数不朽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这说明文化创作要立足实践、扎根生活,故选B。A项错误,任何文化作品都不能超越生活;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知识整合 系统把握 整合点1 传统文化 整合点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整合点3 文化创新 命题探究 样题解读 命题探究一 依托传统习俗、传统思想等具体形式,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样题1]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看重的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很多习俗也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崇尚“爆竹声中一岁除”,而是更加注重“新桃换旧符”。辞旧迎新突显出一种奋进的民族“精气神”,折射出人们谋发展、求富裕、追幸福的决心和信心。这反映出(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 ‎②必须采用现代流行的艺术手段取代我国传统习俗 ‎③传统文化要符合时代要求,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④传统习俗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春节习俗悄然发生着变化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排除;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传统文化,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④说法错误。选B。‎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1)传统文化的形式与特点 形式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特点 继承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鲜明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从社会发展看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影响社会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 从个人成长看 ‎①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②文化具有影响人和塑造人的功能,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全国卷考情:’‎17 ’16 ’15 ’14 ’‎13‎ 押题指数:★★★☆☆‎ 押题依据: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的魂宝,依此命题是高考的重要关注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源泉,显示出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这体现了(  )‎ ‎①中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追求 ②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③中国传统文化能推动世界进步与发展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引领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中国传统思想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①②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有助于推动世界发展和进步,③观点错误;我们应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中“引领”的说法错误。‎ 命题探究二 依托文化观点与活动,考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样题2] 读《史记》,可看成败,知兴替;读《论语》,可知廉耻,鉴是非;读《庄子》,可养身心,增才情;读《易经》,可明道理,强思辨……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国学经典,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阅读国学经典(  )‎ A.应全面继承传统,重视著作本意 B.要善于古为今用,把握时代价值 C.须学会推陈出新,摒弃传统束缚 D.能提升个人修养,避免人生挫折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阅读《史记》等国学经典,应坚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态度,把握其时代价值,而不是全面继承,也不是彻底摒弃,A、C两项错误,B项正确;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挫折在所难免,D项中“避免人生挫折”的说法错误。‎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全国卷考情:’‎17 ’16 ’15 ’14 ’‎13‎ 押题指数:★★★☆☆‎ 押题依据:体现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关注,渗透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特别符合高考要求。‎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取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材料告诉我们(  )‎ ‎①传统文艺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②对传统道德规范,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③‎ 加强挖掘和阐发,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全面继承传统文化,说明我们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传统道德,②正确;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取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说明我们要实现对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③正确;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①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错误。‎ 命题探究三 以文化活动为背景,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样题3] ‎2017年9月27日,2017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今天又将何去何从?众多国学大师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复归本源或根本)开新”中重振辉煌。下列对“反本开新”解读正确的是 (  )‎ ‎①只有先“反本”才能后“开新” ②“反本”与“开新”都需要批判精神 ③“反本”是守旧主义,“开新”是历史虚无主义 ④“反本”是“开新”的基础,“开新”是“反本”的要求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反本”与“开新”,即对应“继承”与“发展”,两者的关系不分先后,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①说法错误;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两方面缺一不可,③说法错误;②和④正确阐明了两者的关系。‎ 全国卷考情:’‎17 ’16 ’15 ’14 ’‎13‎ 押题指数:★★★★☆‎ 押题依据:开展文化活动,正确处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全运会四年一届,很可能成为2018年高考命题的热门话题。‎ ‎2017年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取材于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将杨柳青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同时融入了极强的时代气息。这表明(  )‎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④说法错误。①③正确切题,故选B。‎ 命题探究四 以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为载体,考查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样题4] ‎2016年3月3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公布“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重点项目”,表示将利用5年左右时间,依托中国孔子网,建成面向海内外的标准化、数字化传统文化经典资料库和网络传播推广平台。这表明(  )‎ ‎①科技进步能极大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②现代信息技术使传统文化资源发生根本变化 ‎③山东省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依托中国孔子网,建成面向海内外的标准化、数字化传统文化经典资料库和网络传播推广平台”,体现了运用现代科技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①③符合题意。现代信息技术并不能使传统文化资源发生根本变化,②说法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说法错误。‎ 科学技术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文化与经济 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交流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全国卷考情:’‎17 ’16 ’15 ’14 ’‎13‎ 押题指数:★★★★☆‎ 押题依据:国家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在文化发展中作用巨大。‎ 中央民族乐团大型民族乐剧《又见国乐》走进呼和浩特,整场演出通过全新的场景和故事编排,糅合了电影、戏剧、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运用纱幔投影舞美技术,结合演奏艺术家的台词及肢体语言,让传统曲目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于舞台间拉开一幅幅荡气回肠的大美音乐图景。《又见国乐》的成功演出得益于(  )‎ ‎①复原并继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②坚持了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③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④用科学技术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由《又见国乐》“糅合了电影、戏剧、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运用纱幔投影舞美技术”“让传统曲目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可以看出,《又见国乐》的成功演出得益于坚持了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用科学技术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②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①中“复原”的观点错误。③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命题探究五 依托教育活动及教育新形式,考查教育对文化继承、发展及创新的意义 ‎[样题5] “空中课堂”是指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实时直播教师的视频、语音、课件、板书等,把讲课过程逼真地搬到网上,对学员端无特别要求,只要能上网,就能加入课堂听课,参与答疑,师生之间通过音视频、课件等方式进行实时交互的一种课堂形式。“空中课堂”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空中课堂”发挥了科技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①符合题意。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说法错误。“空中课堂”‎ 创新了教育的手段和方式,③符合题意。教育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排除。‎ 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 全国卷考情:’‎17 ’16 ’15 ’14 ’‎13‎ 押题指数:★★★☆☆‎ 押题依据:全面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发展举措,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当今中国的一大热点和亮点。‎ ‎2017年5月18日‎,非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开幕。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为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主要表明(  )‎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D.教育在中华文化的自身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为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说明A项符合题意;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而非手段,B项表述错误;材料未体现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也没有涉及教育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关系,C、D两项与题意不符。‎ 命题探究六 通过文化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考查文化创新 ‎[样题6] (2017·浙江模拟)《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焦点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据了解,央视节目组遍访电视、诗词及社会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力求把《中国诗词大会》打造成一档有所突破的、特色鲜明的诗词文化盛宴。央视节目组这么做是基于(  )‎ ‎①专家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专家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央视节目组遍访电视、诗词及社会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力求把《中国诗词大会》打造成一档有所突破的、特色鲜明的诗词文化盛宴”是基于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与题意不符,排除。‎ 文化创新的原因和措施 ‎(1)原因:‎ ‎①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重要性: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措施:‎ 全国卷考情:’‎17 ’16 ’15 ’14 ’‎13‎ 押题指数:★★★★★‎ 押题依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创新为先。此问题关乎民族振兴,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未来。‎ 微信红包是一把双刃剑。最近,辽宁一学校的老师就把微信红包用“歪”了。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辽宁铁岭一老师就把成绩表发到了家长微信群里,并留言要求家长发红包,凡是不及格的少“1分”发一块钱,红包标上“惩罚”二字。‎ 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关键不在于手段如何跟上时代,而在于是否具备适应性和可及性。“新技术+教育”有可能出现像慕课这样的共享教育典范,也可能出现像“惩罚红包”这样的尴尬尝试。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在内的任何教与学、学与思、思与辨的活动都要做到精细、有序、科学。改革不能随意,创新不能任性,尝试不能走偏,这样才能让老师、学生与家长在共同获得知识教育的同时,收获品格教育,“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也不会沦为一句空话。‎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教育创新。‎ 答案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顺应社会历史的变迁,因时而变。我们要把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结合起来。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已有教育理论、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创新。③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收集、选择、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发展教育时要正确利用先进科技手段。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要实现教育创新,需要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教育的意义。‎ 解析 ‎ 本题以一老师运用微信红包来惩罚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及其家长为背景,反面考查教育创新。学生可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科技、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等角度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