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素养整合练(4)第一单元综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精练 (4)第一单元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 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锤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 个什么东西?有甚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 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 忙起身,说:“刘姥姥只管坐着,等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迎出去了。刘姥姥只屏声侧耳 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 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 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 内的灰,慢慢的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 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 姥已在地下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搀着不拜罢。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 不知是甚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凤姐点头, 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板儿便躲在他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了几句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 话。周瑞家的回了太太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一样的。多谢 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的说,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 的说,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情分。”周瑞家的便道:“没有甚说的便罢; 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 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道:“论理,今日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 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我今日带了你侄儿,也不为别的,只因他爷娘在 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爹在 家里怎么教你的?打发咱们来作什么的?只顾吃果子么!”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 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 刘姥姥已吃完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 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也知道了。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中 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况我接着管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一则外 面看着虽然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今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 儿向我张口,怎好教你空手回去?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 你不嫌少,且先拿了去用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又听见给他二十两银子,喜得又眉开眼笑道: “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道:‘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 们的腰还壮呢。”周瑞家的在旁听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 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凤姐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 孩子们作件冬衣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这 串钱雇了车子坐罢,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 家的走至外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 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 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 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 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2.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出关 鲁迅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然而他更料不到 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马就 从后面追来了。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 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地说:“我记性坏……” “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 拜访过先生……” 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 响,撅着嘴走开了。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 “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那很好呢!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 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上 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 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让老子休息一会儿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 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 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一个账房和一个厨房。有几个还带着 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儿,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动起 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他慢慢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 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 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 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爱说什么“悁”:大家还是听 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受苦。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 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儿,就加上一句道: “悁,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 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人们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地坐着,好 像一段呆木头。 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 快了,加上国语不太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账房说。 “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吭。阿是?”书记先生道。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 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始。 …… 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 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 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地走去。 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 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土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儿,已只有黄尘滚滚,什 么也看不见了。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节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签子手“翻”“刺”“掏”“撅着嘴”等一连串动作描写,细节传神,表现了关口官吏十分 好奇。 B.全文有三处用“一段呆木头”来比喻老子。作者把老子“画”成呆头呆脑的老头子,也 “画”出了他的思想过时、呆板、毫无生气。 C.小说细腻地描绘了听讲人们的神态,大家听完老子的课后“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侧面写 老子讲得太多,时间太长。 D.老子在周朝镐京为官,“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没有牙齿”,这些合理想象出来的 细节,将人物进一步漫画化。 E.老子花了整整一天半时间,写了五千个大字的讲义,用绳子穿起木札,计两串,来敷衍他们。 2.关尹喜等人对老子持有怎样的态度?这个态度说明了什么? 3.这篇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作者借“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意在讽刺什么? 4.这篇小说作者说是“故事新编”,作者在编故事时为了增加生动性,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请举出两种,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大约在夜里 10 点钟的时候,他看见了城里的灯火映在天 上的红光。最初只是依稀可 辨,如同月亮初升以前天上的光 亮。然后,当渐渐猛烈的海风掀得波涛汹涌的时候, 灯火渐渐 清楚了。他已经驶进了红光里面,他想,现在他马上就要撞到 海流的边上 了。 他想: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不过,也许它们还要向我扑来 吧。可是,一个人在黑夜里, 没有一件武器,怎么去对付它 们呢? 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僅,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 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 痛得厉害。他想:我希望我不必真本 跟它迫斗啦。我多么希切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 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 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成 群结队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 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闪 现的磷光。他用 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 咬鱼 时把船晃动的声音。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 不顾一切地用根棒劈去。 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 棍子,随后棍子就丢掉了。 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 次又-次地劈下去,但是 它们已糾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 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_拥而上, 当它们再 一次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 撕去了。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于是他用舵把对准豊鱼的 头打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 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 次,两次,又一 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 戳去。 他觉得桨把已经戳了进去,他也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 再把它往里面戳。鲨鱼放开 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那是来到 的一大群里的最后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 西可吃了 老头儿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股奇怪 的味道。这味儿 带着铜醒气,甜滋滋的,他一时间害怕起来. 他担心了一会儿。不过那种味道并不浓。 他往海里啐了一 口唾沫,说广吃吧,Galano。做你们的梦 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 人吧。” 9.下列对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通过老人同大自然的顽强拼搏及其失败的遭 遇 , 象 征性地表达了在生活中人应 当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 B.老人和鱼似乎是一个硬汉的两种表现:一个体力不足但 智慧和顽强有余,一个不但强健而 且沉着机智。鱼和老 人似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C.作品通过追捕马林鱼和搏击鲨鱼这两件事,集中表现了 老人的“硬汉子”性格与“命运无 常和人生来苦难”的 主题。 D.老人桑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 恒的、超时空的存在,超越了人生 中的磨难、辉煌、成功抑 或是失败的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1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 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 呀”的含意。 11.选段中描写老头儿与鲨色搏斗时,产生过“这一回他知道 斗也不会贏了”“他知道一切 都完了”等心理,这样描写是 否削弱了对老头儿“硬汉”形象的塑造?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河南确山知县。县遭明季流寇残破, 琠拊流亡,辟芜废,垦田岁增,捕获盗魁诛之。师下云南,县当孔道,舆马粮饷,先事筹办 而民不扰。康熙十三年,以卓异入为吏部主事,历郎中。累迁通政司右参议。刑部尚书魏象 枢亟称其贤。二十年,特擢右通政,累迁左副都御史。 二十八年,迁兵部侍郎,寻授湖广巡抚。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 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陕西饥,流民入湖广就食,令有司分赈,全 活甚众。三十一年,诏以荆州兵船运漕米十万石至襄阳备赈,琠议:“兵船泊大江下至汉口 受米,复西上抵襄阳,计程二千馀里。令原运漕船若乘夏水顺道赴襄阳,仅七百馀里,即以 便宜行事。”疏入,上嘉之。未几,丁母忧,服未阕,即授湖广总督,仍听终制乃赴任。故 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琠至 ,绝馈遗,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 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 三十五年,召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典会试。上北征回銮,顾迎驾诸臣,褒琠及河道 总督张鹏翮居官之廉,即擢琠为刑部尚书,而以鹏翮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拜保和殿大学 士,兼刑部。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奏对皆竭忱悃,上每称善。所荐引多贤能 吏。 三十九年,复典会试,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寻具疏乞休,不允。上尝临米芾书 以赐琠,书其后曰:“吴琠宽厚和平,持己清廉。先任封疆,军民受其实惠。朝中之事,面 折廷诤,能得其正。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体。”四十四年,卒,谥文端。翰林院撰祭文,上 以为未能尽琠,敕改撰。吏部奏大学士缺员,上以琠丧未归,悬缺未即别除,曰:“朕心不 忍也。” 琠所至多惠政,两湖及确山皆祠祀。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有司议增 沁粮一千三百石,琠力争乃已。乡人德之,立祠以祀。雍正中,祀贤良祠。 (节选自《清史稿·吴琠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下云南,县当孔道 孔:通。 B.三十六年,典会试 典:主管。 C.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 故事:先例,旧事。 D.乡人德之,立祠以祀 德:品德。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吴琠才能卓异的一组是( ) ①捕获盗魁诛之 ②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 ③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④即擢琠为刑部尚书 ⑤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 ⑥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熙十三年,吴琠因为政绩优异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又因刑部尚书魏象枢多次称赞他 贤能在康熙二十年被破格提拔为右通政。 B.陕西发生饥荒,流亡的百姓就到湖广地区要饭吃,吴琠下令让有关部门分头救济他们,救 活了很多人。 C.没多久,吴琠的母亲去世,他还在丧期,就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不等守丧结束他就前去赴 任。 D.有关部门讨论让沁州增加上交的粮食一千三百石,吴琠尽力争论以为不可,这事才算结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 ⑵朝中之事,面折廷诤,能得其正。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体。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 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 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 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 情感倾向。 B.首联下句“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 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 “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D.尾联的“屡弹铗”意为自己虽然不能返家,却可以像冯谖那样弹唱悲凉慷慨的铗歌,并且还 可以“时裂帛”,在忧伤中仍不乏豪放洒脱之情。 2.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书”, 与本诗尾联中的“裂帛”都指家 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 自好的美好品质。 3.古诗文中常用侧面描写手法写音乐的魅力。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蚊龙和寡妇的表现,侧面写出了客人箫声的感染力。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 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 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 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 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 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 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做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 阔,____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多等个方 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苟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 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___,才能够在强 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 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 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2.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 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其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 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 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 创新之路来。 8、下面一封感谢信存在着五处表达不够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感谢信 尊敬的王校长: 2018 年 8 月 18 日,我到贵校办事,不慎将手包弄丢了。我察觉后原路返回寻找,发现贵校 的任仲谋同学,正拿着我的手包等候失主。我万分感激,拿出 500 元现金表示感谢,居然被他婉 拒。我被任仲谋同学的拾金不昧感动,这充分体现了贵校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本人建议您对 任仲谋同学提出表扬,谢谢。 谨祝 大安! 失主:黄伯祥 2018 年 8 月 19 日 9、下面是中国湿地文化节徽标,请写出该图标中除字母、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 求语意简明, 句子通顺,不超过 100 个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 56 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赛队都 有很强的实力, 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但学生们很失落,哭成 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的演出没有出任何 差错,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 人的农村老妇人形象。 3.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 (1)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 (2)运用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 (3)运用了“嗔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 (1)运用了“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 (2)运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 (3)运用了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 解析:1.B 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C 项,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 D 项,“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 2.可以从选文中对刘姥姥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直接描写,以及其他人物的间接描写中,分析 概括刘姥姥的形象。 3.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其后要到选文中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信息,并加以分析。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1.AC; 2.关尹喜等人对老子及其学说十分崇拜。这种崇拜的态度说明了当时不论懂与 不懂老子学说的人,都十分喜欢空洞的说教。 3.小说借古讽今,一方面讽刺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当时已病入膏肓的中 国社会中人们不切实际、空谈道德(崇尚空谈)的做法。 4.(1)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在小说中为了表现老子学说的深奥、玄虚,故意引用了老子的言论, 还想象了老子在讲学时“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等,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 (2)细节描写,如写众人听老子讲学时的疲倦相,“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 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逼真形象。 (3)环境描写,小说节选部分的最后一段,写了老子离去时的场景,给人以缥缈、玄虚之感。 解析:1.此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理解。A 项,“表现了关口官吏十分好奇”错,应为“表现了签 子手的贪婪”。C 项,“侧面写老子讲得太多,时间太长”错,应为“侧面表现了老子讲得太深 奥、迂腐”。 2.小说中有这样一些描写:“惊叫”,“滚鞍下马”,“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 训”,“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这些词句可以作为解答此题的突破口。 3.这篇小说的表现手法,可以从作品的出处和题目中的提示语“典故”一词推知,是借古讽 今。至于“讽刺”的对象,可以仅就节选部分内容分析,也可以结合《拿来主义》中人们对“国 粹”的态度分析。 4.这篇小说的描写方法可以从人物描写、情节描写、环境描写等多角度考虑,能举出具体的内 容,简要分析即可。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这是为战斗几乎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愿望,是战斗暂趋 平静时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当 情势危急时,他又会毫不犹豫地投人 战斗。 3.老人在与鲨鱼搏斗时,有短暂的犹豫甚至是畏惧心理,这是正 常的,这是几乎为战斗而耗 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想法,但是,当情 势危急时,老人又毫不犹豫地投人了战斗,这样, 不但没有削弱老人 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解析:1.C 项,小说 的主题是“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的说法 错误 D 2.这句话是老人精疲力竭时的独白,可以从老人此时的心理状 况和身体状况来理解这句话的 含意。 3.作者为了更真实地塑造人物,对人物性格、心理进行了多角度 的描写,不仅写到人物刚强 的一面,也写出了人物瞬间产生的畏惧 与胆怯,这样写更客观,更符合人物的实际心理。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1.D;2.A;3.C; 4.⑴按照惯例,当地的土司拜见州县的官吏不敢施对等的礼节,后来州县的官吏渐渐放宽了 要求。 ⑵对于国家大事,能够在朝廷上当面争论,最后总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我非常看重他知道做 大臣本分。 解析:1.D.德,感激。 3.C.“听终制乃赴任”意思为“允许他丧期结束再赴任”。 4.参考译文: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河南确山县的知县。确山 县受到明朝末年流寇的严重破坏,吴琠安抚当地流亡的百姓,让他们开垦荒芜废弃的田地, 开垦的田地每年都有增加,逮捕了盗匪的头领并诛杀他们。军队南下云南,确山县正在南下 军队经过的大道上,负责供应车马粮饷,吴琠都在事前筹办妥当而没有扰乱百姓。康熙十三 年,因为政绩优异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历任郎中。经多次升迁做到通政司右参议。刑部尚书 魏象枢多次称赞他贤能。康熙二十年,被破格提拔为右通政,经多次升迁至左副都御史。 康熙二十八年,被任命为兵部侍郎,不久,又被任命为湖广巡抚。湖北自平息兵乱后, 奸诈狡猾之人都指认自己的仇人为乱党,株连无数无辜的人,吴琠全都不予追究,而且还要 惩处那些胡乱告发别人的人,人心非常安定。陕西发生饥荒,流亡的百姓就到湖广地区要饭 吃,吴琠下令让有关部门分头救济他们,救活了很多人。康熙三十一年,朝廷下诏用荆州的 兵船运送漕米十万石到襄阳救济灾荒,吴琠上书建议:“兵船沿长江到汉口装上大米,再沿 江西进到达襄阳,路程有二千余里。如果让原先运送漕米船乘着夏天的大水顺长江赶赴襄阳, 路程才有七百馀里,就应该按方便来办事。”奏章呈给皇上,皇上大加赞赏。没多久,吴琠 的母去世,他还在丧期,就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但允许他丧期结束再赴任。按照惯例,当地 的土司拜见州县的官吏不敢施对等的礼节,后来州县的官吏渐渐放宽了要求。吴琠上任以后, 不再给他们赏赐礼物,要求拜见长官的礼节一律遵循旧有规定,有违反要求的,通告四方, 再没有胆大违犯的。 康熙三十五年,召回朝廷被任命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主管会试。皇上北征回来,看 看迎接皇驾的诸位大臣,赞扬吴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做官廉洁,马上提拔吴琠为刑部尚书, 提拔鹏翮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管刑部。吴琠熟悉各种旧有的 规章制度,参与决策许多国家事务,没有不恰当的。和皇上奏对竭尽忠诚,皇上常常称赞他。 他所推荐的官员多数都成为国家的贤能官吏。 康熙三十九年,又一次主管会试考试,皇上亲自书写了“风度端凝”四字榜文赏赐给他。 不久,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休养,朝廷没有同意。皇上曾经临摹米芾的书法作品并把它赐给吴 琠,在后面写了:“吴琠性情宽厚平和,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先任封疆大吏,军民都 得到他的恩惠。对于国家大事,能够在朝廷上当面争论,最后总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我非常 看重他知道做大臣本分。”康熙四十四年去世,谥号“文端”。翰林院撰写了祭文,皇上认 为没有能够写尽吴琠的优点,下令修改重写。吏部上奏大学士缺少人员,皇上因为吴琠的丧 期还未结束,就暂时缺员没有任命别人,说:“是我于心不忍啊。” 吴琠任职之处都实行惠政,两湖地区及确山县都建祠堂祭祀他。当初,沁州地区接连发 生饥荒,吴琠籴米赈济他们,救活无数百姓。有关部门讨论让沁州增加上交的粮食一千三百 石,吴琠尽力争论以为不可,这事才算结束。百姓感激他,立祠来祭祀。雍正年间,把他列 入贤良祠祭祀。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相同点: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不同点:杜诗主要写战火连续不断,诗人迫切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表达了身在他乡、处于逆境 中忧国、思家之情;李诗主要写诗人想人朝为官但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信告诉家 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的悲伤。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 项,分析错误,“屡弹铗”的意思是自己只能像冯谖 那样弹唱失意的铗歌,“时裂帛”则表达的是归乡不得、聊且借信表达思乡思亲的情感。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 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据此分析情感。两者都具有一种浓厚的思乡 情怀, 突出了内心的一种强烈的惆怅情绪。不同的是:《客游》一诗中“悲满千里心”,表明 客居在外,“旅歌屡弹铗”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而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 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身在他乡、处于逆境 中忧国、思家之情。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1.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竞: (2)淤,濯,涟;(3)壑,嫠.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C; 3.B 解析:1.从文段结构看,括号中填入的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A、B 两项,一个是被动关系, 一个是因果关系,插入文段当中显得突兀。再者,补写句前强调的是“创新”,A、B 两项却 以“戏曲的发展”为主语,因 此可以排除。D 项文意不通,因此答案为 C 2.寿终正寝:旧时指老死在家中,泛指事物的消亡。 无疾而终:没有病而去世,指老年人自然死亡;比喻事情没有什么特別的原因而终止,含有 不 了了之的意思。此处指戏曲“数百年前”可能走向没落,有时间词语在其中,用“寿终正寝” 合适。 名噪一时:名声在一个时期广为传播。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根据后面举梅兰芳的例子可知,用“名垂青 史”更合适。 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此空句是强调梅兰为采纳京剧各家的长处,从而可知“博 采众民”合适。 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从“雷池之内”可知,表演者束手束脚,用“照猫画虎”合适 3.画线句的前半句“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成分残缺,“谁”眼花缭乱?应 该在“眼花缭乱”前面加上“令人”;后半句“才能探索……”同样成分残缺,应在“探索” 前面加上“这样”。对比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弄丟了”改为“遗失”;②“居然”改为“但是”;③“婉拒” 改为“一口拒绝”; ④“建议”改为“恳请”;⑤“谨祝/大安”改为“此致/敬礼”。 解析: 本 题 考 查 语 言 表 达 得 体 、 准 确 的 能 力 , 体 现 语 言 建 构 与 运 用 的 学 科 核 心 素 养 。 “ 弄 去 了 ” 和 文 段 整 体 风 格 不 符 , 应 改 为 “ 遗 失 ” 。 “ 居 然 ” 表 示 出 乎 意 料 , 任 仲 谋 同 学 没 有 收 现 金 的 行 为 让 失 主 觉 得 惊 讶 , 感 情 色 彩 不 合 适 , 改 为 陈 述 事 实 的 “ 但 是 ” 即 可 。 “ 婉 拒 ” 意 为 委 婉 拒 绝 , 用 该 词 似 在 说 拾 金 不 昧 者 面 对 酬 谢 拒 绝 不 够 坚 决 , 改 为 “ 一 口 拒 绝 ” 更 能 突 出 任 仲 谋 间 学 的 高 尚 品 质 。 “ 建 议 ”语 气 不 够 委 婉 ,在 此 应 用“ 恳 请 ”之 类 词 语 来 表 达 请 求 之 意 。“ 大 安 ” 是 写 信 时 晚 辈 对 长 辈 的 祝 颂 语 ,使 用 不 恰 当 ,此 处 用“ 此 致 /敬 礼 ”作 信 末 祝 颂 语 更 恰 当 。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徽标以一块笔墨形态的湿地展开,湖水、芦苇、湖中畅游的鱼儿、栖息在湿地中的丹顶 鹤与文化节的“文”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寓意着动植物饱受大自然 的佑护与恩泽,形象地点明了文化节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先要注意构图要素,再 联系图标写出寓意。构图要素方面. 很容易看出芦苇、丹顶鹤、游鱼、湖水等,其中丹顶鹤与 “文”字融为一体,答题时要有顺序,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概括寓意时,需联系徽标名称 “中国湿地文化节”来谈。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略 解析: 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所述事件不算复杂,却耐人寻味, 折射出中外文化 观、价值观的差异。“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这个反常的 现象隐含着以下一些矛盾: ①重外在评价与重事件本身;②看重结果与享受过程;③“第一” 情结与尽志即美;④挑战对手与挑战自己;等等。 对这种现象如何评价并没有固定的结论,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可以 肯定意大利队悦纳自我、享受过程的快乐哲学, 也可以反思中国人的“第一”情结、功利心 态,还可以思考中西教育的差异,甚至还可以肯定中国人的取胜意识、精益精神。在立意时, 既 可以兼顾双方,也可以侧重一方,只要在材料含意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最有话说的一个观点进 行阐述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