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作业
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 时间: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1949 年 12 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 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 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 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 A ) A.基础相当薄弱 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政治导向 D.发展急于求成 [解析] 材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新中国教育经验缺乏,工农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师资、 教材不足等问题,可见基础相当薄弱,故 A 项正确;建国初期的教育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 为基础,借助苏联经验,而非照搬,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建国初期的教育强调政治 导向,故 C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教育发展急于求成,故 D 项错误。 2.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小黑板挂 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这说明当时中国( D ) A.努力发展高等教育 B.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C.注重培养工农兵学员 D.重视扫除文盲教育 [解析] 注意材料中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授课地点是在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 可见是对不识字和识字少的人进行识字教育,使其具有初步的读、写、算能力,故选 D 项。 3.(2019·宿迁高二检测)1952 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调整( A ) 年份 1949 年 1953 年 1965 年 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26.2% 37.7% 43.8% 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33.1% 14.9% 6.8% A.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 B.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 C.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 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解析] 根据“1952 年下半年”及图中的数据可知,1953 年工科生所占比例较大,为“一 五”计划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均不符合 题意。 4.1964 年 5 月,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与两种劳动制度的建 议。其中的“教育制度”是指( A ) ①全日制教育制度 ②半工半读教育制度 ③职业教育制度 ④学前教育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所谓“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是指全日制教育制度、半工半读教育 制度和八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故本题选 A 项。 5.在 1977 年 8 月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面对清华大学教学质量很差的情况, 邓小平尖锐地指出:那就应该被称作“清华小学”“清华中学”。造成教学质量很差的原因 是( C ) A.三年经济困难 B.“教育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和“左”倾错误 D.高考制度被废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 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故选 C 项。 6.1977 年 10 月 21 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 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77 年 10 月 21 日”“头版头条”,由此判断是教育 领域中的拨乱反正,故选 A 项。B 项发生于 90 年代,排除;C 项发生于 1978 年,排除;D 项发生于 80 年代,排除。 7.1978~2007 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 94%提高到 99.5%;初中毛入学率从 20% 达到 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 10%提高到 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 1%提 高到 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 44.6%。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 要原因有( B )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三个面向”方针的推动 ③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 ④《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注意时间“1978~2007 年”,③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确立的时间是 1952 年,排除 含③的选项。故选 B 项。 8.安徽金寨县女孩苏明娟有幸登上“希望工程宣传画”(右图)。这幅宣传画说明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B ) A.扫盲工作 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解析] “希望工程”通过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帮助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 校园,主要目的是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故选 B 项。 9.以下各项体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的有 ( C ) ①大量增加教育投资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制定《义务教育法》 ④启动了“希 望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注意关键词“首要位置”。“希望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贫困儿童的失学问题 设立的。故选 C 项。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 1986 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之后经过 2006 年、2015 年两次修订。这表明( C ) A.我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C.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贯彻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修订,不能说明我国建立比较完整 的国民教育体系,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义务教育法》,而不是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故 B 项错误;《义务教育法》主要是保障基础教育,故 C 项正确;“科教兴国”是 1995 年提出的发展科学教育的计划,与《义务教育法》无关,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 年,全国普通高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考试制度,基本上符合中国的国情, 促进了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1966 年 6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当年 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6 月 18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布“废止现行的高 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1966 年到 1971 年,大学停止招生。1972 年到 1976 年,大学采取“自 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 1975 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这年的 9 月 26 日, 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时,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他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 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 材料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 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1966~1976 年我国教育举措的认识。(12 分) [解析] 本问重在分析其实质,说明其危害。 [答案] 高等院校招生的基本原则遭到破坏,“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造成了我 国“文革”期间教育质量严重下滑、科技人才青黄不接的后果;给我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 的危害。 (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12 分) [解析] 本问需要在提取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从理论内涵、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角度分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 [答案]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反映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它促进了当时的思想解放、 拨乱反正,并为此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概括材料三所表达的观点。(6 分) [解析] 本问依据材料三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言简明扼要。 [答案] 强调教育的基础性、重要性,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7 年邓小平告语天下,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平等,就首先要实现知识面前 的平等,教育权利的平等。他力排众议,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后人评价:恢复高考 一年后,中国才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事实证明,恢复高考和后来的开放留学,是促使中国 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两大里程碑式的举措。 ——《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 建立了学位制度……20 世纪 90 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 育的“211 工程”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壮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恢复高考制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10 分) [解析] 恢复高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对教育发展和经济发 展上。 [答案] 影响:推动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历史性转折的到来,促进了教育 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依据材料二,归纳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 知识举例说明这一趋势对 20 世纪末以来的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10 分) [解析] 依据材料归纳概括。 [答案] 新兴边缘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科技高度发展,如航天事业、计算机和生 物技术的发展等,使中国跨进世界强国之列。 (3)“文化大革命”时期及以后对高等教育的态度,给我们哪些启示?(10 分) [解析] 通过“文化大革命”时期废除高考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以及新时 期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促进我国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回答。 [答案] 启示:对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与否,对国家、社会进步影响深远。当前, 我国要坚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提倡科技创新,增强我 国的综合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