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 2017 年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数学(文科)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黔东南州 2017 年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数学(文科)

黔东南州 2017 年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数学(文科)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若复数 i i iz ,32  是虚数单位,则 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集合 }1lg{},2,1,1-2-{  xxBA , ,则 BA A. }2,1,1-2{- , B. }1,1-2{- , C. }1{ D. }2,1{ 3.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 na 中,若 5)....(log 875322 aaaaa ,则 91.aa A. 4 B.5 C. 2 D.25 4.已知三个数 ln,3log,6.0 6.0 3.0  cba ,则 cba ,, 的大小关系是 A. abc  B. bac  C. acb  D. cab  5.若 yx, 满足约束条件         1 1 y yx xy ,则 yxz -2 的最大值为 A.5 B.3 C. 1- D. 2 1 6. 已知向量 a,b 满足:|a|=2,|b|=4,= 3  ,则|3a-2b|= A.52 B. 132 C. 348-100 D. 348-100 7. 在集合  50  xxM 中随机取一个元素,恰使函数 xy 2 1log 大于 1 的概率为 A. 5 4 B. 10 9 C. 5 1 D. 10 1 8.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普州(现四川省安岳县) 人,他在所著的《数书九章》中提出的多项式求值的秦九韶算法, 至今仍是比较先进的算法.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出了利用秦九韶 算法求某多项式值的一个实例,若输入 x的值为3,每次输入 a的 值均为 4,输出 s的值为 484,则输入 n的值为 A.6 B.5 C. 4 D.3 9. 半径为 2 的圆 C 的圆心在第四象限,且与直线 0x 和 22 yx 均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为 A. 4)2()1( 22  yx B. 2)2()2( 22  yx C. 4)2()2( 22  yx D. 4)22()22( 22  yx 10.已知三棱锥 ABCP  中, ABCPA 底面 , 2,  ACPABCAB ,且该三棱锥所有顶点都 在球O的球面上,则球O的表面积为 A. 4 B. 8 C. 16 D. 20 11.已知抛物线 xy 42  与双曲线 )0,0(12 2 2 2  ba b y a x 有相同的焦点 F ,点 A是两曲线的一个交 点,且 AF⊥x轴,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1-22 B. 12  C. 8-28 D. 2-22 12. 设 )()( xgxf  、 分 别 是 函 数 ))(()( Rxxgxf 、 的 导 数 , 且 满 足 0)( xg , 0)()()()(  xgxfxgxf .若 ABC 中, C 是钝角,则 A. )(sin).(sin)(sin).(sin AgBfBgAf  B. )(sin).(sin)(sin).(sin AgBfBgAf  C. )(cos).(sin)(sin).(cos AgBfBgAf  D. )(cos).(sin)(sin).(cos AgBfBgAf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3 题~第 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 题~第 23 题为选考题,考生依据要求作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 已知 yx, 取值如下表: x 0 1 3 5 6 y 1 m 3m 5.6 7.4 3 4 2 3 3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3 4 2 3 3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3 4 2 3 3 正 视 图 侧 视 图 俯 视 图 3 4 2 3 3 正 视 图 侧 视 图 俯 视 图 3 4 2 3 3 正 视 图 侧 视 图 俯 画散点图分析可知: 与 线性相关,且求得回归方程为 ,则 的值为___________. 14.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 15.已知数列 }{ na 的前 n项和为 nS ,满足: 11 a , 02 11   nnn SSa , 则该数列的前 2017项和 2017S ______________. 16.若对于任意的实数      2 1,0x ,都有 0log2 2  xa x 恒成立,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 ABC 的内角 CBA 、、 所对的边分别为 cba 、、 , 若  2 cos cos , 3a c B b C AB BC       . (1)求 ABC 的面积; (2)求 AC 边的最小值. 18.从某校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中,随机抽取了60名学生的成绩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 直方图: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该校高三学生本次数学 考试的平均分; (2)若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分数在 30,50 和 130,150 的学生中共抽取6人,该6人中成绩在 130,150 的有几 人? (3)在(2)中抽取的6人中,随机抽取2人,求分数在  30,50 和 130,150 各1人的概率. 19. 如图:三棱柱 1 1 1ABC ABC 的所有棱长均相等, 1AA ABC平面 , E为 1AA 的中点. (1)求证:平面 EBC1 ⊥平面 11BBCC ; (2)求直线 1BC 与平面 AABB 11 所成角的正弦值. 110 1509030 13050 70 分数 频率 组距 0.0025 0.0050 0.0075 0.0125 0.0150 o C A B A1 B1 C1 E 20. 椭 圆 )0(12 2 2 2  ba b y a xC: 的 左 右 焦 点 分 别 为 21 FF, , 点 P 在 椭 圆 C 上 , 满 足 5 59 5 50 21211  PFPFFFPF ,, .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过点 )20( ,D 的直线 l 与椭圆 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NM、 ,且 N 在 MD、 之间,设 DMDN  ,求的取值范围. 21.已知函数 bexf x )( 在 ))1(,1( f 处的切线为 axy  . (1)求 )(xf 的解析式. (2)若对任意 Rx ,有 kxxf )( 成立,求实数 k的取值范围. (3)证明:对任意 xtxft ln)(],2,(  成立. 请考生在第 22、23 二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写清 题号。 22.(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极坐标系中,点M 的坐标为 ) 2 ,3(  ,曲线C的方程为 ) 4 sin(22   ;以极点为坐标原 点,极轴为 x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斜率为 1 的直线 l经过点M . (1)求直线 l和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P为曲线C上任意一点,曲线 l和曲线C相交于 BA、 两点,求 PAB 面积的最大值. 23.(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txxf )(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1[  . (1)求不等式 121)(  xxf 的解集M ; (2)设 Mba , ,证明: baab 1 . 参考答案(文科)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A D A B D C C B B C 二、填空题: 13、 2 3 14、 21 15、 4033 1 16、 )1, 4 1( 解析: )(cos).(sin)(sin).(cos )(sin )(sin )(cos )(cos ,0sincos ),0( )( )( 0] )( )([0, )]([ )()()()(] )( )([12 2 AgBfBgAf Bg Bf Ag Af BAC xg xf xg xfx xg xgxfxgxf xg xf        为钝角,又 为增函数,在 ,时,当、   三、计算题 17.(1)   CbBca coscos2  ,由正弦定理可化为:  2sin sin cos sin cosA C B B C   2sin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 sinA B C B C B B C A     ………2分  A0 , 0sin  A ,即 2 1cos B ,  B0 , 3  B ,………3 分 又 3 BCAB ,得   3cos  Bac  , 3 3 cos  ac ,即 6ac ,………4 分 ABC 的面积 2 33 2 36 2 1 3 sin 2 1sin 2 1  acBacS ,………6分 (2)由余弦定理 Baccab cos2222  , ………7分 解得: 6222  cab ………8分 配方,得: 18)(62)( 222  caaccab ………9分 由均值不等式知: 622  acca ………10 分 618)62(18)( 222  cab 6 bAC 即 AC边的最小值为为 6 . ………12 分 18.(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该校高三学生本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为 0.0050×20×40+0.0075×20×60+0.0075×20×80+0.0150×20×100 +0.0125×20×120+0.0025×20×140=92.………4 分 (2)样本中分数在[30,50)和[130,150]的人数分别为 6 人和 3 人 所以抽取的 6 人中分数在[130,150]的人有 63 2 9   (人)………8 分 (3)由(2)知:抽取的 6 人中分数在[30,50)的有 4 人,记为 A1,A2,A3,A4 分数在[130,150]的人有 2 人,记 B1,B2, 从中随机抽取 2 人总的情形有(A1,A2)、(A1, A3)、(A1, A4)、(A1, B1)、(A1, B2)、(A2, A3)、(A2, A4)、 (A2, B1)、(A2, B2)、(A3,A4)、(A3, B1)、(A3, B2)、(A4, B1)、(A4, B2)、(B1, B2)15 种;而分数在[30, 50)和[130,150]各 1 人的情形有(A1, B1)、(A1, B2)、(A2, B1)、 (A2, B2)、(A3, B1)、(A3, B2)、(A4, B1)、(A4, B2)8种 故所求概率 8 15 P  ………12 分 19.(1)如图 1 连接 CB1 交 BC1 于点 O,则 O 为 CB1 与 BC1 的中点,连接 EC,EB1 依题意有; EB=EC1=EC=EB1 ………2 分 ∴EO⊥CB1,EO⊥BC1, ∴EO⊥平面 BCC1B1, 1OE BC E平面 ∴平面 EBC1⊥平面 BCC1B1,………5 分 (2)如图 2 取 A1B1的中点为 H,连接 C1H、BH, ∵ 1AA ABC平面 ,∴平面 A1B1C1⊥平面 BB1A1A, 平面 A1B1C1平面 BB1A1A= A1B1, 又∵A1C1=B1C1,H 为 A1B1的中点,∴C1H⊥A1B1,∴C1H⊥平面 BB1A1A, 则∠C1BH 为直线 BC1与平面 BB1A1A 所成的角。………8分 令棱长为 2a,则 C1H= 3a,BC1= 2 2a, ∴ 1 3 6sin 42 2 aC BH a    所以直线 BC1与平面 BB1A1A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 4 ………12 分 20.(1) 1 2 2 5 2 ,PF PF a   得 5,a  由 2 2 2 1 2 1 2F F PF PF  得 2c  , 由 c2 2 2a b  得 1,b  所以椭圆方程为 2 2 1; 5 x y  ……………………4 分 (2)由题意可知: 当直线 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 L 为 0x , 1DN , 3DM , 1= 3  ;………………6分 当直线 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2,y kx  代入 2 2 1, 5 x y  得  2 21 5 20 15 0k x kx       2 220 4 15 1 5k k     >0,得 2k > 3 5 ,设 1 1 2 2( , ), ( , )M x y N x y C A B A1 B1 C1 E H 图 2 C A B A1 B1 C1 E 图 1 O 1 2 2 1 2 2 20 1 5 15 1 5 kx x k x x k            ,…………….8 分 由 =DN DM   得 2 2 1 1( , -2)= ( , -2)x y x y 所以 2 1=x x 代入上式得           2 2 1 22 2 2 1 2 51 15 )51( 400)1( k x k kx   再消去 2 1x 得 )15(3 80 )51(15 400)1( 2 2 22 k k k        , 5 32 k , 3 510 2  k , 3 20515 2  k 即 2 80 164 1 33( 5) k    , 3 16)1(4 2      解得 1 3 3   ,…… ……………10 分 又 N 在 D,M 之间, 1 3 1   ……… ……………11 分 由上综合可得 1 1 3   ………… ……………12 分 21.(1)由 ( ) xf x e  得 (1)k f e a    ,所以切线为 y=ex,…………………2 分 由切点为(1,e+b)在切线 y=ex 上, b=0,所以 ( ) xf x e …………………4 分 (2)当 0k  时,对于 Rx , xe kx 显然不恒成立…………………5 分 当 0k  时, xe kx 显然成立…………………6 分 当 0k  时,若要 - 0xe kx  恒成立,必有 0)min  kxe x( 设 ( ) - ,xt x e kx 则 ( ) -xt x e k  易知 ( )t x 在  - , ln k 上单调递减,在 (ln ,+ )k  上单调递增,则 )ln1()( min kkxt  若 - 0xe kx  恒成立,即 0)ln1()( min  kkxt ,得0 k e  综上得0 k e  ………………………………8分 (3)证法 1:由(1)知 xe ex 成立,构造函数 ( ) ln ( 0)h x ex x t x    )2( t 1 1( ) exh x e x x       所以 min 1 1( ) ( ) 1 ln 2 0h x h t t e e        )2( t 有 ln +tex x 成立(当 2,1  t e x 时取等号)。由(1)知 xe ex 成立(当 1x 时取等号), 所以有 xte x ln 成立,即对任意 xtxft ln)(],2,(  成立……………………12 分 证法 2,因为 2t  ,所以要证 xte x ln ,只须证 xe x ln2  令 1 1( ) ln 2, ( ) ( 0), x x x xeh x e x h x e x x x           令 ( ) 1, ( ) 0,x x xt x xe t x e xe      所以 ( )t x 在(0,+)递增, ( ) (0)=-1t x t 由于 (0)=-1 0, (1)=e-1 0t t  所以存在 0 (0,1),x  有 0 0 0( ) 1=0xt x x e  ,则 0 1 0 x e x  , 00 ln xx  即 ( ) 0h x  得 0 ; ( ) 0x x h x   得0 0x x  所以 022212ln)()( 0 0 00 0  x x xexhxh x 所以 0ln2  xe x 成立,即 xte x ln 成立 即对任意 xtxft ln)(],2,(  成立…………………………………12 分 22.(1)点 M 的直角坐标为(0,3),所以直线方程为 y=-x+3,……….2 分 由 =2 2 sin( ) 4    得 2=2 sin +2 cos     ,所以曲线 C 的方程为 2 2 2 2 0,x y x y    即    2 21 1 2x y    ………………………5 分 (2)圆心(1,1)到直线 y=-x+3 的距离d= 1 1 3 2 , 22     所以圆上的点到直线 L 的距离最大值为 3 2 , 2 d R  而弦 2 2 1=2 2 2 6 2 AB R d    所以 PAB 面积的最大值为 1 3 2 3 36 = . 2 2 2   ……………10 分 23.(1)由已知得 1t  ,…………………….1 分 所以 1 1 2 1x x    当 1x   时,  - 1 1 2 1x x     得 1x   当 1 1- 2 x   时,  1 1 2 1x x     得 x  当 1 2 x   时,  1 1 2 1x x     得 1x  综上得  = 1 1M x x x  或 ……………………..5 分 (2)要证 1 ,ab a b   只须证  2 2 22 1 2ab ab a ab b     即证  2 2 2- - +1 0ab a b  因为  2 2 2 2 2 2 2 2- - +1= ( 1) +1 ( 1)( 1)ab a b a b b b a     由于  , 1, 1 ,a b x x x    所以 2 2( 1)( 1)b a   成立 即 1ab a b   成立。……………………..10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