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2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并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2、过程与方法: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夜行路上的恬静自然以及词人喜悦快慰的心情。 难点:指导学生品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妙。 三、重难点解决办法 基于这样的目标设定,我认为本课的教法和学法应体现在以读为本:通过教师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情感诵读,在读中理解词意,感受词境。 四、课前准备: 1、准备《西江月》诗词及音乐。 2、和学生一起收集辛弃疾的资料和他的词以及有关“词”的介绍。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识目标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出示课件1)。 (二)知诗人 上课前,我想邀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出示课件2。播放视频唱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恬静、优美的歌曲就是由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谱曲而成的。 谁来介绍一下辛弃疾?(生介绍,师相机点评。)出示课件3。 (三)释题意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穿越历史时空,回到南宋,与辛弃疾同行吧!介绍由来,解词题。 毛笔板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请大家齐读课题。注意:这是一首词,它有什么特点呢? 词牌名和词题中间有个点儿,读时要有停顿。(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吗?什么季节? (“夜”是时间,“黄沙道”是地点,夏季) 谁能说说你对“黄沙道”的了解?(黄沙道位于江西上饶) 这是个什么样的黄沙道?让我们相伴辛弃疾,与他一同走进那个夏夜中的黄沙道。 (四)读韵味。 1、读词,出示课件4。 第一组:明月 枝 鹊 清风 半夜 蝉 蛙 第二组:惊 鸣 说 听 第三组: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 (相机强调:音断气连) 第四组: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第五组:路转 忽见 (强调“转”读zhuǎn。见,古今字,读xiàn,意为“出现”) 生读。谁听出这个“见”字同学是怎么读的?出示课件4 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节奏。 2、好,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老师要提醒大家,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这首词前四句为上阕,后四句为下阕。上下阕之间就像我们平时学的课文的段与段之间一样,读时要注意停顿。) 3、再请一位同学读。 4、大家想不想也这样读一读?全班齐读。 5、老师配乐范读。 老师读得怎么样?是因为读词的时候,老师做到了——音断气连。同时老师还做到了划节奏的地方要停顿(出示课件5);韵脚要拉长。 本词的韵脚是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6),看看这些红色的字他们有什么地方相似? chán nián piàn qián biàn xiàn (蝉、 年、 片、 前、 边、 见) 它们的韵母都是an,an韵就是本词的韵脚。读词的时候韵脚拉长。 生读: 鸣蝉 丰年 一片 山前 林边 忽见 6、学生练读。(出示课件7) 同学们,古人读词还要讲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声,读得舒缓。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促。这样才有美的韵味,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一下这首词美的韵味。放配乐范读课文。 练读提示: 读出节奏,韵脚拉长,平仄要读准,划节奏的地方做到音断气连。 通过朗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谁愿意把你脑海的画面展现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范读,师相机点评。(出示课件8) (五)悟词境。 1、现在你就是辛弃疾。炎热的夏夜,漫步在绿树环绕的山路上,遥望渐渐升高的明月,你会发现“明月————”(引读:“别枝惊鹊”)“别枝惊鹊”是说喜鹊怎么样?(明月升起来,月光惊动了喜鹊。)喜鹊被惊动会怎么样呢?(扇动翅膀离开树枝惊叫)“明月————”(引读:“别枝惊鹊”)不写“啼”而啼自现,这真是“此句无声胜有声啊!正是睡意浓浓时,却被惊醒而不得已离开树枝,这里的“别”是好一个依依不舍的“别”啊!让我们带着文字背后的情再读这句“明月————”(齐读)与此同时,和喜鹊惊叫声相附和,来了一曲二重唱的又是谁?(出示课件9,播放蝉声。)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蝉噪声。这真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啊!深更半夜,徐徐凉风伴着蝉声更显出夜的什么?好一个恬静的山野夏夜啊!看到这明月渐升、喜鹊翻飞,听到蝉唱声声,生活在战争中的词人心中一定是喜不胜喜,沉醉其中无法自拔(相机板书:醉)。让我们读出词人行在美景中的喜悦之情吧!(齐读一、二句。) 除了这幅美景,你还听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0,播放青蛙的声音。)听,这响亮的蛙声多美妙啊!出示蛙声课件11。谁能读出静夜里蛙声一片的美妙。) 假如你此时此刻就是田间的一只青蛙,微风拂过,请你尽情深呼吸吧,闻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指名学生说出青蛙的想法。你愿意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此刻的心情吗? 浓浓的稻花香随风飘扬,还有谁闻着稻花的香味会说起丰年?只有青蛙吗?还有谁? (辛弃疾:好一个心系百姓的辛弃疾,闻到了稻花香便会想到贫苦的百姓会因此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词人此刻的心情一定是?请你读出词人的这份喜悦之情。) 辛弃疾漫步黄沙道上,明月清风,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体会到了丰收在望。你能读出这种喜悦吗? (出示课件11)作者由蛙声想到了稻谷水源充足,进一步联想到丰收在望。而稻谷扬花不正是在预告丰年的临近吗?作者在这里用“蛙”说丰年,果真巧妙得很呀!陆游曾经用“喜鹊报喜”来表表达他内心的喜悦——姓名已入飞龙榜,书信新传喜鹊。柳永曾经用“寒蝉诉悲 ”来倾诉内心的悲伤——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而用蛙说丰年来歌颂丰收临近,辛弃疾是历史上第一人,难过他被人成为“词中之龙”。 2、再读读下阕,你喜欢哪种景象? 下阕词人笔峰一转,描写了——(课件出示)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它能加速稻子的成熟,简直是再好不过了。时刻关心着百姓的疾苦的辛弃疾看到这场及时雨心情怎么样?这就是忧国忧民的辛弃疾呀。你能表现出这份高兴之情吗?——(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只是高兴吗?(着急)对呀!他得赶紧找地方避雨,要不然就淋湿了。乌云越来越密,大雨就要来临,他找到避雨之所了吗?(出示课件1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什么是旧时茅店?咦!奇怪了,既是熟悉的茅店,怎么还忽见呢?(相机讲解茅店、社林、见的意思)(学生:可能太着急了,忘记这里有个小茅店。学生:可能还沉浸在及时雨的喜悦中。学生:也可能陶醉在美丽的夜色中。)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时候,旧时的茅店出现在他的面前,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这份惊喜使辛弃疾惊喜得快跳起来了,谁来用朗读传送出着份惊喜?再细细地品一品这两句,你还能从哪些字中体会这份惊喜呢?(转指名读)一个“转”一个“忽”,让我们感受只有路上遇过急雨的人才能享有的那份惊喜。(生有情感地读这两句话。) 一场及时雨,一个茅店带给词人满心的喜悦。 (六)情升华。(出示课件14) 是啊!情到深处自然浓,从这深情的朗诵中,从这动人的词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词人对淳朴安乐的农村生活的喜爱,对恬静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他憧憬的,心里所思的不仅仅只是眼前的黄沙道,而是整个国家,所有的家庭,都能“安居乐业”,企盼的是“国泰民安”。更进一步地体现出他对恬静美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七)唱词诵。 欣赏着黄沙道的美景,偶遇一场及时雨,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予言表。此时,你就是辛弃疾,听着窗外哗哗的雨声,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学生诵读。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唱诵这首词吧!(配乐) (八)写夜书。 辛弃疾的夜是宁静的夜、弥漫着稻香的夜,那么你的夜是什么样的呢?试着用白话文写一写你的夜行所见所闻所触,可以模仿辛弃疾的写法。 板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清 幽 雨 落 醉 喜 丰 收 店 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