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中学高考生物第二单元专项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第二单元专项四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第二单元专项四 细胞的信息传递与ATP ‎[考纲要求]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一、环境信息的传递 ‎[判一判]‎ ‎1.细胞通讯的信息类型可分为环境信息、遗传信息和神经信息 ( √ )‎ ‎2.第一信使有化学信号、生物信号、环腺苷酸 ( × )‎ 提示 环腺苷酸为第二信使。‎ ‎3.胞间信号传导,受体是必需的 ( √ )‎ 二、遗传信息的传递 名师点拨 (1)mRNA、蛋白质进出核被膜穿过0层膜、0层磷脂分子层。‎ ‎(2)核孔的数目与细胞代谢有关,核孔越多的细胞其代谢越旺盛。‎ ‎(3)核仁的大小与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多少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细胞器)多,核仁大。‎ ‎(4)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是DNA,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三、细胞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信息传递的统一 ‎1.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些化合物有机地结合,以一定方式构成膜和各种细胞器。各种细胞器之间虽然有分工,却又相互配合、密切联系。‎ ‎2.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的完整性是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 ‎3.细胞中进行着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其中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信息传递。‎ ‎4.物质代谢包括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两方面,合成反应储存能量,分解反应通常释放能量,因此物质代谢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代谢的过程。细胞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之所以能协调地进行,信息传递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另外,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又为信息传递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四、细胞的完整性 ‎1.细胞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 ‎2.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五、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写出ATP的结构简式和简式中A、P所代表的含义。‎ ‎(1)结构简式:A—P~P~P。(2)A:腺苷;P:磷酸基团。‎ ‎2.图中①是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形成和断裂。‎ ‎3.图中②为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其作用是为各项生命 ‎ 活动提供能量。‎ ‎4.写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 ADP+Pi+能量。‎ ‎5.ATP的来源 ‎(1)动物和人:呼吸作用。(2)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判一判]‎ ‎1.ATP、ADP、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物质和结构中一定含核糖,而酶中一定不含核糖 ‎( × )‎ 提示 只要有RNA的地方就有核糖,有少数酶的化学本质为RNA。‎ ‎2.根尖分生区产生ATP的细胞结构只有线粒体 ( × )‎ 提示 还有胞质溶胶。‎ ‎3.叶绿体产生ATP必需有光,线粒体产生ATP必需有氧 ( × )‎ ‎4.有光条件下只有叶绿体能产生ATP,有氧条件下只有线粒体能产生ATP ( × )‎ 考点一 环境信息的传递 ‎1.胞间信号的分类 胞间信号(第一信使) 提醒 不同胞间信号物质被接受的方式和对细胞代谢的影响不同。‎ ‎2.胞间信号的受体 根据受体细胞定位不同,可分为 深化拓展 (1)受体作用的特点:①高度专一性(特异性);②高度亲和力;③可饱和性;④可逆性。‎ ‎(2)膜受体的功能:①信号跨膜传递;②细胞识别。‎ 配体—受体结合曲线 ‎3.胞内信号 ‎4.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模式 特定的细胞释放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信号分子经扩散 或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目的细胞)‎ 胞间信号释放:‎ 细胞感受: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 转导:激活膜上的信号转换机制,产生胞内信号(第二信使)‎ 调节代谢:第二信使能够激活一些酶以及非酶蛋白的活性,由此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5.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模式 胞间信号:化学信号、物理信号、生物信号等 ‎⇓‎ 相应受体特异性识别 ‎⇓‎ 细胞内各种分子活性的变化 ‎⇓‎ 改变细胞代谢过程,甚至影响基因的表 达,最终影响细胞的生长、发育或适应性 ‎1.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上述材料可得出的结论是 (  )‎ A.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和内皮素拮抗剂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B.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内皮素拮抗剂属于胞间信号,是第一信使 D.内皮素属于胞内信号,是第二信使 答案 C 解析 细胞膜上的受体大多数是糖蛋白,有少部分是糖脂,根据材料无法推断化学本质。‎ ‎2.有关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产生应激反应时,立即分泌肾上腺素的过程需要能量 B.胞间信号能够被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C.在信号转导过程中,可能有多种胞间信号能诱导cAMP的产生 D.胞间信号的种类很多,因此能诱导产生的第二信使分子相应地也很多 答案 D 化学信号种类及信息传递 种类 信息物质 受体 引起细胞内的变化 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谷氨酸、γ氨基丁酸 质膜受体 影响离子通道开闭 生长因子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质膜受体 引起酶蛋白和功能蛋白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改变细胞的代谢和基因表达 激素 蛋白质、多肽及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 质膜受体 同上 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 胞内受体 调节转录 维生素 维生素A、维生素D 胞内 同上 考点二 细胞核的结构及遗传信息的传递 ‎1.比较染色质与染色体 ‎  名称 项目  ‎ 染色质 染色体 同 种 物 质 成分相同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特性相同 易被龙胆紫溶液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相同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不同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不同形态 细长的丝状 圆柱状或杆状 相互转化 染色质 染色体 ‎ (间期、末期)     (前期、中期、后期)‎ ‎2. 核仁、核被膜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 在细胞分裂前期消失,末期重现;原核生物无核被膜、核仁。‎ ‎3.分析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DNA子代DNAmRNA蛋 白质 ‎4.完成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 DNA复制 转录 翻译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中 主要在细胞核中 核糖体 模板 亲代DNA DNA分子一条链 mRNA 产物 子代DNA mRNA 多肽 原料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信息流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易错警示 与细胞核有关的6个提醒 ‎(1)核孔虽然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但仍然是具有选择性的,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2)核仁不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染色质)上。‎ ‎(3)核糖体合成的起点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在细胞质中。‎ ‎(4)并非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如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没有细胞核。‎ ‎(5)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多,核仁较大。‎ ‎(6)有些细胞不只具有一个细胞核,如双小核草履虫有两个细胞核,人的骨骼肌细胞中细胞核多达数百个。‎ ‎3.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链状结构,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 B.③是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的 C.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信使RNA、RNA聚合酶、DNA解旋酶、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等物质必须通过核孔才能进出细胞核 D.⑤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答案 A 解析 ①②分别是染色质和染色体,均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链状结构,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③是核被膜,是由2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都要通过核孔,但DNA例外,不能进出细胞核,而核苷酸属于小分子物质。 ⑤是核仁,它与核糖体的形成以及某些RNA的形成有关。‎ ‎4.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 是 (  )‎ A.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②是遗传物质DNA和RNA的载体 C.③与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有关 D.④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①是核被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可以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②是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③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是核孔,有利于mRNA等大分子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审读题干信息的技巧 ‎1.按照不同部位的放大层次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准确分析推断。‎ ‎2.借助题干信息“核孔具有选择性”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断。‎ 考点三 细胞的整体性 ‎1.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细胞的完整性是其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结构上看 ‎①细胞核与细胞质通过核孔可以相互沟通。‎ ‎②内质网广泛地分布在细胞质中,外部与细胞膜相连,内部与核被膜相连,构成细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统,从而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连为一体。‎ ‎③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可通过具有膜的小泡相互转变。‎ ‎(2)从功能上看 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虽不相同,但它们是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的,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从调控上看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核内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2.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信息传递间的联系 新陈代谢过程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信息传递,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1)物质代谢过程包括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两方面。合成反应储存能量,分解反应通常释放能量。物质代谢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代谢的过程。‎ ‎(2)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之所以能协调进行,信息传递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3)外界刺激和胞间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后,通过信号转导过程诱导基因表达并引起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变化。‎ ‎(4)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又为信息传递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5.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 C.相邻两个细胞的信息交流全靠细胞间接触 D.信息传递能够调节和控制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协调进行,同时又需要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在解答本题时既要掌握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又要理解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意义,同时还要全面理解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信息传递三者之间的关系。‎ ‎6.如图所示,用动物受精卵做下列三个实验:‎ ‎(1)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退化消失,说明 ‎ ‎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去掉核的细胞单独培养,不久也消失,说明___________。‎ ‎(3)给去掉核的受精卵的细胞质里移入新核,进行培养,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能进行细 胞分裂,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核离开细胞质不能生存 (2)细胞质离开细胞核不能独立生存 (3)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解析 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考点四 生命活动统一的直接能源——ATP ‎1.完善ATP的结构图示 ‎(1)由结构图示可知,组成元素有C、H、O、N、P。‎ ‎(2)由结构图示可看出,ATP的结构特点可概括为“一、二、三”,即一个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团。‎ ‎2.ATP的形成途径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易错警示 对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不可逆反应的分析 ‎(1)反应条件不同:ATP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水解酶;而ATP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 ‎(2)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供代谢消耗,这个能量不能再反过来用于合成ATP,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化学能和太阳能。‎ ‎(3)反应场所不同:ATP合成的场所是胞质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凡是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地方都有ATP的分解。‎ ‎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在O2充足时也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 B.在平静和剧烈运动状态,细胞内ATP的含量都能保持动态平衡 C.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中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易断裂、易形成 D.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 C 解析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但只有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易断裂、易形成。‎ ‎8.某同学对细胞内的葡萄糖、脂肪、ATP进行了如下总结,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 A.葡萄糖是生命的燃料 B.ATP分子中含有的化学能比葡萄糖的多 C.脂肪的氧化分解能生成ATP,脂肪的合成需消耗ATP D.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细胞内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很迅速 答案 B 解析 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有“生命的燃料”之称。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为2 870 kJ。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 kJ/mol,故1 mol ATP分子含有的化学能小于30.54×3=91.62 kJ。脂肪作为主要储能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部分用于合成ATP,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脂肪属于生物大分子,在合成时需消耗ATP。细胞内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很迅速,保证了细胞持续的能量供应。‎ ‎1.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分类 分类 内容 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提供70%左右的能量)‎ 直接能源物质 ATP 最终能源 太阳能 储能物质 脂肪、淀粉(植物)、糖原(动物)‎ 主要储能物质 脂肪 一般不供能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 ‎2. ATP与DNA、RNA、核苷酸的联系 ATP与DNA、RNA、核苷酸的结构中都含有“A”,但在不同物质中表示的含义不同,如图:‎ ‎(1)ATP中的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 ‎(2)DNA分子中的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3)RNA分子中的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4)核苷酸中的A为腺嘌呤。可见,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含有腺嘌呤。‎ 序号 错因分析 正确答案 序号 错因分析 正确答案 ‎①‎ 不全面,忽视了真核、原核细胞的区别 真核 ‎②‎ 写错字或笔下误失分 核仁 ‎③‎ 染色质 ‎④‎ RNA 没有分清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 没有审清题干中的“运出”‎ ‎⑤‎ 忽视了内质网与核被膜的联系 内质网 ‎⑥‎ 忽视了细胞核与细胞质的联系 细胞核离开细胞质不能生存 ‎⑦‎ 忽视了细胞质与细胞核的联系 细胞质离开细胞核不能生存 ‎⑧‎ 没有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题组一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判断正误 ‎(1)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2011·北京,‎3A) (  )‎ ‎(2)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2011·江苏,10D) (  )‎ ‎(3)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被膜(2011·重庆卷,‎1A) (  )‎ ‎(4)蓝细菌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2010·新课标全国,1B) (  )‎ 答案 (1)× (2)× (3)√ (4)×‎ ‎2.(2011·江苏卷,8)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下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蛋白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放射性尾部能从细胞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但放射性头部却不能从细胞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可见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是由尾部决定的,A项错误。由题干信息“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可知,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具有选择性,即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B项错误、C项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故D项错误。‎ ‎3.(2009·山东卷,1)‎ 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 (  )‎ A.胰岛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效应B细胞(浆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 D 解析 细胞的代谢越旺盛,则核孔的数目越多。A、C中的细胞分别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和抗体,代谢旺盛。B中细胞的分裂能力很强,代谢旺盛。只有D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代谢较弱。故而D中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核孔数目最少。‎ 题组二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4.(2011·江苏卷,2)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答案 C 解析 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核内的RNA不能自我复制(传递遗传信息),也不能在细胞核内翻译形成蛋白质(表达遗传信息),A项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但蛋白质加工的场所为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项错误;因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故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所以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C项正确;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前期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D项错误。‎ ‎5.(2010·江苏卷,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 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 答案 A 解析 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胞质溶胶,两者所在空间不同,A项错误;B项中两种腺体均合成蛋白质类的酶,涉及蛋白质的分泌,因此高尔基体数量较多;核孔是酶、RNA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从消化道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其转运到血浆或淋巴液中,因此细胞两端对物质的主动运输较为旺盛,线粒体较多。‎ ‎6.(2009·江苏卷,14)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 ④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卵细胞体积大,含卵黄较多,可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养料,但其相对表面积小,不利于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题组三 ATP的相关知识 ‎7.(2008·广东卷,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胞质溶胶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 B 解析 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通过光反应产生ATP,在有氧条件下,胞质溶胶、线粒体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因此选B;C中叶绿体内合成ATP不需要氧;D中叶绿体产生的ATP用于自身碳反应,不用于其他生命活动需要。‎ ‎8.(2008·天津理综,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Na+进出细胞一般为主动运输,消耗能量;在体温调节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是协同作用,都可以通过促进新陈代谢而达到增加产热的作用。‎ ‎【组题说明】‎ 考 点 题 号 错题统计 错因分析 信息传递 ‎6、7、9、12、1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2、5‎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8、10、11、14‎ ATP ‎3、4‎ 实验与探究 ‎15‎ ‎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真核细胞的核被膜上有多种酶,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镜下观察处于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被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被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除拟核没有核被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结构没有差别 答案 A 解析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电镜下可看到细胞核的染色质而不是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无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2.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这有力支持下列哪一科学结论 (  )‎ A.细胞中蛋白质主要是由核仁合成的 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DNA的转录和翻译通常发生在核仁中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信息说明核仁与核糖体的合成有关,B项正确;细胞中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故A项错误;无核仁的细胞如原核细胞能合成蛋白质,故C项错误;DNA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故D项错误。‎ ‎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ATP、ADP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 A.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总与ATP的水解反应相关联 B.ATP是高能化合物,其分子中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时总是伴随有ATP的合成 D.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ATP的阶段需要O2参与 答案 B 解析 蛋白质的合成是一个耗能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故伴随有ATP的合成;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产生大量的能量。‎ ‎4.下列过程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 (  )‎ A.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B.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 C.叶绿体基质中C3被还原生成葡萄糖 D.胞质溶胶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答案 C 解析 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过程就是消耗ATP的过程。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ATP;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与胞质溶胶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均是生成ATP的过程;叶绿体基质中C3被还原生成葡萄糖的过程需消耗ATP。‎ ‎5.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C.核被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被膜进出细胞核 D.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答案 D 解析 图中结构具有核被膜,应该是真核细胞的细胞核。①为由DNA和蛋白质结合生成的链状染色质;②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rRNA的合成有关;核被膜为双层膜,具有选择性,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不能自由进出核被膜。‎ ‎6.下列物质都属于第二信使的是 (  )‎ A.cAMP、Ca2+、胰岛素 B.cAMP、DAG、糖蛋白 C.DAG、IP3、环腺苷酸 D.DAG、IP3、配体 答案 C ‎7.有关胞间信号的受体,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受体有的分布在细胞表面,有的分布在细胞内部 B.分布在细胞表面和分布在细胞内部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的配体不同 C.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能导致目的细胞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 D.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具有明显的通用性,因此所有细胞表面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都会引起cAMP的产生 答案 D 解析 胞间信息传递的受体分为膜受体和胞内受体,配体和受体间具有严格的特异性识别,从而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8.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新细胞壁的形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有关 ‎ 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中D表示内质网 B.图中C是高尔基体,图中E的主要成分是加工后的多肽 ‎ 链 C.该细胞的核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转录,但是翻译能够 进行 D.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 答案 C 解析 图中A、B、C、D、E分别表示细胞壁、细胞膜、高尔基体、内质网、囊泡。新细胞壁的形成是有丝分裂末期的一个特征。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可以推知纤维素和果胶是先在内质网中合成,再由高尔基体参与形成的。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的核基因的载体仍是染色体形态,因此核基因不能转录,但是间期核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仍然可以进行翻译。该过程通过囊泡实现物质转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为结构特性。‎ ‎9.下列关于生物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化学信号由特殊分工的细胞制造或分泌后,都要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目的细胞 B.在细胞间通讯过程中,只有激素分子作为信号特异性地传递给目的细胞 C.胞间信号的受体都属于生物大分子,有的分布在细胞表面,有的分布在细胞内部 D.化学信号都是在细胞间起作用,能影响目的细胞的代谢过程 答案 C ‎10. 如图是某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正确的说法是 (  )‎ A.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⑤⑦‎ B.原核细胞中也存在②③‎ C.⑥与该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D.⑥⑧在结构和功能上没有联系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该细胞为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图中①~⑧分别为细胞质、中心体、核糖体、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内质网。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而无中心体;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紧密联系。‎ ‎11. 右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B.结构1中产生的CO2扩散出来进入结构2中被利用,需穿过生物 ‎ 膜的层数为4层 C.结构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结构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1为线粒体,2为叶绿体,3为细胞核,4为液泡,5为胞质溶胶。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线粒体和胞质溶胶中进行呼吸作用可产生ATP,故A正确;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故B正确;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而液泡中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故D错误。‎ ‎12.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遗传信息就存在于DNA上 B.DNA中的遗传信息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 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 答案 D 解析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蛋白质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而不是DNA。‎ ‎13.蛙成熟的未受精卵处于活跃的DNA合成状态,而脑组织细胞则不能分裂。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核移植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蛙成熟的未受精卵中DNA合成所需的酶是在胞质溶胶中的______________上合成的,并通过____________进入到细胞核中。除此以外,细胞质还为细胞核代谢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__等。‎ ‎(2)脑细胞的无核部分仍能生活一段时间,但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独的细胞核不能存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核糖体 核孔 原料、能量(ATP) (2)脑细胞细胞质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生命活动,物质和能量耗尽后,脑细胞会死亡 (3)无物质和能量供应 (4)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14.甲细胞可产生抗体,乙表示正在出芽的酵母菌。‎ ‎(1)上述细胞的结构中,属于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的是[  ]________;甲细胞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按顺序写出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标号和箭头表示)。‎ ‎(2)酵母菌产生酒精的场所是____________,能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上述两空填写数字符号)。‎ ‎(3)甲细胞比乙细胞代谢速率快,从结构方面找出一条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细胞[5]结构上提取了某种物质,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物质是__________。此物质的存在体现了[5]结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 (1)2、11 细胞核 B细胞或记忆细胞(缺一不可) 4→3→7→5 (2)10 9、10 (3)甲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较乙细胞多(或甲细胞与外界接触面大,或膜面积大) (4)糖蛋白 进行信息交流 解析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能够分泌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它可以由 ‎ 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化而来;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之合成与分泌过程相关的结构有核 ‎ 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场所为胞质溶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场所为胞质溶胶和线粒体;膜面积较大时,有利于物质的运输,促进新陈代谢的进行;糖蛋白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密切相关。‎ ‎15.下面是以伞藻为实验材料所做的几个经典的生物学实验。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伞藻是单细胞生物。甲、乙两种伞藻的帽状体形状不同(如图),现将甲伞藻的A部分与乙伞藻的B部分嫁接在一起,发现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则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 材料二 当伞藻的帽状体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裂与细胞核、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h)与细胞质的体积(z)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并且还做了如下实验:在伞帽已经长出,核将要分裂时,将伞帽切去,核的分裂就受到抑制,直到新的伞帽再生出来,核才恢复分裂。‎ ‎(1)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这能说明核、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利用伞藻,另外设计一个实验,作为上述实验的补充,并进一步证明上述假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说明细胞质中各种代谢活动或生命现象受细胞核控制,最终决定生物性状的主要是细胞核 ‎(2)在伞帽尚未长成、核不分裂时,将幼小伞帽切去,嫁接上一个长成的伞帽,这个原不该分裂的核就开始分裂了 解析 由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出,把甲伞藻的A部分与乙伞藻的B部分嫁接在一起时,第一次长出来的帽状体为中间类型,切除后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的相同。这说明在B中还含有某些物质,能够控制帽状体的形状,当切除后,B内的物质耗尽,完全由A产生的物质控制了生物的性状。即细胞质中的各种代谢活动或生命现象受细胞核控制,最终决定生物性状的主要是细胞核。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说时,始终要把握住假说的内容,即当细胞核的体积(h)与细胞质的体积(z)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通过创设情景来验证该假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