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河北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天津市河北区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成语或谚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海市蜃楼 B.木已成舟 C.蜡炬成灰 D.积土成山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水 B.液氮 C.碘酒 D.食醋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氯化钠固体B.蒸发食盐水 C.稀释浓硫酸D.检查气密性 ‎4.下列物品主要由合金制成的是(  )‎ A.塑料水杯 B.单车轮胎 C.羊毛衣服 D.青铜塑像 ‎5.许多植物的汁液都可以作酸碱指示剂.下表是菊花浸出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色情况,在“雪碧”等碳酸饮料中滴加菊花浸出液会显示(  ) ‎ ‎ 指示剂 酸性 ‎ 中性 ‎ 碱性 ‎ 菊花浸出液 红色 ‎ 紫色 ‎ 黄色 A.无色 B.红色 C.黄色 D.紫色 ‎6.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B.燃烧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C.燃烧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D.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能发生燃烧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红色火焰并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8.下列物质跟锌、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发生反应的是(  )‎ A.稀盐酸 B.CuSO4溶液 C.K2CO3溶液 D.Ca(OH)2溶液 ‎9.某饮料中含有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柠檬酸既属于酸又属于氧化物 B.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2‎ D.8g柠檬酸中含有3g碳元素 ‎10.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②焊接金属时用氧气做保护气 ‎③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①焚烧植物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回收废弃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健康 ‎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谋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食用蔬菜和水果用来补充维生素 ‎③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鮮 A.A B.B C.C D.D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所以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有机物完全燃烧会产生二化碳,所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都是燃烧 D.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因红磷为可燃物,所以凡是可燃物均可替代红磷 ‎12.将Mg、MgO、H2SO4、Mg(OH)2、CuSO4溶液等五种物质两两混合,能得到MgSO4的方法有(  )‎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3.将过量铁粉放入盛有90g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的质量为92.7g.则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是下列的(  )‎ A.0.1g B.0.2g C.2.7g D.2.0g ‎14.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KCl K2SO4‎ 适量硝酸钡溶液,过滤、蒸发 B NaCl CaCl2‎ 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蒸发 C Cu CuO 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ZnSO4‎ FeSO4‎ 过量锌粉,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5.将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是(  )‎ A. B. ‎ C. D.‎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20分)‎ ‎16.(6分)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存着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①铝②不锈钢③活性炭④淀粉⑤盐酸⑥熟石灰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碱是   ;‎ ‎(2)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 ‎(3)可用于制造炊具的材料是   ;‎ ‎(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是   ;‎ ‎(5)大米、面粉中的主要物质是   ;‎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17.(6分)用“>”或“<”或“=”填空:‎ ‎(1)小明想量取5mL液体,最取时他仰视量筒读数,则实际取得液体体积   5mL。‎ ‎(2)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离子,钠原子核内质子数   钠离子核内质子数。‎ ‎(3)将5g熟石灰加入到95g水中完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5%。‎ ‎(4)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中含氧元素mg,充分加热后,理论上制得氧气的质量   mg。‎ ‎(5)3g碳在10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13g。‎ ‎(6)将质量为mg的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固体质量为ng,则m   n。‎ ‎18.(8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2)水分为硬水和软水,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生理盐水、碘酒、汽水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溶液,它们的共同点是   (填字母)。‎ A、溶质都是固体B、溶剂都是水C、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 D、都是混合物 ‎(4)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天然降水洁净清澈,可直接作为饮用水来饮用 B、在通电分解水的实验中,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C、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温度为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甲、乙、丙三种物质中,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③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甲,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丙 C.溶液的质量:甲>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四、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共40分)‎ ‎19.(6分)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 ‎(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 ‎(3)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   。‎ ‎20.(6分)A﹣I为初中所学的物质,A为生石灰,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为硫酸亚铁溶液,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各步反应均恰好完全,部分生成物末标出),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B的化学式是   ;H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8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   余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或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生铁和钢是两种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钢的含碳量   生铁的含碳量(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3)下列各组药品,可用于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填字母序号)。‎ A.Zn、Cu、FeSO4溶液 B.Fe、Cu、ZnSO4溶液 C.Fe、ZnSO4溶液、CuSO4溶液D.Cu、ZnSO4溶液、FeSO4溶液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5)某种铁的氧化物6.96g在高温下与足量的一氧化碳转充分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其中二氧化碳为5.28g,经计算这种铁的氧化物为   (填化学式)。‎ ‎22.(8分)如图中的A﹣E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利用图中A、C装置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 式:   。‎ ‎(2)写出金属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3)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如图中的装置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23.(6分)某同学欲用固体氯化钠来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1)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其正确的试验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 ‎(2)配制时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水的达积为   mL(水的密度1g/cm3)。‎ ‎(3)若将上面配制好的NaCl溶液,浓缩成12%的NaCl溶液,则需要蒸发掉水   g。‎ ‎24.(6分)有A~F六种无色的溶液(或液体),其中E为生理盐水,其余分别是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分它们做如下实验:‎ 实验Ⅰ:将少量A分别滴入适量的B、C、D、F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Ⅱ:将少量B分别滴入适量的A、C、D、F中,C中有气泡出现,其余均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Ⅲ:将少量D分别滴入适量的A、B、C、F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写出上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E   ;F   。‎ ‎(2)写出B与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对还没有确定的物质,现提供以下试剂,能够鉴别它们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别滴加石蕊溶液B.分别滴加酚酞溶液C.分别滴加硫酸铜溶液D.分别滴加氯化铁溶液 五、计算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0分)(计算结果保留至0.1%)‎ ‎25.(3分)核糖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机物,它的化学式为C5H10O5,计算:‎ ‎(1)核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核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核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6.(7分)将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33.8g放入125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溶液150g(不饱和).求:‎ ‎(1)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 ‎(2)反应前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2019年天津市河北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成语或谚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海市蜃楼 B.木已成舟 C.蜡炬成灰 D.积土成山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海市蜃楼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积土成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水 B.液氮 C.碘酒 D.食醋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汽水、碘酒、食醋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汽水中有碳酸、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液氮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碘酒中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食醋中醋酸、色素、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氯化钠固体B.蒸发食盐水 C.稀释浓硫酸D.检查气密性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下列物品主要由合金制成的是(  )‎ A.塑料水杯 B.单车轮胎 C.羊毛衣服 D.青铜塑像 ‎【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青铜属于铜锡合金,因此属于金属材料。‎ ‎【解答】解:A.塑料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不合题意;‎ B.单车轮胎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不合题意;‎ C.羊毛属于天然纤维,不合题意;‎ D.青铜是铜锡合金,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化学材料等,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要加强记忆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强,比较好把握。‎ ‎5.许多植物的汁液都可以作酸碱指示剂.下表是菊花浸出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色情况,在“雪碧”等碳酸饮料中滴加菊花浸出液会显示(  ) ‎ ‎ 指示剂 酸性 ‎ 中性 ‎ 碱性 ‎ 菊花浸出液 红色 ‎ 紫色 ‎ 黄色 A.无色 B.红色 C.黄色 D.紫色 ‎【分析】‎ 利用雪碧等碳酸饮料呈酸性的知识结合图表的酸碱性溶液使菊花浸出液的变色情况解决问题.‎ ‎【解答】解:由于雪碧等碳酸饮料呈酸性,而菊花浸出液在酸性中呈现红色,所以在“雪碧”等碳酸饮料中滴加菊花浸出液会显示红色。‎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指示剂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碳酸饮料呈现酸性,再结合表中的信息解决即可.‎ ‎6.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B.燃烧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C.燃烧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D.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能发生燃烧 ‎【分析】根据燃烧的特点进行分析.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解答】解:‎ A、燃烧有的属于化合反应,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例如甲烷的燃烧。故选项错误;‎ B、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是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C、燃烧时都放热。故选项正确;‎ D、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能发生燃烧,符合物质燃烧的条件,故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的特点,即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同时发光、放热.‎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红色火焰并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8.下列物质跟锌、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发生反应的是(  )‎ A.稀盐酸 B.CuSO4溶液 C.K2CO3溶液 D.Ca(OH)2溶液 ‎【分析】抓住物质间的反应及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置换反应:金属和酸反应(条件:金属必须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的,酸一般指稀盐酸和稀硫酸),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条件:金属必须是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 ‎【解答】解:A、氯化钡和稀盐酸两化合物交换成分后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故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A错误;‎ B、硫酸铜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B正确;‎ C、由于镁的金属性比钾弱,相互间不反应,故C错误;‎ D、由于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相互间不反应,故C不对;‎ 故选:B。‎ ‎【点评】‎ 主要考查了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能够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以此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9.某饮料中含有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柠檬酸既属于酸又属于氧化物 B.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2‎ D.8g柠檬酸中含有3g碳元素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柠檬酸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柠檬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柠檬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7=192,故错误;‎ D.8g柠檬酸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8g×=3g,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②焊接金属时用氧气做保护气 ‎③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①焚烧植物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回收废弃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健康 ‎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谋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食用蔬菜和水果用来补充维生素 ‎③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鮮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保护气的性质、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来分析解答;‎ C.根据灭火的原理、一氧化碳的性质以及防范爆炸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具有氧化性,不能用来做保护气,故错误;‎ B.焚烧植物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回收废弃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故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室内放一盆水无法避免煤气中毒;液化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露不能使用明火或接通电源,以防发生爆炸,故错误;‎ D.甲醛是一种有毒的物质,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故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时,根据所学知识,找出选项中一处错误即可,这样可以提高答题速度。‎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所以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有机物完全燃烧会产生二化碳,所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都是燃烧 D.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因红磷为可燃物,所以凡是可燃物均可替代红磷 ‎【分析】A.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发光发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 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但是混合物中不一定含有多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一种元素,故错误;‎ B.有机物完全燃烧都产生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正确;‎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就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错误;‎ D.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因红磷为可燃物,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但并不是所有的可燃物都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所以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较难,考查学生在熟悉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归纳,把握推理这一常用的学习方法,但应注意特例的存在。‎ ‎12.将Mg、MgO、H2SO4、Mg(OH)2、CuSO4溶液等五种物质两两混合,能得到MgSO4的方法有(  )‎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分析】根据盐、酸、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能得到MgSO4的方法即可。‎ ‎【解答】解: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铜;氧化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硫酸能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能得到MgSO4的方法有四种。‎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将过量铁粉放入盛有90g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的质量为92.7g.则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是下列的(  )‎ A.0.1g B.0.2g C.2.7g D.2.0g ‎【分析】‎ 利用差量法解答本题.由题意得,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2.7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增加的质量为参与反应的铁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的差.根据与参与反应的铁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的差的比等于氢气的分子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的比相等,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答】解:由题意得,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92.7g﹣90g=2.7g,‎ Fe+H2SO4=FeSO4+H2↑﹣﹣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与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 ‎ 56 2 56﹣2‎ ‎ x 2.7g 解之得:x==0.1g。‎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差量法和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的能力.利用差量法解答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是较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关键是分析清楚差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14.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KCl K2SO4‎ 适量硝酸钡溶液,过滤、蒸发 B NaCl CaCl2‎ 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蒸发 C Cu CuO 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ZnSO4‎ FeSO4‎ 过量锌粉,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K2SO4能与适量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l2能与适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FeSO4能与过量锌粉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应再过滤、蒸发、结晶,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将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是(  )‎ A. B. C. D.‎ ‎【分析】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即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向其混合溶液中滴加的稀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继续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A、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溶液都呈碱性,随着与稀盐酸的反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图所表示的溶液pH变化逐渐变大至呈碱性与实验事实相反;故A不正确;‎ B、稀加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与稀加稀盐酸的量相等;而与碳酸钠反应时由于放出气体,溶液增加量小于所滴加的稀盐酸的量;图所示的溶液增加的曲线没有完全反映出这一增加量的不同;故B不正确;‎ C、开始滴加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产生气体,至氢氧化钠安全反应后,盐酸开始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图示的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与反应事实相符;故C正确;‎ D、消耗等质量盐酸时所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无论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与碳酸钠反应时,斜率都应该相同,图示过程与反应事实相符,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对于变化曲线图类问题,分析曲线的起点、折点及趋势的特殊意义是判断曲线与变化关系的关键。‎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20分)‎ ‎16.(6分)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存着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①铝②不锈钢③活性炭④淀粉⑤盐酸⑥熟石灰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碱是 ⑥ ;‎ ‎(2)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③ ;‎ ‎(3)可用于制造炊具的材料是 ② ;‎ ‎(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是 ⑤ ;‎ ‎(5)大米、面粉中的主要物质是 ④ ;‎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①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解答】解:(1)熟石灰具有碱的通性,常用于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可以中和酸性,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3)可用于制造炊具的材料是不锈钢;‎ ‎(4)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盐酸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是氢氧化钙;‎ ‎(5)大米、面粉中的主要物质是淀粉;‎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故答案为:(1)⑥;(2)③;(3)②;(4)⑤;(5)④;(6)①。‎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 ‎17.(6分)用“>”或“<”或“=”填空:‎ ‎(1)小明想量取5mL液体,最取时他仰视量筒读数,则实际取得液体体积 > ‎ ‎5mL。‎ ‎(2)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离子,钠原子核内质子数 = 钠离子核内质子数。‎ ‎(3)将5g熟石灰加入到95g水中完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 5%。‎ ‎(4)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中含氧元素mg,充分加热后,理论上制得氧气的质量 = mg。‎ ‎(5)3g碳在10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 13g。‎ ‎(6)将质量为mg的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固体质量为ng,则m < n。‎ ‎【分析】原子得失电子过程中,核内质子数不变;‎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解答】解:(1)小明想量取5mL液体,最取时他仰视量筒读数,会导致结果偏大,则实际取得液体体积大于5mL。‎ ‎(2)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离子,钠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钠离子核内质子数。‎ ‎(3)将5g熟石灰加入到95g水中充分溶解时,5g氢氧化钙不能完全溶解在95g水中,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4)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中含氧元素mg,充分加热后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理论上制得氧气的质量等于mg。‎ ‎(5)3g碳在10g氧气中充分燃烧,氧气过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13g。‎ ‎(6)将质量为mg的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析出铜的质量大于反应的铁的质量,因此一段时间后取出,固体质量为ng,则m小于n。‎ 故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8.(8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蒸馏 ;‎ ‎(2)水分为硬水和软水,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肥皂水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生理盐水、碘酒、汽水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溶液,它们的共同点是 D (填字母)。‎ A、溶质都是固体B、溶剂都是水C、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 D、都是混合物 ‎(4)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填字母序号)‎ A、天然降水洁净清澈,可直接作为饮用水来饮用 B、在通电分解水的实验中,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C、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温度为 T2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甲、乙、丙三种物质中, 乙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③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D (填序号)‎ A.甲,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丙 C.溶液的质量:甲>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分析】(1)根据净化水的各种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进行分析;‎ ‎(2)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3)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 ‎(4)根据水的组成和水的性质进行分析;‎ ‎(5)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净化水的各种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2)水分为硬水和软水,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生理盐水、碘酒、汽水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溶液,汽水的溶质中含有其他,碘酒的溶剂是酒精,碘酒是紫色溶液,所以它们的共同点是混合物,故选:D;‎ ‎(4)A、天然降水洁净清澈,含有细菌和可溶性杂质,不可直接作为饮用水来饮用,故错误;‎ B、在通电分解水的实验中,正氧负氢,所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正确;‎ C、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故正确;‎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 故选:A;‎ ‎(5)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为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甲、乙、丙三种物质中,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最平,所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③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 A、丙都是不饱和溶液,甲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B、T3℃时,溶解度不等,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也不等,降低温度,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剂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C、溶液的质量:甲<丙,故错误;‎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故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蒸馏;‎ ‎(2)肥皂水;‎ ‎(3)D;‎ ‎(4)A;‎ ‎(5)①T2;‎ ‎②乙;‎ ‎③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共40分)‎ ‎19.(6分)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SO2 ;‎ ‎(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NaOH+HCl═NaCl+H2O ;‎ ‎(3)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 Cu+Hg(NO3)2=Cu(NO3)2+Hg 。‎ ‎【分析】(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汞。‎ ‎【解答】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故填:S+O2SO2。‎ ‎(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故填:NaOH+HCl═NaCl+H2O。‎ ‎(3)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g(NO3)2=Cu(NO3)2+Hg。‎ 故填:Cu+Hg(NO3)2=Cu(NO3)2+Hg。‎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20.(6分)A﹣I为初中所学的物质,A为生石灰,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为硫酸亚铁溶液,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各步反应均恰好完全,部分生成物末标出),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B的化学式是 Ca(OH)2 ;H的化学式是 Fe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分析】根据A﹣I为初中所学的物质,A为生石灰,所以A是氧化钙,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碳酸钙,D为蓝色沉淀,E为硫酸亚铁溶液,所以E是硫酸亚铁,D是氢氧化铜,G是硫酸铜,硫酸铜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H是铁,F是铜,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I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I是碳酸钠,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I为初中所学的物质,A为生石灰,所以A是氧化钙,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碳酸钙,D为蓝色沉淀,E为硫酸亚铁溶液,所以E是硫酸亚铁,D是氢氧化铜,G是硫酸铜,硫酸铜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H是铁,F是铜,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I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I是碳酸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的化学式是:Ca(OH)2,H的化学式是:Fe;‎ ‎(2)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反应④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1)Ca(OH)2,Fe;‎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Fe+CuSO4=FeSO4+Cu。‎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8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Ca (填元素符号)。‎ ‎(2)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 90 余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或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生铁和钢是两种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钢的含碳量 小于 生铁的含碳量(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3)下列各组药品,可用于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C ‎ ‎(填字母序号)。‎ A.Zn、Cu、FeSO4溶液 B.Fe、Cu、ZnSO4溶液 C.Fe、ZnSO4溶液、CuSO4溶液D.Cu、ZnSO4溶液、FeSO4溶液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g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锌 。‎ ‎(5)某种铁的氧化物6.96g在高温下与足量的一氧化碳转充分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其中二氧化碳为5.28g,经计算这种铁的氧化物为 Fe3O4 (填化学式)。‎ ‎【分析】(1)根据人体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 ‎(2)根据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进行分析;‎ ‎(3)根据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可是两盐夹一固,两固夹一盐进行分析;‎ ‎(4)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5)根据铁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依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 ‎【解答】解:(1)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钙元素,化学符号为Ca;‎ ‎(2)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所以钢的含碳量小于生铁的含碳量,生铁比纯铁硬度大;‎ ‎(3)A、锌会与硫酸亚铁反应,铜不会与硫酸亚铁反应,可以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故正确;‎ B、铁、铜都不会与硫酸锌反应,不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C、铁会与硫酸铜反应,不会与硫酸锌反应,可以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故正确;‎ D、铜不会与硫酸锌、硫酸亚铁反应,不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故选:AC;‎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锌不过量,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锌;‎ ‎(5)设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 FexOy+yCOxFe+yCO2‎ ‎56x+16y 44y ‎6.96g 5.28g x:y=3:4‎ 所以铁的氧化物为Fe3O4。‎ 故答案为:(1)Ca;‎ ‎(2)90,小于;‎ ‎(3)AC;‎ ‎(4)Ag,硝酸锌;‎ ‎(5)Fe3O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加强记忆和训练即可解答。‎ ‎22.(8分)如图中的A﹣E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利用图中A、C装置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O2 (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 式: 2KMnO4K2MnO4+MnO2+O2↑ 。‎ ‎(2)写出金属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 。‎ ‎(3)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如图中的装置是 BD ;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分析】(1)根据A、C制取气体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气体不易溶于水,可以是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A、C制取气体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气体不易溶于水,可以是氧气,化学式为:O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应选用如图中的装置是BD,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1)O2,2KMnO4K2MnO4+MnO2+O2↑;‎ ‎(2)Zn+2HCl=ZnCl2+H2↑;‎ ‎(3)BD,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3.(6分)某同学欲用固体氯化钠来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1)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其正确的试验顺序是 BACD (填字母序号)。‎ 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 ‎(2)配制时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3 g,水的达积为 47 mL(水的密度1g/cm3)。‎ ‎(3)若将上面配制好的NaCl溶液,浓缩成12%的NaCl溶液,则需要蒸发掉水 25 g。‎ ‎【分析】(1)溶液的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可以据此解答;‎ ‎(2)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3)根据溶液稀释、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溶液的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其正确的试验顺序是:BACD;‎ ‎(2)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50g×6%=3g,水的质量为50g﹣3g=47g,水的密度为1/mL所以需要水的体积为47mL;‎ ‎(3)要浓缩成12%的NaCl溶液,设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根据溶液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50g×6%=(50g﹣y)×12%‎ y=25g。‎ 答案:‎ ‎(1)BACD;‎ ‎(2)3;47;‎ ‎(3)2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释与蒸发问题,掌握溶液稀释、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4.(6分)有A~F六种无色的溶液(或液体),其中E为生理盐水,其余分别是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分它们做如下实验:‎ 实验Ⅰ:将少量A分别滴入适量的B、C、D、F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Ⅱ:将少量B分别滴入适量的A、C、D、F中,C中有气泡出现,其余均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Ⅲ:将少量D分别滴入适量的A、B、C、F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写出上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E NaCl ;F Ca(OH)2 。‎ ‎(2)写出B与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Cl+Na2CO3═2NaCl+H2O+CO2↑ 。‎ ‎(3)对还没有确定的物质,现提供以下试剂,能够鉴别它们的是 ABCD (填字母序号)。‎ A.分别滴加石蕊溶液B.分别滴加酚酞溶液C.分别滴加硫酸铜溶液D.分别滴加氯化铁溶液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提供的实验现象逐步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E为生理盐水,可知E是食盐,根据Ⅰ可知A可能为水或氢氧化钠,根据Ⅱ,B与C混合产生气泡,则B与C的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且B与其他物质混合无现象,则B为盐酸,C为碳酸钠,根据Ⅲ,则D可能为水或氢氧化钠,F为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E为生理盐水,可知E是食盐,根据Ⅰ可知A可能为水或氢氧化钠,根据Ⅱ,B与C混合产生气泡,则B与C的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且B与其他物质混合无现象,则B为盐酸,C为碳酸钠,根据Ⅲ,则D可能为水或氢氧化钠,F为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是NaCl,F是Ca(OH)2;‎ ‎(2)B与C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 ‎(3)要确定水和氢氧化钠,可以根据其性质的差异进行,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石蕊变蓝,使酚酞变红,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会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选:ABCD。‎ 故答案为:(1)NaCl,Ca(OH)2;‎ ‎(2)2HCl+Na2CO3═2NaCl+H2O+CO2↑;‎ ‎(3)ABC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五、计算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0分)(计算结果保留至0.1%)‎ ‎25.(3分)核糖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机物,它的化学式为C5H10O5,计算:‎ ‎(1)核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1:8 。‎ ‎(2)核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50 。‎ ‎(3)核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核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10):(16×5)=6:1:8。‎ ‎(2)核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10+16×5=150。‎ ‎(3)核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 故答案为:‎ ‎(1)6:1:8;‎ ‎(2)150;‎ ‎(3)4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6.(7分)将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33.8g放入125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溶液150g(不饱和).求:‎ ‎(1)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21.2g ‎ ‎(2)反应前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1.68% ‎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4% .‎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方程式求出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8+125﹣150=8.8克,‎ 生成8.8克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为x,纯净的盐酸为y,生成氯化钠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y z 8.8g x=21.2g y=14.6g z=23.4g 所以碳酸钠质量为21.2克,‎ 盐酸质量分数为:×100%=11.68%;‎ 混合物中的氯化钠33.8﹣21.2=12.6克,‎ 所以生成后的溶质为:12.6+23.4=36克,‎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4%,‎ 故答案为:‎ ‎(1)21.2g (2)11.68% (3)24%‎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所给的数据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相关的数据进行解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