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笑(nì) 盔⋅甲(ɡuī) 静谧⋅(mì) 花团锦簇⋅(cù) B.倜⋅傥(tì) 确凿⋅(zháo) 秕⋅谷(bì) 人声鼎沸⋅(fèi) C.憔⋅悴(qiáo) 莅⋅临(lì) 碣⋅石(jié) 人迹罕⋅至(hǎn) D.竦峙⋅(zhì) 仿膳⋅(shàn) 徘徊⋅(huái) 咄⋅咄逼人(tuó)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沐浴 绽开 不求甚解 美不盛收 B.信服 絮叨 尤然而生 恍然大悟 C.吝啬 酝酿 晰晰沥沥 小心翼翼 D.娇媚 贮蓄 截然不同 各得其所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勘探队员在人迹罕至的荒原和山坳寻找矿石。 B.广场上彩旗飘扬,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C.我班才女丘盈盈的学习很认真,她从来都不求甚解。 D.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4.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市各中学逐步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工作制度。(语序不当,把“建立”和“完善”调换) B.国家实施的“校园足球计划”,旨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搭配不当,将“培养”换为“提高”) C.从我进入小学开始,就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缺少宾语,去掉“从”)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当务之急。(前后矛盾,去掉“能否”) 5. 在横线上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_____,便罩住了。 A.支起、撒些、拿着、一拉 B.撑起、放些、牵着、一拉 C.支起、放些、牵着、一拉 D.支起、撒些、牵着、一拉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回忆性散文集,《阿长与<山海经>》是其中的一篇。 D.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寄小读者》等。 二、现代文阅读 《春》片段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2)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3)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有何关系? (4)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是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2)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3)末段画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 (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__________ ②去后乃至__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__ ④下车引之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咏雪》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白雪纷纷何所似⋅繁花似⋅锦 B.公欣然⋅曰悠然⋅自得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中华儿女⋅ D.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3)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B.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C.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四、诗歌鉴赏 诗词赏析,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五、句子默写 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母亲啊!________,________。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荷叶•母亲》) (6)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7)“求知至乐”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的核心教育思想之一,这一教育思想也是对《<论语>六则》中孔子“________,________”教育教学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六、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填写书名)中的 《__________》(填写篇目名),作者是__________。 七、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一位中年男子为省钱,翻爬野生动物园的国墙,结果落入虎口,被因里的老虎咬死。 村科二 十字路口前,一位大妈不顾红灯亮着。趁车辆较少要穿过人行道,不料被正常行驶的轿车撞倒。 材料三 未满16周岁的小明为了节省上学时间。某一天私自驾驶妈妈的电动车上学。在路上被小车剐蹭,摔倒受伤。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写出探究结果。 (2)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下联:________ (3)针对材料中的情况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八、作文 父母养育了你,老师培育了你,朋友帮助了你……大自然给你启迪,社会给你经验;挫折使你成熟,成功让你奋起……对于这一切,你一定心怀感激。请你以“感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C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盔——kuī; B.菌——záo,秕——bī; D.咄——duō; 故选C. 2. 【答案】 D 【考点】 字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美不盛收”应改为“美不胜收”; B.“尤然而生”应改为“油然而生”; C.“晰晰沥沥”应改为“淅淅沥沥”; 故选D. 3. 【答案】 C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 ABD.正确; C.有误,不求甚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这里用来形容学习认真不合语境。 4. 【答案】 C 【考点】 病句修改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然后判断括号中修改意见是否正确。 【解答】 ABD.正确; C.有误,该句缺少主语,而不是“缺少宾语”,应将“从”调至“我”后面。 5. 【答案】 D 【考点】 词义辨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解答】 第一组,“支起”强调从无到有地架起来,“撑起”强调使张开。这里是用一枝短棒“支起”竹筛。第二组,“撒些”是用手在随意洒下,显得杂乱。“放些”则是用手放,位置较为固定。这里是为了诱捕鸟儿,是随意洒下的,用“撒些”。第三组,“拿着”是用手攥着。“牵着”是用线、绳子等牵引。这里根据前文的“棒上系一条长绳”可知,选用“牵着”。第四组,所给词语均为“一拉”,无须比较。 6. 【答案】 D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D项,“著有诗集《繁星》《寄小读者》”表述有误,《寄小读者》是散文集。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 【答案】 A B 侧面描写,(烘托)了花多、花美、花艳、花香。 拟人,比喻,排比 【考点】 散文阅读 【解析】 本阅读语段出自朱自清先生的《春》,选段内容短小,描写的是春花图,作者按由上到下的顺序,写了果树的花与地上的野花,同时又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春花的数量多,花色艳,花味甜。全文运用多种修辞描写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解答】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段内容,根据文段的具体内容分析判断。 A.正确。这一段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春花”,表现春花的多、艳、味甜的特点。 B.有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错误,文中除了写桃杏梨,还写了各种野花。 C.有误。文中写蜜蜂和蝴蝶是为了侧面表现花的这些特点,不是写作的重点。 D.有误。语段中没有写到动物。 故选:A。 本题考查句序安排的分析。句子排列的顺序都是有讲究,结合本段内容来看,三者不能调换是为了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相对应。故选:B。 本题考查次要描写对象的作用。一般是烘托主要描写对象。此处的蜜蜂、蝴蝶都是因为花儿而出现的,因此描写蜜蜂蝴蝶,显然是为了衬托出春花的多、香和繁盛,只有这样,才会让蜜蜂嗡嗡地闹,蝴蝶飞来飞去,这是侧面描写。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常用的修辞。“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拟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比喻。 答案:(1)A。(2)B。(3)侧面描写,(烘托)了花多、花美、花艳、花香。(4)拟人、比喻、排比。 【答案】 (1)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2)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却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3)花代表美好的事物,母亲希望作者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母爱无私,母亲永远是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最爱我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只表露了三分。秋天的怀念并不是说故事发生在秋天,而是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秋天这个季节有共通之处,都是代表了一种惋惜,代表了一种收获母爱,收获生存勇气的信念。 (4)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 散文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挡”是动作描写,母亲“挡”在窗前,不让“我”看落叶,是怕“我”触景生情,更难受更绝望,表现母亲希望“我”能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体现母爱的伟大与深沉,因此“挡”是有意的动作。 (2)解答此类题目,可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概括归纳。从“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以看出母亲的艰难是人到中年,儿子却双腿瘫痪;从“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可以看出母亲的艰难还表现在自己重病,却仍要照顾“我”的生活和情绪。 (3)末段画线句子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其作用为: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某种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菊花象征母爱,象征母亲的精神,象征作者和妹妹对生活的眷恋,表明作者和妹妹将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体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4)从结尾“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以看出“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三、课内阅读 【答案】 (1)①约定,②才,③舍弃,④拉,牵拉 (2)您与我的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您)没到,就是没有信用(或诚信);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示例一: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示例二:元方并非无礼。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4)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考点】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文言翻译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虚词 文言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句意:离开后才到。乃:才。 ③句意:丢下我走了。委:舍弃。 ④句意:走下车来拉他。引:拉,牵拉。 (2)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理由合理即可。认为无礼可从允许他人犯错,只要知错能改,也可体现宽阔胸襟。认为并非无礼可从元方年幼,友人太过无礼等方面阐述理由。 (4)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中心,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生活实际概括即可。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得出答案。 【答案】 C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内集:家庭聚会 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 B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 参考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句意: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似:好像;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似:好像 B句意:太傅高兴地说.形容悠闲而舒适.两个“然”都是…的样子. C句意: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儿女:子侄辈;泛指所有中国人,也包括少数民族.儿女:中国人 D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紧;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骤:急,紧. 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内集:家庭聚会 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A.正确; B.有误,公大笑中的笑暗示了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C. 正确; D.正确; 故选:B 答案:(1)C (2)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 (3)B 四、诗歌鉴赏 【答案】 颈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 尾联:思乡之情。 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译文: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 【考点】 诗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 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感情的不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为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表达的是积极乐观的情绪。“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为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天边,表达的是淡淡的乡愁。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五、句子默写 【答案】 秋风萧瑟 吹面不寒杨柳风 随君直到夜郎西 枯藤老树昏鸦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 秋风萧瑟(注意“萧瑟”的书写) 吹面不寒杨柳风(注意“柳”的书写) 随君直到夜郎西 枯藤老树昏鸦(注意“藤”的书写)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注意“昼”的书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六、名著阅读 【答案】 朝花夕拾,五猖会,鲁迅 【考点】 《朝花夕拾》 作家作品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情节内容 课内名著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可知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作者是鲁迅。《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七、综合性学习 【答案】 人如果在社会中不 准时规则,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告诉人们要遵守规则。 拥有尺寸方知长短。 示例:①每个人都应该有安全意识,不能随意的违反一些制度和规则;②一些单位也有制度更严格的惩罚措施,让这些人付出代价;③平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有安全意识。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1)本题考查根据材料探究结果,这类性题目的解题方法阅读材料、捕捉信息。题干所给三则材料,材料一:一男子为了省钱越 墙进入动物园,结果落入虎口,让我们懂得:不买票就会付出生命代价;材料二:大妈闯黄灯被车撞倒,告诉我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有血的代价;材料三:不到法定年龄偷偷驾车摔倒受伤,告诉我们:不遵守法律是会伤害自己的。综合以上材料可知,材料的共同点是:不遵守规则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的。 (2)本题考查补充对联。本题上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八个字的短语,内容是从反面讲规矩的重要,我们可以分析如下“没有规矩”是个偏正短语,可以对“拥有尺寸”;“不成方圆“也是个偏正短语,可对“方知长短”。这样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相反。符合对联要求。 (3)本题考查提出建议,根据材料中的一些事情,我们知道如果不遵守社会上的一些规则,就会伤及个人甚至生命,为此,我们可以提出让一些人遵守规则,这样才能保证人生安全,也能保障社会的和谐。 【解答】 人如果在社会中不 准时规则,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告诉人们要遵守规则。 拥有尺寸方知长短。 示例:①每个人都应该有安全意识,不能随意的违反一些制度和规则;②一些单位也有制度更严格的惩罚措施,让这些人付出代价;③平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有安全意识。 八、作文 【答案】 【例文】 感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飞逝的时间与我擦过,唯独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感激… --题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飞逝,带走的是你的健康;光阴似箭,带走的是你健康的体魄;日月交替,带走的是你的欢乐.但我的感激却从未随时间而消逝…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又是一年丰收季,那株株坚挺的小麦也又让我想起了您--我的姥姥. 光阴回转,朦胧中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姥姥的农家小院,那散发着木头清香的家具,那身着干净朴素的姥姥也又一次来到了我的身边.“吁--呦--”田间响起了悠扬的麦哨声,姥姥立即带上我去麦田收麦穗我在姥姥身后开心的活蹦乱跳,姥姥也显得精神抖擞.姥姥握着我的手,姥姥的手粗糙而温暖,饱含着劳动所留下的气息.经过一番“跋涉”,我们到了麦田.这是一番多么别致的海洋,不同与我所见过的宁静的碧海丹霞,那是一片时时刻刻在翻滚着浪涛的金色海洋,而这时的姥姥也蒙上了一层使人愉快的温暖色调. 烈日当空,姥姥带我下到田里,并很快埋入了工作之中.我也劲头十足,工作的十分起劲.不过“新官上任三把火”不一会我的劲头过了,烈日使得我汗流浃背,终于体会到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苦.我的腿如灌铅,晕晕乎乎中,我看见姥姥的身影仍在忙碌,这给了我动力--我要向姥姥学习,像她一样能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又充满了力量,姥姥笑了,我永远忘不了,姥姥笑得是那样淳朴,如同一株闪着金光的小麦.正是因为姥姥我学会了劳动;正是因为姥姥,我懂得了劳动人民的辛苦;正是因为姥姥,我才得到了坚强的意志;正是姥姥,她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四季更替,金色的浪花永不停歇.日出月下,我对你的感激永不消退… 【考点】 全命题作文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非常的简单,没有任何的提示性的语言打开我们的思路,只有一个题目:感谢,但本题目审题难度不大,很容易确定写作思路. 【审题立意】题目是我最想感谢的是你,里面一个关键词语:感激.这个词语可以这样理解你对我有巨大的好的影响或者为我做了积极向上的事情,我从内心特别感谢.从这个思路出发,可以写好作文. 【思路点拨】此处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上或者名人的事例,也可以是拟人化的事物,这几个你都可以作为写作对象. 【细节描写】写感激时,要有心理体验,心理细节描写一定要到位,这篇文章能不能写成功,细节描写的到位是一个关键因素. 【形式创新】我们可以写一种感激,也可以写几种,写几种时,可采用小题目引领的方式,可能为文章增加加分点. 【文体选择】这是一篇来体现情感的文章,最好的选择是散文. 【解答】 【例文】 感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飞逝的时间与我擦过,唯独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感激… --题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飞逝,带走的是你的健康;光阴似箭,带走的是你健康的体魄;日月交替,带走的是你的欢乐.但我的感激却从未随时间而消逝…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又是一年丰收季,那株株坚挺的小麦也又让我想起了您--我的姥姥. 光阴回转,朦胧中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姥姥的农家小院,那散发着木头清香的家具,那身着干净朴素的姥姥也又一次来到了我的身边.“吁--呦--”田间响起了悠扬的麦哨声,姥姥立即带上我去麦田收麦穗我在姥姥身后开心的活蹦乱跳,姥姥也显得精神抖擞.姥姥握着我的手,姥姥的手粗糙而温暖,饱含着劳动所留下的气息.经过一番“跋涉”,我们到了麦田.这是一番多么别致的海洋,不同与我所见过的宁静的碧海丹霞,那是一片时时刻刻在翻滚着浪涛的金色海洋,而这时的姥姥也蒙上了一层使人愉快的温暖色调. 烈日当空,姥姥带我下到田里,并很快埋入了工作之中.我也劲头十足,工作的十分起劲.不过“新官上任三把火”不一会我的劲头过了,烈日使得我汗流浃背,终于体会到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苦.我的腿如灌铅,晕晕乎乎中,我看见姥姥的身影仍在忙碌,这给了我动力--我要向姥姥学习,像她一样能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又充满了力量,姥姥笑了,我永远忘不了,姥姥笑得是那样淳朴,如同一株闪着金光的小麦.正是因为姥姥我学会了劳动;正是因为姥姥,我懂得了劳动人民的辛苦;正是因为姥姥,我才得到了坚强的意志;正是姥姥,她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四季更替,金色的浪花永不停歇.日出月下,我对你的感激永不消退…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