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一无答案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一) (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正解解题的前提和保证) 阅读目标点击一 整体感知 阅读记叙文(文学作品),首先要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整体感知包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线索和思路;分析文题与内容的关系;领悟文章的主旨,把握感情基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1、快速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同学们要明白,作者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目的,往往是在这人物身上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而这思想倾向往往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如《孩子和书》,主要人物是“女店主”。把握住主要人物的各种不同的描写,才能体现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要注意的是,并非笔墨多的人物就一定是主要人物。有时作者从侧面描写来烘托、勾勒主要人物的形象,如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主要人物不是于勒叔叔,而是菲利浦夫妇,因为文章揭示的主题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快速把握情节。抓住了主要情节,就把握住了文章主要的内容。如《孩子和书》中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由“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向顾客推荐合适的书→帮助陷入困境的少年→诗人留言示谢→卖书给孩子们”系列的情节构成事件,刻画了“女店主”的形象与品质,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3、快速概括文章内容。包括概括全文的大意、层意、段意、事件的内容、指定的有关内容和中心等,基本要求是正确、全面。 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同学们在浏览阅读材料后,要学会能以最简洁的语句反映出这个材料主要叙述的内容,这样就会对选文有一个正确的总体印象,以利主题的把握。其方法是“谁做了什么”。如《孩子和书》,主要讲的是“一个曾经陷入困境的孩子成为诗人后向当年救过他的女店主感恩”的内容。同学们把握了文章内容后,对完成其他题目会有所帮助。如该文的第3、4题即是。 解答此类题目,(1)可采用提取法,提取文中的统领句、中心句、关键句、主旨句形成概括性句子;(2)也可采用组合法,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词语来对文章进行概括;(3)还可以自己写,在感知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答题时应分步分层概括、综合要点,突出对重点与主体的概括。 4、品味分析标题和拟标题。品味分析标题和拟标题都要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来回答。 5、划分文学作品的段落层次。可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总分、并列、递进、相承)等方面进行。 6、理清文章的线索。记叙文(文学作品)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②以人物为线索,③以事件为线索,③以行踪为线索,④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⑤以某种“物”或“景物”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孩子和书 (1)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2)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秋日潭水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走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3)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4)“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荚、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5)“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6)她赧然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来的。 (7)“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8)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她茫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9)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 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10)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强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十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11)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12)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 ×年×月×日 (13)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____就是当年的孩子! (14)“我要买书。”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噢,又一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15)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人第(13)段的横线。(2分) A俨然 B依然 C竟然 D当然 这诗人____就是当年的孩子! 2、第(2)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6分) 3、如果将第(9)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________(2分) 4、联系全文,第(10)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________ (2分) 5、十五年后,年轻人重返书店。请就他这一感恩之举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5分 智慧的美丽 ⑴那天晚上看王小丫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⑵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因为里面有一种真实和聪明,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 ⑶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别人,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 ⑷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有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⑸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都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说,当然。因为要答十二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何其容易?答到第六题时他显然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他不会。 ⑹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题时,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也应该让答对吧。 ⑺最后一题出来了,居然是六选一。而且是有关水资源的。 ⑻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 ⑼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来不及了,因为只有三十秒时间。 ⑽王小丫也着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⑾他沉默了一会,说了: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哪,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慢悠悠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圆满吗?我几乎都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沿的话? ⑿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咱妈去看你好吗?”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 ⒀天哪,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成竹在胸!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早点分享! ⒁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 ⒂果然他轻轻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像你这样的选手。 ⒃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和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 ⒄我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渐渐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1.请你谈谈文中答题人“智慧的美丽”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2.怎样理解“它让我们渐渐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这句话? 记叙文基本知识、常见出题类型及应答方法 (一)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1、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等,但往往是几种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运用。 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和刻画。 ①按内容分,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②从另一个角度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点明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深化主题,使文章的感情升华,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其作用都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找主题句: 主题句一般在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3、文 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4、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榜 样 秦 俑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学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咱这破村?” “学校不是少了老师么。” 【A】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不安: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 【B】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C】校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顾不上擦掉泥巴,就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咱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D】后边就传来轻轻的嘀咕:“ ”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一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全县教师的榜样呢…… (选文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小说,将峰子的主要活动补充完整。(6分) 告别同学→ →回到家里→ →答乡亲疑问→ →获得嘉奖 2.得知峰子决定回乡教书后,【A】处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表现了他 和 的复杂心理;【C】处校长“……只是汪了泪,……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则反映了他 的心理。(6分) 3.【B】处划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这里既反映了乡村 的特点,又衬托了峰子 的品质。(2分) 4.联系上下文,试写出【D】处“嘀咕”的话。(2分) 5.峰子是一位有着“悲壮”色彩的主人公,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表现他的“悲”和“壮”,请各举一例并作简要点评。(6分) (1)“悲” (2)“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