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方程式溶液
专题九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方程式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举例: ; (2)化学性质: ,举例: 。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的类型 反应类型 特 征 举 例 反应 A + B = AB 反应 AB = A + B 反应 A + BC = B + AC 反应 AB + CD = AD + BC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 叫做氧化反应。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 ;进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__________,举例: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做 ;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膨胀而引起 。 (2) 叫做还原反应,常见的还原剂有 等。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变化。 2.放热反应有 等; 吸热反应有 等。 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和 等。 2.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 而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 是一种高效、专一的生物催化剂,它本身属于蛋白质。 五、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2)实质: 守恒(宏观); 守恒(微观)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一定改变的是 ,可能改变的是 。 六、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 (1)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 ; (2)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 。 3.书写 (1)书写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必须遵守 。 (2)书写步骤:①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 ; ③注:标注反应条件及“↓”、“↑”符号;④等:“——”改为 。 A组 1.(中考题)下列变化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空气液化 C.干冰升华 D.光合作用 2.(中考题)日常生活中见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窗花 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结块 D.玻璃杯打碎 3.(中考题)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4.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Zn + H2SO4 === ZnSO4 + H2↑ B.CaCO3 CaO + H2O C.CH4 + 2O2 CO2 + H2O D.S + O2 SO2 4.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化学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 A.H2 B.Cl2 C.K2CO3 D.NaOH 6.将一个干燥的烧杯倒扣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少量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蜡烛的组成为( ) A.一定含有水和二氧化碳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肯定没有氧元素 7.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是2∶1∶2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C.参加反应的氢分子、氧分子和生成的水分子个数比为1∶1∶2 D.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9.酒精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解碘、苯酚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边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资料归纳: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Pb(NO3)2 —— PbO + NO2↑+ O2↑ (2) Al2(SO4)3 + NaOH —— Al(OH)3↓+ Na2SO4 11.初中化学教材“绪言”中,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12.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获得了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她与她同事研制的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它比铝还轻,比钢还强,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温.更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的脆性。在这种新型材料的上述性能中,涉及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涉及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各填一个)。 13.市场销售一种不粘锅炊具,内壁涂有一层叫聚四氟乙烯的物质。请推测作涂层的聚四氟乙烯可能具有的性质。 (至少答三点)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月底以来,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接连暴发甲型H1N1型流感(或称H1N1型猪流感),这是一类由病毒引起的流感。对周围环境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是预防H1N1型流感的重要方法。下面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图,产物之一是次氯酸(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可通过检验产物C来证明该反应已发生,方法是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16.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这些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些化学变化可用“A + B → C + D”这样的式子来表示。 (1)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可用上式表示的是 反应和 反应。 (2)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上式中,若A是硫酸,则B可以是 或 (填写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其中一种物质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合理即可) B组 1.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过滤了 C.吸附 D.消毒 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钢铁生锈 B.牛奶变酸 塑料降解 C.酒精挥发 石油蒸馏 D.光合作用 蜡烛熔化 4.在探索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活动中,美国科学家米勒(S.Millte)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甲烷、氨、氢和水蒸气混合成一种和原始大气基本一致的气体,放入真空的玻璃仪器中进行模拟实验。一个星期后,他惊奇的发现仪器中果然有数种氨基酸生成。你从米勒的实验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D.一定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5.下列各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玻璃刀裁玻璃 B.定向爆破拆除楼房 C.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电极 D.天安门华表 6.下列各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反应类型 A 用盐酸除铁锈 Fe2O3 + 4HCl = 2FeCl2 + H2O 红褐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置换反应 B 水通电分解 H2O H2↑+ O2↑ 产生气体 分解反应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化合反应 D 氢气还原氧化铜 CuO + H2 Cu + H2O 黑色粉末变红 复分解反应 7.关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生成 B.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一定都是化合物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D.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8.“绿色化学工艺”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只利用下列反应类型中的某一种进行化工生产,一定属于“绿色化学工艺”的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在化学反应:aC2H2 + bO2 === mCO2 + nH2O中,各化学式前系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 = a B.3n = 2a C.6a = n D.2b = 2m + n. 10.在反应:2A + B === 3C + 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 g A与一定质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 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4∶19 B.3∶5 C.1∶3 D.2∶17 11.下列四个观点都是错误的。请写出你熟悉的化学方程式来否定以下各错误观点: 错误观点 否定例证(化学方程式) ① 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② 凡有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③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④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2.经过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反应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1)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镁比锌快的多是因为 。 (2)常温下,CuO与稀盐酸反应缓慢,而加热时反应明显加快,说明 以影响反应速率。 (3)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纯氧中燃烧剧烈,说明反应物的 也可以影响反应速率。 (4)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3.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 24.5 2 1 反应后质量/g 16.9 0 2 未知 (1)反应后D的质量是__________g。 (2)C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3)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14.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下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 A B C D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A装置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参加反应的锌和硫酸的质量总和一定____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硫酸锌和氢气的质量总和。 专题十 溶液 一、概念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 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在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做 。 3.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在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以后,油虽然没有溶解在水中,但这时形成的乳浊液却能均匀、稳定的存在而不分层,这种现象叫 现象,洗涤剂所起的作用是 作用,洗涤剂是 剂。 4.溶解过程的吸热与放热 (1)溶解过程:扩散( 热)→水合( 热)。 (2)若吸收的热量大于的放出的热量,则溶解过程 热,溶液温度 。 (3)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 。 二、溶液的分类 1.浓溶液和稀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 三、溶解度(S) 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2.溶解性: 溶解度(g;常温下)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 3.影响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①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 ,如KNO3; ②少数固体的溶解度 ,如NaCl; ③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 ,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表示 的曲线,横坐标表示 ,纵坐标表示 。 5.气体溶解度 (1)定义: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随温度的升高而 ,随压强的增大而 。 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 A组 1.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种溶剂中只能溶解一种溶质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食盐溶液与蔗糖溶液混合后仍为溶液 D. 同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不一定相同 2.50 g稀硫酸中投入5 g铁(全部溶解),反应停止后,溶液质量 ( ) A.55 g B.大于55 g C. 小于55 g D. 无法确定 3.下列可作为溶质的是( ) A. 气体 B.液体 C.固体 D.都可以 4.10 ℃时,KNO3的溶解度为20 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是( ) A.溶液:溶质=4:1 B. 溶液:溶质=5:1 C.溶质:溶剂=1:5 D. 溶液:溶剂=5:4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食盐水 B.汽水 C.泥水 D.澄清石灰水 6.配制50g 8%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托盘天平 B.量筒 C.烧杯 D.漏斗 7.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A. 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8.将10g NaOH固体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里NaOH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10% B.大于10% C.小于10% D.以上结果都不对 9.在适量的水中,加入10g NaOH固体完全溶解,得到100g NaOH溶液。则溶液里NaOH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10% B.大于10% C.小于10% D.以上结果都不对 10.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他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办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是( ) A.a B.b C.c D.ab 1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在20 ℃时,将40 g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 A 140克 B 136克 C 100克 D 40克 12.在下列四图中,纵、横轴的单位分别相同时,有关氯化钠的的溶解度曲线(a)和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b)的关系示意图最基本合理的是( ) 13.在用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必须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酒精灯 B. 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酒精灯 C. 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 D. 烧杯、药匙、漏斗、玻璃棒 14.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制的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6.2 g食盐固体,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游码 B. 称量时,两盘分别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C. 用量筒量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D. 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不慎洒出 15.t ℃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降低温度 D.t ℃时,蒸发少量水 16.请将下面B选项中与A选项中相关说法的序号,填在A项中对应的括号内。 A项 ① 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 ② 碘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 ③ 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 ④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 ⑤ 用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 B项 a. 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b. 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 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洗涤剂能将油污乳化成小液滴而洗掉 d. 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e. 同种物质在不同容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17.生活中的下列物质: (1)牛奶、(2)雪碧饮料、(3)矿泉水、(4)生理盐水、(5)豆浆、(6)蒸馏水、 (7)食醋、(8)蔗糖水、(9)链霉素粉末、(10)酸牛奶、(11)酒精、(12)碘酒、 (13)600的白酒、(14)车用乙醇汽油、(15)10%的过氧乙酸、(16)医用酒精、 (17)石灰浆、(18)清新洁净的空气。 其中不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回答: (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 ;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混浊现象?为什么? 19.实验室欲配制5 g质量分数为50%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 、 。 (2)分别说明图中A、B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改正。 A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改正 ;B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改正 。 B组 1.向200C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2.右图是KNO3 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0C时 ,100g KNO3 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 S/g t℃ NaCl KNO3 t 2 t 1 20 C.t20C时 ,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D.温度高于t20C时,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5.现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是1.84g·cm-3)配制560g质量分数为14%的稀硫酸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配制稀硫酸时,用到的玻璃仪器只需量筒和烧杯 B.配制稀硫酸时,一定不能用天平称量所需浓硫酸的质量 C.将480 mL水倾倒入盛有80 mL98%浓硫酸的500 mL量筒中 D.将80g 98%的浓硫酸沿1000mL烧杯内壁缓缓倒入480 mL水中,并不断搅拌 6.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10℃含l00 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仍饱和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7.关于右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8.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木糖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是70g B.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50℃时,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饱和溶液 D.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不会析出木糖醇晶体 9.右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曲线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 B.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C.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KCl的不饱和溶液由60℃降温至10℃时变成饱和溶液 10.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由上表可推出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 (2)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NH4Cl,形成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11.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 (填写“>”、“<”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1℃,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